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直隶淮安府,清河县。
清河,是一处非常古老的县城。
从西周开始,就已经是邢国的领地了,后又属卫国、晋国、赵国。
到秦朝时,是巨鹿郡的辖地。
当年大名鼎鼎的巨鹿之战,便发生于此。
也算是一处拥有辉煌历史的土地。
然,历史厚重,通常都代表着开发完善。
历经数千年的开发,清河县的土地,早就被华夏先民开垦的干干净净了。
只要是能作为耕地使用的土地,都被开垦成了良田。
哪怕是不能种田的地方,也都全种上了桑树。
清河县的所有农户,家家都是耕地养蚕,再兼养殖一些鸡鸭,以济民生。
平日里,大家的生活倒是都还过得去。
毕竟现在是明君治世,升斗小民们只要勤奋守法,日子总是能越过越好的。
清河又属中枢直隶,有各种政策扶持,中枢的关注度也比较高,官员也都不敢横行贪腐。
也算得上是政清人和的一片净土。
日上山头的上午,清河县城外的田埂上。
一群抱着锄头的农夫,看着眼前刚播种下没多久的冬小麦,正在闲聊着。
“希望今年麦子收成能好一些,来年我家大儿便要启蒙了,这拜师礼可是一笔大开销啊。”
一位年近三十岁,浑身肌肉发达,正值壮年的农夫,摇头晃脑的感叹着:“自从农家的大贤们搞出了黄金肥后,一亩地都可以多收半石粮了,真是厉害啊。”
“怪不得老祖宗都说书中自有黄金屋,这读书懂文化的人就是厉害。”
“还是得让娃儿读书啊,别像我一样,一辈子困在田里,啥都不懂。”
蹲在田埂上,年纪不过二十出头的张牛,嘴里叼着一根狗尾巴草,吊儿郎当的嗤笑道:“老李,就你家那五六亩地,还指望供孩子读书呢?”
“荷花村的李员外,家里有五百亩田,衣食无忧,餐餐有肉吃。”
“即便如此,人家供应两个儿子读书,都有些吃紧了,最近听说想要卖五十亩田,为自家大儿子凑够去应天府工事学院学习的资费。”
“老李,不是我说,你有人家李员外家一成的财力吗?”
被称为老李的那个农夫,却是不以为然:“李员外家的公子是去读礼部直辖的高等学院,读出来了就可以参加工部内招的!”
“这要是被工部选上了,可就是官身了!”
“我自是不敢奢望自家娃儿能到这个程度的。”
“但是启蒙和小学,咬咬牙还是能让娃儿试一试的!”
“只要能从小学毕业,可就是童生了!”
“有童生的文凭,就可以去淮安府的工厂里做工人!”
“我听在淮安府的亲戚说,淮安府的机械制造厂,就连学徒一月都有二两银子,转正成技师,更是能拿三四两呢!”
“如果能干到管事,那就更了不得了,一月可以拿十两!”
“这可比在地里刨食赚得多!”
“就是想要进工厂,必须得小学毕业!”
老李洋洋得意的说道:“我专门托亲戚请来了一位淮安机械制造厂的二级技师,来见过大娃!”
“那位技师说了,我家大娃是个读书的好苗子,以后学成了,可以跟他进厂打螺丝!”
虽然不懂什么是打螺丝。
但是周围的其他农夫,脸上都露出了羡慕的表情。
“可以啊老李,你们李家是要发了啊!”
“你家虎头,打小我就看他聪明,我眼光还是很准的嘛!”
“以后虎头要是能进厂,那可真是有好奔头了!”
大家七嘴八舌的都夸赞起了老李家的大儿子虎头。
在大明,工人可是一个让人羡慕的好工作!
虽然以前士农工商,工排第三。
但是在蒸汽机技术被点亮后,大明的工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各种依靠蒸汽机提供动能的机械应运而生。
但是想要生产这些机械,都是需要人手的!
而且还不能是大字都不识一个的贫民,得是至少能识文断字,粗懂道理的“读书人”才行,效率才高!
在华夏,不管什么事情,只要能和“读书”挂钩的,那可都是代表着高大上!
毕竟读书人,代表的就是有本事的人!
洪武帝打下天下之后,在上代墨家巨子的辅佐下,对科举制度进行了革新。
虽然当官还是需要通过科举才能当上。
但是科举被细化了。
过去二十多年里,大明在全国各府,都建立了一所中级学院,各县建立了一到三所小学。
启蒙的私塾更是遍地开花!
按照最新的科举制度。
大明百姓,只要是启蒙完成了,就可以参加小学的入学考试,每所官营小学,每年招收五十名学生!
从八岁到十一岁,所有学子一共可以考四次,只要考进了,六年成绩合格后,毕业便授予童生的文凭。
凭借童生文凭,可以进入大明的各种机械制造业工厂,做一名光荣的工人!
也可以选择继续深造。
当然,也可以凭文凭,去一些私人工厂应聘,基本上都是被抢着要。
不过如果四次都没考上,那就只能在家里自学,或者通过其他方式,请人来教。
等到觉得自己学的差不多了,也可以参加当年的小学毕业考试,只要能通过考试,也同样授予童生的文凭。
而拥有童生文凭的人,便可以参加府里的中级学院入学考试了。
同样是一年取五十人。
并且中级学院没有年龄限制,几岁都可以来考,只要考上了就能入学。
从中级学院毕业后,授予秀才文凭,可以参加吏考,考上了便可以当吏员了。
虽然吏员是斗食小官,但是怎么说也是属于公家人了。
各县、州、府内的六曹六司等部门,补充吏官都只能从中级学院毕业生里选择,不能随便招募。
此世大明的吏,地位与前世不同,已经算是官员体系的一份子了。
不但工资是官府给,而且还可以正常积功升迁,最高也是能爬到七品县令的。
而且也没有吏员的子孙,不得参加科考的说法。
所以能从中级学院毕业,就已经算是半只脚踏入官场了,努努力,有希望以八九品官身致仕,回乡后,也是乡绅阶级了。
能够让一个普通百姓家庭,完成阶级的跨越!
而秀才之上,从中级学院毕业后,如果还想深造,或者想一步登天做有品级的官员,那就需要去考礼部直辖的高级学院了。
难度基本上等同于考进士!
目前大明只有八所高级学院,每所每年同样录取五十人,不过其中有两所是工科的,两所是商科,两所是墨科。
工科和商科的毕业后,都需要进入大明的制造业任职。
工科的做技术官员,商科的去管理工厂,以及国营的各种企业。
大明国营的企业很多,粮食、盐铁、各种民用的蒸汽机械,都是国营的,同样需要大量的管理官员。
而墨科的,自然是补充进入墨院,进行各种科学研究工作,主要就是研究蒸汽技术,还有一些天文地理的自然科学。
常年,墨院的“科学家”们,都保持着两三千人的规模,个个都有官身,也经常调到地方指导地方官员进行蒸汽技术的普及和运用。
真正走民政路线的,只有两家高级学院,每年一共招收一百学生,完成学业后,便可以参加户部的选官统考。
最低,也能授予七品官!
头三名,直入翰林院,起步六品!
待遇也算是和故宋的进士差不多了。
只不过,想要到进入高级学院学习这一步,不但学子要够聪明,还需要家底殷实!
毕竟远赴外乡读大学,衣食住行还有学子之间的应酬,开销都不小。
工、商、墨科的倒还好,基本上天天都是到处跑,和机器还有商业打交道,算是提前实习了,学校也有补贴。
但是民政科的,和传统学子没什么区别,每天坐在教室里学习,课外便是寻欢作乐。
朝廷也没有什么补贴发,倒是提供一处多人宿舍,只不过大部分靠民政科的,都比较“传统”一些。
一年没五十两银子打底,恐怕无法在应天府过的舒服。
想要培养一名从民政科高等学院毕业的学生,从启蒙到毕业,可能要投入五六百两。
寻常百姓家,是培养不起的。
老李也从来没想过将自家虎头培养到这种程度。
老李家往上数十代都是贫民,大字不识一个!
能咬咬牙,花费十几二十两,让虎头读完小学,成为童生,都已经是祖坟冒青烟了!
只要成了童生,便可以拿着文凭去官营的各种机械制造厂求职了!
进了厂,哪怕只是打螺丝的学徒,一个月都有二两银子,而且还包吃包住!
度过学徒期后,更是工钱翻倍,一月至少能赚四两以上!
努力十来年,家里便能盖起砖瓦房,买上十几二十亩田了,那就衣食无忧,堪称富足了!
再培养下一代读书认字,如果能够考进中级学院,那老李家也就有希望完成阶级跃迁,成为乡绅之家了!
这日子,可就越过越有奔头了!
未来幸福的小日子,正在向老李招手呢!
“等我家虎子学成,能够进厂打螺丝了,到时候我在村里摆几桌大的!”
“大家都得来哈!”
老李畅想着李家未来幸福的好日子,满面红光,乐呵的不得了。
其他农夫们,脸上也都露出了极深的羡慕之情。
家里有孩子的,都在心里暗下决心,也要将自家孩子送去启蒙,万一能考上小学,未来可以进厂打螺丝,那自家可就翻身了!
“唏律律——”
“唏律律——”
一阵马蹄狂奔的声音,打断了老李他们这群农夫的聊天。
一位披甲的骑手,从远处,往县城的方向急奔而来,口中不断大喊:
“陛下颁布移民开垦令!”
“报名移民者,一户可分二百亩良田!”
- 肉肉屋
清河,是一处非常古老的县城。
从西周开始,就已经是邢国的领地了,后又属卫国、晋国、赵国。
到秦朝时,是巨鹿郡的辖地。
当年大名鼎鼎的巨鹿之战,便发生于此。
也算是一处拥有辉煌历史的土地。
然,历史厚重,通常都代表着开发完善。
历经数千年的开发,清河县的土地,早就被华夏先民开垦的干干净净了。
只要是能作为耕地使用的土地,都被开垦成了良田。
哪怕是不能种田的地方,也都全种上了桑树。
清河县的所有农户,家家都是耕地养蚕,再兼养殖一些鸡鸭,以济民生。
平日里,大家的生活倒是都还过得去。
毕竟现在是明君治世,升斗小民们只要勤奋守法,日子总是能越过越好的。
清河又属中枢直隶,有各种政策扶持,中枢的关注度也比较高,官员也都不敢横行贪腐。
也算得上是政清人和的一片净土。
日上山头的上午,清河县城外的田埂上。
一群抱着锄头的农夫,看着眼前刚播种下没多久的冬小麦,正在闲聊着。
“希望今年麦子收成能好一些,来年我家大儿便要启蒙了,这拜师礼可是一笔大开销啊。”
一位年近三十岁,浑身肌肉发达,正值壮年的农夫,摇头晃脑的感叹着:“自从农家的大贤们搞出了黄金肥后,一亩地都可以多收半石粮了,真是厉害啊。”
“怪不得老祖宗都说书中自有黄金屋,这读书懂文化的人就是厉害。”
“还是得让娃儿读书啊,别像我一样,一辈子困在田里,啥都不懂。”
蹲在田埂上,年纪不过二十出头的张牛,嘴里叼着一根狗尾巴草,吊儿郎当的嗤笑道:“老李,就你家那五六亩地,还指望供孩子读书呢?”
“荷花村的李员外,家里有五百亩田,衣食无忧,餐餐有肉吃。”
“即便如此,人家供应两个儿子读书,都有些吃紧了,最近听说想要卖五十亩田,为自家大儿子凑够去应天府工事学院学习的资费。”
“老李,不是我说,你有人家李员外家一成的财力吗?”
被称为老李的那个农夫,却是不以为然:“李员外家的公子是去读礼部直辖的高等学院,读出来了就可以参加工部内招的!”
“这要是被工部选上了,可就是官身了!”
“我自是不敢奢望自家娃儿能到这个程度的。”
“但是启蒙和小学,咬咬牙还是能让娃儿试一试的!”
“只要能从小学毕业,可就是童生了!”
“有童生的文凭,就可以去淮安府的工厂里做工人!”
“我听在淮安府的亲戚说,淮安府的机械制造厂,就连学徒一月都有二两银子,转正成技师,更是能拿三四两呢!”
“如果能干到管事,那就更了不得了,一月可以拿十两!”
“这可比在地里刨食赚得多!”
“就是想要进工厂,必须得小学毕业!”
老李洋洋得意的说道:“我专门托亲戚请来了一位淮安机械制造厂的二级技师,来见过大娃!”
“那位技师说了,我家大娃是个读书的好苗子,以后学成了,可以跟他进厂打螺丝!”
虽然不懂什么是打螺丝。
但是周围的其他农夫,脸上都露出了羡慕的表情。
“可以啊老李,你们李家是要发了啊!”
“你家虎头,打小我就看他聪明,我眼光还是很准的嘛!”
“以后虎头要是能进厂,那可真是有好奔头了!”
大家七嘴八舌的都夸赞起了老李家的大儿子虎头。
在大明,工人可是一个让人羡慕的好工作!
虽然以前士农工商,工排第三。
但是在蒸汽机技术被点亮后,大明的工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各种依靠蒸汽机提供动能的机械应运而生。
但是想要生产这些机械,都是需要人手的!
而且还不能是大字都不识一个的贫民,得是至少能识文断字,粗懂道理的“读书人”才行,效率才高!
在华夏,不管什么事情,只要能和“读书”挂钩的,那可都是代表着高大上!
毕竟读书人,代表的就是有本事的人!
洪武帝打下天下之后,在上代墨家巨子的辅佐下,对科举制度进行了革新。
虽然当官还是需要通过科举才能当上。
但是科举被细化了。
过去二十多年里,大明在全国各府,都建立了一所中级学院,各县建立了一到三所小学。
启蒙的私塾更是遍地开花!
按照最新的科举制度。
大明百姓,只要是启蒙完成了,就可以参加小学的入学考试,每所官营小学,每年招收五十名学生!
从八岁到十一岁,所有学子一共可以考四次,只要考进了,六年成绩合格后,毕业便授予童生的文凭。
凭借童生文凭,可以进入大明的各种机械制造业工厂,做一名光荣的工人!
也可以选择继续深造。
当然,也可以凭文凭,去一些私人工厂应聘,基本上都是被抢着要。
不过如果四次都没考上,那就只能在家里自学,或者通过其他方式,请人来教。
等到觉得自己学的差不多了,也可以参加当年的小学毕业考试,只要能通过考试,也同样授予童生的文凭。
而拥有童生文凭的人,便可以参加府里的中级学院入学考试了。
同样是一年取五十人。
并且中级学院没有年龄限制,几岁都可以来考,只要考上了就能入学。
从中级学院毕业后,授予秀才文凭,可以参加吏考,考上了便可以当吏员了。
虽然吏员是斗食小官,但是怎么说也是属于公家人了。
各县、州、府内的六曹六司等部门,补充吏官都只能从中级学院毕业生里选择,不能随便招募。
此世大明的吏,地位与前世不同,已经算是官员体系的一份子了。
不但工资是官府给,而且还可以正常积功升迁,最高也是能爬到七品县令的。
而且也没有吏员的子孙,不得参加科考的说法。
所以能从中级学院毕业,就已经算是半只脚踏入官场了,努努力,有希望以八九品官身致仕,回乡后,也是乡绅阶级了。
能够让一个普通百姓家庭,完成阶级的跨越!
而秀才之上,从中级学院毕业后,如果还想深造,或者想一步登天做有品级的官员,那就需要去考礼部直辖的高级学院了。
难度基本上等同于考进士!
目前大明只有八所高级学院,每所每年同样录取五十人,不过其中有两所是工科的,两所是商科,两所是墨科。
工科和商科的毕业后,都需要进入大明的制造业任职。
工科的做技术官员,商科的去管理工厂,以及国营的各种企业。
大明国营的企业很多,粮食、盐铁、各种民用的蒸汽机械,都是国营的,同样需要大量的管理官员。
而墨科的,自然是补充进入墨院,进行各种科学研究工作,主要就是研究蒸汽技术,还有一些天文地理的自然科学。
常年,墨院的“科学家”们,都保持着两三千人的规模,个个都有官身,也经常调到地方指导地方官员进行蒸汽技术的普及和运用。
真正走民政路线的,只有两家高级学院,每年一共招收一百学生,完成学业后,便可以参加户部的选官统考。
最低,也能授予七品官!
头三名,直入翰林院,起步六品!
待遇也算是和故宋的进士差不多了。
只不过,想要到进入高级学院学习这一步,不但学子要够聪明,还需要家底殷实!
毕竟远赴外乡读大学,衣食住行还有学子之间的应酬,开销都不小。
工、商、墨科的倒还好,基本上天天都是到处跑,和机器还有商业打交道,算是提前实习了,学校也有补贴。
但是民政科的,和传统学子没什么区别,每天坐在教室里学习,课外便是寻欢作乐。
朝廷也没有什么补贴发,倒是提供一处多人宿舍,只不过大部分靠民政科的,都比较“传统”一些。
一年没五十两银子打底,恐怕无法在应天府过的舒服。
想要培养一名从民政科高等学院毕业的学生,从启蒙到毕业,可能要投入五六百两。
寻常百姓家,是培养不起的。
老李也从来没想过将自家虎头培养到这种程度。
老李家往上数十代都是贫民,大字不识一个!
能咬咬牙,花费十几二十两,让虎头读完小学,成为童生,都已经是祖坟冒青烟了!
只要成了童生,便可以拿着文凭去官营的各种机械制造厂求职了!
进了厂,哪怕只是打螺丝的学徒,一个月都有二两银子,而且还包吃包住!
度过学徒期后,更是工钱翻倍,一月至少能赚四两以上!
努力十来年,家里便能盖起砖瓦房,买上十几二十亩田了,那就衣食无忧,堪称富足了!
再培养下一代读书认字,如果能够考进中级学院,那老李家也就有希望完成阶级跃迁,成为乡绅之家了!
这日子,可就越过越有奔头了!
未来幸福的小日子,正在向老李招手呢!
“等我家虎子学成,能够进厂打螺丝了,到时候我在村里摆几桌大的!”
“大家都得来哈!”
老李畅想着李家未来幸福的好日子,满面红光,乐呵的不得了。
其他农夫们,脸上也都露出了极深的羡慕之情。
家里有孩子的,都在心里暗下决心,也要将自家孩子送去启蒙,万一能考上小学,未来可以进厂打螺丝,那自家可就翻身了!
“唏律律——”
“唏律律——”
一阵马蹄狂奔的声音,打断了老李他们这群农夫的聊天。
一位披甲的骑手,从远处,往县城的方向急奔而来,口中不断大喊:
“陛下颁布移民开垦令!”
“报名移民者,一户可分二百亩良田!”
- 肉肉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