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话对老爷子产生了多大的影响朱瞻垶不知道,因为老爷子没和他解释就直接把他给赶走了,自己一个人在乾清宫沉思。
朱瞻垶见状也没有说什么,毕竟那都还是很遥远的事情。
大明朝才刚刚灭了鞑靼,短时间之内是没有那个能力再发动什么大型的战争了,若是执意如此,那怕是就真的要民怨沸腾了。
君不见, 历史上朱棣在永乐八年的北伐之后一直等到了四年之后的永乐十二年才进行了第三次北伐吗?
这里面有草原势力在战争后被削弱的原因,但明朝内部的问题也是不容小觑的。
眼下,大明虽然是抄了一些个贪官的家,户部得到了补充,但那也只不过是杯水车薪罢了。
那些个贪官贪的钱看起来很多,也的确是很多,但对于一个偌大的王朝,那些还是有些不太够看的。
所以,朱瞻垶也暂时没有管老爷子,因为他也知道老爷子暂时不能有啥想法。
有这个空闲,那还不如去看看自己的幼卫呢。
只不过朱瞻垶不知道的是,此刻就在他的眼皮子地下,正有一场皇室不知道的谋划正在进行当中。
应天府江宁县,一座大宅院内。
正堂内的大圆桌坐满了来自天南海北的人们,而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商人。
利剑气氛沉重,众人的脸色也都凝重无比,桌上摆满了珍馐美味,但所有人却都视而不见。
“山西那边已经没了。”良久, 一个年纪明显不小的男人打开了话头。
“这也不意外, 毕竟他们自己找死。”一个青年人开口接过了话头。
这人在言行举止上给人一种轻浮的感觉, 但席间这么多人,又都是大商户,却没有一个人流露出不喜或者其他的负面情绪。
“其实之前我也收到了瓦剌的消息,不过我没有答应, 毕竟皇太孙在草原上的表现我们都清楚,哪怕是在那个时候看来, 这次回来册立皇太孙也是铁板钉钉的事情了。”
“我刘家虽然是商贾,喝民血的事情也做过,但最起码的底线还是有的。”
“更何况,我不会让我们家的人就那么去送死,晋商这么做还是证明他们没有脑子。”
“现在不是说这个的时候。”开头的男人敲了敲桌子,脸上这才露出了不满之色。
“朝廷已经开始准备大面积推行那个考成法了,冷面寒铁周新已经收拾好了行礼和家人正在赶往应天府了,更何况现在又出了个什么替补法。”
“那个一条鞭法不算什么,那主要针对的还是贪官,而且漏洞太多,就算是真实行了也有的是的办法,但别告诉我你们不知道那个考成法和替补法的利害。”
“这两条法令一出,我们这么多年才经营起来的那些人就都白费了不说,甚至还可能拔出萝卜带出泥,把我们也给拖累了!”
男人话一出口,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
他们又何尝不知道呢?因为今天他们聚集起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这件事。
先前因为晋商的事情,朝廷颁布了商税上调两番的政策, 由三十税一变成了十税一,这算不得什么, 甚至最开始的时候他们还挺高兴的。
毕竟, 太祖高皇帝定下这么低的税收就是为了打压商人的地位。
在世人眼中,商人重利轻义,朱元璋定下来的商税又这么低,这就给商人塑造了一个既非君子还对朝廷没什么贡献的形象,让人们在无形之中就形成了对商人的歧视。
所以最初在得到消息商税要上调的时候他们还挺高兴的,因为经历了洪武朝的休养生息,这些个商人们一个个都富得流油。
现在的他们缺的根本就不是钱,而是社会地位。
朱元璋定下的税收政策在打压商人,除此之外商贾及其后世子孙也不得参加科举,商人就成了只能赚钱别的啥也干不了的人了。
他们本以为自己能够借着此次朱瞻垶遇袭、永乐大帝上调商税的机会努努力,让自己的社会地位抬上一抬,但没成想人家老朱家早就想好了。
随着晋商和东南海商这些年所做过的腌臜之事被公之于众,现在的大明朝对上人是愈发的鄙夷了,哪怕是他们看不起的贫农都敢在背后议论他们,甚至是啐上两口浓痰了。
而现在,又要出台什么考成法和替补法,这无疑会将他们这些年所收买的官员一网打尽。
自己收买的那些人是个什么德行他们自己最清楚,若那些个官员真是有才有德之辈又怎么会被他们给收买?
这还是小事儿,毕竟自古以来死道友不死贫道,那些人死了也就死了,大不了重头来过就是了。
但真正的问题在于他们害怕自己也被那些人给拖出来。
“其实……”席间的气氛沉寂良久,终于是由一个老人打破了。
“最好的办法还是斩草除根,毕竟这个世界上只有死人才不会说话,可问题在于若是我们这么做了,那必将会引起极大的动荡,甚至提前招致朝廷的注意。”
“更何况,咱们的事情可能不只是那些官员知道,那些官员的下属们大多也都是知道一二的,我们总不能杀个遍吧?”
“这个肯定是不行。”有些轻浮的青年人拍了拍桌子。
“先不说要彻底清理这些官员得废多少的人力物力以及动荡问题,就说我们清理可能都清理不干净,这不是上上之法。”
“再说了,诸位不会以为那些个观政的士子都是酒囊饭袋吧?他们可巴不得咱们这么干呢!”
观政,这是一种明朝的制度,起源于洪武十八年,一直贯穿几乎整个大明朝。
士子在中举之中朝廷是不会立刻给他们安排官职的,毕竟没有经验,一旦出事儿就不好了,所以就有了这观政的法子。
值得一提的是,现如今正在工部推行的替补法,替补的人选就是从这些个观政的士子中挑选出来的。
不过观政的士子还是太少了,不然的话替补法就不是在工部先推行了,而是整个大明朝。
要知道,因为考虑到南北方士子的心情,所以每次科举所录取的士子并非是全都按照成绩来的。
- 肉肉屋
朱瞻垶见状也没有说什么,毕竟那都还是很遥远的事情。
大明朝才刚刚灭了鞑靼,短时间之内是没有那个能力再发动什么大型的战争了,若是执意如此,那怕是就真的要民怨沸腾了。
君不见, 历史上朱棣在永乐八年的北伐之后一直等到了四年之后的永乐十二年才进行了第三次北伐吗?
这里面有草原势力在战争后被削弱的原因,但明朝内部的问题也是不容小觑的。
眼下,大明虽然是抄了一些个贪官的家,户部得到了补充,但那也只不过是杯水车薪罢了。
那些个贪官贪的钱看起来很多,也的确是很多,但对于一个偌大的王朝,那些还是有些不太够看的。
所以,朱瞻垶也暂时没有管老爷子,因为他也知道老爷子暂时不能有啥想法。
有这个空闲,那还不如去看看自己的幼卫呢。
只不过朱瞻垶不知道的是,此刻就在他的眼皮子地下,正有一场皇室不知道的谋划正在进行当中。
应天府江宁县,一座大宅院内。
正堂内的大圆桌坐满了来自天南海北的人们,而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商人。
利剑气氛沉重,众人的脸色也都凝重无比,桌上摆满了珍馐美味,但所有人却都视而不见。
“山西那边已经没了。”良久, 一个年纪明显不小的男人打开了话头。
“这也不意外, 毕竟他们自己找死。”一个青年人开口接过了话头。
这人在言行举止上给人一种轻浮的感觉, 但席间这么多人,又都是大商户,却没有一个人流露出不喜或者其他的负面情绪。
“其实之前我也收到了瓦剌的消息,不过我没有答应, 毕竟皇太孙在草原上的表现我们都清楚,哪怕是在那个时候看来, 这次回来册立皇太孙也是铁板钉钉的事情了。”
“我刘家虽然是商贾,喝民血的事情也做过,但最起码的底线还是有的。”
“更何况,我不会让我们家的人就那么去送死,晋商这么做还是证明他们没有脑子。”
“现在不是说这个的时候。”开头的男人敲了敲桌子,脸上这才露出了不满之色。
“朝廷已经开始准备大面积推行那个考成法了,冷面寒铁周新已经收拾好了行礼和家人正在赶往应天府了,更何况现在又出了个什么替补法。”
“那个一条鞭法不算什么,那主要针对的还是贪官,而且漏洞太多,就算是真实行了也有的是的办法,但别告诉我你们不知道那个考成法和替补法的利害。”
“这两条法令一出,我们这么多年才经营起来的那些人就都白费了不说,甚至还可能拔出萝卜带出泥,把我们也给拖累了!”
男人话一出口,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
他们又何尝不知道呢?因为今天他们聚集起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这件事。
先前因为晋商的事情,朝廷颁布了商税上调两番的政策, 由三十税一变成了十税一,这算不得什么, 甚至最开始的时候他们还挺高兴的。
毕竟, 太祖高皇帝定下这么低的税收就是为了打压商人的地位。
在世人眼中,商人重利轻义,朱元璋定下来的商税又这么低,这就给商人塑造了一个既非君子还对朝廷没什么贡献的形象,让人们在无形之中就形成了对商人的歧视。
所以最初在得到消息商税要上调的时候他们还挺高兴的,因为经历了洪武朝的休养生息,这些个商人们一个个都富得流油。
现在的他们缺的根本就不是钱,而是社会地位。
朱元璋定下的税收政策在打压商人,除此之外商贾及其后世子孙也不得参加科举,商人就成了只能赚钱别的啥也干不了的人了。
他们本以为自己能够借着此次朱瞻垶遇袭、永乐大帝上调商税的机会努努力,让自己的社会地位抬上一抬,但没成想人家老朱家早就想好了。
随着晋商和东南海商这些年所做过的腌臜之事被公之于众,现在的大明朝对上人是愈发的鄙夷了,哪怕是他们看不起的贫农都敢在背后议论他们,甚至是啐上两口浓痰了。
而现在,又要出台什么考成法和替补法,这无疑会将他们这些年所收买的官员一网打尽。
自己收买的那些人是个什么德行他们自己最清楚,若那些个官员真是有才有德之辈又怎么会被他们给收买?
这还是小事儿,毕竟自古以来死道友不死贫道,那些人死了也就死了,大不了重头来过就是了。
但真正的问题在于他们害怕自己也被那些人给拖出来。
“其实……”席间的气氛沉寂良久,终于是由一个老人打破了。
“最好的办法还是斩草除根,毕竟这个世界上只有死人才不会说话,可问题在于若是我们这么做了,那必将会引起极大的动荡,甚至提前招致朝廷的注意。”
“更何况,咱们的事情可能不只是那些官员知道,那些官员的下属们大多也都是知道一二的,我们总不能杀个遍吧?”
“这个肯定是不行。”有些轻浮的青年人拍了拍桌子。
“先不说要彻底清理这些官员得废多少的人力物力以及动荡问题,就说我们清理可能都清理不干净,这不是上上之法。”
“再说了,诸位不会以为那些个观政的士子都是酒囊饭袋吧?他们可巴不得咱们这么干呢!”
观政,这是一种明朝的制度,起源于洪武十八年,一直贯穿几乎整个大明朝。
士子在中举之中朝廷是不会立刻给他们安排官职的,毕竟没有经验,一旦出事儿就不好了,所以就有了这观政的法子。
值得一提的是,现如今正在工部推行的替补法,替补的人选就是从这些个观政的士子中挑选出来的。
不过观政的士子还是太少了,不然的话替补法就不是在工部先推行了,而是整个大明朝。
要知道,因为考虑到南北方士子的心情,所以每次科举所录取的士子并非是全都按照成绩来的。
- 肉肉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