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忆宸所书写的揭帖,被送至阁臣中排名最末的高穀面前,由他票拟后递交到皇帝手中,再继续以朱笔批出。
    所谓“票拟”,简单粗暴点理解,也可以认为是在奏章上面贴张小纸条。
    但是这张票拟小纸条,就跟沈忆宸写的揭帖小纸条完全不同了。揭帖只是把奏章叙述浓缩精简, 并不能对奏章原本内容,做出任何主观的裁决跟批复。
    而票拟某种意义上,就是代入皇帝的身份进行批答,然后交给皇帝看一遍走个过场。最后再换上支朱笔,把票拟内容誊抄一遍,发还给上表臣子。
    所以文武百官看到的皇帝批复, 绝大多数其实都是内阁大臣们代笔书写的,他们的意志想法与皇权融合在一起。
    这就是为什么,内阁能取代丞相地位, 侵占六部职权,成为大明权利中心的原因。
    说到“票拟”权,就不得不提到“批红”权。
    票拟程序最后一步由皇帝朱笔誊抄,就叫做“批红”,也可以称之为“批朱”。
    司礼监掌印太监为何能权侵朝野,被称之为“内相”?
    原因就在于这最后一步,本应该是皇帝自己亲批的,他把这个权利下放给了司礼监。
    想想看大明王朝政策的执行跟发出,全部都掌控在司礼监掌印太监手中,能不位高权重吗?
    虽然在律法上面,规定了太监批红必须遵循内阁票拟的内容,最多就是更改下其中错别字。但问题是真正达到了权倾朝野这个地步,谁还会遵守律法的规定,改了又如何?
    王振能做到宦官干政,靠的就是欺上瞒下,假传或者歪曲篡改谕旨!
    “票拟批红”制度, 等同于内阁跟太监, 把国家政策的制定权跟执行权给瓜分了。
    皇帝要是励精图治、雄才大略,还能把控住政治的基本大方向,不至于被下面的人随意糊弄。
    要是这个皇帝昏庸无能、不理朝政,那就真成为了一个人肉橡皮章,压根就不知道帝国政策是些什么,又如何执行的。
    并且内阁还有一项非常牛逼的技能,那就是皇帝如果不按照票拟内容颁布旨意,或者说绕过内阁直接发布圣旨。
    这种圣旨就被称之为“中旨”,他们有权利封还不执行!
    后世都明白权利是至下而上的,一旦下面没人听没人办事,就算高居帝王,也不过是个孤家寡人。
    同时这种状况也解释了,为何明朝文官集团会跟皇帝斗的不亦乐乎,本质就是在争夺对于国家的控制权,谁也不愿分享这至高权利。
    阁臣高穀看着沈忆宸递交的揭帖,十分满意的点了点头。
    因为沈忆宸所书写的揭帖文笔极佳,内容上做到了简明扼要,文字上做到了清劲方正,卷面上做到了干净整洁。
    可以说这就是东阁揭帖的标准模板,如若不看书写人的姓名,完全料想不到是出自于“实习生”之手。
    果然三元及第之才,就是不同于常人,此子天赋极高!
    不过看着看着,高穀的脸色就变了。
    这份云南府上表的讣讯,沈忆宸居然夹杂个人想法,揭帖中阐述西方边陲将会有大变发生,要提前做好对麓川政权卷土重来的准备。
    越权乃为官大忌,此子把自己当做什么了,到底是詹事府右春坊中允,还是东阁大学士?
    这等军国大事,也是沈忆宸配插手的?
    高穀此人为官清廉、为人正直、为事公道,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很完美的样子。
    但他的整个职业生涯,却只能用四个字形容——乏善可陈。
    属于标准的不做事,就不会做错事。
    内阁掌权十来年,还短暂担任过一个月多的首辅。既不在民生艰难上出台政策改革振兴,也不在国家危难之际力挽狂澜。
    反正就这么入仕四十几载名声不错,为国为民做了多大事情却没啥印象。最终在经历过土木堡之变跟夺门之变后,还能明哲保身激流勇退,把当官这门学问给玩通关了。
    像高穀这种官员,最不能容忍的就是逾矩。沈忆宸只要循规蹈矩的做自己分内之事就行,分外之事轮不到他来操心,更无需以文臣掌武事!
    那日临朝观政,就对西北鞑虏之事大放厥词,如今就连对西南蛮夷,也指手画脚起来了吗?
    高穀越想越气,直接就把沈忆宸的揭帖给撕了下来,揉成一团往门外丢去。
    恰巧此时马愉走了进来,有事准备与高穀商议,这张纸团就砸在了他的身上。
    马愉捡起地上的纸团,笑道:“不知世用(高穀字)为何如此动怒,是入东阁进学的新官们政务愚笨吗?”
    看见是马愉前来,高穀立马起身拱手道:“原来是性和(马愉字)到来,失礼之举,还请见谅。”
    “无妨,不过我倒是很好奇,何人能让世用失态。”
    马愉说罢,就摊开纸团看了起来。
    前面内容平平无奇,是一份精简讣讯的揭帖。不过看到后面的阐述观念,马愉瞬间就明白了高穀动怒的原因,再看到最终署名,他又有些不淡定了。
    这份揭帖,居然是沈忆宸所写!
    “难怪世用你会动怒,沈忆宸此举没把握好分寸。”
    马愉淡淡说了句,他了解高穀的性格,沈忆宸这番举动简直是自讨苦吃。
    “确实是有些逾矩了,不过此子经验尚浅,有出错的地方也能理解,无伤大雅。”
    高穀的态度立马发生的转变,甚至还帮沈忆宸缓和一下。
    原因就在于马愉可是沈忆宸名义上的座师,你当着别人老师面指责学生,终究不太好。
    对于高穀会软化态度的原因,马愉也是心知肚明。只不过背后很多东西,却无法与外人诉说,沈忆宸这个所谓的门生,可能与自己并不是一路人。
    “世用,要不这份奏章就交与我处理如何?”
    听到这话,高穀还以为马愉是要用老师的身份,去嘱咐教导沈忆宸一番,并未多想就答应了下来。
    但他所不知道的是,马愉打算什么都不做,把这份奏章跟揭帖原封不动的递交上去。
    因为那日临朝观政,沈忆宸对西北战事表达的观点,马愉敏锐察觉到了朱祁镇情绪上的波动。如果这番言论再被皇帝看一遍,势必会影响沈忆宸在他心中的印象。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最无情便是帝王家。
    一旦没有了皇帝的恩荣,沈忆宸今日爬的多高,来日就会摔的多惨。
    想到这点,马愉神情其实有些落寞。
    如果不是跟沈忆宸立场阵营不同,马愉是真心欣赏这个后辈,也愿意在官场上演一段师生佳话。
    只能说很多事情会试前就注定了,道不同不相为谋!
    另外一边当值结束后,沈忆宸回到公府直接就去找了成国公,想要为许逢原任职的事情寻求帮助。
    毕竟沈忆宸入仕时间尚短,官场上认识的人不多。而且以往的那些人脉,都是科举线路积攒下来的,礼部跟翰林院官员为主,搭不上吏部这根线。
    想要玩官员空降任职这套,必须得位高权重才能办到。沈忆宸目前认识的人中,达到这个标准只有两人。
    分别为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振,以及成国公朱勇。
    虽然现在沈忆宸已经摘不掉阉党的帽子了,但他始终不愿与王振有过多的利益纠缠。
    毕竟被迫“加入”阉党是一回事,主动投身又是另外一回事。文官集团不是东西,也不意味着宦官集团又都是什么好东西。
    所以没得选择,只能求助于成国公朱勇。
    看着沈忆宸前来,朱勇甚至没有等他行礼客气两句,就直接开口问道:“说吧,有何事。”
    直奔主题,很好……
    说实话,如果抛开父子这层关系,朱勇很多武将习性的行事风格,比文官更对沈忆宸的胃口。
    但话又说回来,如果没有父子这层关系,朱勇也就没这个态度了。
    “公爷。”
    沈忆宸依旧朝朱勇行了一礼,然后才开口说道:“晚辈有一好友正在吏部听选,期望就任福建布政使司福州府长乐知县一职,还望公爷出手相助。”
    “好友期望?恐怕是你期望吧。”
    朱勇淡淡回了一句,上次沈忆宸就来托自己帮过一次忙,把李达等人从京卫指挥使司,通过五军都督府调任到三大营中。
    就如同内阁跟六部在明初有着阁部之争一样,其实明初在军事上,还存在着府部之争。那就是五军都督府跟兵部,权利出现了重叠竞争。
    五军都督府明初地位高于兵部,拥有各地军户的管理、各省驻军的训练、各地将领的升迁调动等等权限。而兵部最初,仅仅拥有各地驻军的调动权。
    简单点说,五军都督府拥有统兵权,兵部则拥有调兵权。
    双方一直处于明争暗斗之中,表面上看是两个机构的权利斗争,事实上却是武将勋戚集团跟文官集团的博弈。
    只不过明朝前中期勋戚势大,文官集团处于下风。随着土木堡之变发生后,勋戚集团瞬间垮台,兵部也彻底架空了五军都督府的权限。
    甚至到了明朝中后期,武将地位沦落到在文官面前不如狗。
    调任李达等人的职位,对于成国公而言还能称得上是举手之劳。如今安排人到福州府长乐县任知县,得通过吏部去授官,相对要麻烦许多。
    但朱勇在意的不是麻烦,而是沈忆宸到底想做什么,目标官职如此明确,背后绝对有所谋划。
    “确实是晚辈安排的。”
    沈忆宸也没有隐瞒,或者说在成国公这种级别的高官面前,是没办法用蹩脚借口解释的。
    “加上之前调任李达等人掌兵,你到底想要做什么?”
    成国公朱勇隐隐有种预感,沈忆宸所图甚大,甚至他感觉会超出自己的想象。
    “晚辈所想无非就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想用掌兵去兼济天下,你还真打算三千里外欲封侯!”
    成国公朱勇语气震惊无比,他已经在脑海中大概猜测到了沈忆宸的意图。
    甚至还联想到了当初在应天成国公府,自己询问沈忆宸志向又止于哪步的时候,在此子眼中看见了一团炙热的火焰,以及不加掩饰的狂妄野心。
    当时沈忆宸给出的回答,就是“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只不过成国公朱勇并未认真,仅仅当做是年轻人的豪言壮语罢了。
    如今看来,沈忆宸是真想以武功入爵,那日豪言并非虚言,这小子在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目标!
    对于成国公朱勇的言语,沈忆宸没有反驳,这确实是他的目标之一。
    但沈忆宸的理想跟追求,绝不止于此。
    “好,好,好!”
    朱勇连说了三个“好”字。
    沈忆宸在童生都未考取的情况下,就敢立下如此远大的志向。更让人无法相信的是,这小子还真以行践言去谋略布局了!
    朱勇始终认为自己并未低看过沈忆宸,早早就发现了这个儿子的潜力。
    如今看来,还是小看了。
    “我会协调吏部安排职位,但你也要让我看看,是否能如魏国公徐达一脉那样,一门两公侯!”
    这句话就是当初朱勇给沈忆宸的回答,如今他又说了一遍。
    那一次是鼓励,而这一次是期待!
    沈忆宸听到后笑了笑,然后拱手回道:“谢公爷,晚辈告辞。”
    在即将要走出院子的时候,又默默补充了句:“我会做到的。”
    只不过这次承诺,依旧不是对成国公朱勇所说。
    又在东阁值班了几天后,时间来到了七月初。乙丑科的新科进士们三个月观政期结束,将参加翰林院的馆选考试。
    通过者会成为翰林院庶吉士,没有通过者将根据观政的成绩表现授予官职。
    相比较殿试各种心照不宣的潜规则,翰林院馆选考试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殿试”。
    这场考试属于真刀真枪的对决,没有了阅卷官们“约定门生”的徇私,也算是给无权无势的贫寒学子,留下了一条往上爬升的道路。
    萧彝乡试就在五经魁行列,殿试也高居二甲,不出意外的考上了庶吉士,与商辂一同在翰林院入职。
    对于沈忆宸来说,意味着未来在大明权利中枢,多了一个志同道合的好帮手。
    除了这一喜,沈忆宸还有一喜到来,那就是他收到了翰林院的通知,被侍读学士倪谦授任为经筵的展书官。
    展书官的职责跟好处,沈忆宸自然是无比清楚。唯一让他不解的是,倪谦为何把这种好事安排在自己身上?
    要知道当初在翰林院,沈忆宸与倪谦相处的并不算愉快,甚至对方还把自己看作阉党中人,特地给了个修《寰宇通志》的天坑。
    理论上来讲,如果不是机缘巧合入了东阁进学历练,倪谦应该巴不得自己在翰林院典簿厅牢底坐穿。如今却安排自己任经筵的展书官,实在不符合逻辑。
    就在沈忆宸感到不明所以的时候,一名鸿胪寺的官员突然来到了东阁廊房。
    “下官乃鸿胪寺左寺丞许江,见过沈修撰。”
    沈忆宸还了一礼后开口问道:“许寺丞客气,不知道今日到访所为何事?”
    “下官是来通知沈修撰,陛下将于十二日参加经筵,还望沈修撰做好准备。”
    朱祁镇要开经筵了?
    听到这个消息,沈忆宸有些意外。要知道距离上次经筵已经过去了三个月之久,朱祁镇对于经筵日讲制度的反感,简直溢于言表。
    很多官员都预测,为了规避酷暑,短时间内经筵肯定不会再开了。结果没想到自己担任展书官才几天,朱祁镇又决定参加经筵,真乃运气好。
    “小弟乃第一次参加经筵,敢问许修撰,有何要注意的地方?”
    沈忆宸虽然目前官衔为正六品右春坊中允,比从六品的鸿胪寺寺丞要高。但是有求于人自然得把姿态给放低,看着对方年龄可以当叔了,于是用了小弟的自称。
    “沈修撰折煞下官了,不敢当,不敢当。”
    许江赶紧谦让不敢应了这声小弟,要知道沈忆宸乃三元及第的状元公,而且短短时日入东阁进修,与自己这种小官前景不可同日而语。
    说不定日后再次相见,沈忆宸就成为殿阁大臣了,自己敢当他的大哥?
    “沈修撰如果实在想要下官给出些许建议的话,下官能给的就是在经筵敬小慎微不出错,另外就是去皇史宬多看看陛下的《实录》跟《宝训》。”
    皇史宬是紫禁城内用来存放皇室档案的地方,而《实录》和《宝训》就是记录皇帝生平跟言论的档案。
    许江这番话表达的意思很明显,那就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想要得到皇帝的重视跟信任,你就必须得全方面的了解皇帝,才能做到投其所好。
    一句惊醒梦中人,沈忆宸以往对于朱祁镇的了解,更多来自于后世的片面印象。在接触了几次后,才有些感慨对方也不过是个少年,并不是史书上冷冰冰的文字。
    甚至他脑海中不由浮现出,国子监讲学后朱祁镇入宫,坐在銮驾上念念不舍回头的画面。
    那一刻的朱祁镇,毫无身为帝王的影子。
    “谢过许寺丞,小弟受教了!”
    沈忆宸弓腰行了一礼,自己之前为了科举顺利,对主考官可是个个深入了解,做到了投其所好。
    如今却忘记了,对于皇帝这样做。
    “下官汗颜,愧不敢当啊。”
    许江真是没有想到,堂堂状元公这般低调谦逊,他本以为会如同外界传言的那样,是个盛气凌人的年轻人。
    送走了许江后,沈忆宸没有迟疑,直接前往皇史宬,查询关于朱祁镇的《实录》跟《宝训》。
    以往沈忆宸看待朱祁镇,都是用着审视帝王的角度,做出的评价同样也是如此。
    但在《实录》中,沈忆宸还看到了朱祁镇的另一面,或者说脱离的帝王身份,更为人情味的一面。
    他会逃学跟宫中的小太监玩耍,会为了保护儿时的同伴,去欺骗三杨跟太皇太后张氏。
    会如同普通少年那般,对皇太后孙氏顶嘴、叛逆、不服,会去关心远在边疆的士兵们,轮值时间太长想家这类问题。
    看到了他言论跟理想的狂妄自大,也看到了他内心中的满腔抱负。从这一刻起,朱祁镇在沈忆宸的眼中,才真正的成为了一个活生生的人。
    但恰恰很多时候太过了解,就会被感情影响到判断,无法在做出最为冷血跟理智的决策。这种感觉,沈忆宸在成国公朱勇身上体会过一次了。
    而这个未来的昏君,自己又当以何种臣子的身份去面对。
    忠臣?叛臣?
    时光如梭,几日匆匆而过,来到了正统十年七月十二日的经筵。
    沈忆宸换上了朝服,将以展书官的名义第一次参与经筵,同时也是他用另外一种眼光,打量朱祁镇的开始。
    - 肉肉屋

章节目录

我成了大明勋戚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肉屋只为原作者无限循环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无限循环并收藏我成了大明勋戚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