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第十三次相亲171
其要诀就是,恐惧来自心境。正如一切喜怒哀乐本质上都是来自于心,而非源于外界的荣辱。
当心境不同,面对同样的事情,就会有不同的感触。
就好比,一个中了大奖的人,兴高采烈地走在大街上,不光是会觉得天上的云分外清秀,树上的鸟叫声极其优美,就算被人一脚踩脏光亮如新的皮鞋,也不会因此动气。
要是换上一个生活极其不如意的人,在大街上被人踩脏新擦干净的皮鞋,至少会与对方大吵一番,甚至有可能上演全武行。
有些人总觉得社会的戾气在加重。
所谓戾气,也就是人们对他人的容忍度很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像是堆满干柴的柴房,只有有一星半点明火,就会“嘭”一下子爆燃起来。
这实际上与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有关。
有很多人喜欢戏谑王阳明的那句“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
按照他们的逻辑,这句话就是一句没有任何营养的车轱辘话。
m君对此不能苟同,倒是觉得这话某种程度上,反应了世界的本来面目。
事实上,我们看到的世界,感觉到的一切情感变化,甚至生命与死亡,都不过大脑创造出来的幻想,是想象的产物。
也就是说,我们所认为的世界,其实只是存在脑中的世界。这个世界里的一切,都是以认知为前提的。
如果,我们没有认知到某物或某事。就算这件事正在我们身边发生,在脑中世界里也并不存在。
只有感觉器官探查到这件事,并在大脑里构筑出幻象,才能把这件事真正呈现给我们的理智。
譬如:两百米外,有一支箭射向某人。
在这支箭被人发现前,该人不会恐惧,更不会躲避,当然也不会受伤。
此时,中箭的后果不会对他产生任何影响。
即便他必将中箭,但在他感知到这结果之前,不会在心中产生一丝波澜,自也不会在行动中,对这种结果有所应对。
也就是说过,在他知道有一支箭射来前,这支箭,以及中箭的结果,对他而言就是不存在的。
虽然我们以路人视角,在箭离弦的那一刻,就知道箭与那人的关系。
但那人不知道,所以在从箭飞出,到箭扎进其身体里之前,箭对于这人而言就是不存在的。
有些人可能因箭与人之间只有区区两百米的距离,出箭与中箭不过几秒的时差,就感觉不出什么叫“此花与汝同归于寂”。
那么,把时间跨度拓展为一万年,应该能让事实看起来更清晰,也更容易理解一些。
比如:在一万年前,有一颗彗星向着地球飞过来。
那么,地球上所有人的命运,都在这一刻被确定,那就是注定要死于天地冲撞里。
但是,在人们观测到这颗彗星,并知道这个可怖的结局前,不会感到害怕。
这个注定的结局,在被人们认知到之前,就真的跟不存在一样。
人们照样可以歌舞升平,可以风花雪月,甚至可以勾心斗角地不亦乐乎,就像被火山湮灭前,纵情享乐的古罗马庞贝人一样。
彗星终究会对人产生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在实际产生作用前,不会被人们所认知的,也就是说,此时彗星以及地球毁灭这种事,对于人而言是不存在的。
这倒不全是关于感知的问题。在某种结果出现之前,这种结果事实上当然是不存在的。
这其实很类似人们通常所说的命运。
在m君看来,大多数人的人生是被动与无奈的,就像被王莲排挤的水生植物的生命旅程。
王莲是一种很漂亮的植物,像所有美丽的事物一样,存在着与美丽外表差异较大的另一种面目。
那些像伞一样的莲叶,阴暗面布满如野兽尖牙一样锐利的刺,作用就是撕裂并杀死那些碍事的植物。
许多植物因无法与之硬性对抗,选择向这些巨无霸服软低头,就像战国时代,那些江淮地区的小国,无法对抗四面八方拥挤过来的大国,只好向所有霸主称臣纳贡。
实际上,这样做无法改变小国被大国吞并的可悲结局。再者,越是割地赔款,国家的力量就越是薄弱,造成的结果就是敌国的力量不断壮大,本国的力量却日渐削弱,直到有一天羸弱到无法与敌人对抗,被凶残蛮横的敌人吞噬掉,就像贪婪的狼吃掉老病的牛羊。
弱小的水生植物不读战果历史,不知道什么叫“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误以为在王莲叶与叶的微小间隙下,偷来几缕残破的阳光,就能继续苟延残喘的活下去。
可惜,王莲就像植物界的宋朝皇帝赵匡胤,虽没喊出“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这样残酷的名言,却也绝不允许世上那些失败的弱者存活下去。
它们会肆无忌惮最大限度地把“伞”撑开,直到把整片湖面都完整遮盖在“伞”下,就像是给湖穿上一件印满绿色圆盘的衣服,将整个湖包裹得严严实实,密不透光,让湖面下的世界永远陷入沉闷的黑暗里,把那些卑躬屈膝的沉默者,活活饿死在寂寞、无望的黑色世界里。
对于这些在沉默中死亡的植物而言,其命运早在王莲的种子发芽那一刻就被注定。只不过它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以至于,在王莲彻底杀死它们之前,仿佛这悲惨的结局不会发生一样。
其实,所谓的命运到底是什么,很少被人们在日常生活里提及。
倒不是大家不关心这件事,而是根本讨论不明白。
就像那个问题“我是谁?”一样。
没人能对这个哲学的基本也是终极问题给出一个近似真理的答案。
就好像,如果有人问大家“人究竟为什么活着呢?”
没人能给出所有人都认同的答案一样。
再者,成年人活着已经不容易,与其为这种看似怪力乱神的事伤神,还不如花点心思看看,谁在太阳地里瞎忙乎,把头上的帽子都给晒绿了,更能让人提起精神头儿。
(本章完)
- 肉肉屋
其要诀就是,恐惧来自心境。正如一切喜怒哀乐本质上都是来自于心,而非源于外界的荣辱。
当心境不同,面对同样的事情,就会有不同的感触。
就好比,一个中了大奖的人,兴高采烈地走在大街上,不光是会觉得天上的云分外清秀,树上的鸟叫声极其优美,就算被人一脚踩脏光亮如新的皮鞋,也不会因此动气。
要是换上一个生活极其不如意的人,在大街上被人踩脏新擦干净的皮鞋,至少会与对方大吵一番,甚至有可能上演全武行。
有些人总觉得社会的戾气在加重。
所谓戾气,也就是人们对他人的容忍度很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像是堆满干柴的柴房,只有有一星半点明火,就会“嘭”一下子爆燃起来。
这实际上与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有关。
有很多人喜欢戏谑王阳明的那句“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
按照他们的逻辑,这句话就是一句没有任何营养的车轱辘话。
m君对此不能苟同,倒是觉得这话某种程度上,反应了世界的本来面目。
事实上,我们看到的世界,感觉到的一切情感变化,甚至生命与死亡,都不过大脑创造出来的幻想,是想象的产物。
也就是说,我们所认为的世界,其实只是存在脑中的世界。这个世界里的一切,都是以认知为前提的。
如果,我们没有认知到某物或某事。就算这件事正在我们身边发生,在脑中世界里也并不存在。
只有感觉器官探查到这件事,并在大脑里构筑出幻象,才能把这件事真正呈现给我们的理智。
譬如:两百米外,有一支箭射向某人。
在这支箭被人发现前,该人不会恐惧,更不会躲避,当然也不会受伤。
此时,中箭的后果不会对他产生任何影响。
即便他必将中箭,但在他感知到这结果之前,不会在心中产生一丝波澜,自也不会在行动中,对这种结果有所应对。
也就是说过,在他知道有一支箭射来前,这支箭,以及中箭的结果,对他而言就是不存在的。
虽然我们以路人视角,在箭离弦的那一刻,就知道箭与那人的关系。
但那人不知道,所以在从箭飞出,到箭扎进其身体里之前,箭对于这人而言就是不存在的。
有些人可能因箭与人之间只有区区两百米的距离,出箭与中箭不过几秒的时差,就感觉不出什么叫“此花与汝同归于寂”。
那么,把时间跨度拓展为一万年,应该能让事实看起来更清晰,也更容易理解一些。
比如:在一万年前,有一颗彗星向着地球飞过来。
那么,地球上所有人的命运,都在这一刻被确定,那就是注定要死于天地冲撞里。
但是,在人们观测到这颗彗星,并知道这个可怖的结局前,不会感到害怕。
这个注定的结局,在被人们认知到之前,就真的跟不存在一样。
人们照样可以歌舞升平,可以风花雪月,甚至可以勾心斗角地不亦乐乎,就像被火山湮灭前,纵情享乐的古罗马庞贝人一样。
彗星终究会对人产生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在实际产生作用前,不会被人们所认知的,也就是说,此时彗星以及地球毁灭这种事,对于人而言是不存在的。
这倒不全是关于感知的问题。在某种结果出现之前,这种结果事实上当然是不存在的。
这其实很类似人们通常所说的命运。
在m君看来,大多数人的人生是被动与无奈的,就像被王莲排挤的水生植物的生命旅程。
王莲是一种很漂亮的植物,像所有美丽的事物一样,存在着与美丽外表差异较大的另一种面目。
那些像伞一样的莲叶,阴暗面布满如野兽尖牙一样锐利的刺,作用就是撕裂并杀死那些碍事的植物。
许多植物因无法与之硬性对抗,选择向这些巨无霸服软低头,就像战国时代,那些江淮地区的小国,无法对抗四面八方拥挤过来的大国,只好向所有霸主称臣纳贡。
实际上,这样做无法改变小国被大国吞并的可悲结局。再者,越是割地赔款,国家的力量就越是薄弱,造成的结果就是敌国的力量不断壮大,本国的力量却日渐削弱,直到有一天羸弱到无法与敌人对抗,被凶残蛮横的敌人吞噬掉,就像贪婪的狼吃掉老病的牛羊。
弱小的水生植物不读战果历史,不知道什么叫“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误以为在王莲叶与叶的微小间隙下,偷来几缕残破的阳光,就能继续苟延残喘的活下去。
可惜,王莲就像植物界的宋朝皇帝赵匡胤,虽没喊出“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这样残酷的名言,却也绝不允许世上那些失败的弱者存活下去。
它们会肆无忌惮最大限度地把“伞”撑开,直到把整片湖面都完整遮盖在“伞”下,就像是给湖穿上一件印满绿色圆盘的衣服,将整个湖包裹得严严实实,密不透光,让湖面下的世界永远陷入沉闷的黑暗里,把那些卑躬屈膝的沉默者,活活饿死在寂寞、无望的黑色世界里。
对于这些在沉默中死亡的植物而言,其命运早在王莲的种子发芽那一刻就被注定。只不过它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以至于,在王莲彻底杀死它们之前,仿佛这悲惨的结局不会发生一样。
其实,所谓的命运到底是什么,很少被人们在日常生活里提及。
倒不是大家不关心这件事,而是根本讨论不明白。
就像那个问题“我是谁?”一样。
没人能对这个哲学的基本也是终极问题给出一个近似真理的答案。
就好像,如果有人问大家“人究竟为什么活着呢?”
没人能给出所有人都认同的答案一样。
再者,成年人活着已经不容易,与其为这种看似怪力乱神的事伤神,还不如花点心思看看,谁在太阳地里瞎忙乎,把头上的帽子都给晒绿了,更能让人提起精神头儿。
(本章完)
- 肉肉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