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办公室内。
    看着一脸意外的田良伟,徐云沉吟了几秒钟,决定低调一点为好:
    “没错,其实一开始我也只是打算尝试突破第四代吡虫啉而已,但巧合之下突然想到了两个同性间还需要一个雌性做二轮传播,可能导致覆盖率腰斩的情况出现。
    加上第四代的杀虫效率我也不太满意,就想试着能不能冲冲第五代的关卡,毕竟最关键的第四代壁垒已经被突破了嘛。
    没想到做了两天分工研究,两边都有了突破,接下来只要把诱体对接合成就行了。”
    徐云将第五代的思路推给了研发过程中产生的灵感,这种解释比起‘我一开始就准备突破第五代’显然要好接受的多,属于一种二次衍生的范畴。
    毕竟俗话说得好,实践出灵感嘛。
    比如有的设计师在设计图绘制到一半的时候突然灵感爆发,最后设计出了一座经典建筑,类似的例子闭着眼睛都能找到一堆。
    羽翼尚未丰满之际,没必要太过跳脱,反正课题组目前的成果已经够维持自己的人设了。
    而在徐云对面,此时的田良伟闻言抿嘴不语,面露思色。
    实话实说。
    单谈吡虫啉的成果,他倒不至于太过失态,毕竟里外里不过一种烟碱类杀虫剂而已,他作为堂堂工程院院士,百人计划的一员,眼界自然高的很。
    欣喜肯定有,但决不至于震撼。
    真正令他意外的其实不是成果本身,而是徐云在这次研究中展现出的天赋和思路。
    别看整个组课题一共有七个人,但按照实验报告上的情况,课题组真正的核心成员就只有徐云和裘生,贡献徐云八裘生二的样子。
    剩余的任永存也好周佩瑶也罢,换成其他成绩差不多的研一研二,都不会对结果产生任何滞后的影响。
    看着面前的徐云,田良伟忽然想到了物理学院的陆朝阳。
    这位中科大最年轻的正高教授,当初也是在博士阶段以第一作者的身份,首次观测到单电子自旋的实时量子跃迁和非破坏性测量,并且发表在了nature期刊上。(非杜撰,真事)
    两人都是一样的天赋异禀,但真要比较的话......
    田良伟微微摇了摇头:
    陆朝阳当初的发现为基于自旋的量子计算方案解决了一个基础性难题,徐云的五代吡虫啉恐怕还不够与他相比。
    五代吡虫啉的价值主要在于商业,学术界的地位就相对没那么高了。
    但纵使如此,这也是一件非常难得的成就
    想到这儿,田良伟不由抬起头,看向徐云:
    “小徐,你现在离第五代的成品还有多少距离,还需要其他援助吗?有必要的话,我可以把你们课题组的资助级别.....提到面上项目这档。”
    当任过国家科研项目负责人的读者应该都知道。
    国内高校或者官方机构的研究项目,一般会根据级别来派发经费。
    其中最低的是青年科学基金和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经费大概在20-30万档次,徐云的现金流四十万,便是属于青年科学基金这档。
    这两项往上则是面上项目,也是国内每年批准最多的项目,经费六十万左右。
    面上项目再上去的种类就多了,比如重点项目、重大仪器研制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以及重大项目等等。
    经费百万甚至千万起步,上不封顶。
    虽然不太明白自个儿老师为什么突然准备提高经费级别,但徐云很清楚,田良伟在课题组成立的时候便承担了不小的风险,而眼下的经费结余还不少,因此他还是选择拒绝了这个提议:
    “那倒不用,老师,我们课题组的现金流还剩下十七八万呢,如果您真要照顾的话......就把实验室的使用时间批长点吧,我们好多做几组对照实验。”
    “延长多久?”
    “一个礼拜,您看成不?”
    “没问题,准了!”
    田良伟极其豪爽的大手一挥,像极了买单请客的大土豪:
    “你回去再写份申请书给我,两天内给你回复!”
    随后他稍作沉吟,示意徐云坐下,正色问道:
    “小徐,眼下你们课题组真做出了成果,下一步你打算怎么办?比如...专利申请?”
    听到田良伟提及干货,徐云便也开始认真了起来。
    只见他先给田良伟倒了杯茶,自己拿起个塑料杯也倒了一点,缓缓道:
    “老师,不瞒您说,这个问题我前两天也考虑过,毕竟就算五代不成,四代也足够商业化了。
    专利方面我打算再等等,如果能突破五代的壁垒,就用五代吡虫啉去申请发明专利,药品发明专利的审核时间很长,到时候可能需要学校这边帮个忙了。”
    众所周知。
    如今本土的发明专利一共有三种,分别是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三种专利难度依次从高到低,质量要求、有效期限也同样如此。
    比如第一代吡虫啉的专利期到2011年便失效了,因此现在的市场上有很多杂牌吡虫啉杀虫剂,低成本、制作工艺不规范,效果参差不齐。
    如今那些顶尖品牌的新生代杀虫剂,申请的都是发明专利这道名目。
    发明专利的正常审核周期是2-3年,不过以科大这类高校的体量来说,想要缩短周期还是非常简单的。
    否则一所顶尖高校一年上百甚至上千种发明专利诞生,按照标准时间等下去柯南都等到大结局了。
    至于徐云笃定科大会帮忙的原因则很简单:
    科大作为实验设备的提供方,可以拥有专利衍生品的一部分收益权。
    徐云对此早已知情,并且毫无异议:
    毕竟一间实验室设备的总价值接近两千五百万,使用期间的设备折损一般在数万到十数万左右,这种经费不可能不求回报的就给你用了。
    同时专利和成果也是两回事,专利成果转换必须由第一发明人签名,正常来说,利用学校的物质条件或执行学校的科研任务所得的发明申请权归学校,并且学校有义务给发明人奖励。
    不过徐云这次执行的不是学校排定的科研技术,属于扶持类的自主项目。
    所以按照相关要求,科大分走的比例最高是30%。
    别看这个30%好像很多,30%在科研界——无论国内外,都算是一个非常优厚的比例了。
    你拿计划书去找其他机构或者私企,一般被抽走的都是60%以上,个别甚至可能80%。
    这是搞科研躲不开的一道环节,哪怕是杨老当初在石溪分校的时候也同样如此。
    况且生命科学学院也会在学校的分成中占据小部分比例,用于充足做院内的奖学金或者贫困助学金。
    能帮上学弟或者学妹们一些忙,为他们解决一些生活难题,或者为院内一些不太得志的老师提供一些可能,这种事情徐云还是非常乐意去做的。
    “小徐,你放心吧,专利的么事情没问题,学校这边会有渠道,四代五代你想申请哪个都可以,具体时间要等你成品做出来再说,总之不会很长就是了。”
    田良伟很爽快的再给出了一个承诺,随后他拿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问道:
    “除了专利,剩下的就只有一件事了......”
    “你的论文打算发到哪儿?”
    - 肉肉屋

章节目录

走进不科学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肉屋只为原作者新手钓鱼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新手钓鱼人并收藏走进不科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