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髡军铁船之利,上策莫过邀击王师于海上,然贼围澄迈而不攻,待王师集于琼山,至于澄迈,方兵截石山,可见髨贼于未战之时已抱必胜之念,不虑王师来,但虑王师走。前后堵截,驱王师于小英场,务求全功,使粤省之兵尽没,再无战力。髨贼所行,乃太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之策,胁大胜之余威,广州已在反掌之间,然仅据香港一岛,攻掠珠口而退,此为以战促和之举。广州不失,则粤省之官得以文过饰非,敷衍朝廷,髨贼得贸于香港,取大明之铜铁粮布以攻大明,理与不攻临高而据百仞同。王督遂与髨贼密和,纳赎城费数万两,任郭逆返广,髨贼乃退。巡按高舜钦素欲禁绝外夷,髨贼及佛郎机皆视为仇寇,忽弃官而走,疑为髨贼所掳。高舜钦此人,不知夷情,但曰攘夷。佛郎机国小,且为西班牙所欺,无侵中华之力,但求贸易而已,值此国家危亡之际,正需其炮械船只以助军力。然高舜钦于髨贼临城,广府有求于佛郎机之际,由上书欲逐佛郎机人,致佛郎机人以大明官府为言而无信之徒,不发一兵,反贸于髨贼。如此辱国误国,纯为沽名钓誉,其恶不亚于吕贼。
    何镇撤归,沦为废将,琼崖白沙水寨亦瓦解。澄迈之役,琼崖参将所部先溃,凡琼州士卒被俘者皆放归,多有人以此诬琼崖参将汤允文通髨,此必髨贼之反间计也!大军东归之时,何镇命琼州军为先发,先接敌者先溃,何足为怪!澄迈一战后,髨贼即据琼州全域,汤部士卒皆为琼州土著,故髨贼纵之以揽人心。汤允文养成髨贼大势,确有失职之责,然白沙水寨兵微船寡,纵于髨贼登陆之日即以全军攻之,亦无胜算,不过多斩真髨数人,反令琼山失屏,曝于海上群贼锋镝之下。众将但言髨情,皆是纸上谈兵,唯汤允文孤身犯险,驾渔舟至博铺以窥髨情。遇髨贼巡哨,临危不惧,从容脱身。天下武将但知压榨同袍,鱼肉百姓,有几人肯行此舍身为国之事?以大明物力之强,纵无将才,但有若干严循法度之庸才,得以恪尽职守,纵不得御髨贼,亦足可御东虏。每有忠贞之士,欲有一番作为,必动辄得咎。朝堂之腐儒以清高自许,但知纸上谈兵,以血战之将士为邀名之阶梯,此等蠹虫,误国之罪不逊魏逆。观髨贼之《临高时报》,亦有一干人专事攻讦外驻之髨贼,凡有兵伍之事,无论胜败皆有弹劾,当为髨贼之言官之流。贼将用兵俱畏军士死伤,部伍损折若众,虽大捷仍不免被劾。髨贼鲜有弊政,有此一大弊,可为王师所用。战阵之际将佐患得患失,便有畏而不敢进之事,主帅急欲竟全功,便有冒进之举,以髡军之强,王师必乘此隙方有一线胜机。
    项天鹰想看看作者对于澄迈之战的见解,可没想到之后洋洋洒洒上万字,都是对朝中大臣妄言兵事,压制前线将领的抨击,为何如宾、汤允文等人鸣不平。
    说实话,项天鹰也替何如宾他们可惜,在这个时空,参加澄迈之战的这几个将领也都算是尽职尽责了,若不是碰上了穿越集团这个对手,而是刘香、郑芝龙这样的敌人,他们本来都应该因为澄迈之战名留青史的。虽然也不免在钱财上索需过甚,好歹他们拿了国家的钱之后还肯为国家卖命打仗,比那些吃人饭不干人事的言官不知高到哪里去。
    好不容易看作者发泄完了对大明舆论的愤怒,终于开始对澄迈之战的分析了。作者对第二次反围剿、珠江口讨伐和霸王行动这三大战役都做了详细的评述,虽然资料完整程度照项天鹰自己的书差得远,但是也基本上把对土著公开的资料都收集到了。
    能看得出,作者绝不是纸上谈兵的文人,而是真正上过前线的,所有评述都颇为中肯。他对于“髨贼”在这三场战役中胜利的原因归结为四点:第一,武器先进,远远超过官军和郑芝龙。第二,军纪严明,上下一心。第三,情报准确,对明军活动了如指掌。第四,善待百姓,民心归附。虽然对于穿越集团为什么能做到这四点,他的认识还是有欠缺的,但是他能意识到穿越集团无论是科技还是制度都比大明先进得多,这一点就已经很不易了。
    作者对于传统文人最为反感的简体字、拼音字母都采取赞同态度,认为字就是为了让人认的,改得简单点是好事,现在大明用的正体字不也和秦汉篆字不一样,简化字和拼音能迅速培养出大批识文断字的工人士兵,既能让工厂效率更高,也利于管理军队。还有剪发能去寄生虫,短衣比长袍更方便劳动,禁缠足、解放妇女能充分利用女人的劳动力,打破贵贱之别能收揽民心,用严刑峻法能使国家稳固。那些被读书人视为“以夷变夏”的“髨俗”,只要是能带来实际利益,他就觉得可以用,还以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为例,论证了一番髨人短衣和明军号衣的优劣。可以看出,这是个对大明朝忠诚度颇高的实用主义者,儒家经典的水平一般,史书倒是读了不少,对战争的了解按十七世纪的标准绝对是高水平。
    这本书的记述到霸王行动为止。作者又详列了大明朝面对这“千古未有之变局”应该做的举措。
    第一,像孙元化那样按葡萄牙模式编练新军,不仅仅是武器,军队组织也要学习葡萄牙,军饷要足,而且不要老兵,要从难民之中招募没受教门影响的壮丁,以髨贼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约束士兵,以防再出现登州之乱这样的事情。第二,要建设全套的欧式枪炮厂。令项天鹰惊讶的是,书里还提到了李洛由,对李洛由办炮厂未成的事极为惋惜,而且看起来作者应该认识李洛由。第三,以重金设法诱假髨投降,购买髨贼书籍,尽力仿制髨贼技术。第四,招募乡勇在髨贼控制不稳的地区袭扰。第五,派细作投髡。第六,设法与真髨高层联络,做招安尝试,试图引起髨贼内讧。
    虽然说得头头是道,但是能看出作者对于自己这“破髨六策”的每一策都不是那么放心,对于讨髨大业的看法就是“髨贼不内讧,大明不成功”。不过他还是相信,没有哪个势力是能永远团结一致的,只要大明坚持住,总还有一线机会。最后他还指出了自己计策最大的破绽:没钱。没有钱,什么练新军造炮厂都是白说。他提出要效法髨贼的财政制度来改变大明的财政效率,还以沈廷扬运饷为例主张漕粮改海,但是最末又加上一句,以大明的现状,这些改革不过是说说而已,根本是不可能的。
    哎呀,这个人还真有些远见卓识呢。项羽心道,想不到明国的读书人中间还有这样的大才!这个认识水平,别说一般的明国知识分子没有,就是他们自己的归化民干部也很少有。而且多半还是还是靠他们灌输才有得。
    项天鹰合上书,心想这本书的作者究竟应该是谁。作者署名“石碣寄客程”,无论是项天鹰的记忆还是大图书馆的资料都没有这号人物。
    项天鹰问过买书的校工,书是在破烂市上买到的,卖书的是个衣冠不整的黑瘦汉子,粗手粗脚,贼眉鼠眼,怎么看都不像读书人,而且完全不知道这本书该卖多少钱,看起来不是捡的就是偷的。
    偷书贼不可能特意从大陆跑来销赃,书主人应该就在高雄,可是如何从这几万人中找出他呢?
    项天鹰又拿起书翻阅,这个人打过仗,又认识李洛由,多半在辽东登莱的军队中当过幕僚,应该是姓程,孙元化的前幕僚项天鹰有详细名单和资料,里面肯定没有这号人物,就要从关宁和东江去找了。
    “姓程,姓程……”项天鹰嘴里念叨着,又翻到给汤允文鸣不平那段,摸了摸纸业上的水痕,心中一激灵:“石碣寄客……难道是他?不可能啊……”
    思来想去,只有从偷书贼入手了。他当即派校工到高雄警察局送去一份通知,要他们立刻查清被缉捕一名“盗窃嫌犯”,该犯曾在某月某日于破烂市上卖过一本书,相貌特征如下……
    高雄的人口虽然不算少,但是经常出入破烂市的人不会太多,此人很可能是个惯窃。搞不好在市局里还有的他前科记录。
    只要找到了人,就不难找到书的源头。他倒是很想看看,自己的判断到底对不对。
    - 肉肉屋

章节目录

临高启明之海外扬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肉屋只为原作者吹牛者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吹牛者并收藏临高启明之海外扬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