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赶紧再度上前诊断,得知爱国大小便不利,这是停水了,肺闭,下不得出了。
    果然又回到了治水的第一原则。
    诸症须当先解表啊。
    实践中碰到这个棘手的病人,让李可对这一条原则感触颇深。
    李可想了一想,又用自己并不纯熟的脉诊,按上了小孩的右手脉,按下去,没有感受到,再按,还没有,再按,一直按到了骨头,才按到了脉象。
    “伏脉吗?”
    《濒湖脉学》上说:“重按至骨,指下裁动,脉行筋下。”
    《脉经》中曰:“极重指按之,着骨乃得。”
    《诊家正眼》中曰:“推筋至骨,始得其形。”
    这个脉跟沉脉比较类似,但相对于沉脉来说,更沉,更往里,要按到骨头才能得到。
    寒邪内闭,伏阴在里,气血阻滞等情况,都可以出现伏脉。就像《脉理求真》上说的“伏为阻隔闭塞之候,或火闭而伏,寒闭而伏,气闭而伏……”
    伏脉的治疗方案,一般是温阳通里,消食逐饮等法。
    诊完了右手脉,在左手脉上,李可有些犯难了。
    “这是弦脉还是细脉啊?”这二者脉象本来就很接近,这让还没摸过几个脉的李可有些犯难了。
    弦脉可主痰饮,与证合。细脉主湿亦可主虚,也可符合。
    李可按下心中疑惑,这不会从根本上影响辨证的正确性。
    到这里,思路已经很清晰了。
    这小孩是因为风寒引动内饮,本应解表,但由于前医误治,降逆补益之后,风寒之邪不得外散而内猖,由此小孩病情加重,得喘症。
    辨证既然明确了,治法自然也应当出来了。
    “《伤寒论》第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李可扭头看一眼,快速喘息靠在炕上不敢躺卧的小孩,这是咳逆依息,不得卧。再低头看看小孩吐出来的口水痰沫,清稀之物也。
    李可微微颔首,小青龙汤主治外感风寒,内兼水饮,正合小孩的病证,小孩呈现出来的症状也合上了小青龙汤证。
    “呼……”李可长长吐出来一口气,应该是没错了。
    李可赶紧把小孩的病案写好了,然后对大妈说:“我们现在去乡里找大夫抓药,爱国有诊疗证吗?把他的诊疗证给我们。”
    “啊……好……”大妈赶紧去找诊疗证。
    抽完了烟,杨德贵把笔记本拿了,说:“没事,我去乡里抓药,我跑得快。”
    大爷皱眉道:“我就怕等下去乡里,找不见大夫咋办?那爱国就不知道甚时候能吃上药了。”
    大妈拿了诊疗证过来,骂道:“还不是怪你,好端端抓甚鱼。没大夫……对……那咋办……”
    大妈也头疼了。
    几万个人就用这四个大夫,去诊所找不到大夫是经常事。而且你还没办法在诊所里面弄一个不出诊的大夫,人家说家里人病的快不行了,那你出不出诊?不出诊就等着打架,等着挨批吧。
    所以说来说去,都是因为农村医疗资源太紧张了。
    李可也意识到了这个现实问题,他先前两次自己去拿药的时候,也是因为没有大夫,病人又等不起,所以没办法之下,就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毕竟他只临床了几天,心里真的没底,上次治胸腔积液的病人也是因为有诊所的老大夫在,反正有人家把关。
    “这……”李可犹豫了一下,又看了看喘息困难的孩子,他反复回顾了自己的辨证,应该是没错的。他便在小孩的医案下,把小青龙汤给写了上去,不过是按照小孩子的体质减了剂量。
    然后他看向了杨德贵手上拿着的笔记本,一只羊也是赶,一群羊也是赶,索性他就把杨德贵手上的笔记本给拿过来了,把前面那几个患者的方子都给写了上去。
    前面那些病人的情况还是比较清晰的。
    写完之后,他对杨德贵说:“去诊所,如果看到有大夫,记得,一定跟人家商量一下看看这些方子有没有问题。额……要是最开始给高老爷子治尿不出来的那个小陈大夫,就算了。”
    李可还不忘打上这个补丁,然后又说:“如果实在没遇见大夫,那就按照我写的,把药抓回来。”
    杨德贵愣了一下,小声问:“昨天老师还讲咋开方子了?”
    李可点点头。
    杨德贵真的感觉自己溜号一下午,错过了全世界。
    李可则说:“好了,快些去,孩子的病等不得。”
    “知道了,包在我身上。”杨德贵把笔记本和诊疗证拿好,兴冲冲就要出门。
    李可道:“我最多给你四个小时,四个小时你要是还没回来,我就跟你爸说,你借着抓药的名头去乡里溜达,不管病人!”
    都走到门口的杨德贵傻眼了,他转过头:“你咋这小看人呢,当我做事不牢靠啊?”
    “赶紧去,记着时间!”李可又喊了一声。
    “知道了。”杨德贵喊一声,跑出去了。
    李可回头看一眼喘息困难的小孩,他本来是想自己去抓药的,但他又怕这个小孩万一出现点变故,叫不到人可不行。
    大妈呆愣愣地看着李可,问:“你……你还学会开方子了?”
    李可愣了一下,说:“一点点吧。”
    …………
    傍晚,杨德贵背着一大堆药材赶回来了,同行而来的还有赵焕章。
    “赵大夫,你回来啊。”
    “哎呀,赵大夫来了啊。”
    “赵大夫好。”
    “赵大夫,你可回来了。”
    ……
    一路上遇到的村民都在跟赵焕章打招呼。
    赵焕章微笑应答。
    两人到了大妈家里。
    大爷估计是被赶出家门了,正蹲在门口抽闷烟。
    “伯,我把药拿回来了,还给爱国把大夫请来了。”
    “哪个?哦嚯嚯。”大爷差点没被烟烫到:“赵大夫,你都来了啊。”
    赵焕章点头,温和地说:“来了,孩子咋样了?”
    大爷赶紧拍拍屁股站起来:“在里面呢,哎,孩子奶奶,赵大夫来了,快给倒水。”
    赵焕章进屋,大爷大妈好一顿忙活。
    “咋样?”大妈端着水,小心地问。
    赵焕章放下孩子的手,扭头对杨德贵说:“把药给他们,赶紧煎下去,我就在村里,有甚情况再跟我说。”
    “哎呀,快喝水,快喝水。”大妈忙招呼赵焕章。
    “不用了。”赵焕章抬手拒绝。
    大妈说:“赵大夫,多亏有你,你来过了,我们也就放心了,你给的药肯定是最好的!”
    正在拿药的杨德贵突然停下了,他说:“不是,这些药是前面李可给写的,赵大夫没改。”
    “啊?”大爷大妈都愣住了。
    说完之后,杨德贵自己也愣住了。
    赵焕章微笑道:“这个方子好用的,不用换。快些煎了,给孩子喝吧。”
    说完,赵焕章出门了。
    杨德贵把药给大爷大妈,然后也跟着出去了。
    “赵大夫……”
    杨德贵刚想说话,又被赵焕章打断了:“蔡连美家在哪?”
    “啊……张婶住那边……”
    …………
    李可在家中翻阅书籍,基本上都是关于感冒的论述。
    前面见小孩情况还算稳定,他也就回来了,反正都是一个村子,走两步喊一声就能听见。有事情,他也可以马上赶过去。
    他就赶紧回家查阅资料了,最近感冒多发,是需要钻研相关的知识了。
    看完了书,李可抬头看看天色,按照时间来算,杨德贵应该已经回来了。
    李可刚站起来,准备去看看。
    却听见窑洞门口,响起了母亲的声音:“哎呀,赵大夫,你回来了啊?”
    “是啊,回来了。请问,李可在家吗?”

章节目录

大医李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肉屋只为原作者唐四方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唐四方并收藏大医李可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