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又何能言 ‘误’?”
他收起话端,宽慰道:“这些事,韩王孙他也早有觉悟罢,陛下何再忧心?”
刘彻皱着眉头听完,缓缓点头说:“然……不过,小火,第一次听你说那么多合乎大道的话,你真的变了。”
改变的原因依旧不甚明了,但那已不重要。关键是,昔日为他效命的手足,如今成了一名有更广阔思虑的才人,于国君而言,天降人才即是社稷大幸。
他见治焯邸宅上人气冷清,便不打算留下用膳,令他的新议郎关靖进去面见,寒暄几句,留下一个秋猎邀请,便回宫去了。
“田猎?”
二人在天子玉辂离开的东门外站起身,望着落叶随秋风横扫的道路,关靖微微挑起眉梢。
治焯眼中本有忧虑,看见关靖的神情,便露出了笑意:“看来你很有兴致。”
警跸卫士放开邻里的戒严,穿红戴绿的幼童们跟着又窜回街上嬉戏。刘彻如此劳师动众地探视一个臣子,也是很罕见的,何况此人不久前才被定了罪。人们聚在各自门口、望楼上交头接耳,其中不乏朝中同僚和皇亲国戚,皆好奇远望。
关靖颇不自在,治焯倒像习以为常似的,微微拉了拉关靖袖缘,示意门吏阖上东门。
“听你方才对他所言,不知为何,竟令我为他悲悯。”二人边往里走,关靖忽然眼中星点闪现,“你是为自己所想的,对么?若昔日楚王刘戊无过,而今你也是一位藩国国君……”
治焯苦笑,世间有多少人希望被自己在意的人看透,但他那些事,被关靖就这么轻易提起,也着实令他头痛。
“若你一直跟自己的过往过不去,又怎么能好好活?”关靖不依不饶。
“这么说,你跟他之间的嫌隙过去了么?”治焯话刚出口就追悔不及。
关靖果然一愣,接着便冷笑道:“我跟你不同,也跟你所说的 ‘天下人’不同,既不会为他奉儿献女,也不会为了顺他的意愿去娶一妻放在宅中独守空房。”
治焯眼色一闪,关靖最终还是提到了他极不愿提的一桩事,他叹口气道:“何人与你说那是为了顺他之意?”
就在这时,身后一个颤抖的女声传来:“此话当真?”
治焯回过身,看到他的妻子秋兰身后跟着婢子小莺,二人风尘仆仆,看来是赶了远路。
斜阳晚照中,秋兰眼里像是有什么东西在震惊后彻底碎裂。
作者有话要说: 户郎将:郎中令署官,俸轶比千石,主管皇帝门户护卫,为“中朝”职位,受信任,为国事出主意。
☆、卷三十七缘爽
治焯看了看眼前为他奔走,却有名无实的妻子,说了句:“你随我来。”
他吩咐其他人不必跟,一人领着秋兰走向主室。
一尘不染的簟席上,主室卧内摆满织物、绣品,以及数十卷手抄的诸子百家文。治焯暗自感叹,秋兰若是男儿,恐怕已在朝为官;若当初在公孙家,秋兰信物交与的对象是“公子黄孝”,而今也有可能在后宫中倍受宠爱。
秋兰目光追随治焯的视线,微笑开口道:“怎么,君子自新昏夜后,时隔半载才来到这里,已不认识了么?”
治焯看她发髻松散,步摇不稳,褪于门外的丝履上蒙着尘土,抱愧沉声道:“听闻你为我之事外求达者通融,我无能,拖累你了。”
“君不问秋兰返往何处?”秋兰不再像初为臣妇般恪守礼仪,她冷冷一笑,“谈何拖累,若君子有爱于秋兰,为君之妻自当同乐苦。不过,君子可曾视秋兰为妻?”
治焯默然无语,秋兰停止了发难,她深吸一口气,再缓缓吐出,按压声音的颤抖,最终问道:“大人当初娶秋兰,不是因为对秋兰动心,而是为了让人主拜秋兰的大父为辅师,对么?”
她顿了顿,俯下视线,眼中水光闪动,像是回忆起当初境况,接着道:“大父他倚重天宽地广的自在,传道授业对门生的禀赋要求也不低,人主对以学生的身份来留大父无把握,而认为若大人娶了大父的女孙,大父会为亲情而留,所以……”
她再次抬起目光,眼中神色难以言喻。这个结论其实早一点她就推测过,只不过一直自欺不愿面对而已。
治焯望着她,她已经自顾自改了称呼,他顿了顿道:“不然。当初乃治焯对姑娘始乱终弃,实则与人主无关。”
秋兰轻笑了一声:“对秋兰始乱终弃,对关公子可是从一而终……秋兰之色,于大人而言,逊之关公子远矣,是么?”
“更嫁吧!”治焯站起身,往房门外走,“姑娘若有中意之人,治焯愿厚礼相奉。”他回过身看着她,“姑娘深情厚谊,可别在治焯处白费。若你愿意,治焯视你为女弟,凡我所有,随你取用。找到意中人之前,姑娘在宅中衣食用度一切不变,当做治焯对姑娘赔不是了。”
他已步出主室,秋兰却忽然在身后叫住他。
“既然大人如此厚待,秋兰也愿回报。”
她眼中掠过一丝冷冽的光,治焯回过身后,她稳妥在簟席上俯身拜下:“人主不是想令大父为社稷效力么?大父年迈,却有得意门生推荐。”
“孰人?”
“今治京畿的左内史,公孙季。”
治焯略一沉吟,公孙季名“弘”,年过不惑始学儒、道,因为德行高尚,入宫后既拜博士,连年升擢,早已是刘彻重视的人才。
“公孙大人是你什么人?”
秋兰早料到此姓氏过于明显,而且若治焯之前没有跟公孙弘打过交道,真要举荐也少不得找人去打探公孙弘与公孙家的关系。她抬起头坦率答道:“左内史侍奉之继母,是秋兰大父母亲之女兄,与秋兰的大父乃亲故,亦向大父求过学。”
“既已为左内史,公孙先生还需什么举荐?”
秋兰笑道:“鸿鹄志存高远,左内史与大父同姓,又深得其道义真传,但今年已年近七十,尚不能频为人主献大计,恐时日无多。大父请大人为左内史美言,以趁未填沟壑而一展宏图。”
治焯望着眼前人,不明白她怎么就从“客与我孰美?”这种鸡零狗碎的小事里,忽然牵扯到举荐贤人的国事上。但公孙弘的为人和才能他也颇有耳闻,刘彻任人唯贤,裙带佞幸皆不拘一格,秋兰在这种时候以公孙贤人的名义请他帮个忙,他想了想就点头道:“敬诺。”
◆◇◆◇◆◇◆◇◆◇◆◇◆◇◆◇◆◇◆◇◆◇◆◇◆◇◆◇◆◇
当晚,治焯命人把刘彻新赐的皂衣符节移到“丧魂室”,又移入一些灯盏,新榻,帷帐和坐席、屏风等什物,俨然长住之意。
由于关靖次日便要到宫中述职,治焯细细给他捋清议郎职责和朝中礼仪。凡议郎俸禄比六百石,官居五品,朝堂上虽没有言表权,刘彻却常常在私下里诏见,特殊调遣或常事顾问,算皇家智囊。
“朝中不少名士大将都是从谒者、议郎上位,你也无需担当安排人主车马持戟之类的轮值,单单是献计策的职务,可比我还要清闲纯粹。”
关靖在竹简上详细记下治焯说的每一句话,灯火摇曳下,他忽然抬起眸子,道:“杀父掳妻皆不共戴天之仇……作为要杀他的人,我怎么就成了为他出谋献策之士,这个人情你得记着。”
治焯回头望着平坐外的黑夜,笑了笑:“既然你都这么说了,希望我如何报答你?”
关靖看着他,忽然把手中竹策往案上一丢,将治焯一把推到簟席上,自己欺上身去,居高临下望着治焯满眼惊讶之色,笑道:“这间楼阁室名是什么?”
“无名。”
“何故?”
治焯眼中光芒暗淡,他垂下眼帘微微笑道:“……为了忘却。你……欲何为?”
他说为了忘却,关靖由此却一瞬间就懂得了他试图忘记之事。想到那么多年,治焯只身一人僵卧在这先前只有一榻的陋室里,强忘旧事,次日还要身负旧事的千钧担往那个人身边,以命相守捱过每一天,他就为面前这个人心痛不已。
他伸手抽掉治焯束发的织带,在簟席上铺开他的黑发,再松解对方交衽的细绳,露出揶揄一笑:“从今往后,我要你从此处开始 ‘记忆’……”
治焯眼中光色一柔,关靖俯下身,将双唇贴上对方的脖颈,感受到对方轻微一抖,体表蓄起热意,他喃喃道:“昔日都是我委身于你,可你今日体力不支无法相抗……”他微微支起身,看进对方的眼睛,“可以么?”
治焯面上的讶异化作笑容,他轻轻道:“……善也……”
关靖掀开对方的里衣,略作开释便挺身而入。
窗外夜风吹拂竹枝,发出清寒的沙沙声。灯炷上的火焰焚干油脂,不知过了多久,簟席上绞缠的人急喘之声才渐渐平息。
两人汗流浃背,秋寒伺机入侵之势不容小觑。关靖拉过榻上的薄被盖到两人身上,二人一同望着门外的夜空,天边微亮,没有月,但繁星点点,也赏心悦目。
他侧过头望着治焯,促狭笑问:“记住了么?”
治焯略略颔首:“……谨记不忘。”
两人失笑,关靖忽然问道:“若你本非质臣,此生作何打算?”
“这种事,能假定么?”
“你算死过一次的人,这次你是应允我而活了下来,”关靖捉住治焯的手,“以你们的恩德相报之理,你如今性命都是我的。若我给你假定的权力,你想做什么?”
治焯回头望了望关靖执着的神情,笑了笑:“你是不是哪里弄错了?……罢,就如你所说,容我好好想想。”
“你信来世么?”
“什么?”
“还是如汉皇帝一样相信神仙?”
治焯无声地好一阵笑,眼前人从初见起,就对他的世界层层挺进,毁城拔旗。如今都使他沦陷到此般境地,他还想要攻破他脑中所剩不多的虚妄想象。
果然拿他毫无办法。
关靖不满意他的沉默,进而盯着他的眼睛道:“无论你信哪一个,若人世间既无来世,亦无神仙,你死了就死了,与这片喧嚣之土和世上人都再无半点关系……反观之,若你还活着,睁开眼睛就能望见你所想见,无论用不用耳朵都能听见这世上热闹的声音,走在路上不期然便能遇见一些有趣的人,身体力行一些离奇的经历……”
治焯依然沉默,他懂得关靖有重要的话要跟他说。关靖频频提起他昔日不愿面对之事,他心里再抗拒,却不忍阻止他,这大概就是上天派来降服他的真人。
因此他平和听着关靖接下去的话:“若一个人只能活一回,你能否只过你自己的?我知道有很多绳索在你身上,但这不妨碍你自娱过活。”他冷笑了一下,“世事说到底无非成王败寇,若当初七国之乱无败,你又何罪之有?无论起因是什么,只要功成,世人无不顶礼膜拜。看透这一点,你又何必自苦?就当没这回事,放宽心享自己的乐不好么?”
治焯垂下视线沉吟良久。这个人替他想了那么多开脱的方法,其实按照关靖所说,他也不该执着于找刘彻了关将军的旧帐,但此时不该是提那件事的时候。
他微微吸气,身下随之传上来一阵令人惊醒的刺痛。关靖对他是初次,还不懂得有些琐事的必要性,他心里却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安宁愉悦。
于是,他收紧关靖握着他的手,笑道:“你的话有失偏颇,但也不无道理……再容我好好想想罢!”
关靖把头靠到身边男人的臂膀上,听到治焯哑然失笑的声音继续传来:“刚才那些大逆无道的话,莫再提,当心引来杀身之祸。”
“知道了。”
两个人相互依偎了片刻,倦意渐渐替代这个夜晚的振奋之情,深夜风寒,便打算转去帷帐中。
但就在站起身的瞬间,两人同时目光一凝,披上里衣拿上剑便闪身至舍外平坐上,即刻便听到有人大呼:“起火了――!”
四下漆黑的邸宅中,主室的方向燃起一大片熊熊火光,照亮耳室四周的廊道和庭园。
作者有话要说:
☆、卷三十八祸起
治焯邸宅上的火由于发现及时,很快被扑灭,并未殃及邻里。
主室被焚毁,秋夜风高,左右耳室皆被牵连,好几名去扑火的僮仆手足被灼伤,幸而未出人命。
居住在主室的一个人,治焯昔日之妻,前日更为“女弟”的秋兰,连同婢子小莺一起不见了。有人眼见秋兰在室内的床、席、帷帐和屏风,以及成堆的竹简上泼下油脂,火后被焚黑的门壁边也发现确有灯油残留的痕迹。
前去巡视的治焯和关靖都看到了这一点,次日两位邸宅上的大人却像没事人一般,照常去宫中早朝,只吩咐小窦“看着收拾,莫声张”。
但城南失火不是小事,廷尉吕昌于当日早朝弹劾御史中丞大意犯律,按律该免官;此外,关靖擢升议郎,却执意长居中丞邸宅,伤风败俗;奉刘彻之意,京兆狱捉住了被收买的投毒狱吏,可惜那名吊着命的大宛刺客毒发身亡,而那名狱吏却说,收买他的人是关靖,只为虚张声势给治焯寻找开罪的机会。
吕昌请求深究关靖之事,朝堂上一片哗然。
远坐众臣之后的关靖惊讶万分,这才一夜过去,诸事的矛头竟都指向了他二人。
他微微捏紧膝上皂衣,胸中的愤怒之情腾然上升,就在这时,他看到治焯从前面回过头来,投给他一个安慰的眼神。
龙榻上的刘彻也没有急于对质,反而也淡然望了他和治焯一眼,接着问道:“众位卿都认为该治二人之罪么?有无其他谏言,但说无妨。”
“微臣有言。”
治焯调转视线,话音来自一个意料之外的人,他的侍御史张汤。
侍御史官从四品,虽可在朝廷上言论,但此等官阶除非刘彻指名问话,否则往往对于九卿之谏不敢作声。刘彻本就惜才,有人愿意逆廷尉之意斗胆谏言,也谓有种。
刘彻用眼神示意他说。
“微臣以为诸事蹊跷,风火水电乃无常,近日秋干物燥,城中实在处处难保起火,而中丞大人将火控于一室之内,非但无过,是为有功;白l议郎原本乃中丞食客,效命陛下后亦不另立门户,曾子曰: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也!’,议郎是为有忠,何来 ‘伤风’之说?至于刺客之事,狱吏投毒已久,无受用于白l议郎的可能,此乃诬陷,微臣愿细探之。”
刘彻眼中露出微笑,对他说:“善。就由你来追查此事。”
人人此时都看出来,刘彻根本就没有打算过要治治焯和关靖罪的意思,一时间吕昌不敢再多言,而无名小吏张汤能言善辩,也让人们开了眼。
“微臣还有一事相求。”
刘彻打算宣布退朝,没料到张汤竟再次开了口。这名臣子刚刚的话颇得他意,他心情大好,便令他说来。
“先前就中丞大人蒙受的不白之冤,微臣斗胆请陛下治罪弹劾之人,以严汉法。”
在刘彻的视野中,殿上田`和张汤身边的王显同时一抖。他站起身,不动声色走近张汤:“依君看来,如何处置?”
张汤跪直身捧袂道:“侍御史王显、方士孙兆,信口胡言,罪当枭首;京兆狱混入歹人,要犯暴毙乃廷尉吕昌之过,罪当免官;丞相虽诬中丞大人治水不力,但亦提醒陛下敬惧天神而功过相抵,无罪也。”
刘彻冷冷一笑:“张汤,我想起来了,君乃丞相举荐之士,也罢!”
他踱步回到龙榻上,严正道:“御史中丞治焯乃先帝予朕的近侍,白l议郎关靖先前便立下救驾大功,皆忠臣!今后何人胆敢再诋毁,按法处置!”他望向目光垂向地面的田`,“丞相的担忧也可放下了。”
田`没有说话,刘彻看了看他,便吩咐退朝,接着单独诏治焯至非常室。
◆◇◆◇◆◇◆◇◆◇◆◇◆◇◆◇◆◇◆◇◆◇◆◇◆◇◆◇◆◇
“小火,你身体好些了么?”
治焯坐在刘彻赐的重席上,听到这个在过去的日子里,时不时出现的问题,竟恍若隔世。他望着对方不禁微笑起来,昨日才见过,哪有不足一日就好些的道理?
他回道:“托陛下洪福,无碍了。”
刘彻莫可名状地应了一声,接着道:“十月田猎后,我想请申公来长安为我授教。你……”
治焯目光一滞,半晌听到自己声音沙哑道:“申公……陛下圣明。”
“我可不是要听你说这个!”刘彻盯着他,“你二人八年未见,但你私下常常过问申公是否康健,我知道你挂念他。”他话锋一转,“但是你也知道公之禁忌,其一,他执意不再见你,其二,他不齿男宠之嗜。你与关靖之间的关系,到时候可别落到他耳朵里。”
治焯上半身微微一挺。
刘彻却大笑道:“关靖倒也是个有胆之人,众目睽睽下,抱自己的主人是何意?恐人不知么?”望着治焯面色尴尬,他忍俊不禁笑上好一阵,“你逍遥快活,可别冷落了秋兰。”
“她走了。”对刘彻询问的眼神,治焯淡淡道,“走之前以公孙贤人的名义,望陛下重用左内史公孙季,说其深得贤人之心。”
刘彻略略想了想:“说到底定是你冷落了她,本来还以为你对她……也罢,”他想起当初秋兰主动赠治焯信物时,治焯对他回望的那一眼,恐怕只为顺他之意。如此想来,他心里不是滋味,皱了皱眉道,“说到举荐才人,你兰台属官张汤如何?”
他的眼神中颇有兴味,治焯本来什么都不想说,但他很快推翻了自己多年收敛锋芒的习惯,直谏道:“不可重用。”
“何故?小人么?”
治焯摇摇头:“忠臣,且心思缜密,为官廉洁。”
刘彻脸上满是迷惑:“那又是为何?”
治焯叹口气:“古来只说 ‘君子’、‘小人’,可有的人虽严于律己,却也尽以国君颜色是从。重用此人,犹如陛下手握长剑,朝中无论真君子还是真小人,皆一剑毙命无可生还。如张汤者,只能增加陛下的锐气,善则益善,否则益否,非辅君之才!”
刘彻望着他半晌,缓缓道:“他可是适才不惧廷尉,为你与关靖解围……”
治焯道:“陛下只问他的才干,治焯据实以对罢了;对于他的相助,治焯自会答谢。自然,”他对刘彻略略见礼,“首要拜谢的是陛下,若非陛下力保,也就无张汤之谏。而今我可能已为庶人,而白l议郎也已在狱中。”
刘彻见状笑了起来,说:“庶人?你倒是想罢!”
“唯。”
“无可能!”刘彻半真半假地断喝,大袖一挥,“小火,此生你休再提这种话,我要你一世荣华!”说到这里,他忽然忆起几桩与这番话相矛盾的决定,望着治焯脸上意味难明的微笑,他逼近他,问,“郎中令之事,你可怨过我?”
治焯摇头:“陛下自有安排。”
刘彻将信将疑地望着他,却见治焯目光一凝:“不过陛下令臣沿河刺探之事,也有他闻。陛下愿一听么?”
刘彻好奇道:“何事?”
“听闻丞相力排众议,愿陛下不治瓠子之溃。原因臣探到是,肆流泛滥黄河南,丞相的食邑在黄河北,丝毫未受影响。河南灾,流民食不果腹;而河北收成丰,河南父母官便少不得就近向丞相食邑买粮买丝,丞相可坐地起价,财路广矣!”
刘彻一怔,拧起眉心:“丞相乃朕舅父,你……近日丞相也对你颇有微词,你与丞相究竟有何嫌隙?”
他私下再次称“朕”,治焯深知自己在冒险。但仗着太后的举荐,又仗着自己是丞相,时日一长,田`尾大不掉,亦有祸患之势,须得给刘彻一个提醒。
当然,此外治焯也有私心。郎中令一职,他还未放弃。
于是他微微笑道:“臣岂敢,不为张汤援手而加恩,也不会因什么嫌隙而祸人。此为臣探知的结果。此外,臣还有一谏。”
刘彻疑惑半晌,点点头:“且说来。”
“臣沿黄河走,听闻边塞人民与匈奴私下货殖往来频繁,此非大事,却也非好事。久之,民心麻痹大意事小,边关将士麻痹事大。若有胡人借机分批入境,易发祸患。”
“有这等事?”刘彻目光一凝,“以你之见,如何作为?”
治焯:“严禁关市,违令者斩。”
刘彻失笑:“昔日那个杀人不眨眼的小火又回来了么?”
治焯望着刘彻漫不经心的样子,正色道:“兹事体大。比起来,早朝时陛下认同张汤,枭首王显、孙兆,罢免吕昌之事,都可不做。”他想了想,“陛下万机缠身,民之事,都风闻于朝中诸臣,若有人刻意为之,陛下难免闭目塞听。鉴于此,臣认为,陛下可设一职,作为陛下耳目,暗中查国、郡、县、乡真实情报,探人风,监王、臣,为陛下知。”
他顿了顿,笑道:“其实,此职务已有先例。”
刘彻思索道:“先祖文帝初设之……刺史?”
“然。”
“先祖置刺史,是为监察诸官称职与否,可我朝中皆为良臣,小火,你是希望我不信任自己的臣子么?”
刘彻以一种陌生的目光端详着他昔日坚信不移的人,曾经他不问朝中事,而今一开口,却尽是上疏与谏言,直言不讳不畏权贵,简直可与汲黯之类不相伯仲。面前人听到他责备的诘问后,也并不惊惶,反而说:“人心是会变的。”
他冷笑了一声,道:“是么?小火,我倒觉得你变了。你欲统领朕的四路兵马八大掌故,是何故?为何人?关靖么?”
治焯眼神一滞。
刘彻再一笑,眼中射出一道冷峻的光:“被我言中了,是么?你为他弃妻,为他欲争权位……昔日你无谓生死,而今却为之被囚永巷,禁食七日延命其中,听闻皆因他一言而愿弃死苟活……他究竟是何人?什么来历?”
治焯交握袖中的双手默默捏紧。
只那么毫不惹眼的微微一动,已尽收刘彻眼底。刘彻逼视下,治焯沉默半晌,最终淡笑道:“陛下何不听他亲口说?”
刘彻皱眉凝视着他,平息片刻道:“罢,你二人之事明目张胆,不畏他人悠悠之口,想来也乃平常人情。古来士为知己死,我也并非不能体会。”
治焯闻言,先是讶异,继而眼中浮现一丝感激之情。
却听刘彻长叹一口气,问道:“只不过,小火,现今之你,可还是曾经一心只有朕的你么?”
治焯呆住。
作者有话要说:
☆、卷三十九始布阵
“所以,你如何回答?”
关靖接过小窦送来的长帔,与治焯一道,二人同赴兰台。走进殿门,眼前浩如烟海的书卷令他眼前一亮。
几名侍御史放下手中执事过来见礼,一通寒暄后,治焯领关靖至殿中一隅,指着四壁玄漆木架上的竹策道:“此间为史,旁侧为经。诸子百家为 ‘外言’,与大家名文藏在别处。这几架够你看了,阅后归置原处。前殿书卷乃当今文臣武将的奏章,不可乱动;也不可冒然至后殿,博士太史修典论作,不可打扰。”
关靖满目放光,眼睛从满壁罩着帛袋的书简中拔不出来,治焯笑笑转身要走,手却被关靖拉住。
“你还未答我。”
有侍御史经过,关靖赶紧松手,只剩二人时,治焯才望着对方笑起来:“此处可不是宅中,你可愿再被弹劾 ‘伤风’?”
关靖识趣住口,眼神却没有罢休之意。治焯忍不住再笑:“你真是执着的人……我,我不过实言相告罢了。”
关靖透过满室木架的间隙看看附近,对治焯捧袂低声道:“下官求教中丞大人,何为‘实言’?”
治焯无语,恰好有人入殿,听见侍御史寒暄“卫大人”,他目光一闪,见关靖还在煞有介事长揖,不禁憋笑都快憋软了。
“人主令议郎写奏章议匈奴事,你且准备去吧,其余事再说。”
关靖想起来兰台的首要任务,这才作罢,说:“那还家之后,请大人不要食言。”
治焯听到前殿卫青即将离开,赶紧往外走,走两步又回过头,对望着满架竹策无从下手的人提醒道:“自先秦起看吧!”说完疾步走向前殿,叫住交了奏章已行至门外的挺拔身影。
“大中大夫慢走!”
卫青回过身,怔了怔,随即揖礼:“中丞大人!”
卫青字“仲卿”,身姿轩壮,眉目间尽显英气。自卫子夫受宠后,七年以来倍受刘彻信任。从前治焯与他常常在中朝照面,却因那时,二人都是只围着刘彻打转的人,公事外,私下没有交好。此时突然找他,卫青脸上的惊讶和疑惑统统没有收住。
治焯迎上前,秋日天光之下,二人在兰台殿外的步道上,远离南军卫士和殿中忙碌诸官,治焯笑着寒暄:“今朝未见霍侍中,与您也好久不见,大中大夫别来无恙?”
提到家人,卫青的防备略略放低,也笑道:“大人挂念,卫青愧不敢当。去病昨日得知大人免罪,复职加官,今日便放心休沐去了。”
去病那孩子,对他是真正关心。治焯抱愧一笑,又跟他说了一阵闲话,等卫青眼中的好感和疑云一同都越来越浓时,治焯终于切入正题:“先前阅仲卿之疏,闻仲卿之言,治焯获益匪浅。仲卿论兵,人主赞正中肯綮;况您骑术精湛,射技高超,朝中除霍侍中之外,人人难望您项背,治焯也钦敬万分。”
被位居其上的御史中丞褒奖,卫青局促得面色泛赤。但治焯眼神中诚意尽显,他再次确认对方言外之意后,问道:“中丞大人欲习骑射?”
治焯心下一顿。
卫青与他年纪相仿,宫中执事多年,未曾想到他言语还能如此直率。若不是有刘彻在他身后,卫子夫又获宠日丰,恐怕老早就得罪不少位高心小的重臣,命途不卜了。
听说田`私下就十分忌惮他,在设法找他麻烦。
治焯笑了笑,颔首道:“治焯在马背上拿不稳箭,望君闲暇时可赐教一二。”
卫青这才放下心来,释然笑道:“此等小事啊……大人可随时传卫青至府中,或一同至近郊练习。”
治焯见他要错过重点,只好也直话直说:“大中大夫兵法日精,在您看来,何为领兵作战的精要?”
卫青道:“布阵。”
“哦?岂非精兵强将么?”
提到兴味点,卫青微微笑了起来:“以匈奴为例,人尽可兵。但他们兵器不如我大汉,穹庐中亦拖老扶幼,却锐劲难挡,为何?”
治焯沉吟道:“无顾荣辱,强则战,不敌则逃。”
卫青望着他,眼中迸发惺惺之色:“然!但胡人无城池,无 ‘守家’之意,却以扰边为乐,抢粮掳民;我大汉不同,天子望江山长治久安,人民安土重迁,若要将胡人赶尽杀绝,需严阵以候,伺机而击之。”
治焯一笑:“仲卿高见!若君不嫌,治焯拜请您为我的老师,教授兵法。”
卫青此时才弄明白治焯叫住他的真正想法,自谦半晌,但论兴趣,他乐得多一名知音;论官阶,他也不敢拒绝。
于是,在这个秋风习习的午后,同朝共事七载,相交淡如水的二人,在治焯颇费周章的言辞之后,在四周南军卫士难以捕捉的耳语中,结下师生之义。
◆◇◆◇◆◇◆◇◆◇◆◇◆◇◆◇◆◇◆◇◆◇◆◇◆◇◆◇◆◇
“大人,履诺!”
晚膳后,小窦将灯盏移至两张对置的漆木案边,两位大人对坐。治焯身后的重席至墙边,堆了一小堆麒麟阁带回的卷牍。关靖就着灯火,刚在竹简上写完最后一字,墨还未干,他就追问起白天在宫中一直没有得到答案的事来。
治焯拿过他的奏章,仔细看过后,视线移向对面:“和亲?”
关靖反问:“不可么?”
治焯摇摇头:
他收起话端,宽慰道:“这些事,韩王孙他也早有觉悟罢,陛下何再忧心?”
刘彻皱着眉头听完,缓缓点头说:“然……不过,小火,第一次听你说那么多合乎大道的话,你真的变了。”
改变的原因依旧不甚明了,但那已不重要。关键是,昔日为他效命的手足,如今成了一名有更广阔思虑的才人,于国君而言,天降人才即是社稷大幸。
他见治焯邸宅上人气冷清,便不打算留下用膳,令他的新议郎关靖进去面见,寒暄几句,留下一个秋猎邀请,便回宫去了。
“田猎?”
二人在天子玉辂离开的东门外站起身,望着落叶随秋风横扫的道路,关靖微微挑起眉梢。
治焯眼中本有忧虑,看见关靖的神情,便露出了笑意:“看来你很有兴致。”
警跸卫士放开邻里的戒严,穿红戴绿的幼童们跟着又窜回街上嬉戏。刘彻如此劳师动众地探视一个臣子,也是很罕见的,何况此人不久前才被定了罪。人们聚在各自门口、望楼上交头接耳,其中不乏朝中同僚和皇亲国戚,皆好奇远望。
关靖颇不自在,治焯倒像习以为常似的,微微拉了拉关靖袖缘,示意门吏阖上东门。
“听你方才对他所言,不知为何,竟令我为他悲悯。”二人边往里走,关靖忽然眼中星点闪现,“你是为自己所想的,对么?若昔日楚王刘戊无过,而今你也是一位藩国国君……”
治焯苦笑,世间有多少人希望被自己在意的人看透,但他那些事,被关靖就这么轻易提起,也着实令他头痛。
“若你一直跟自己的过往过不去,又怎么能好好活?”关靖不依不饶。
“这么说,你跟他之间的嫌隙过去了么?”治焯话刚出口就追悔不及。
关靖果然一愣,接着便冷笑道:“我跟你不同,也跟你所说的 ‘天下人’不同,既不会为他奉儿献女,也不会为了顺他的意愿去娶一妻放在宅中独守空房。”
治焯眼色一闪,关靖最终还是提到了他极不愿提的一桩事,他叹口气道:“何人与你说那是为了顺他之意?”
就在这时,身后一个颤抖的女声传来:“此话当真?”
治焯回过身,看到他的妻子秋兰身后跟着婢子小莺,二人风尘仆仆,看来是赶了远路。
斜阳晚照中,秋兰眼里像是有什么东西在震惊后彻底碎裂。
作者有话要说: 户郎将:郎中令署官,俸轶比千石,主管皇帝门户护卫,为“中朝”职位,受信任,为国事出主意。
☆、卷三十七缘爽
治焯看了看眼前为他奔走,却有名无实的妻子,说了句:“你随我来。”
他吩咐其他人不必跟,一人领着秋兰走向主室。
一尘不染的簟席上,主室卧内摆满织物、绣品,以及数十卷手抄的诸子百家文。治焯暗自感叹,秋兰若是男儿,恐怕已在朝为官;若当初在公孙家,秋兰信物交与的对象是“公子黄孝”,而今也有可能在后宫中倍受宠爱。
秋兰目光追随治焯的视线,微笑开口道:“怎么,君子自新昏夜后,时隔半载才来到这里,已不认识了么?”
治焯看她发髻松散,步摇不稳,褪于门外的丝履上蒙着尘土,抱愧沉声道:“听闻你为我之事外求达者通融,我无能,拖累你了。”
“君不问秋兰返往何处?”秋兰不再像初为臣妇般恪守礼仪,她冷冷一笑,“谈何拖累,若君子有爱于秋兰,为君之妻自当同乐苦。不过,君子可曾视秋兰为妻?”
治焯默然无语,秋兰停止了发难,她深吸一口气,再缓缓吐出,按压声音的颤抖,最终问道:“大人当初娶秋兰,不是因为对秋兰动心,而是为了让人主拜秋兰的大父为辅师,对么?”
她顿了顿,俯下视线,眼中水光闪动,像是回忆起当初境况,接着道:“大父他倚重天宽地广的自在,传道授业对门生的禀赋要求也不低,人主对以学生的身份来留大父无把握,而认为若大人娶了大父的女孙,大父会为亲情而留,所以……”
她再次抬起目光,眼中神色难以言喻。这个结论其实早一点她就推测过,只不过一直自欺不愿面对而已。
治焯望着她,她已经自顾自改了称呼,他顿了顿道:“不然。当初乃治焯对姑娘始乱终弃,实则与人主无关。”
秋兰轻笑了一声:“对秋兰始乱终弃,对关公子可是从一而终……秋兰之色,于大人而言,逊之关公子远矣,是么?”
“更嫁吧!”治焯站起身,往房门外走,“姑娘若有中意之人,治焯愿厚礼相奉。”他回过身看着她,“姑娘深情厚谊,可别在治焯处白费。若你愿意,治焯视你为女弟,凡我所有,随你取用。找到意中人之前,姑娘在宅中衣食用度一切不变,当做治焯对姑娘赔不是了。”
他已步出主室,秋兰却忽然在身后叫住他。
“既然大人如此厚待,秋兰也愿回报。”
她眼中掠过一丝冷冽的光,治焯回过身后,她稳妥在簟席上俯身拜下:“人主不是想令大父为社稷效力么?大父年迈,却有得意门生推荐。”
“孰人?”
“今治京畿的左内史,公孙季。”
治焯略一沉吟,公孙季名“弘”,年过不惑始学儒、道,因为德行高尚,入宫后既拜博士,连年升擢,早已是刘彻重视的人才。
“公孙大人是你什么人?”
秋兰早料到此姓氏过于明显,而且若治焯之前没有跟公孙弘打过交道,真要举荐也少不得找人去打探公孙弘与公孙家的关系。她抬起头坦率答道:“左内史侍奉之继母,是秋兰大父母亲之女兄,与秋兰的大父乃亲故,亦向大父求过学。”
“既已为左内史,公孙先生还需什么举荐?”
秋兰笑道:“鸿鹄志存高远,左内史与大父同姓,又深得其道义真传,但今年已年近七十,尚不能频为人主献大计,恐时日无多。大父请大人为左内史美言,以趁未填沟壑而一展宏图。”
治焯望着眼前人,不明白她怎么就从“客与我孰美?”这种鸡零狗碎的小事里,忽然牵扯到举荐贤人的国事上。但公孙弘的为人和才能他也颇有耳闻,刘彻任人唯贤,裙带佞幸皆不拘一格,秋兰在这种时候以公孙贤人的名义请他帮个忙,他想了想就点头道:“敬诺。”
◆◇◆◇◆◇◆◇◆◇◆◇◆◇◆◇◆◇◆◇◆◇◆◇◆◇◆◇◆◇
当晚,治焯命人把刘彻新赐的皂衣符节移到“丧魂室”,又移入一些灯盏,新榻,帷帐和坐席、屏风等什物,俨然长住之意。
由于关靖次日便要到宫中述职,治焯细细给他捋清议郎职责和朝中礼仪。凡议郎俸禄比六百石,官居五品,朝堂上虽没有言表权,刘彻却常常在私下里诏见,特殊调遣或常事顾问,算皇家智囊。
“朝中不少名士大将都是从谒者、议郎上位,你也无需担当安排人主车马持戟之类的轮值,单单是献计策的职务,可比我还要清闲纯粹。”
关靖在竹简上详细记下治焯说的每一句话,灯火摇曳下,他忽然抬起眸子,道:“杀父掳妻皆不共戴天之仇……作为要杀他的人,我怎么就成了为他出谋献策之士,这个人情你得记着。”
治焯回头望着平坐外的黑夜,笑了笑:“既然你都这么说了,希望我如何报答你?”
关靖看着他,忽然把手中竹策往案上一丢,将治焯一把推到簟席上,自己欺上身去,居高临下望着治焯满眼惊讶之色,笑道:“这间楼阁室名是什么?”
“无名。”
“何故?”
治焯眼中光芒暗淡,他垂下眼帘微微笑道:“……为了忘却。你……欲何为?”
他说为了忘却,关靖由此却一瞬间就懂得了他试图忘记之事。想到那么多年,治焯只身一人僵卧在这先前只有一榻的陋室里,强忘旧事,次日还要身负旧事的千钧担往那个人身边,以命相守捱过每一天,他就为面前这个人心痛不已。
他伸手抽掉治焯束发的织带,在簟席上铺开他的黑发,再松解对方交衽的细绳,露出揶揄一笑:“从今往后,我要你从此处开始 ‘记忆’……”
治焯眼中光色一柔,关靖俯下身,将双唇贴上对方的脖颈,感受到对方轻微一抖,体表蓄起热意,他喃喃道:“昔日都是我委身于你,可你今日体力不支无法相抗……”他微微支起身,看进对方的眼睛,“可以么?”
治焯面上的讶异化作笑容,他轻轻道:“……善也……”
关靖掀开对方的里衣,略作开释便挺身而入。
窗外夜风吹拂竹枝,发出清寒的沙沙声。灯炷上的火焰焚干油脂,不知过了多久,簟席上绞缠的人急喘之声才渐渐平息。
两人汗流浃背,秋寒伺机入侵之势不容小觑。关靖拉过榻上的薄被盖到两人身上,二人一同望着门外的夜空,天边微亮,没有月,但繁星点点,也赏心悦目。
他侧过头望着治焯,促狭笑问:“记住了么?”
治焯略略颔首:“……谨记不忘。”
两人失笑,关靖忽然问道:“若你本非质臣,此生作何打算?”
“这种事,能假定么?”
“你算死过一次的人,这次你是应允我而活了下来,”关靖捉住治焯的手,“以你们的恩德相报之理,你如今性命都是我的。若我给你假定的权力,你想做什么?”
治焯回头望了望关靖执着的神情,笑了笑:“你是不是哪里弄错了?……罢,就如你所说,容我好好想想。”
“你信来世么?”
“什么?”
“还是如汉皇帝一样相信神仙?”
治焯无声地好一阵笑,眼前人从初见起,就对他的世界层层挺进,毁城拔旗。如今都使他沦陷到此般境地,他还想要攻破他脑中所剩不多的虚妄想象。
果然拿他毫无办法。
关靖不满意他的沉默,进而盯着他的眼睛道:“无论你信哪一个,若人世间既无来世,亦无神仙,你死了就死了,与这片喧嚣之土和世上人都再无半点关系……反观之,若你还活着,睁开眼睛就能望见你所想见,无论用不用耳朵都能听见这世上热闹的声音,走在路上不期然便能遇见一些有趣的人,身体力行一些离奇的经历……”
治焯依然沉默,他懂得关靖有重要的话要跟他说。关靖频频提起他昔日不愿面对之事,他心里再抗拒,却不忍阻止他,这大概就是上天派来降服他的真人。
因此他平和听着关靖接下去的话:“若一个人只能活一回,你能否只过你自己的?我知道有很多绳索在你身上,但这不妨碍你自娱过活。”他冷笑了一下,“世事说到底无非成王败寇,若当初七国之乱无败,你又何罪之有?无论起因是什么,只要功成,世人无不顶礼膜拜。看透这一点,你又何必自苦?就当没这回事,放宽心享自己的乐不好么?”
治焯垂下视线沉吟良久。这个人替他想了那么多开脱的方法,其实按照关靖所说,他也不该执着于找刘彻了关将军的旧帐,但此时不该是提那件事的时候。
他微微吸气,身下随之传上来一阵令人惊醒的刺痛。关靖对他是初次,还不懂得有些琐事的必要性,他心里却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安宁愉悦。
于是,他收紧关靖握着他的手,笑道:“你的话有失偏颇,但也不无道理……再容我好好想想罢!”
关靖把头靠到身边男人的臂膀上,听到治焯哑然失笑的声音继续传来:“刚才那些大逆无道的话,莫再提,当心引来杀身之祸。”
“知道了。”
两个人相互依偎了片刻,倦意渐渐替代这个夜晚的振奋之情,深夜风寒,便打算转去帷帐中。
但就在站起身的瞬间,两人同时目光一凝,披上里衣拿上剑便闪身至舍外平坐上,即刻便听到有人大呼:“起火了――!”
四下漆黑的邸宅中,主室的方向燃起一大片熊熊火光,照亮耳室四周的廊道和庭园。
作者有话要说:
☆、卷三十八祸起
治焯邸宅上的火由于发现及时,很快被扑灭,并未殃及邻里。
主室被焚毁,秋夜风高,左右耳室皆被牵连,好几名去扑火的僮仆手足被灼伤,幸而未出人命。
居住在主室的一个人,治焯昔日之妻,前日更为“女弟”的秋兰,连同婢子小莺一起不见了。有人眼见秋兰在室内的床、席、帷帐和屏风,以及成堆的竹简上泼下油脂,火后被焚黑的门壁边也发现确有灯油残留的痕迹。
前去巡视的治焯和关靖都看到了这一点,次日两位邸宅上的大人却像没事人一般,照常去宫中早朝,只吩咐小窦“看着收拾,莫声张”。
但城南失火不是小事,廷尉吕昌于当日早朝弹劾御史中丞大意犯律,按律该免官;此外,关靖擢升议郎,却执意长居中丞邸宅,伤风败俗;奉刘彻之意,京兆狱捉住了被收买的投毒狱吏,可惜那名吊着命的大宛刺客毒发身亡,而那名狱吏却说,收买他的人是关靖,只为虚张声势给治焯寻找开罪的机会。
吕昌请求深究关靖之事,朝堂上一片哗然。
远坐众臣之后的关靖惊讶万分,这才一夜过去,诸事的矛头竟都指向了他二人。
他微微捏紧膝上皂衣,胸中的愤怒之情腾然上升,就在这时,他看到治焯从前面回过头来,投给他一个安慰的眼神。
龙榻上的刘彻也没有急于对质,反而也淡然望了他和治焯一眼,接着问道:“众位卿都认为该治二人之罪么?有无其他谏言,但说无妨。”
“微臣有言。”
治焯调转视线,话音来自一个意料之外的人,他的侍御史张汤。
侍御史官从四品,虽可在朝廷上言论,但此等官阶除非刘彻指名问话,否则往往对于九卿之谏不敢作声。刘彻本就惜才,有人愿意逆廷尉之意斗胆谏言,也谓有种。
刘彻用眼神示意他说。
“微臣以为诸事蹊跷,风火水电乃无常,近日秋干物燥,城中实在处处难保起火,而中丞大人将火控于一室之内,非但无过,是为有功;白l议郎原本乃中丞食客,效命陛下后亦不另立门户,曾子曰: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也!’,议郎是为有忠,何来 ‘伤风’之说?至于刺客之事,狱吏投毒已久,无受用于白l议郎的可能,此乃诬陷,微臣愿细探之。”
刘彻眼中露出微笑,对他说:“善。就由你来追查此事。”
人人此时都看出来,刘彻根本就没有打算过要治治焯和关靖罪的意思,一时间吕昌不敢再多言,而无名小吏张汤能言善辩,也让人们开了眼。
“微臣还有一事相求。”
刘彻打算宣布退朝,没料到张汤竟再次开了口。这名臣子刚刚的话颇得他意,他心情大好,便令他说来。
“先前就中丞大人蒙受的不白之冤,微臣斗胆请陛下治罪弹劾之人,以严汉法。”
在刘彻的视野中,殿上田`和张汤身边的王显同时一抖。他站起身,不动声色走近张汤:“依君看来,如何处置?”
张汤跪直身捧袂道:“侍御史王显、方士孙兆,信口胡言,罪当枭首;京兆狱混入歹人,要犯暴毙乃廷尉吕昌之过,罪当免官;丞相虽诬中丞大人治水不力,但亦提醒陛下敬惧天神而功过相抵,无罪也。”
刘彻冷冷一笑:“张汤,我想起来了,君乃丞相举荐之士,也罢!”
他踱步回到龙榻上,严正道:“御史中丞治焯乃先帝予朕的近侍,白l议郎关靖先前便立下救驾大功,皆忠臣!今后何人胆敢再诋毁,按法处置!”他望向目光垂向地面的田`,“丞相的担忧也可放下了。”
田`没有说话,刘彻看了看他,便吩咐退朝,接着单独诏治焯至非常室。
◆◇◆◇◆◇◆◇◆◇◆◇◆◇◆◇◆◇◆◇◆◇◆◇◆◇◆◇◆◇
“小火,你身体好些了么?”
治焯坐在刘彻赐的重席上,听到这个在过去的日子里,时不时出现的问题,竟恍若隔世。他望着对方不禁微笑起来,昨日才见过,哪有不足一日就好些的道理?
他回道:“托陛下洪福,无碍了。”
刘彻莫可名状地应了一声,接着道:“十月田猎后,我想请申公来长安为我授教。你……”
治焯目光一滞,半晌听到自己声音沙哑道:“申公……陛下圣明。”
“我可不是要听你说这个!”刘彻盯着他,“你二人八年未见,但你私下常常过问申公是否康健,我知道你挂念他。”他话锋一转,“但是你也知道公之禁忌,其一,他执意不再见你,其二,他不齿男宠之嗜。你与关靖之间的关系,到时候可别落到他耳朵里。”
治焯上半身微微一挺。
刘彻却大笑道:“关靖倒也是个有胆之人,众目睽睽下,抱自己的主人是何意?恐人不知么?”望着治焯面色尴尬,他忍俊不禁笑上好一阵,“你逍遥快活,可别冷落了秋兰。”
“她走了。”对刘彻询问的眼神,治焯淡淡道,“走之前以公孙贤人的名义,望陛下重用左内史公孙季,说其深得贤人之心。”
刘彻略略想了想:“说到底定是你冷落了她,本来还以为你对她……也罢,”他想起当初秋兰主动赠治焯信物时,治焯对他回望的那一眼,恐怕只为顺他之意。如此想来,他心里不是滋味,皱了皱眉道,“说到举荐才人,你兰台属官张汤如何?”
他的眼神中颇有兴味,治焯本来什么都不想说,但他很快推翻了自己多年收敛锋芒的习惯,直谏道:“不可重用。”
“何故?小人么?”
治焯摇摇头:“忠臣,且心思缜密,为官廉洁。”
刘彻脸上满是迷惑:“那又是为何?”
治焯叹口气:“古来只说 ‘君子’、‘小人’,可有的人虽严于律己,却也尽以国君颜色是从。重用此人,犹如陛下手握长剑,朝中无论真君子还是真小人,皆一剑毙命无可生还。如张汤者,只能增加陛下的锐气,善则益善,否则益否,非辅君之才!”
刘彻望着他半晌,缓缓道:“他可是适才不惧廷尉,为你与关靖解围……”
治焯道:“陛下只问他的才干,治焯据实以对罢了;对于他的相助,治焯自会答谢。自然,”他对刘彻略略见礼,“首要拜谢的是陛下,若非陛下力保,也就无张汤之谏。而今我可能已为庶人,而白l议郎也已在狱中。”
刘彻见状笑了起来,说:“庶人?你倒是想罢!”
“唯。”
“无可能!”刘彻半真半假地断喝,大袖一挥,“小火,此生你休再提这种话,我要你一世荣华!”说到这里,他忽然忆起几桩与这番话相矛盾的决定,望着治焯脸上意味难明的微笑,他逼近他,问,“郎中令之事,你可怨过我?”
治焯摇头:“陛下自有安排。”
刘彻将信将疑地望着他,却见治焯目光一凝:“不过陛下令臣沿河刺探之事,也有他闻。陛下愿一听么?”
刘彻好奇道:“何事?”
“听闻丞相力排众议,愿陛下不治瓠子之溃。原因臣探到是,肆流泛滥黄河南,丞相的食邑在黄河北,丝毫未受影响。河南灾,流民食不果腹;而河北收成丰,河南父母官便少不得就近向丞相食邑买粮买丝,丞相可坐地起价,财路广矣!”
刘彻一怔,拧起眉心:“丞相乃朕舅父,你……近日丞相也对你颇有微词,你与丞相究竟有何嫌隙?”
他私下再次称“朕”,治焯深知自己在冒险。但仗着太后的举荐,又仗着自己是丞相,时日一长,田`尾大不掉,亦有祸患之势,须得给刘彻一个提醒。
当然,此外治焯也有私心。郎中令一职,他还未放弃。
于是他微微笑道:“臣岂敢,不为张汤援手而加恩,也不会因什么嫌隙而祸人。此为臣探知的结果。此外,臣还有一谏。”
刘彻疑惑半晌,点点头:“且说来。”
“臣沿黄河走,听闻边塞人民与匈奴私下货殖往来频繁,此非大事,却也非好事。久之,民心麻痹大意事小,边关将士麻痹事大。若有胡人借机分批入境,易发祸患。”
“有这等事?”刘彻目光一凝,“以你之见,如何作为?”
治焯:“严禁关市,违令者斩。”
刘彻失笑:“昔日那个杀人不眨眼的小火又回来了么?”
治焯望着刘彻漫不经心的样子,正色道:“兹事体大。比起来,早朝时陛下认同张汤,枭首王显、孙兆,罢免吕昌之事,都可不做。”他想了想,“陛下万机缠身,民之事,都风闻于朝中诸臣,若有人刻意为之,陛下难免闭目塞听。鉴于此,臣认为,陛下可设一职,作为陛下耳目,暗中查国、郡、县、乡真实情报,探人风,监王、臣,为陛下知。”
他顿了顿,笑道:“其实,此职务已有先例。”
刘彻思索道:“先祖文帝初设之……刺史?”
“然。”
“先祖置刺史,是为监察诸官称职与否,可我朝中皆为良臣,小火,你是希望我不信任自己的臣子么?”
刘彻以一种陌生的目光端详着他昔日坚信不移的人,曾经他不问朝中事,而今一开口,却尽是上疏与谏言,直言不讳不畏权贵,简直可与汲黯之类不相伯仲。面前人听到他责备的诘问后,也并不惊惶,反而说:“人心是会变的。”
他冷笑了一声,道:“是么?小火,我倒觉得你变了。你欲统领朕的四路兵马八大掌故,是何故?为何人?关靖么?”
治焯眼神一滞。
刘彻再一笑,眼中射出一道冷峻的光:“被我言中了,是么?你为他弃妻,为他欲争权位……昔日你无谓生死,而今却为之被囚永巷,禁食七日延命其中,听闻皆因他一言而愿弃死苟活……他究竟是何人?什么来历?”
治焯交握袖中的双手默默捏紧。
只那么毫不惹眼的微微一动,已尽收刘彻眼底。刘彻逼视下,治焯沉默半晌,最终淡笑道:“陛下何不听他亲口说?”
刘彻皱眉凝视着他,平息片刻道:“罢,你二人之事明目张胆,不畏他人悠悠之口,想来也乃平常人情。古来士为知己死,我也并非不能体会。”
治焯闻言,先是讶异,继而眼中浮现一丝感激之情。
却听刘彻长叹一口气,问道:“只不过,小火,现今之你,可还是曾经一心只有朕的你么?”
治焯呆住。
作者有话要说:
☆、卷三十九始布阵
“所以,你如何回答?”
关靖接过小窦送来的长帔,与治焯一道,二人同赴兰台。走进殿门,眼前浩如烟海的书卷令他眼前一亮。
几名侍御史放下手中执事过来见礼,一通寒暄后,治焯领关靖至殿中一隅,指着四壁玄漆木架上的竹策道:“此间为史,旁侧为经。诸子百家为 ‘外言’,与大家名文藏在别处。这几架够你看了,阅后归置原处。前殿书卷乃当今文臣武将的奏章,不可乱动;也不可冒然至后殿,博士太史修典论作,不可打扰。”
关靖满目放光,眼睛从满壁罩着帛袋的书简中拔不出来,治焯笑笑转身要走,手却被关靖拉住。
“你还未答我。”
有侍御史经过,关靖赶紧松手,只剩二人时,治焯才望着对方笑起来:“此处可不是宅中,你可愿再被弹劾 ‘伤风’?”
关靖识趣住口,眼神却没有罢休之意。治焯忍不住再笑:“你真是执着的人……我,我不过实言相告罢了。”
关靖透过满室木架的间隙看看附近,对治焯捧袂低声道:“下官求教中丞大人,何为‘实言’?”
治焯无语,恰好有人入殿,听见侍御史寒暄“卫大人”,他目光一闪,见关靖还在煞有介事长揖,不禁憋笑都快憋软了。
“人主令议郎写奏章议匈奴事,你且准备去吧,其余事再说。”
关靖想起来兰台的首要任务,这才作罢,说:“那还家之后,请大人不要食言。”
治焯听到前殿卫青即将离开,赶紧往外走,走两步又回过头,对望着满架竹策无从下手的人提醒道:“自先秦起看吧!”说完疾步走向前殿,叫住交了奏章已行至门外的挺拔身影。
“大中大夫慢走!”
卫青回过身,怔了怔,随即揖礼:“中丞大人!”
卫青字“仲卿”,身姿轩壮,眉目间尽显英气。自卫子夫受宠后,七年以来倍受刘彻信任。从前治焯与他常常在中朝照面,却因那时,二人都是只围着刘彻打转的人,公事外,私下没有交好。此时突然找他,卫青脸上的惊讶和疑惑统统没有收住。
治焯迎上前,秋日天光之下,二人在兰台殿外的步道上,远离南军卫士和殿中忙碌诸官,治焯笑着寒暄:“今朝未见霍侍中,与您也好久不见,大中大夫别来无恙?”
提到家人,卫青的防备略略放低,也笑道:“大人挂念,卫青愧不敢当。去病昨日得知大人免罪,复职加官,今日便放心休沐去了。”
去病那孩子,对他是真正关心。治焯抱愧一笑,又跟他说了一阵闲话,等卫青眼中的好感和疑云一同都越来越浓时,治焯终于切入正题:“先前阅仲卿之疏,闻仲卿之言,治焯获益匪浅。仲卿论兵,人主赞正中肯綮;况您骑术精湛,射技高超,朝中除霍侍中之外,人人难望您项背,治焯也钦敬万分。”
被位居其上的御史中丞褒奖,卫青局促得面色泛赤。但治焯眼神中诚意尽显,他再次确认对方言外之意后,问道:“中丞大人欲习骑射?”
治焯心下一顿。
卫青与他年纪相仿,宫中执事多年,未曾想到他言语还能如此直率。若不是有刘彻在他身后,卫子夫又获宠日丰,恐怕老早就得罪不少位高心小的重臣,命途不卜了。
听说田`私下就十分忌惮他,在设法找他麻烦。
治焯笑了笑,颔首道:“治焯在马背上拿不稳箭,望君闲暇时可赐教一二。”
卫青这才放下心来,释然笑道:“此等小事啊……大人可随时传卫青至府中,或一同至近郊练习。”
治焯见他要错过重点,只好也直话直说:“大中大夫兵法日精,在您看来,何为领兵作战的精要?”
卫青道:“布阵。”
“哦?岂非精兵强将么?”
提到兴味点,卫青微微笑了起来:“以匈奴为例,人尽可兵。但他们兵器不如我大汉,穹庐中亦拖老扶幼,却锐劲难挡,为何?”
治焯沉吟道:“无顾荣辱,强则战,不敌则逃。”
卫青望着他,眼中迸发惺惺之色:“然!但胡人无城池,无 ‘守家’之意,却以扰边为乐,抢粮掳民;我大汉不同,天子望江山长治久安,人民安土重迁,若要将胡人赶尽杀绝,需严阵以候,伺机而击之。”
治焯一笑:“仲卿高见!若君不嫌,治焯拜请您为我的老师,教授兵法。”
卫青此时才弄明白治焯叫住他的真正想法,自谦半晌,但论兴趣,他乐得多一名知音;论官阶,他也不敢拒绝。
于是,在这个秋风习习的午后,同朝共事七载,相交淡如水的二人,在治焯颇费周章的言辞之后,在四周南军卫士难以捕捉的耳语中,结下师生之义。
◆◇◆◇◆◇◆◇◆◇◆◇◆◇◆◇◆◇◆◇◆◇◆◇◆◇◆◇◆◇
“大人,履诺!”
晚膳后,小窦将灯盏移至两张对置的漆木案边,两位大人对坐。治焯身后的重席至墙边,堆了一小堆麒麟阁带回的卷牍。关靖就着灯火,刚在竹简上写完最后一字,墨还未干,他就追问起白天在宫中一直没有得到答案的事来。
治焯拿过他的奏章,仔细看过后,视线移向对面:“和亲?”
关靖反问:“不可么?”
治焯摇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