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刘瑁便领着甘宁、张任在军中挑选了五千精锐留下南征。
    其余部队由杨怀率领,押着叛贼贾龙返还绵竹。
    说是五千,其实刘瑁手中还有甘宁带来的八百人和关押的两千俘虏。重新整顿一下,足足有八千之众。
    杨怀自然不会去计较,刘瑁对他如此交心,他巴不得刘瑁多留点人,多立点功。
    说那么多有什么用?你得活着等刘焉传位于你才行不是?
    大军凯旋归来,刘焉召集文武群臣在州衙齐聚,聆听战报。
    “孟思,叔瑜为何未归?”刘焉想借此机会为刘瑁提升一下人气的。虽然相对来说刘璋更乖巧听话,但却也非刘焉心目中最理想的接班人。
    只有刘瑁一人在的时候,刘焉难免对他要求过高,谁不想自己的儿子更优秀一些?有得比较以后,就会发现二人各自的优点。
    此次刘瑁伤愈后,性情大变,临行前的一番话让刘焉不得不对他另眼相看。
    不管那是不是他想出来的,但他却做到了速败贾龙,解益州之危。
    “回主公,公子用计,夜破武阳,活捉贼首贾龙。然另一贼首趁乱逃出城去,公子说任歧在犍为经营多年,恐其东山再起,故留下五千人马,追捕任歧。遣末将领大军押贾龙回来复命!”杨怀据实禀报,然后呈上刘瑁亲手书写的战报。
    刘焉看后哈哈大笑:“哈哈哈哈……诸君,你们看看犬子瑁的战报,都来议议。”
    刘焉高兴的不仅仅是刘瑁打了胜仗,高兴的是这份战报写的很有水平。不但总结了平叛之战,还构想了益州往后的发展。
    刘焉突然发现,这个一直喜欢刀枪的三儿子似乎头脑也并不简单嘛。
    “瑁遥表父亲大人:
    儿幸不辱大人所托,剿灭贾龙逆贼。
    此战,甘宁夜袭破城,当居首功;张任败贾龙,同破城,功不可没;杨怀领兵拒贼数月,亲自登上武阳城,忠勇可嘉,可堪大用。
    贾龙本是大人入蜀之功臣,儿不敢擅自处决,特将其押回绵竹,听大人发落。
    大人可将其首献于陛下,大书其罪,可制卓之异动,再不敢轻入益州。
    今益州大定,白水、鱼腹乃益州门户,大人当派重兵把守。
    因儿之过,贼首任歧南逃。儿欲借机岀兵南中,收降南中诸夷,以为父用。
    ……”
    刘焉的脸上写满得意,这册战报并不只是战报,还有对整个益州的布防及对未来规划的建议。
    从书中看来,刘瑁已经开始从动手的莽夫向动脑的战略大家转变了。
    刘焉不知道刘瑁这个转变是因为刘璋的到来给了他压力,还是成婚之后变得更有责任心。
    不论原因为何,这都是好事。作为父亲,见到儿子长进,那肯定是高兴的。
    “恭喜主公,虎父无犬子!三公子武能开疆,文能治国,乃世之奇才也。”说话的是董扶。
    也就是那个曾经告诉刘焉益州有“京师将乱,益州分野有天子气。”劝动刘焉到益州的人。董扶是东汉末期著名的经学家、谶纬家。
    刘焉非常相信他那一套,本来被刘焉安排在蜀郡属国当都尉的,一直并不在身边。
    这次迎刘瑁凯旋,特意将一些老臣召回来,其实是为了给刘瑁造点势。
    平衡之道,是刘焉立足益州的看家本领。
    之前是因为刘瑁仗着他的宠爱有些骄纵了,加上许久不见的小儿子回到了益州,难免有些对比与偏见。
    但刘瑁离去前的一番谈话和益州官员集体偏向刘璋又让刘焉心里产生了一些波动。
    他知道董扶一直比较偏爱刘瑁,不然也不会建议让刘瑁迎娶“贵不可言”的吴觅。
    每个朝代每个势力的臣子都一样,就算暗地里分派争斗,明面上都得顾及老主的面子。有人开了口,至少表面总有人应和。
    “恭喜主公平定叛乱,解益州之危!”
    “恭喜主公,三公子神勇,有大将之风……”
    ……
    什么声音都有,至少这个时候没有不和谐的声音去找刘瑁的茬。
    主公正在兴头上。
    刘焉双手下压,示意大家安静:“大家看看叔瑜对益州形势的分析,看看有无可取之处?”
    赵韪率先开口,他也是有些野心的人,与刘璋多次接触,也不知刘璋给他许下什么好处,反正各种反应已坚定地站在刘璋一方。
    “三公子在行军布阵,拓土守疆上颇有天份,可为主公镇守益州门户,保境安民。公子所言白水、鱼腹确应派大将镇守。吾以为三公子不应急求南中,该回师白水关,以拒董贼南图。”
    先抑后贬,他觉得武将就该有武将的觉悟。现在最大的危险来自长安,而非南中。把刘瑁调到白水关守门,既远离益州政治中心,又夹在绵竹与汉中之间,想妄动也没多少机会。
    只要刘璋交好张鲁,便可绝对掌控刘瑁动向。让他老老实实做一个守门之将。
    张松熟悉益州地理与各地文化,也没完全倒向刘璋,想法略有不同:“以松之见,使君若以贾龙首级及蜀锦谨天子,董卓必不再妄图益州。南中蛮夷众多,素不服汉,多有反叛。三公子携雷霆之势,可入南中,震慑宵小。”
    张松这个人,历史评价不怎样,其实能力是真的有,只是不甘从无为之主罢了。一是因为生来丑陋,二是生不逢时罢了。换个时间换个地点,一定会有不俗成就的。
    这个时候刘璋的手腕应该是得他认可的,不然一开始他也不会选择辅佐刘璋。
    但他能从这封书信中看出刘瑁并不傻。远征南中,可远离夺嫡纷争,亦可积攒自己的实力。
    但南中蛮夷又岂是那么轻易能征服的?
    如果刘瑁真有那本事,他不介意暗中扶一把;如果不行,他又是远谪刘瑁,扶持刘璋的功臣。
    真有些机关算尽的味道。
    但这会儿,刘焉喜欢听这个。
    察言观色,投其所好,方可立不败之地。
    刘焉:“叔瑜仅领别部司马之职,恐难服南中群夷。子乔以为吾该为为叔玉争取何职,可服众?”
    南中四郡一属国,占益州一半地盘,一个一抓一大把的“别部司马”哪有资格去统领这么大的地盘?
    张松沉默,这种事,真不好说。官要大了,对刘璋威胁大,不利于自己的计划。官要小了,可能不是刘焉想要的。
    这时候,董扶又站出来说道:“三公子南下,以平定蛮夷为志,功在社禝,纵权臣当道,亦无拒绝之理。对主公大业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属下以为,可为三公子清‘降庲都督’一职。诸君以为如何?”
    董扶是刘焉的心腹,他的话有可能并不是他自己的想法,有可能他就是代表刘焉发一下声。
    群臣没有人回应,刘璋也在场呢。
    倒是刘璋脑子转的快,不管是赵韪还是张松,似乎都不想让刘瑁回到益州权利中心,但又不想给刘瑁太大的权利。
    但这个“庲降都督”虽然权高位重,却有可能将刘瑁一辈子拴在南中,所以他表现出自己的大度。
    至少,表面看来是在为自己兄长争取权益。
    “父亲,三兄自幼习武艺、研兵法,确实是平定南中的不二人选。庲降都督一职非他莫属,待兄大功成时,我父子安益州,可与群雄并立!”
    刘焉:“那便派人带着贾龙的首级去朝庭复命罢!顺便表叔瑜为庲降都督,入主南中。”
    ……
    表不表的其实不过说给人听而已,都断了与朝庭的联系了,不听调、不听宣、不朝贡……
    人事调动,还要什么上表?
    走个形式,让世人看看他刘焉还是尊崇汉室的。顺便拿贾龙的人头给董卓提个醒,你在关中随便闹,我益州不参与,并不代表益州是个软柿子,可以随便拿捏。
    所以,刘瑁很快就收到了“庲降都督”的任命书,还有印绶。
    都是他爹刘焉给的,跟朝庭没有半点关系。
    刘焉起用杨怀为都督、高沛为副,领兵两万,镇守白水关。调严颜为巴郡都尉,大军驻防鱼腹(奉节),以防有敌沿江水入益州。
    ……
    刘瑁收到任命的时候已经行军至犍为属国。
    对他来说,这个“庲降都督”简直就是意外之喜。
    顶着这个名号,他便可以名正言顺地进入南中。益南四郡,可任他为所欲为。
    或许,刘焉是在给他另一个机会呢?
    毕竟刘瑁是刘焉立足益州的那把刀,不然光靠权谋与其平衡之道,谁买他的帐?但等稳定下来,难免会要个人去做坏人,背黑锅。
    也许刘焉心中还是有些许不忍或者过意不去吧。
    也算是一种补偿。
    只要在刘焉有生之年,刘瑁能够立足南中,就算益州众臣支持刘璋,再或者能够迎回其他二子,至少刘瑁都是一方不可忽视的势力。谁想算计他,都得掂量掂量。
    刘瑁将任命文书拿给甘宁、张任二人看,当场任命二人为别部司马。也算是给二人吃了颗定心丸。
    犍为属国多山,仅治朱提、汉阳二城。
    任歧就在犍为属国,其实已是穷图末路。
    刘瑁大军压境朱提时,他不得不弃城而逃。

章节目录

权御群雄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肉屋只为原作者凌风笑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凌风笑诺并收藏权御群雄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