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祝头,你倒是说说看,咱大明除了商税,还有啥税?”
    方世玉没有直接回答朱元璋的问题,反而率先发问起来。
    “咱大明实际上分为税跟役,这是两部分,税分为本色以及折色,役也分为均役跟杂役。”
    “除掉被当今陛下废掉的丁税以外,再除掉刚才说过的商税,余下的税收也还有十四种。”
    “当然了,这是朝廷颁布的正税,摆在明面上的。”
    “至于地方州府的杂税、摊派以及其余的徭役,那就不得而知了。”
    朱元璋还没说话,李善长就抢答了。
    这里面的税之所以分成本色跟折色,实际上还是因为古人的思维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收税也分为实物以及银子两种。
    本色税就是根据当地不同的情况收取不同的实物特产一类的税收。
    折色税则为收取银子的税收。
    均徭是明代三大徭役之一。因按户等人丁编排,均输徭役,故称“均徭”。明初,徭役包括里甲正役和杂役。杂役是供地方官府役使的差役,由里按户等派遣。
    比如维持当地的治安、修建河堤等这些差事就属于正役。
    而杂役则并不固定,会根据朝廷的需要,做出灵活的调整。
    比如修桥修路,应对天灾人祸等。
    这些政策的指定依然是李善长本人,虽然李善长如今已经基本不参与朝政,大多赋闲在家,但对朝政的关心依然是跟以前一样。
    因此对于大明的一些政策,李善长甚至比朱元璋更加熟悉。
    “不错不错,说的很对!”
    “既然你们都很清楚大明的税收种类繁多,但你们清楚这么做带来的恶果吗?”
    方世玉依旧是一脸笑意的看着这群古人,缓缓问到。
    “恶果?这能有啥恶果?所有朝代不都是这么做的吗?”
    李善长眉头一皱,顿时觉得事情并不简单。
    当初按照朱元璋的意思,制定这些政策时候,他可是翻阅了不少朝代的税收政策,最终才取长补短制定出来的。
    大明的这些政策,几乎就是来自前朝的样板。
    照葫芦画瓢,把名字改了一下罢了。
    有些连名字都懒得改,直接就照搬了。
    “看你们的样子也不清楚,那本公子就跟你们说道说道。”
    方世玉再次淡淡一笑。
    “这些税收如此复杂繁多,所带来的恶果,那就是会不断加重老百姓的负担,朝廷官员则多了很多鱼肉百姓的机会。”
    “你说啥?”
    “咱大明的这些政策会让老百姓负担变重?会让朝廷官员贪赃枉法?鱼肉百姓?”
    方世玉话音落地,朱元璋顿时就脸色一变!
    虽然这些都是出自李善长之手,但最后拍板的还是朱元璋,那么多朝代都这么做,也没见出啥问题啊?
    咋到了咱大明,就不行了?
    这个小王八蛋是不是故意跟朕过不去?啥帽子都要扣在朕的脑袋上?
    “方公子,不至于吧?汉朝唐朝等哪个朝代不是这么做的?”
    “也没见出啥问题啊?为啥到了咱大明就不行了啊?”
    一直没有说话的朱棣,此时也忍不住问了起来。
    原本十分郁闷的朱棣,自从昨天看见了比他还惨,被李善长揍成了猪头的李祺,朱棣才幡然醒悟。
    原来当爹的都一个样,被方公子怼了,又不能对着方公子撒气,最后只能拿自己儿子当出气筒了。
    至于是进屋的时候哪只脚先迈进去的,北平那些当官的贪污与否,跟他们被老爹暴揍,压根就没有半毛钱关系!
    他们就是活成了圣人,该挨揍的时候,一样跑不掉!
    谁让老子打儿子天经地义呢?
    所以呀,还是赶紧顺着老爹,别让老爹又被方先生怼了,回头自己又少不了一顿胖揍。
    该说不说,老爹下手也忒重了点,俺就算是砍了半辈子的鞑子,那也顶不住啊!
    “祝老四,肤浅了不是?”
    “别的朝代用了,就代表没有问题吗?当今陛下是不清楚会带来什么恶果,否则一定不会就这么照搬以前那些朝代的法子。”
    “以当今陛下的性情,怎么会允许鱼肉百姓这种事情发生呢?所有会导致增加百姓负担的政策,当今陛下一定都会扼杀在摇篮之中!”
    话音落地,朱元璋终于露出了会心的笑意。
    这个小王八蛋,今儿个倒是挺顺眼!
    还知道说朕的好话。
    “那方公子,到底会带来什么恶果啊?咱大明应该如何改进啊?”
    只有老刘,一脸认真的问出了关键问题。
    “老祝头,刚才你说朝廷的税没多收一分,那些商贾就会把价格提高十分,最终还是老百姓来买单!”
    “你想过没有,朝廷的税每多一个,地方的州府就会多出十个?”
    “税一旦变得越来越多,那些州府的官吏接触本色跟折色的几率也就越来越多了,他们贪赃枉法的几率也就越来越高了?”
    “你说这算不算恶果?”
    方世玉收起了玩味的笑容,严肃认真的缓缓问到。
    实际上历朝历代,哪怕二十一世纪也罢,贪官们贪污的手段,无非也就那么几种。
    最常见的就是大兴土木,搞大工程。
    只要有了大工程,承包的商贾能不能赚到钱不一定,但是那些负责的官员肯定一个个都是赚的盆满钵满的。
    你看二十一世纪那些修路的工程,前面刚修好,还没来得及通车,后面立马就扒了重修!
    短短几里路,他能给你修个一年半载!
    如今的大明,基本也是一个道理。
    大明的工程虽然没有二十一世纪那么多,修个路也不敢修上一年半载的,但是这些官吏完全可以通过种类繁多的税收杂役,让自己贪个盆满钵满。
    就大明这个均徭制度,到了明朝中期的时候,就因里长徇私作弊,徭役负担不均。朝政腐败,官吏里胥因缘为奸,基本作废了。
    “方公子,你刚才不是说了,朝廷要告诉老百姓收的都是什么税,都要收多少吗?”
    “只要朝廷这么做了,那些官员也就没办法再贪污了吧?”
    “这可都是你提出来的,难道你都不记得了?”
    李善长再次问到。
    “当然记得,这只能避免那些贪官污吏巧立名目,鱼肉百姓。”
    “可是如今的大明,正税就有十几种之多,老百姓啥也不用干了,每天的时间都用来交税了,”
    “关键是老百姓除了要交银子,还得交粮食,交药材,交布匹等等等等五花八门的东西。”
    “你觉得老百姓的负担在这种情况下,能轻得了吗?”
    “朝廷就算再透明,再严苛,难道还能二十四小时盯着下面得那些官吏,他们鱼肉百姓得机会多的是!”
    话音落地,朱元璋等人瞬间就无话可说了。
    这下他们自己也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大明得税收实在是种类繁多,而且乱七八糟得。
    银子也收,实物也收,甚至有些州府,收的税里还包括咸鱼这种东西。
    最重要的问题是,这些种类繁多的税收,并非是一群人一起交,而是落在了每个老百姓的头上,每个老百姓都要交这么多种类的税。
    这里就要分为本税跟副税了。
    比如按照季节来划分的税收,老百姓要在粮食秋收之后,先把粮食的税交了,这就是本税。
    交完了本税,老百姓还得去卖掉糊口以外的粮食,卖到的银子要再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折色税,交完折色税,再用另外一部分去买布匹,再去交副税。
    当然了,要是嫌麻烦的话,老百姓也可以拿着粮食去找专门织布的用粮食来换取布匹,然后直接交税也可以。
    只是这个办法基本上走不通,因为布匹在大明属于硬通货,还没生产出来,就被商贾提前预定了。
    做布匹生意的跟做粮食生意的基本又是一伙人。
    老百姓哪里玩的过这群商贾?
    因此,又复杂繁琐,又极其耗费时间,而且交税的过程中,还会出现不必要的损耗。
    所有的事情,最终还得老百姓自己承担着。
    而且正是因为这种情况,那些奸商知道老百姓不买布匹不行,不卖粮食也不行,因此直接把粮食的价格压到极低,把布匹的价格抬到极高。
    这一通操作下来,老百姓直接就掉了一层皮。
    要是赶上天灾人祸啥的,这些老百姓就实在是无计可施,化身流民了,对于各地的治安也存在了极大的隐患。
    反而是那些奸商以及士绅门阀,一个个赚的盆满钵满,肥的流油。
    这还只是正税,你再看看徭役。
    这条路虽然不至于像是二十一世纪那些官商勾结做做样子,给你修个三年五载的,但是大明的路就算是修上两三个月,对于老百姓来说,一年的收成就泡汤了!
    就算是当地的官吏是个两袖清风的清官,但是人家过来办公修路,你不能让人家饿着吧?老百姓一顿饭总的管吧?
    这无形之中又增加了老百姓的负担。
    因此,方世玉才有刚才那番言论。
    “那你说,到底应该咋改进吧?”
    朱元璋一脸郁闷的问到。
    要不是方世玉说,他怎么也想不到,照葫芦画瓢,学着前辈的办法来,竟然还有如此之多的弊端!
    可是着历朝历代,从秦朝到元朝,这么多皇帝前辈,愣是没一个人察觉?
    唯独方世玉这小兔崽子发现了?
    你就是传说中的懂王?
    “我已经说过改进的办法了,那就是一条鞭法!”
    方世玉转身,把一条鞭写了下来。
    “简而言之,就是化繁为简,税收徭役合二为一!”
    “以后,大明的税收,不分本色还是折色,也不分均徭还是杂役,只有本税以及兵役,其余的一概废除!”
    “至于地方州府需要修路也好建桥也罢,那就拿出真金白银来,雇佣当地民众,凡敢摊派的一律问罪便是!”
    方世玉也不废话,缓缓解释起来。
    按照后面首辅大人张居正的思路来说,那就是把能免除的都免除掉!
    只收本税,只服兵役就行了。
    短时间来看,十几种税混合到一起,老百姓的税变高了,但是却大大节省了老百姓的时间成本,再去掉被奸商恶意赚取的差价,老百姓并不吃亏。
    至于差役,除了兵役之外,老百姓不用服任何差役,州府要是需要人,那就得用真金白银来雇佣。
    如此一来,因为修路建桥等浪费的时间,导致老百姓颗粒无收的情况,完全就可以避免了,至少老百姓可以赚取一定的报酬,不至于成为流民了。
    两全其美。
    若是没有张居正这个法子,大明也许压根就撑不到崇祯时期,早就土崩瓦解了。
    这一招直接开创了万历中兴年代,让大明续了一条命。
    只是此时方世玉在张居正的一条鞭法上,稍微做了一点修改。
    因为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是只要银子,不要别的。
    这样做也有弊端,那就是奸商依然可以薅老百姓的羊毛。
    方世玉的改良版变成了,按照你的户籍来交税,比如你是种地的农民,那你只要交粮食就行了。
    你是打铁的,你就交铁具好了,你是养猪的,你交猪就行了等等等等。
    简而言之,就是税由当地州府直接征收,没有中间商,也就不存在差价了。
    比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更加附和时代的特色。
    话音落地,别说朱元璋等人了,就是大小二百五跟朱棣,似乎都听明白了,纷纷点起头来。
    这三个人虽然只会砍人,但也都是性情中人,对于方世玉这种化繁为简的做法,自然是很喜欢的。
    唯独老刘,闻言却是皱起了眉头。
    因为他觉得,方世玉这种做法,还是有弊端的。
    “方公子,如果按照你得方法去征税,那应该征收多少才合适呢?”
    老李再次开口问到。
    大明的税收种类不仅繁多,而且算法极其复杂。
    不仅有按照人口数量来征收的,还有按照商品的市场价来征收的,也有按照田地亩数来征收的。
    当然了,绝大多数还是按照人口数量来收的,这样有一个好处,那就是简单明了,大家都方便。
    你家里的人有几口,你就交对应的税,具体下来,就是按照人口数量的不同,交的粮食、布匹、银子等数量也不一样。
    朱元璋虽然废除了丁税,但是丁税这个策略却没有做出任何改变。
    方世玉一下子全都废除了,那怎么收收多少就成了一个大问题了。
    不只是朱元璋,其余人顿时也是一脸的好奇。
    “简单,生产资料的多少,决定了交税的多少。”
    方世玉一边说,一边写。
    “生产资料?那是啥玩意?”
    老刘一边照抄到自己的小本本上,一边缓缓问到。
    “顾名思义,就是可以生产出产品的东西。”
    “举个例子,你们就明白了。”
    “对于农民来说,生产资料就是田地,对于商人来说,生产资料就是商品,对于牧民来说,生产资料就是牲畜。”
    “所以执行一条鞭法之后,征税就按照这些人手里的生产资料来就行了,占的生产资料越多,征收就可以相应提高,反之亦然。”
    “当然了,这个词比较生僻,估计你们很难理解,大明的税收主要是田税,当今陛下又废除了丁税,那就换成摊丁入亩吧。”
    方世玉顺着话头,进行到了下一步棋。
    话音落地,众人不由得都是倒吸了一口凉气,方公子今儿个咋这么爽快?这速度也太快了吧?
    这手法,也太雷厉风行了吧?
    “方公子,你知不知道,如果执行摊丁入亩,朝廷的工作量会增加多少,多少人会因此被得罪?”
    “老李说的对,一旦执行摊丁入亩,到时候你就不怕那些士绅门阀都记恨你吗?”
    老刘跟老李,率先发问。
    显而易见,要是执行摊丁入亩的话,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查清楚天下的田地数量。
    尽管如今大明在洪武大帝治下,算是清廉的了,但是在场的古人,几乎都是心知肚明,那些士绅门阀一定还有隐而不报的土地以及人口。
    方世玉这种策略,完全就是杀鸡儆猴啊!
    俗话说,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
    你看看自秦朝以来,那些变法的人,哪个有好下场?
    商鞅变法,让大秦得以一统六国,但结果呢?
    那些士绅门阀的利益被损害了,他得到的就是被处以极刑的下场!
    对于大秦来说,商鞅就是最大的功臣啊!
    商鞅的下场都如此凄惨,方世玉就更不用说了!
    大明的士绅门阀虽然远不如大秦那么有实力,可是胜在基数很大啊!
    其中一个,也许对方公子构不成威胁!
    但若是全天下的士绅门阀集合起来呢?
    即便是当今陛下护佑着他,但老虎也还有打盹的时候啊!
    到时候方公子的下场,也不见得就比商鞅好到那哪里去!
    老李跟老刘虽然很喜欢跟方世玉互怼,可是这么久以来,随着对方世玉越来越熟悉,他们也真的是把方世玉当成了忘年之交的好朋友了!
    自然不想看见方世玉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
    老刘跟老李话音落地,一边的朱元璋跟朱棣父子,顿时也是面色一变!
    很明显,他们也意识到了,一旦执行摊丁入亩,方世玉的处境将会有多危险!
    “啊哈哈哈哈!”
    岂料,方世玉不仅丝毫不担忧自己的安危,也没有因为老刘跟老刘的关切而感动,反而看着两个人,哈哈大笑起来。
    “我说你们两个,是不是想岔了?”
    “难道应该担心的人,不是你们自己吗?”

章节目录

大明:朱元璋求我教他做皇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肉屋只为原作者小耳朵是只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小耳朵是只猫并收藏大明:朱元璋求我教他做皇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