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叶闻言亦是大怒,她从到珠华身边没挨过打骂,干活一向干得开开心心,这会儿叫个不知哪里来的老婆子指着鼻子骂“贱婢”,虽这老婆子穿戴不坏,看样子像个体面人,但叶明光先给下了“拐子”的定义了,她随珠华,对叶明光有种盲目信任,当下毫不畏惧,叉腰就骂回去:“你才是不要脸的老妖婆,一把年纪了不给自己积点德,跑别人家来招摇撞骗,你看看你这晦气样,再看看我们哥儿多么精神体面,你够得着他的脚后跟吗?还敢说要打死我,我没喊人报官就算看在你这半截入土的份上了,你不给自己积德,我还想着给我积点德呢——哼,等你到了那一天,有没有张草席还不知道呢!”
她是渔家女出身,论机灵是比不上小荷,但骂起人来就一点也不输了,很是能战,一句顶着一句,把那老妇人顶得险些翻了白眼。
老妇人可能叫人奉承惯了,日常不需要亲自和人对这个口舌,管自架子摆得大,真上阵不怎么成,只能转而用力去掐扶着她的中年妇人的手背,拿她撒气:“你是死人么?!就看着长辈让人这么羞辱!”
中年妇人吃痛地蹙起了眉头,不得不上前一步,她的态度客气得多:“这位小大姐,我们不是坏人,跟叶家确实有些渊源,叶家现有一个哥儿和一个姐儿,不知你是谁身边的使唤人?劳你去和叶家姐儿通传一声,待我们进去解释一二后,你就明白了。”
青叶不吃她这一套,扬头大声道:“我不明白!我看你们就是三个骗子!叶家老太太早就仙逝是再确凿不过的事,我不知道怎么凭空里又跑出个见都没见过的祖母来了,对了,还有你,你是这老太婆的媳妇还是闺女?你该不会也要跟我们哥儿认个亲吧?”
她说着,转头指拄着大扫帚发愣的大柱:“你去,跑快点,到县衙里去报官,要是路上见着兵马司的人也行,就说我们这里一下来了三个拐子,见着富贵人家的小哥儿就拐,了不得了!”
大柱想去又有点犹豫:“青叶姐姐,大爷不在家,我走了,这三个拐子欺负你们怎么办?”
青叶伸手把他的大扫帚抢过来,呼呼冲着那三人挥舞了几下,信心十足地道:“你只管去,有我在,包管这些拐子害不着人!”
那扫帚上还沾着不少先前扫雪带上去的雪花,她这么一挥,飞扬着就扑了三人一脸,中年妇人和少女还好,只是不由往后躲避,老妇人直要气死,一边让冻得打了个寒颤,一边怒骂道:“你这贱婢——”
青叶听见这两个侮辱性十足的字眼就来气,把扫帚往边上被扫到一起堆积着的雪堆上一压,呼地带起一片雪花直向三人扑去——中年妇人和少女退后了,老妇人变成站在了最前面,这片雪花有大半都洒到了她身上,青叶力气又大,直扫了她一身一脸。
老妇人这回整话都说不出了,呛咳着:“你、你——”
“先住手。”
小荷从门里走了出来,她其实躲在门边有一会了,有意看着青叶收拾了一阵人才出来,道:“奶奶说,叶家的老太太包括老太爷是肯定已经不在人世了,不知这位老太太来认的什么亲,你们既然不肯死心,坚持要蛮缠,那就进来把话说清楚罢,这假的——”
她加重了语气,一字一顿地道,“肯定赖不成真。”
☆、第170章
且说叶明光在门外又跑又叫,等他真的跑到珠华跟前时,整个人却已经十分冷静,三言两语把事说了,也不提“拐子”的话,而是道:“姐姐,这些人敢直接堵到我们家门前来,恐怕真的和我们有点干系,看其势头,来者不善。”
珠华听完,在炕上坐直了身子,正容思索。
她首先认同叶明光对门外那三人的判断,见都没见过的人,即便要认亲,也当客客气气地进门来说个究竟才是,却在门外就大声嚷出来,一开口就给叶明光扣了个“没礼数”的帽子,这是想要好好说话的态度吗?
找茬的还差不多。
然后,她仔细回想了一下自己知道的叶家家事。
叶父叶母的事,她以前曾变着法子打听过,陆续拼出了这二人短暂几十年的生平,但再上一辈叶家老太爷同老太太的事她就所知甚少了,虽以年纪小记性有限为由头问过张推官,但张推官也只知道个大概,他妹子也就是珠华原身的生母,嫁与叶安和时叶安和已经中举,科举路上走到这一步的,别的不敢保,身家清白是一定的,否则很难过官府甄选的那一关,张推官为此很为放心,没有再往细里打听——他当时也不过才刚发迹,没什么人手能为,家乡与扬州隔了千里,想打听也不容易。
据张推官所知,叶家老太爷是个普通农家,家里大概攒了十来亩地,数量不多,但在扬州府治下,江南江北这一大片州府土地的出产都很不错,更因扬州经济发达,织户遍地,叶老太爷的地只留了两亩种稻米作为口粮,余下大半都改农为桑,家里很是过得,他能供出叶安和这个进士来,大半也托赖于此。
至于叶老太太,她在当地村里的名声比叶老太爷反要大些,因为她本是外乡人,后投到扬州来,是个青年守寡的寡妇,听说她先夫是个药罐子,年轻轻一病死了,留下她一个,叔伯妯娌看不得她在家白吃饭,公婆也嫌她不能给早亡的儿子留个后,于是一纸休书把她撵出了门。
叶老太爷娶她时未有婚配,他当时家里还只有两三亩地,也就是个将就够糊口的状况,但虽然如此,头婚小子娶个二婚寡妇也够为人侧目嚼舌的了,这是叶老太太的第一桩名声。
至于第二桩,就是坚持送叶安和去读书了。作为富裕府县下的百姓,读书是件好事这个觉悟大家是有的,但这件好事最终有没有回报能落回自己头上,那就很存疑了,不差钱的富户尽可以往里砸钱和人,普通人家很难下定这个决心。
叶老太太的决心就很足,她在这一点上大大差别了别的农妇,望子成龙的心态甚至超过了叶老太爷,而最终,也让她巴望成了。
叶安和虽然不幸早逝,但他的功名是毫不含糊的,他没辜负他母亲殷切的一片心。
这些过往珠华听的时候没有多想,毕竟她穿来时,别说叶老太爷叶老太太了,连叶父叶母都不在了,最直系的长辈亲戚全部故去,她再想那么多又有什么必要?反正不可能来拆穿她了。
没想到,拆不拆的是不必多虑,却在多年后来了认亲的。
“没事。”想了一圈后,珠华很镇定,“祖父祖母已逝是再无疑问的,这些人要么是骗子,要么就是不知远到哪里去的远亲。”
假如叶家还有近亲的话,她在张家住了五六年之久,便是她不问,以此时亲眷的重要性,张推官也不可能一句都不提起。
“就算是远亲,前面连个‘堂’字都不知道加不加得上呢,也好意思没进门就摆架子训人,”珠华说着冷笑,“小荷,去把这个脸大的‘祖母’请进来,好好说一说,她这个称呼,该从哪里叙起。”
她到此时都还并不生气,也没怎么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门外的三人很快被带来了。
老妇人还在轻微地打着颤,一路嘴里愤怒地咒骂着什么,到进来时,望见珠华方停了下来,一时呆住。
叶明光也生得好,但他总是男孩子,又还未成长,而珠华端坐炕上,容色照人令人不敢逼视中,又因她有孕而自然生出一股温柔态度,让人望着她舍不得移开眼神。
这种又觉形秽不敢看而又忍不住要一直看的复杂情绪在老妇人的目光中存留了一会,旋即好像醒过神来般,悉数化成了痛苦的厌憎——她的后代孩儿怎能生出这副殊色!她比她差在哪里?!
小荷给搬了座,然后就不动了,老妇人在椅上坐了片刻,见她毫无去捧茶奉来的意思,忍不住盯着珠华,道:“你家里的奴婢都是这么没规矩吗?竟连基本的待客之道都不知晓。”
珠华懒洋洋抬眼:“老太太说错了,我的丫头不是没规矩,而是太有了,这待客之道,是跟着客人来的,对什么样的客人,就有什么样的道理,您说是不是?”
老妇人冻得青白的脸孔一时涨红,她以为见了正主该对她客气些了,就算她来得突然,一时还不确定她的身份,但她已经报出了祖母的名号,无论如何,也该慎重地问过再说,不该和丫头一般妄为吧?
“你——真是一家上下都没调/教!不过,”老妇人想一想,又心气平了下来,居然还笑了笑,“你们父母都死得早,没人教,寄人篱下野生野长的,怪不得如此了。”
叶明光憋不住了要说话,珠华拉了他一把,扬眉道:“这话说得原不错,老太太这么说我,想必您年轻时父母双全,怪不得您的调/教格外好呢——上下嘴皮一碰,就跑到陌生人家里当祖母来了,您家里的长辈,莫非也都是这么来的?不然怎么教了您这么一笔好买卖呢!”
小荷“嗤”一声笑了出来。
老妇人这回连脖子都气粗了,她身后的中年妇人见不是事,才一进门,连个名姓都没报上,两边就顶成了这样,下面的话还如何好说,她知道她这婆母家败后性情大变,说一不二,容不得人对她有一点忤逆,指望她软和下来是不可能的,只能抢在她之前,软声细语地开口道:“大奶奶,你别误会,我们不是无故说这个话,其中确有缘故。大奶奶不认得我们,我先介绍一下罢,我夫家姓孟,是原忠安伯府家,这是我婆母。”
忠安伯府?
很耳熟啊,不就是那个唯一撞到皇帝枪口上让抄了的人家么!
这样人家和她简直八竿子打不着,能攀得上什么亲?珠华很觉荒诞,瞄一眼那老妇人——也就是蔡老夫人,这老妇人每一开口都好似蕴含着几欲化成实质的怨气,该不是家被抄了,子孙离散,伤心过头失心疯了吧?
不过现在说话的中年妇人似乎看上去又很正常,珠华一时不语,示意小荷给她递了杯茶,然后听她继续说了下去。
中年妇人接了茶,温柔地笑道:“上一辈的事,只怕你不太知晓,我们也是才弄了明白,你听我说——”
她就说起来,事情要追溯到好几十年前了。
有时候,历史会惊人地相似,那时是先帝刚登基时,一般的新皇上任三把火,他根基比如今的皇帝稳,这把火烧得也旺,连着烧掉了京里三四家伯候公府,忠安伯府那时躲过了一劫,但当时的长房长媳的娘家却没躲过去,除了出嫁女和未成年的子孙外,余下的一大家子发配的发配,官卖的官卖,不堪受辱的女眷们自尽了一大批,最终活下来的,十不存一。
长房长媳作为出嫁女,本是无碍的,但娘家遭此祸端,略有些良心的都不能坐视,她便私下拿着嫁妆把两个判为官卖还活着的嫂子赎买了下来,把被赶出家门流落在外的几个小侄儿侄女们接到一起,偷偷安置到一处房子里。
照理说这是人之常情,若是平常贴补娘家,夫家看不过去也罢了,生死关头,拉一把有什么呢?但忠安伯府当时被先帝的屠刀吓昏了头,不敢和被抄的人家扯上一点儿关系,发现了长媳做的手脚之后,直接以忤逆公婆为名,一纸休书把她休了出去。
长媳娘家已败,没人可以给她出头,只能下堂而去,找着了姑嫂住的地方,暂时安顿了下来。
日子起初过得还算凑合,长媳走时也带了一些傍身的东西,但好景不长,不到一个月,长媳生出一些症状,腰酸欲呕,到街上找大夫一看,却是诊出了喜脉。
这要是放在一个月前未被休弃时,也许景况将有不同,但此时说什么都晚了,因为忠安伯府世子已经在准备迎娶伯府夫人的娘家侄女,听说日子都定好了。
长媳的大嫂去打听了回来后,唉声叹气不已,二嫂却心有不甘,还想要去伯府问一问世子,说不准能有转机呢,长媳并不情愿,在阻止无效后,于前一天夜里悄悄走了。
两个嫂子起初还不知道长媳竟是一去无踪,以为她自己去找世子了,等了两天一点音信都没有,坐不住了,去伯府找人,长媳没去伯府,伯府自然不肯承认,两个嫂子横竖已经不是旧日贵妇了,没多少脸面的顾忌,气急大闹了一通——长媳走后有孕的事就是在这时吵嚷出来的,这件事距离现在虽然已经过去了很久,两个嫂子没有成男支持,后来过得很不好,很快故去了,但听见的人不少,如果需要的话,旁的人证还是可以找出两三个来的。
珠华听到此时:“……”
她心里虽有了下面剧情的预感,但仍旧觉得,好像是在听一场说书啊。
她怎么就没有一点真实感呢。
作者有话要说: 我补充句:这是忠安伯府的说法,未必是全部的真相哈~
☆、第171章
她是渔家女出身,论机灵是比不上小荷,但骂起人来就一点也不输了,很是能战,一句顶着一句,把那老妇人顶得险些翻了白眼。
老妇人可能叫人奉承惯了,日常不需要亲自和人对这个口舌,管自架子摆得大,真上阵不怎么成,只能转而用力去掐扶着她的中年妇人的手背,拿她撒气:“你是死人么?!就看着长辈让人这么羞辱!”
中年妇人吃痛地蹙起了眉头,不得不上前一步,她的态度客气得多:“这位小大姐,我们不是坏人,跟叶家确实有些渊源,叶家现有一个哥儿和一个姐儿,不知你是谁身边的使唤人?劳你去和叶家姐儿通传一声,待我们进去解释一二后,你就明白了。”
青叶不吃她这一套,扬头大声道:“我不明白!我看你们就是三个骗子!叶家老太太早就仙逝是再确凿不过的事,我不知道怎么凭空里又跑出个见都没见过的祖母来了,对了,还有你,你是这老太婆的媳妇还是闺女?你该不会也要跟我们哥儿认个亲吧?”
她说着,转头指拄着大扫帚发愣的大柱:“你去,跑快点,到县衙里去报官,要是路上见着兵马司的人也行,就说我们这里一下来了三个拐子,见着富贵人家的小哥儿就拐,了不得了!”
大柱想去又有点犹豫:“青叶姐姐,大爷不在家,我走了,这三个拐子欺负你们怎么办?”
青叶伸手把他的大扫帚抢过来,呼呼冲着那三人挥舞了几下,信心十足地道:“你只管去,有我在,包管这些拐子害不着人!”
那扫帚上还沾着不少先前扫雪带上去的雪花,她这么一挥,飞扬着就扑了三人一脸,中年妇人和少女还好,只是不由往后躲避,老妇人直要气死,一边让冻得打了个寒颤,一边怒骂道:“你这贱婢——”
青叶听见这两个侮辱性十足的字眼就来气,把扫帚往边上被扫到一起堆积着的雪堆上一压,呼地带起一片雪花直向三人扑去——中年妇人和少女退后了,老妇人变成站在了最前面,这片雪花有大半都洒到了她身上,青叶力气又大,直扫了她一身一脸。
老妇人这回整话都说不出了,呛咳着:“你、你——”
“先住手。”
小荷从门里走了出来,她其实躲在门边有一会了,有意看着青叶收拾了一阵人才出来,道:“奶奶说,叶家的老太太包括老太爷是肯定已经不在人世了,不知这位老太太来认的什么亲,你们既然不肯死心,坚持要蛮缠,那就进来把话说清楚罢,这假的——”
她加重了语气,一字一顿地道,“肯定赖不成真。”
☆、第170章
且说叶明光在门外又跑又叫,等他真的跑到珠华跟前时,整个人却已经十分冷静,三言两语把事说了,也不提“拐子”的话,而是道:“姐姐,这些人敢直接堵到我们家门前来,恐怕真的和我们有点干系,看其势头,来者不善。”
珠华听完,在炕上坐直了身子,正容思索。
她首先认同叶明光对门外那三人的判断,见都没见过的人,即便要认亲,也当客客气气地进门来说个究竟才是,却在门外就大声嚷出来,一开口就给叶明光扣了个“没礼数”的帽子,这是想要好好说话的态度吗?
找茬的还差不多。
然后,她仔细回想了一下自己知道的叶家家事。
叶父叶母的事,她以前曾变着法子打听过,陆续拼出了这二人短暂几十年的生平,但再上一辈叶家老太爷同老太太的事她就所知甚少了,虽以年纪小记性有限为由头问过张推官,但张推官也只知道个大概,他妹子也就是珠华原身的生母,嫁与叶安和时叶安和已经中举,科举路上走到这一步的,别的不敢保,身家清白是一定的,否则很难过官府甄选的那一关,张推官为此很为放心,没有再往细里打听——他当时也不过才刚发迹,没什么人手能为,家乡与扬州隔了千里,想打听也不容易。
据张推官所知,叶家老太爷是个普通农家,家里大概攒了十来亩地,数量不多,但在扬州府治下,江南江北这一大片州府土地的出产都很不错,更因扬州经济发达,织户遍地,叶老太爷的地只留了两亩种稻米作为口粮,余下大半都改农为桑,家里很是过得,他能供出叶安和这个进士来,大半也托赖于此。
至于叶老太太,她在当地村里的名声比叶老太爷反要大些,因为她本是外乡人,后投到扬州来,是个青年守寡的寡妇,听说她先夫是个药罐子,年轻轻一病死了,留下她一个,叔伯妯娌看不得她在家白吃饭,公婆也嫌她不能给早亡的儿子留个后,于是一纸休书把她撵出了门。
叶老太爷娶她时未有婚配,他当时家里还只有两三亩地,也就是个将就够糊口的状况,但虽然如此,头婚小子娶个二婚寡妇也够为人侧目嚼舌的了,这是叶老太太的第一桩名声。
至于第二桩,就是坚持送叶安和去读书了。作为富裕府县下的百姓,读书是件好事这个觉悟大家是有的,但这件好事最终有没有回报能落回自己头上,那就很存疑了,不差钱的富户尽可以往里砸钱和人,普通人家很难下定这个决心。
叶老太太的决心就很足,她在这一点上大大差别了别的农妇,望子成龙的心态甚至超过了叶老太爷,而最终,也让她巴望成了。
叶安和虽然不幸早逝,但他的功名是毫不含糊的,他没辜负他母亲殷切的一片心。
这些过往珠华听的时候没有多想,毕竟她穿来时,别说叶老太爷叶老太太了,连叶父叶母都不在了,最直系的长辈亲戚全部故去,她再想那么多又有什么必要?反正不可能来拆穿她了。
没想到,拆不拆的是不必多虑,却在多年后来了认亲的。
“没事。”想了一圈后,珠华很镇定,“祖父祖母已逝是再无疑问的,这些人要么是骗子,要么就是不知远到哪里去的远亲。”
假如叶家还有近亲的话,她在张家住了五六年之久,便是她不问,以此时亲眷的重要性,张推官也不可能一句都不提起。
“就算是远亲,前面连个‘堂’字都不知道加不加得上呢,也好意思没进门就摆架子训人,”珠华说着冷笑,“小荷,去把这个脸大的‘祖母’请进来,好好说一说,她这个称呼,该从哪里叙起。”
她到此时都还并不生气,也没怎么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门外的三人很快被带来了。
老妇人还在轻微地打着颤,一路嘴里愤怒地咒骂着什么,到进来时,望见珠华方停了下来,一时呆住。
叶明光也生得好,但他总是男孩子,又还未成长,而珠华端坐炕上,容色照人令人不敢逼视中,又因她有孕而自然生出一股温柔态度,让人望着她舍不得移开眼神。
这种又觉形秽不敢看而又忍不住要一直看的复杂情绪在老妇人的目光中存留了一会,旋即好像醒过神来般,悉数化成了痛苦的厌憎——她的后代孩儿怎能生出这副殊色!她比她差在哪里?!
小荷给搬了座,然后就不动了,老妇人在椅上坐了片刻,见她毫无去捧茶奉来的意思,忍不住盯着珠华,道:“你家里的奴婢都是这么没规矩吗?竟连基本的待客之道都不知晓。”
珠华懒洋洋抬眼:“老太太说错了,我的丫头不是没规矩,而是太有了,这待客之道,是跟着客人来的,对什么样的客人,就有什么样的道理,您说是不是?”
老妇人冻得青白的脸孔一时涨红,她以为见了正主该对她客气些了,就算她来得突然,一时还不确定她的身份,但她已经报出了祖母的名号,无论如何,也该慎重地问过再说,不该和丫头一般妄为吧?
“你——真是一家上下都没调/教!不过,”老妇人想一想,又心气平了下来,居然还笑了笑,“你们父母都死得早,没人教,寄人篱下野生野长的,怪不得如此了。”
叶明光憋不住了要说话,珠华拉了他一把,扬眉道:“这话说得原不错,老太太这么说我,想必您年轻时父母双全,怪不得您的调/教格外好呢——上下嘴皮一碰,就跑到陌生人家里当祖母来了,您家里的长辈,莫非也都是这么来的?不然怎么教了您这么一笔好买卖呢!”
小荷“嗤”一声笑了出来。
老妇人这回连脖子都气粗了,她身后的中年妇人见不是事,才一进门,连个名姓都没报上,两边就顶成了这样,下面的话还如何好说,她知道她这婆母家败后性情大变,说一不二,容不得人对她有一点忤逆,指望她软和下来是不可能的,只能抢在她之前,软声细语地开口道:“大奶奶,你别误会,我们不是无故说这个话,其中确有缘故。大奶奶不认得我们,我先介绍一下罢,我夫家姓孟,是原忠安伯府家,这是我婆母。”
忠安伯府?
很耳熟啊,不就是那个唯一撞到皇帝枪口上让抄了的人家么!
这样人家和她简直八竿子打不着,能攀得上什么亲?珠华很觉荒诞,瞄一眼那老妇人——也就是蔡老夫人,这老妇人每一开口都好似蕴含着几欲化成实质的怨气,该不是家被抄了,子孙离散,伤心过头失心疯了吧?
不过现在说话的中年妇人似乎看上去又很正常,珠华一时不语,示意小荷给她递了杯茶,然后听她继续说了下去。
中年妇人接了茶,温柔地笑道:“上一辈的事,只怕你不太知晓,我们也是才弄了明白,你听我说——”
她就说起来,事情要追溯到好几十年前了。
有时候,历史会惊人地相似,那时是先帝刚登基时,一般的新皇上任三把火,他根基比如今的皇帝稳,这把火烧得也旺,连着烧掉了京里三四家伯候公府,忠安伯府那时躲过了一劫,但当时的长房长媳的娘家却没躲过去,除了出嫁女和未成年的子孙外,余下的一大家子发配的发配,官卖的官卖,不堪受辱的女眷们自尽了一大批,最终活下来的,十不存一。
长房长媳作为出嫁女,本是无碍的,但娘家遭此祸端,略有些良心的都不能坐视,她便私下拿着嫁妆把两个判为官卖还活着的嫂子赎买了下来,把被赶出家门流落在外的几个小侄儿侄女们接到一起,偷偷安置到一处房子里。
照理说这是人之常情,若是平常贴补娘家,夫家看不过去也罢了,生死关头,拉一把有什么呢?但忠安伯府当时被先帝的屠刀吓昏了头,不敢和被抄的人家扯上一点儿关系,发现了长媳做的手脚之后,直接以忤逆公婆为名,一纸休书把她休了出去。
长媳娘家已败,没人可以给她出头,只能下堂而去,找着了姑嫂住的地方,暂时安顿了下来。
日子起初过得还算凑合,长媳走时也带了一些傍身的东西,但好景不长,不到一个月,长媳生出一些症状,腰酸欲呕,到街上找大夫一看,却是诊出了喜脉。
这要是放在一个月前未被休弃时,也许景况将有不同,但此时说什么都晚了,因为忠安伯府世子已经在准备迎娶伯府夫人的娘家侄女,听说日子都定好了。
长媳的大嫂去打听了回来后,唉声叹气不已,二嫂却心有不甘,还想要去伯府问一问世子,说不准能有转机呢,长媳并不情愿,在阻止无效后,于前一天夜里悄悄走了。
两个嫂子起初还不知道长媳竟是一去无踪,以为她自己去找世子了,等了两天一点音信都没有,坐不住了,去伯府找人,长媳没去伯府,伯府自然不肯承认,两个嫂子横竖已经不是旧日贵妇了,没多少脸面的顾忌,气急大闹了一通——长媳走后有孕的事就是在这时吵嚷出来的,这件事距离现在虽然已经过去了很久,两个嫂子没有成男支持,后来过得很不好,很快故去了,但听见的人不少,如果需要的话,旁的人证还是可以找出两三个来的。
珠华听到此时:“……”
她心里虽有了下面剧情的预感,但仍旧觉得,好像是在听一场说书啊。
她怎么就没有一点真实感呢。
作者有话要说: 我补充句:这是忠安伯府的说法,未必是全部的真相哈~
☆、第17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