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年战乱,人口减少,淮东抛荒的田地很多,有大面积可屯之田;本来,运河连通楚州和江南,江南粮丰,运河便捷,若单纯以目下的军需为考量,并无屯田的必要,但吴浩之算中,还有以下考量:
其一,要虑及长远。日后进取山东,朝廷支不支持,支持到什么程度,都很难说,到时候,运输线也拉的更长了,不能啥都指望临安,既以淮东为根据,淮东这里,就要有自己的储备。
其二,要虑及极端情形——若因为某种原因,自江南至楚州的军粮断掉了呢?譬如,目下,我不就切断了对涟水忠义的供应了嘛!
哼哼,粮食这个命根子,要抓在中国人自己——啊,要抓在俺吴副都统制自己手里呀!
至少,要有足够的应急的能力。
其三,所考量者,除了军粮,还有兵源——屯田可以提供稳定和优质的后备役。
吴浩不但想屯田,还想“授田”,但这是国家大政,非中枢乃至皇帝不能决,他现在的位份,还不能干这样的事情;不过,不能干是不能在大宋境内干,进了山东,所授受者,不过“故土”耳,朝廷就未必有心管,就管,也管不大着了。
为什么要“授田”?
只有授田,才有府兵。
但这是下一步的事情,目下,先把屯田的事情办好罢!
淮东制置司和神武军再次联合发布公告,这一次公布的,是屯田的详细方案:
其一,六四分成,屯军六,朝廷四,这个,之前已说过了,现在,做个重申,算是板上钉钉了。
其二,一石田租,收取斛面(即耗米)五升。
哇!
一般来说,田主收租,都是一石收取耗米一斗(也即收十分之一的“耗损”),这是减半了呀!
其三,缴纳四成的田租之后,不再缴纳夏、秋二税。
夏、秋二税是田税,本就是田主的本分,不干佃户的事,但近年来,田主逼迫佃户代缴夏、秋二税,已经成了潜规则,因此,特别说明。
因此,又一声,“哇!”
以上三点,记心好的读者老爷,应该已看出来了:相当程度上,吴浩参照了对自家佃户“减租免欠”的那一套。
其四,如有借贷,以百分之二十计息——这一点,参照了青苗法的计息方式。
百分之二十的利息,看起来不低,但较之一般田主动辄百分之五十甚至百分之百的刻剥,已是天壤有别了。
于是,再一声,“哇!”
其五,所有屯军,农忙下田,农闲操练,战时受命出征。
这一层,仿佛府兵,但暂不同于府兵的是,服、被、资、物、弓箭、鞍辔、器仗等“七事”不必屯军自备,而由官府提供。
五条拢在一起,条件好的叫人有点不敢相信,有些已经跑到山东的,听到消息,又跑了回来,求改编,求屯田!
涟水加上楚州,参与改编的忠义军,拢共两万五千左右,基本上,一半对一半:一半进入经制,一半做了屯军。
留意,进入经制的一半,并非都是神武军——神武军员额有限,暂时还接纳不了这许多。
改编之后,吴浩控制的军事力量,将近三万,其中,神武军满额之后,步军四千八百,马军一千二百,普通经制军队一万零五百,屯军一万二千五百。
其中的普通经制军队,还没有正式的军号,暂谓之“神武副军”。
控制的地盘,西起盱眙,东至涟水,基本上,淮南东路淮水沿岸(直至海边),大都在控制之中了。
*
诏书颁下,吴浩进为神武军都统制,同时,“都统淮东沿淮兵马”。
官阶,进为武翼大夫。
之前,吴浩是“武翼郎”,第四十二阶,从七品最后一阶;武翼大夫则是第二十二阶,正七品最后一阶,升了……嗯,整整二十阶。
武官阶一共六十阶,第二十二阶,就算是“中高级指挥员”乃至“高级指挥员”了。
(再说一遍,别管官品。)
还有很关键的一点,吴浩之前是“郎”,现在是“大夫”,这就有了质的不同了。
正五品至正七品,都是“某某大夫”,武翼大夫刚刚好是诸大夫的最后一阶。
另——
批准贾涉和吴浩的建议,取消忠义军之军号、建制,由忠义军改编过来的军队,就定号为“神武副军”。
批准组建淮东屯军,种粮、耕牛、农具,由淮东制置司供给;一切浮盈,不必上缴朝廷或地方,全部留存军用。
有趣的是,神武副军的员额,暂时还是原先的涟水忠义加楚州忠义老营,足有四万之众。
这是因为,贾、吴联名上奏的时候,改编还是个进行时,最终的数据还没有出笼,也即是说,吴浩还可以很吃一段时间的“空饷”。
这个“空饷”的数额,可不比之前神武军肇建时期的小打小闹,兵员的差额,近三万之钜,这个钱粮,可真正是一笔钜数呀!
这笔钜数,吴浩亦扫数拨入“神武基金”。
还有一支忠义军,远在河北,存亡不知,但朝廷也好,淮东也好,上上下下,都扮失忆,再没人提这一茬的。
改编、屯田诸事略有眉目,贾涉上表,请求致仕。
贾涉年纪不算大,不过四十几岁,但身体确实不行了,主要是心脏的问题,之前说过了——心悸,也即现代医学的心律失常、心绞痛啥的,在彼时的医学条件下,这种病是无解的,只能善加保养,迁延岁月。
石珪虽然败亡,但病根儿已经落下了,之后的改编、屯田,虽然未动刀兵,但弦儿一直绷的很紧,其中诸多事项,也足够惊心动魄,贾涉的病情,非但没有减轻,还进一步加重了。
朝廷批准了贾涉的请求,而贾涉等不得继任人选出炉,便结束上路,如其向吴浩自嘲的:“动作快些,大约还赶得及死于妇人子女之手?”
大伙儿都在看,接任贾济川的,会是谁?
还真不大好猜呢。
有人以为,吴长风连败金兵,敉平大乱,同时,尾大不掉、为朝廷心头患的忠义军,也被他收拾妥帖了,真正叫屡立奇功、底定局面了,以其接任贾济川,不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吗?
当然,非正途出身也就罢了,关键是年纪太轻了,二十岁出个小头,就出任封疆大吏?
欸,也实在是不好想象啊!
史弥远也颇犹豫,踌躇不定之际,史嵩之的话发挥了关键作用:
“‘御将之道,譬如养鹰,饥则依人,饱则飏去’——二爹的教训,我奉为圭臬,怎么?二爹自己反倒不记得了?”
*
- 肉肉屋
其一,要虑及长远。日后进取山东,朝廷支不支持,支持到什么程度,都很难说,到时候,运输线也拉的更长了,不能啥都指望临安,既以淮东为根据,淮东这里,就要有自己的储备。
其二,要虑及极端情形——若因为某种原因,自江南至楚州的军粮断掉了呢?譬如,目下,我不就切断了对涟水忠义的供应了嘛!
哼哼,粮食这个命根子,要抓在中国人自己——啊,要抓在俺吴副都统制自己手里呀!
至少,要有足够的应急的能力。
其三,所考量者,除了军粮,还有兵源——屯田可以提供稳定和优质的后备役。
吴浩不但想屯田,还想“授田”,但这是国家大政,非中枢乃至皇帝不能决,他现在的位份,还不能干这样的事情;不过,不能干是不能在大宋境内干,进了山东,所授受者,不过“故土”耳,朝廷就未必有心管,就管,也管不大着了。
为什么要“授田”?
只有授田,才有府兵。
但这是下一步的事情,目下,先把屯田的事情办好罢!
淮东制置司和神武军再次联合发布公告,这一次公布的,是屯田的详细方案:
其一,六四分成,屯军六,朝廷四,这个,之前已说过了,现在,做个重申,算是板上钉钉了。
其二,一石田租,收取斛面(即耗米)五升。
哇!
一般来说,田主收租,都是一石收取耗米一斗(也即收十分之一的“耗损”),这是减半了呀!
其三,缴纳四成的田租之后,不再缴纳夏、秋二税。
夏、秋二税是田税,本就是田主的本分,不干佃户的事,但近年来,田主逼迫佃户代缴夏、秋二税,已经成了潜规则,因此,特别说明。
因此,又一声,“哇!”
以上三点,记心好的读者老爷,应该已看出来了:相当程度上,吴浩参照了对自家佃户“减租免欠”的那一套。
其四,如有借贷,以百分之二十计息——这一点,参照了青苗法的计息方式。
百分之二十的利息,看起来不低,但较之一般田主动辄百分之五十甚至百分之百的刻剥,已是天壤有别了。
于是,再一声,“哇!”
其五,所有屯军,农忙下田,农闲操练,战时受命出征。
这一层,仿佛府兵,但暂不同于府兵的是,服、被、资、物、弓箭、鞍辔、器仗等“七事”不必屯军自备,而由官府提供。
五条拢在一起,条件好的叫人有点不敢相信,有些已经跑到山东的,听到消息,又跑了回来,求改编,求屯田!
涟水加上楚州,参与改编的忠义军,拢共两万五千左右,基本上,一半对一半:一半进入经制,一半做了屯军。
留意,进入经制的一半,并非都是神武军——神武军员额有限,暂时还接纳不了这许多。
改编之后,吴浩控制的军事力量,将近三万,其中,神武军满额之后,步军四千八百,马军一千二百,普通经制军队一万零五百,屯军一万二千五百。
其中的普通经制军队,还没有正式的军号,暂谓之“神武副军”。
控制的地盘,西起盱眙,东至涟水,基本上,淮南东路淮水沿岸(直至海边),大都在控制之中了。
*
诏书颁下,吴浩进为神武军都统制,同时,“都统淮东沿淮兵马”。
官阶,进为武翼大夫。
之前,吴浩是“武翼郎”,第四十二阶,从七品最后一阶;武翼大夫则是第二十二阶,正七品最后一阶,升了……嗯,整整二十阶。
武官阶一共六十阶,第二十二阶,就算是“中高级指挥员”乃至“高级指挥员”了。
(再说一遍,别管官品。)
还有很关键的一点,吴浩之前是“郎”,现在是“大夫”,这就有了质的不同了。
正五品至正七品,都是“某某大夫”,武翼大夫刚刚好是诸大夫的最后一阶。
另——
批准贾涉和吴浩的建议,取消忠义军之军号、建制,由忠义军改编过来的军队,就定号为“神武副军”。
批准组建淮东屯军,种粮、耕牛、农具,由淮东制置司供给;一切浮盈,不必上缴朝廷或地方,全部留存军用。
有趣的是,神武副军的员额,暂时还是原先的涟水忠义加楚州忠义老营,足有四万之众。
这是因为,贾、吴联名上奏的时候,改编还是个进行时,最终的数据还没有出笼,也即是说,吴浩还可以很吃一段时间的“空饷”。
这个“空饷”的数额,可不比之前神武军肇建时期的小打小闹,兵员的差额,近三万之钜,这个钱粮,可真正是一笔钜数呀!
这笔钜数,吴浩亦扫数拨入“神武基金”。
还有一支忠义军,远在河北,存亡不知,但朝廷也好,淮东也好,上上下下,都扮失忆,再没人提这一茬的。
改编、屯田诸事略有眉目,贾涉上表,请求致仕。
贾涉年纪不算大,不过四十几岁,但身体确实不行了,主要是心脏的问题,之前说过了——心悸,也即现代医学的心律失常、心绞痛啥的,在彼时的医学条件下,这种病是无解的,只能善加保养,迁延岁月。
石珪虽然败亡,但病根儿已经落下了,之后的改编、屯田,虽然未动刀兵,但弦儿一直绷的很紧,其中诸多事项,也足够惊心动魄,贾涉的病情,非但没有减轻,还进一步加重了。
朝廷批准了贾涉的请求,而贾涉等不得继任人选出炉,便结束上路,如其向吴浩自嘲的:“动作快些,大约还赶得及死于妇人子女之手?”
大伙儿都在看,接任贾济川的,会是谁?
还真不大好猜呢。
有人以为,吴长风连败金兵,敉平大乱,同时,尾大不掉、为朝廷心头患的忠义军,也被他收拾妥帖了,真正叫屡立奇功、底定局面了,以其接任贾济川,不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吗?
当然,非正途出身也就罢了,关键是年纪太轻了,二十岁出个小头,就出任封疆大吏?
欸,也实在是不好想象啊!
史弥远也颇犹豫,踌躇不定之际,史嵩之的话发挥了关键作用:
“‘御将之道,譬如养鹰,饥则依人,饱则飏去’——二爹的教训,我奉为圭臬,怎么?二爹自己反倒不记得了?”
*
- 肉肉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