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的有教无类,老夫以为也应包括女子,所以对于大帅的举动,老夫理应大力赞赏,又有什么好奇怪的?”袁枚闻言撇了撇嘴毫不在意的说道。
见状,黎汉明苦笑着摇了摇头,这袁枚果然如传言中一般,全不把圣人教诲当回事。
想了想袁枚又说道:“不过老夫虽然把她们都带来了,但是能留下多少,就看大帅的本事了。而且,她们大多数都是江南官宦人家出身,大帅掌握住了她们,也就握住了江南半壁官场。”
有些事能做不能说,所以袁枚点到即止,黎汉明闻言也只是点了点头,并没有多说什么。
能被评为通天老狐的袁枚,黎汉明也相信他不是简单之辈,有些事大家心知肚明就行,说得太透了。
.......
接下来几天,黎汉明一边和袁枚商议报纸的发行事宜,一边安顿好远道而来的诸位学者,如今新学院已基本修建完成,只等来年开春后种植些花草树木绿化一下就算彻底完成了。
学院内不但有五栋三层的教学楼,还有学生宿舍,教师公寓、实验室,食堂等等一应俱全。
黎汉明把众人安排到教师公寓住下后,便亲自带着他们在校园各处参观了一下,也顺便教会了他们新式教具的使用。
新的教具受到众位先生的欢迎,黑板的出现使先生的授课变的立体化,减轻了劳动的负担,尤其适合上年纪的老人。
夏文炯见到粉笔和黑板后,顿时埋怨黎汉明有这么好的东西竟然不早些拿出来。
黎汉明只得尴尬的笑了笑,这确实是他的失误,也是工程临近完工,要开始装修了,他才想起黑板、粉笔来。
此外,圆规,直尺,三角板,量角器、课桌、凳子等一应都准备齐全了,为了新学的建立,黎汉明可是花费了大笔银子。
除军费以及改善城市环境与交通外,新学这里花费的银子可以说得上是最大笔的了。
而先如今普及全面教育显然也还不现实,所以对接下来的教学,黎汉明的打算是在识文断字的基础上,再实行分类教学。
按照现有的人才,黎汉明如今也只能开设数学、天文学、医学、基础物理学、地理、农学、基础化学等几门课程。,其中物理、化学黎汉明也只是记得些基础的,加上博物新编的知识,勉强够开设两门基础学科了。
如今老师已就绪,基础的教册黎汉明也已按照记忆中的知识编写刊印成册,剩下的就得在教学中靠老师们边教边编纂了,毕竟大多数知识黎汉明也只是一个半吊子而已。
.........
成都,如今大军围城,林儁像往常一样巡视一番后,便忧心忡忡的回了家里。
“老爷,小姐有书信传来。”刚一回到府上,老管家林祚远便急匆匆的那种一封书信找了过来。
林儁闻言顿时一喜,连忙抢过书信打开看了看,当看到林佩环报的平安后,他才顿时松了一口气:“好,好,好,哈哈,没事就好!”
见到女儿没事后,林儁顿时放松下来,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喃喃自语道:“如此一来,就算叛军攻进城,我林氏一门也不算完全绝后了。”
林儁光顾着高兴了,连手中的信纸掉落了都没察觉。
林祚远见状,连忙上前捡起地上的书信看了看,惊讶的说道:“老爷,这袁大家竟然也到了遵义了。”
“什么?”林儁闻言一惊,顿时回过神来,连忙一把抢过书信看了看。
“老爷,姑爷一家已经决定投靠遵义了,小姐也被聘请成为了遵义女子学院的先生,如今袁大家也投靠了遵义,这......这......这可如何是好?”趁着林儁看信的工夫,林祚远连忙开口说道。
对于成都能不能守住,大家都心知肚明,现如今入川的各个要道都被叛军堵死了,成都已然孤立无援了。
林儁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在得知林佩环在遵义报了平安后,他才显得很高兴。
不过对于林佩环在信中隐约的暗示让他考虑考虑选择投靠红旗军的事,林儁却一时有些沉默了起来。
林儁能一步一步从捕头小吏爬到如今的一省主官,除了运气使然,能力出众外,也在与他能看得清形势,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样的选择。
可是如今面临的情况不同,这让林儁一时有些犯了难了。
.........
黎汉明在忙于新学开学与报纸发行的准备工作时,也没疏忽对各地动向的了解,如今大战已经到了关键时刻,黎汉明可不想因为自己的疏忽而出现意外。
“大帅,据报,云南东川、武定州、永北以及楚雄的大姚等地皆已被第一师的米生贵部光复,缴获白银三百余万两,铜近三千万斤。”
听到这个消息,黎汉明顿时眼睛一亮,此时他才忽然想起来,云南可是是清代全国铸钱业的原料基地。
他先前光想着攀枝花的钢铁了,倒是把如今的铜钱给忘记了。
于铜钱,大家肯定不陌生,毕竟这是历朝历代都在使用的货币,最多就是铜钱上的年号不同而已,制造铜钱就需要大量的铜,但是在铜生产量方面,古代的产量一直都不是特别高。
在明朝时期,虽说云南也产铜,但是产量并不是特别高。每年也就是十多万斤,清朝初期也是一样。到了清朝康熙时期,云南铜矿的产量开始大幅度增加。
历经康熙、雍正两朝的经营,到了乾隆时期达到了鼎盛。
黎汉明记得,到了如今的嘉庆时期,年产量以及达到上千万斤了。
有一点不得不说,怎么什么好事都被乾隆赶上了?如果没有云南的铜商和两淮的盐商,乾隆绝没有六下江南的资本。
而黎汉明如今得到了满清铸钱的原料基地,意味他也可以铸造自己的货币了。
想到这儿,黎汉明连忙说道:“从贵阳在调派一万人马过去,组建独立三师,由米生贵负责指挥,告诉米生贵,让他务必守好几地,并择机光复、镇雄、大理、丽江等地。”
先前黎汉明是因为后世的攀枝花才与南笼义军抢占武定等地,如今既然有了铜矿了,就必须得重兵防守了。
“是!”刘阿蛮拱手应了一声后继续说道:“另外,随着我军和南笼义军两路大军进入云南,趁清军自顾不暇之际,各地汉、回等百姓纷纷爆发了反清起义。”
云南地处西南边疆,境内多山,土地瘠薄,各族人民在清朝地方官吏、土司头人和地主豪强的重重剥削压迫下,生活异常困苦。
清政府每年向云南征收赋税达白银四十万四千二百两以上,各级地方政府的费用和官吏的“养廉”以及巧立名目的苛捐杂税,随征科派。
为转移云南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目标,统治阶级不断挑起民族矛盾和民族纠纷。
在清朝前期,由于外族的身份,清统治者甚至防汉甚于防回,如康熙就直说,“汉诸臣分职时享君禄,按日朝参,而回民逐日五时朝主拜圣,并无食朕俸,亦知报本,而汉不及回也”。
这种对宗教的宽容政策一直继续,虽然雍正明确表示“此种回教之理,原一无可取”,宗教问题的处理尚可说是公平。
到乾隆后期,清廷又放弃了中外一体、因俗而治的原则,先是采取护汉抑回、以汉制回的政策,造成西疆、云南、贵州、陕西、甘肃、青海等地回汉冲突不断,待回族暴动蜂起后又开始了护回抑汉。
不过不管满清如何转移矛盾,该有的反抗还是存在,如今也算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黎汉明敲打着桌面思考了好一会儿后说道:“云南的事让胡钟好生处置,切不可在军政府的治下发生民乱。”
随即黎汉明想到一旁还有一个觊觎云南土地的缅甸贡榜王朝,便又交待道:“再有,把探子撒到边境去,时刻提防外族的入侵。”
“是!”提到外族入侵,知道黎汉明脾性的刘阿蛮对此事就更加重视了。
“另外,”想了想,黎汉明又说道:“给南笼那边传一个消息,就说南边国家的武器比清军还先进。”
黎汉明相信,在见识了红旗军武器的厉害后,如今缺武器缺疯了的南笼义军听到这个消息,他们一定会想方设法的打外面的主意的。
如此一来,不但把南笼义军拉到了抵抗外国侵略的阵营中,还牵制住了他们的扩张速度。
但是黎汉明确实也没有骗人,据他所知,如今的缅甸早在清缅战争时期就大量装备了燧发枪了。
虽然缅军骑兵不如八旗军厉害,但他们使用的燧发枪却给予清军迎头痛击。
燧发枪相比较清军使用的火绳枪,领先了整整一代!无论射速、射程还是威力,燧发枪相对火绳枪都是降维打击。
无论是单兵作战,还是排成线列对射,清军火枪兵都不是对手,而燧发枪高射速也给八旗骑兵冲锋造成极大威胁。
虽然清军靠着远超缅军部队纪律性,以及单兵素质优势,即便火器上存在代差,依然能在缅军围攻中全身而退,尤其在野战方面缅军讨不到便宜。
但是,虽然清军在这场战争中表现英勇,却改变不了清军武器落后导致整体落后的局面,可以说这是骑射立国的清朝,第一次被他们看不起的西方文明打败。
军事上的事情安排妥当后,黎汉明接下来就得准备新学的开学与报纸的发行事宜了........
见状,黎汉明苦笑着摇了摇头,这袁枚果然如传言中一般,全不把圣人教诲当回事。
想了想袁枚又说道:“不过老夫虽然把她们都带来了,但是能留下多少,就看大帅的本事了。而且,她们大多数都是江南官宦人家出身,大帅掌握住了她们,也就握住了江南半壁官场。”
有些事能做不能说,所以袁枚点到即止,黎汉明闻言也只是点了点头,并没有多说什么。
能被评为通天老狐的袁枚,黎汉明也相信他不是简单之辈,有些事大家心知肚明就行,说得太透了。
.......
接下来几天,黎汉明一边和袁枚商议报纸的发行事宜,一边安顿好远道而来的诸位学者,如今新学院已基本修建完成,只等来年开春后种植些花草树木绿化一下就算彻底完成了。
学院内不但有五栋三层的教学楼,还有学生宿舍,教师公寓、实验室,食堂等等一应俱全。
黎汉明把众人安排到教师公寓住下后,便亲自带着他们在校园各处参观了一下,也顺便教会了他们新式教具的使用。
新的教具受到众位先生的欢迎,黑板的出现使先生的授课变的立体化,减轻了劳动的负担,尤其适合上年纪的老人。
夏文炯见到粉笔和黑板后,顿时埋怨黎汉明有这么好的东西竟然不早些拿出来。
黎汉明只得尴尬的笑了笑,这确实是他的失误,也是工程临近完工,要开始装修了,他才想起黑板、粉笔来。
此外,圆规,直尺,三角板,量角器、课桌、凳子等一应都准备齐全了,为了新学的建立,黎汉明可是花费了大笔银子。
除军费以及改善城市环境与交通外,新学这里花费的银子可以说得上是最大笔的了。
而先如今普及全面教育显然也还不现实,所以对接下来的教学,黎汉明的打算是在识文断字的基础上,再实行分类教学。
按照现有的人才,黎汉明如今也只能开设数学、天文学、医学、基础物理学、地理、农学、基础化学等几门课程。,其中物理、化学黎汉明也只是记得些基础的,加上博物新编的知识,勉强够开设两门基础学科了。
如今老师已就绪,基础的教册黎汉明也已按照记忆中的知识编写刊印成册,剩下的就得在教学中靠老师们边教边编纂了,毕竟大多数知识黎汉明也只是一个半吊子而已。
.........
成都,如今大军围城,林儁像往常一样巡视一番后,便忧心忡忡的回了家里。
“老爷,小姐有书信传来。”刚一回到府上,老管家林祚远便急匆匆的那种一封书信找了过来。
林儁闻言顿时一喜,连忙抢过书信打开看了看,当看到林佩环报的平安后,他才顿时松了一口气:“好,好,好,哈哈,没事就好!”
见到女儿没事后,林儁顿时放松下来,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喃喃自语道:“如此一来,就算叛军攻进城,我林氏一门也不算完全绝后了。”
林儁光顾着高兴了,连手中的信纸掉落了都没察觉。
林祚远见状,连忙上前捡起地上的书信看了看,惊讶的说道:“老爷,这袁大家竟然也到了遵义了。”
“什么?”林儁闻言一惊,顿时回过神来,连忙一把抢过书信看了看。
“老爷,姑爷一家已经决定投靠遵义了,小姐也被聘请成为了遵义女子学院的先生,如今袁大家也投靠了遵义,这......这......这可如何是好?”趁着林儁看信的工夫,林祚远连忙开口说道。
对于成都能不能守住,大家都心知肚明,现如今入川的各个要道都被叛军堵死了,成都已然孤立无援了。
林儁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在得知林佩环在遵义报了平安后,他才显得很高兴。
不过对于林佩环在信中隐约的暗示让他考虑考虑选择投靠红旗军的事,林儁却一时有些沉默了起来。
林儁能一步一步从捕头小吏爬到如今的一省主官,除了运气使然,能力出众外,也在与他能看得清形势,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样的选择。
可是如今面临的情况不同,这让林儁一时有些犯了难了。
.........
黎汉明在忙于新学开学与报纸发行的准备工作时,也没疏忽对各地动向的了解,如今大战已经到了关键时刻,黎汉明可不想因为自己的疏忽而出现意外。
“大帅,据报,云南东川、武定州、永北以及楚雄的大姚等地皆已被第一师的米生贵部光复,缴获白银三百余万两,铜近三千万斤。”
听到这个消息,黎汉明顿时眼睛一亮,此时他才忽然想起来,云南可是是清代全国铸钱业的原料基地。
他先前光想着攀枝花的钢铁了,倒是把如今的铜钱给忘记了。
于铜钱,大家肯定不陌生,毕竟这是历朝历代都在使用的货币,最多就是铜钱上的年号不同而已,制造铜钱就需要大量的铜,但是在铜生产量方面,古代的产量一直都不是特别高。
在明朝时期,虽说云南也产铜,但是产量并不是特别高。每年也就是十多万斤,清朝初期也是一样。到了清朝康熙时期,云南铜矿的产量开始大幅度增加。
历经康熙、雍正两朝的经营,到了乾隆时期达到了鼎盛。
黎汉明记得,到了如今的嘉庆时期,年产量以及达到上千万斤了。
有一点不得不说,怎么什么好事都被乾隆赶上了?如果没有云南的铜商和两淮的盐商,乾隆绝没有六下江南的资本。
而黎汉明如今得到了满清铸钱的原料基地,意味他也可以铸造自己的货币了。
想到这儿,黎汉明连忙说道:“从贵阳在调派一万人马过去,组建独立三师,由米生贵负责指挥,告诉米生贵,让他务必守好几地,并择机光复、镇雄、大理、丽江等地。”
先前黎汉明是因为后世的攀枝花才与南笼义军抢占武定等地,如今既然有了铜矿了,就必须得重兵防守了。
“是!”刘阿蛮拱手应了一声后继续说道:“另外,随着我军和南笼义军两路大军进入云南,趁清军自顾不暇之际,各地汉、回等百姓纷纷爆发了反清起义。”
云南地处西南边疆,境内多山,土地瘠薄,各族人民在清朝地方官吏、土司头人和地主豪强的重重剥削压迫下,生活异常困苦。
清政府每年向云南征收赋税达白银四十万四千二百两以上,各级地方政府的费用和官吏的“养廉”以及巧立名目的苛捐杂税,随征科派。
为转移云南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目标,统治阶级不断挑起民族矛盾和民族纠纷。
在清朝前期,由于外族的身份,清统治者甚至防汉甚于防回,如康熙就直说,“汉诸臣分职时享君禄,按日朝参,而回民逐日五时朝主拜圣,并无食朕俸,亦知报本,而汉不及回也”。
这种对宗教的宽容政策一直继续,虽然雍正明确表示“此种回教之理,原一无可取”,宗教问题的处理尚可说是公平。
到乾隆后期,清廷又放弃了中外一体、因俗而治的原则,先是采取护汉抑回、以汉制回的政策,造成西疆、云南、贵州、陕西、甘肃、青海等地回汉冲突不断,待回族暴动蜂起后又开始了护回抑汉。
不过不管满清如何转移矛盾,该有的反抗还是存在,如今也算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黎汉明敲打着桌面思考了好一会儿后说道:“云南的事让胡钟好生处置,切不可在军政府的治下发生民乱。”
随即黎汉明想到一旁还有一个觊觎云南土地的缅甸贡榜王朝,便又交待道:“再有,把探子撒到边境去,时刻提防外族的入侵。”
“是!”提到外族入侵,知道黎汉明脾性的刘阿蛮对此事就更加重视了。
“另外,”想了想,黎汉明又说道:“给南笼那边传一个消息,就说南边国家的武器比清军还先进。”
黎汉明相信,在见识了红旗军武器的厉害后,如今缺武器缺疯了的南笼义军听到这个消息,他们一定会想方设法的打外面的主意的。
如此一来,不但把南笼义军拉到了抵抗外国侵略的阵营中,还牵制住了他们的扩张速度。
但是黎汉明确实也没有骗人,据他所知,如今的缅甸早在清缅战争时期就大量装备了燧发枪了。
虽然缅军骑兵不如八旗军厉害,但他们使用的燧发枪却给予清军迎头痛击。
燧发枪相比较清军使用的火绳枪,领先了整整一代!无论射速、射程还是威力,燧发枪相对火绳枪都是降维打击。
无论是单兵作战,还是排成线列对射,清军火枪兵都不是对手,而燧发枪高射速也给八旗骑兵冲锋造成极大威胁。
虽然清军靠着远超缅军部队纪律性,以及单兵素质优势,即便火器上存在代差,依然能在缅军围攻中全身而退,尤其在野战方面缅军讨不到便宜。
但是,虽然清军在这场战争中表现英勇,却改变不了清军武器落后导致整体落后的局面,可以说这是骑射立国的清朝,第一次被他们看不起的西方文明打败。
军事上的事情安排妥当后,黎汉明接下来就得准备新学的开学与报纸的发行事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