勒姐羌原居于金城郡,后又有部分迁徙至陇西郡。羌人氏族名号无定,有众多分支,常用酋豪姓名或者父母姓名,动物,地点。勒姐便是勒姐部女性祖先姓名。
自汉以来,朝廷羁縻羌人各部,对各部首领封王封君,赐玺印绶,有时还会对贫苦的部落多加抚慰。羌人部落由朝廷派护羌校尉管理,或者由河西长官兼任,因此大多时候羌中平静无事,但后汉以来,护羌校尉大多残暴苛刻不仁,这甚至得到朝廷的默许,残酷镇压羌人起义,强制迁徙分化羌人种落,目的在于瓦解羌人力量。
勒姐部在汉末时也常常发起叛乱,与其他部集结起叛军攻打郡县,杀害郡县官员,复又遭到官军的镇压,后来他们与金城江光,陇西李敏联合作乱,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此次,看见江光,李敏二人内讧,勒姐部首领十分忧心。江光,李敏二人是凉州数十股兵马中较强的两支,李敏又是他族中血脉,远比其他汉人军马可靠,他既不想失去昔日的助力,又不想看到其中一人坐大,遂派他的次子零昌前来劝和,顺便前去查探东方虚实。
昔日在关中时,李敏和李傕不和,天子派来使者为两人说和,李敏可连天子的面子也不给,又岂会听从远亲的劝解。
零昌见不能说服,又前去江光营中,两人态度皆如一致,都言对方侵犯了他的尊严,各不相让。
现在江李二军对峙日久,两座兵营现在没有大的战事,都是一些互相骚扰,侵犯的零星战斗,也没有停战的意图。
零昌见两家不能和解,遂向李敏传达勒姐部的善意,由于李敏与勒姐部有亲,平日又对勒姐广为恩惠,他们十分感激,所以若李敏需要勒姐部的支持,他们定会鼎力相助。
李敏见勒姐部站在自己这一边,十分高兴,笑道:“还是贤侄此话十分称心。”
不过李敏先前听从王瑗计谋,重创了江光的骑兵,自信满满:“想必那老贼现在还记恨呢。”
零昌道:“伯父万不可大意,我见江伯父虽受挫折,但是还有他的党人相助。”
李敏道:“不足为惧。”
零昌暗想李敏现在如此骄傲,必受其败,但他初来时见王瑗之勇,又听闻是王瑗献出的诱敌之计,不免存了惜才之心,李敏虽然不宥男女之分,但她千辛万苦,现在似乎还只是李冲部下,埋没如此,若有机会,他定要劝得父亲不拘一格,将王瑗请至羌中,为其助力,为勒姐部统一其他部落,问鹿中原。
他决定抽出时间再去与王瑗见一面,观察她的才能志向。
因为前汉世兵制已被破坏,后汉已转为募兵制,不需要士兵自备武器铠甲,王瑗从李冲处得到令牌前去武库领取军械,因为她是如同亲兵的待遇,所以她的装备都是较为精良的,却也不能如主将等全身带甲。
从内到外,作为内衣穿着的是一件白色短襦,类似后世叁角内裤的布裈,俗称犊鼻,又在外穿一条素布长袴,此时再穿一件短襦,外加一件韦裳,缚在两腿腰间,冬天冷时,还会穿上胫衣,外袍是一件赤红短襦,用革带束紧,小腿处缠着行滕,着毡袜,韦沓,不似小卒穿着草屡。头戴漆纱武弁,赤帻。
她领到的是一副此时常见的裲裆凯,刀剑,弓箭盾牌,这些都只在作战时使用,只有刀剑可平时携带,这些都登记在册,若丢失保养不善,可要军法处置。
如此一来,王瑗便精神抖擞出现在李冲面前。
李冲道:“待遇照旧,还有亲兵谷帛,但既做了我的亲卫,就要负责我的安全,日夜片刻不离,战时随我冲锋陷阵,我向来可都是身先士卒,你可怕了 。”
“我定当冒矢石以随将军。”
“好,有胆识,随我来,从此你也有一匹马,要好好照料。”
以往王瑗都是临时用马,并无属于自己的马,一匹马,价格昂贵,消耗巨大,她可养不起。
来到马厩中,李冲让她选马。
忽闻嘶鸣,她好奇望去,只见上厩中一匹马奋蹄扬躯,十分焦躁不安,而脖颈处,更是流出了像是鲜血一样的汗液。
“传说中的汗血宝马?”
李冲笑道:“何必传说,就在眼前。”
此马身形高大,四肢修长,身躯饱满,轻灵优雅,皮肤细薄,毛发亮泽柔顺,在日光下,如同金银,与其他粗壮的马相比,它更加俊俏。
“我听说汗血马,性情十分和顺,为何它如此暴烈。”
一旁的梁柔道:“这你有所不知,它可是除了将军,全凉州谁也不敢碰的烈马。”
“是吗?”
王瑗向那匹马走去,众人神色都有点惊忧。
“小心,不熟悉的人......”李冲忙上前来。忽又停下。
王瑗从马的斜前方走进,步履徐徐,靠近它的左侧,目光轻柔。那匹马喷鼻吐息,十分不安,见到王瑗来,接触到她的目光后,更是焦躁起来。
她尽量站到与马首马肩并行的位置,试着摸上它的修长的脖颈,这匹马在王瑗的触摸下莫名的安静下来。
王瑗见它愿意接纳自己,十分高兴,甚至亲呢地抱着马脖子 ,好一会才放开,回头道:“ 他的马听我的话。”
“据说此马产自西域大宛,没想到凉州也有。”
梁柔道:“此马虽出自西域,但很早引进了。”
王瑗回忆起来,道:“正是!”
“孝武皇帝之时,西域大宛国知道大汉的富饶,想与大汉通好,但又因为路途遥远,中有匈奴阻拦而没有渠道。后来张骞第一次出西域时,便途径大宛,大宛国王十分高兴。到张骞第二次出西域时,便有一支副使专门到达大宛,大宛于是派遣使者携带宝物和大宛马到达长安,孝武皇帝见有如此良马,又见此马汗如血下,将它命名为汗血马,天马。”
“后来,孝武皇帝派遣使者持千金和金马,向大宛求取汗血马,但由于匈奴的阻扰,大宛拒绝,使者当着大宛君臣的面椎破金马,悻悻而归,中途又被大宛截杀,孝武皇帝大怒,决定攻打大碗。”
“贰师将军李广利第一次伐大宛时,西域各国为匈奴所威吓,不肯为汉军补给粮草,饥饿乏困,士卒只剩十分至一二,失败,欲退回玉门关,孝武皇帝震怒,不准李广利进玉门关,同时又向河西增兵十八万,向边关转输粮草,天下骚动,这次进兵,从天山南北两道并发,西域各国在大汉增兵后,十分恐惧,纷纷开门响应,然后汉军围大宛贵山城四十日,大宛降,汉军选取最好的大宛马数十匹,中等以下马匹叁千余匹,回到长安,两次伐宛,费时四年,用兵十余万,却只有一万人返回。”
“在此之前,西域各国,虽然愿与大汉结好,但由于路途遥远,而且还被匈奴控制,全都依附匈奴,轻视汉朝,而此次大汉出兵,匈奴不敢阻拦,使得匈奴在西域的声望一落千丈,班师后,中亚西域各国均派子弟使臣随军到长安,而汉朝也趁机在天山南北两路设立官员,保护一路上的使者商人。从前匈奴虽受大汉打击,使得漠南无王庭,但在西域威望尤在,汉朝想与西域交往,却往往受匈奴的制衡,所以,两次大宛之战,表面上是为了几匹马,其实是汉朝和匈奴争夺对西域的控制。从此,汗血马便引进大汉,更在凉州与中原的马杂交,以此改良马种,使得大汉对外战争更加无往不利,而凉州,成为了天下良马的产地,驰誉海外。太史公而对此颇有微词,四年以来的战争,从百姓的角度来讲,这无疑是一场灾难,皇帝穷兵黩武,使得天下贫困,但若无此战,之前张骞为国家攻打匈奴所作的沟通西域的成果,恐怕也要付诸东流,匈奴通过剥削西域,苟延残喘,威胁大汉的西部,匈奴在西域一日,大汉和匈奴,必有一战,而恰好通过求马此事爆发。”
“你们想,那些西域小国,本来就是见谁强大便依附谁,大汉皇帝想要改善国内马种,征讨匈奴,却在在西域求马被人杀了使者,没了面子,这丢得可不是他一个人的面子,是整个大汉的面子,若无作为,只会被那些小国认为软弱可欺,不如匈奴,那么就愈发依赖匈奴,不与大汉结盟,于是无论如何,也要攻破大宛,而匈奴若联合那些小国的力量,对大汉的威胁就愈大,而凉州,长安,恐怕也要连年烽火不息。”
“匈奴的使者来到西域,只需要持着信物,那些小国哪一个不敢乖乖献上美酒佳肴,匈奴更派驻僮仆校尉管理西域数十年,而大汉的使者前往西域,想要获得补给,却还要奉上金帛求着他们,更不用说他们依仗匈奴肆意截杀汉使,这怎么不令人气愤。”
众人他们本身不通文墨,可能只略识得几个字,见王瑗讲得如此有条理,又精通国朝历史,军戎大事,还能有几分自己的见解,心中更加佩服。
零昌本来要到李冲处寻找王瑗,听闻他们正在马厩之中,前去适逢王瑗正侃侃而谈,他更是频频点头,虽然其中有一些他不理解的,但对王瑗的好感更佳了,未曾让他们发现,便独自默默离去。
王瑗领到一匹中等的马,一具马鞍以及一卷长途奔驰用来防寒的毡毯,翌日正和星汉等人在河边牧马,为它洗刷,见李冲牵着那匹汗血马而来,她遂迎了上去。
她道:“你也来牧马?”
“不,我是来送马的。”
“送给谁?”
“你既然喜欢,我就送给你。”
“我?君子不夺人所爱,再说投桃需报李,我又没有什么可以送给你。”
“我不要回报。”他道。
王瑗她自认没有什么值得他们拉拢的必要。
李冲言辞恳切:“你本身就是。”
------
休息两日(2.3~2.4),快过年了,在家里清洁大扫除,回见。
--
自汉以来,朝廷羁縻羌人各部,对各部首领封王封君,赐玺印绶,有时还会对贫苦的部落多加抚慰。羌人部落由朝廷派护羌校尉管理,或者由河西长官兼任,因此大多时候羌中平静无事,但后汉以来,护羌校尉大多残暴苛刻不仁,这甚至得到朝廷的默许,残酷镇压羌人起义,强制迁徙分化羌人种落,目的在于瓦解羌人力量。
勒姐部在汉末时也常常发起叛乱,与其他部集结起叛军攻打郡县,杀害郡县官员,复又遭到官军的镇压,后来他们与金城江光,陇西李敏联合作乱,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此次,看见江光,李敏二人内讧,勒姐部首领十分忧心。江光,李敏二人是凉州数十股兵马中较强的两支,李敏又是他族中血脉,远比其他汉人军马可靠,他既不想失去昔日的助力,又不想看到其中一人坐大,遂派他的次子零昌前来劝和,顺便前去查探东方虚实。
昔日在关中时,李敏和李傕不和,天子派来使者为两人说和,李敏可连天子的面子也不给,又岂会听从远亲的劝解。
零昌见不能说服,又前去江光营中,两人态度皆如一致,都言对方侵犯了他的尊严,各不相让。
现在江李二军对峙日久,两座兵营现在没有大的战事,都是一些互相骚扰,侵犯的零星战斗,也没有停战的意图。
零昌见两家不能和解,遂向李敏传达勒姐部的善意,由于李敏与勒姐部有亲,平日又对勒姐广为恩惠,他们十分感激,所以若李敏需要勒姐部的支持,他们定会鼎力相助。
李敏见勒姐部站在自己这一边,十分高兴,笑道:“还是贤侄此话十分称心。”
不过李敏先前听从王瑗计谋,重创了江光的骑兵,自信满满:“想必那老贼现在还记恨呢。”
零昌道:“伯父万不可大意,我见江伯父虽受挫折,但是还有他的党人相助。”
李敏道:“不足为惧。”
零昌暗想李敏现在如此骄傲,必受其败,但他初来时见王瑗之勇,又听闻是王瑗献出的诱敌之计,不免存了惜才之心,李敏虽然不宥男女之分,但她千辛万苦,现在似乎还只是李冲部下,埋没如此,若有机会,他定要劝得父亲不拘一格,将王瑗请至羌中,为其助力,为勒姐部统一其他部落,问鹿中原。
他决定抽出时间再去与王瑗见一面,观察她的才能志向。
因为前汉世兵制已被破坏,后汉已转为募兵制,不需要士兵自备武器铠甲,王瑗从李冲处得到令牌前去武库领取军械,因为她是如同亲兵的待遇,所以她的装备都是较为精良的,却也不能如主将等全身带甲。
从内到外,作为内衣穿着的是一件白色短襦,类似后世叁角内裤的布裈,俗称犊鼻,又在外穿一条素布长袴,此时再穿一件短襦,外加一件韦裳,缚在两腿腰间,冬天冷时,还会穿上胫衣,外袍是一件赤红短襦,用革带束紧,小腿处缠着行滕,着毡袜,韦沓,不似小卒穿着草屡。头戴漆纱武弁,赤帻。
她领到的是一副此时常见的裲裆凯,刀剑,弓箭盾牌,这些都只在作战时使用,只有刀剑可平时携带,这些都登记在册,若丢失保养不善,可要军法处置。
如此一来,王瑗便精神抖擞出现在李冲面前。
李冲道:“待遇照旧,还有亲兵谷帛,但既做了我的亲卫,就要负责我的安全,日夜片刻不离,战时随我冲锋陷阵,我向来可都是身先士卒,你可怕了 。”
“我定当冒矢石以随将军。”
“好,有胆识,随我来,从此你也有一匹马,要好好照料。”
以往王瑗都是临时用马,并无属于自己的马,一匹马,价格昂贵,消耗巨大,她可养不起。
来到马厩中,李冲让她选马。
忽闻嘶鸣,她好奇望去,只见上厩中一匹马奋蹄扬躯,十分焦躁不安,而脖颈处,更是流出了像是鲜血一样的汗液。
“传说中的汗血宝马?”
李冲笑道:“何必传说,就在眼前。”
此马身形高大,四肢修长,身躯饱满,轻灵优雅,皮肤细薄,毛发亮泽柔顺,在日光下,如同金银,与其他粗壮的马相比,它更加俊俏。
“我听说汗血马,性情十分和顺,为何它如此暴烈。”
一旁的梁柔道:“这你有所不知,它可是除了将军,全凉州谁也不敢碰的烈马。”
“是吗?”
王瑗向那匹马走去,众人神色都有点惊忧。
“小心,不熟悉的人......”李冲忙上前来。忽又停下。
王瑗从马的斜前方走进,步履徐徐,靠近它的左侧,目光轻柔。那匹马喷鼻吐息,十分不安,见到王瑗来,接触到她的目光后,更是焦躁起来。
她尽量站到与马首马肩并行的位置,试着摸上它的修长的脖颈,这匹马在王瑗的触摸下莫名的安静下来。
王瑗见它愿意接纳自己,十分高兴,甚至亲呢地抱着马脖子 ,好一会才放开,回头道:“ 他的马听我的话。”
“据说此马产自西域大宛,没想到凉州也有。”
梁柔道:“此马虽出自西域,但很早引进了。”
王瑗回忆起来,道:“正是!”
“孝武皇帝之时,西域大宛国知道大汉的富饶,想与大汉通好,但又因为路途遥远,中有匈奴阻拦而没有渠道。后来张骞第一次出西域时,便途径大宛,大宛国王十分高兴。到张骞第二次出西域时,便有一支副使专门到达大宛,大宛于是派遣使者携带宝物和大宛马到达长安,孝武皇帝见有如此良马,又见此马汗如血下,将它命名为汗血马,天马。”
“后来,孝武皇帝派遣使者持千金和金马,向大宛求取汗血马,但由于匈奴的阻扰,大宛拒绝,使者当着大宛君臣的面椎破金马,悻悻而归,中途又被大宛截杀,孝武皇帝大怒,决定攻打大碗。”
“贰师将军李广利第一次伐大宛时,西域各国为匈奴所威吓,不肯为汉军补给粮草,饥饿乏困,士卒只剩十分至一二,失败,欲退回玉门关,孝武皇帝震怒,不准李广利进玉门关,同时又向河西增兵十八万,向边关转输粮草,天下骚动,这次进兵,从天山南北两道并发,西域各国在大汉增兵后,十分恐惧,纷纷开门响应,然后汉军围大宛贵山城四十日,大宛降,汉军选取最好的大宛马数十匹,中等以下马匹叁千余匹,回到长安,两次伐宛,费时四年,用兵十余万,却只有一万人返回。”
“在此之前,西域各国,虽然愿与大汉结好,但由于路途遥远,而且还被匈奴控制,全都依附匈奴,轻视汉朝,而此次大汉出兵,匈奴不敢阻拦,使得匈奴在西域的声望一落千丈,班师后,中亚西域各国均派子弟使臣随军到长安,而汉朝也趁机在天山南北两路设立官员,保护一路上的使者商人。从前匈奴虽受大汉打击,使得漠南无王庭,但在西域威望尤在,汉朝想与西域交往,却往往受匈奴的制衡,所以,两次大宛之战,表面上是为了几匹马,其实是汉朝和匈奴争夺对西域的控制。从此,汗血马便引进大汉,更在凉州与中原的马杂交,以此改良马种,使得大汉对外战争更加无往不利,而凉州,成为了天下良马的产地,驰誉海外。太史公而对此颇有微词,四年以来的战争,从百姓的角度来讲,这无疑是一场灾难,皇帝穷兵黩武,使得天下贫困,但若无此战,之前张骞为国家攻打匈奴所作的沟通西域的成果,恐怕也要付诸东流,匈奴通过剥削西域,苟延残喘,威胁大汉的西部,匈奴在西域一日,大汉和匈奴,必有一战,而恰好通过求马此事爆发。”
“你们想,那些西域小国,本来就是见谁强大便依附谁,大汉皇帝想要改善国内马种,征讨匈奴,却在在西域求马被人杀了使者,没了面子,这丢得可不是他一个人的面子,是整个大汉的面子,若无作为,只会被那些小国认为软弱可欺,不如匈奴,那么就愈发依赖匈奴,不与大汉结盟,于是无论如何,也要攻破大宛,而匈奴若联合那些小国的力量,对大汉的威胁就愈大,而凉州,长安,恐怕也要连年烽火不息。”
“匈奴的使者来到西域,只需要持着信物,那些小国哪一个不敢乖乖献上美酒佳肴,匈奴更派驻僮仆校尉管理西域数十年,而大汉的使者前往西域,想要获得补给,却还要奉上金帛求着他们,更不用说他们依仗匈奴肆意截杀汉使,这怎么不令人气愤。”
众人他们本身不通文墨,可能只略识得几个字,见王瑗讲得如此有条理,又精通国朝历史,军戎大事,还能有几分自己的见解,心中更加佩服。
零昌本来要到李冲处寻找王瑗,听闻他们正在马厩之中,前去适逢王瑗正侃侃而谈,他更是频频点头,虽然其中有一些他不理解的,但对王瑗的好感更佳了,未曾让他们发现,便独自默默离去。
王瑗领到一匹中等的马,一具马鞍以及一卷长途奔驰用来防寒的毡毯,翌日正和星汉等人在河边牧马,为它洗刷,见李冲牵着那匹汗血马而来,她遂迎了上去。
她道:“你也来牧马?”
“不,我是来送马的。”
“送给谁?”
“你既然喜欢,我就送给你。”
“我?君子不夺人所爱,再说投桃需报李,我又没有什么可以送给你。”
“我不要回报。”他道。
王瑗她自认没有什么值得他们拉拢的必要。
李冲言辞恳切:“你本身就是。”
------
休息两日(2.3~2.4),快过年了,在家里清洁大扫除,回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