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长翎恨声道:“若非他老人家遭奸人所害,我大魏又岂会裂疆东西,荣光不再?”
    宋云颔首道:“不错,以清河王之英才韬略,若他健在,大魏必不致此,更无高欢、宇文泰今日。”
    孙长翎道:“有宋大人此言,也不枉我等此番救你。”
    赵秉文道:“孙大哥,恕我识浅,适才听你讲北魏,我曾幸蒙陈庆之老将军垂教,谈及天下大势时,只听有东魏与西魏,却不知这北魏……”
    孙长翎怅然道:“秉文兄弟不知,我实是鲜卑人。我鲜卑族是由拓跋、达奚、拔拔、独孤、步六孤等部组成。自道武帝拓跋珪建立大魏以来,征后燕,破柔然,歼后秦于柴壁,败胡夏于都城,复克北燕、降北凉,一统北方,与南朝互峙,已近一百五十年。后来国运式微,皇家不振,纷乱迭起,承祖宗庇佑,天降清河王于我族,正待拨乱反正,重振国威,奈何朝内奸人擅政,奸贼元叉与阉狗刘腾百般忌害后狠下毒手加害清河王,逆贼尔朱兆弑孝庄帝,高欢逼走孝武帝,终致大魏裂为东、西二魏,先人开创的基业……”说罢,潸然泪下。
    宋云叹道:“本官有幸曾与清河王同朝。清河王风神外伟,博涉经史,长于理政,明于决断,内德淳厚,深得众心,本官亦是深为折服。”
    赵秉文劝慰道:“孙大哥也不必过于伤怀。我想先人既能于乱世之中百舸争流,开创基业,我等后辈只要努力,大事亦有可为。”
    张虬插口道:“老孙,听你说来,你们都是鲜卑人,那清河王如何姓元、你又为何姓孙呢?”
    孙长翎咳了数声,答道:“大魏立国之初,拓跋皇室为防子少母壮,母后干政,对被立为储君的皇子,一直是子贵母死。自生母早年被赐死后,孝文帝由身为汉人的祖母抚养长大,受汉家文化影响颇深,故亲政后带领鲜卑族各部效汉,并改用汉姓。其中,拓跋皇族改为‘元’姓,而我部改为‘孙’姓”。
    “哦,原来是这样。”张虬想了想,又问道:“你既是北魏清河王元怿的人,适才你说南北双飞翼,尽落帝王家,那另一人又是谁?”
    孙长翎有些诧异,道:“瞧张大哥也会些拳脚,怎的对武林之事所知不多?”
    张虬顿时语塞,讷讷道:“我平日里专心练功,很少出门。”
    孙长翎也不追问,转口道:“南北双飞翼,尽落帝王家。所讲正是北魏清河王元怿、南梁湘东王萧绎。”歇了歇,接道:“清河王在世时,有一知交儒士,此人风采绝伦,学识超逸。令人奇怪的是,如此人物,却籍籍无名,无人识得,但据传听他口音似是青州琅琊人。”
    赵秉文闻言心中突跳,暗忖:“又是琅琊。”忙定下心神,再听孙长翎说道:“清河王有御赐珍藏佳酿,名为点春露,仅三十坛,平日里绝不用以待客,但只要这儒士来,清河王必取出一坛,二人欢饮畅谈,每次俱是酒尽人散,神龙见首不见尾。后清河王薨逝,此人每年必到陵前祭拜。大约十年前,倭国发生内乱,多处土地与海域失守,倭主见华夏动荡,便遣使者率领国内最强的十名武者,名为朝贡,实则趁机暗中刺探南梁与北魏情报,欲挟势与实力弱者结盟,一来可借兵回国平叛,二来即使借不到兵,也可借盟约改变与中国的地位关系,进而提高倭主国内威望,再便宜行事。哪知年仅弱冠的南梁湘东王萧绎会见倭使时,洞若观火,看穿倭国阴谋,面对倭使的要挟与武者的挑衅,信手拈起一支毛笔,以书生之姿,不出二十回合便将十名倭国武者悉数击败,倭人畏服,狼狈返回。自此,南梁湘东王萧绎声名大振,直追当年的清河王。盛名之下,儒士存意前往拜访。一个月后,返回清河王陵墓,巧遇清河王长子元亶。见到故人之子,儒士遂将自己南梁之行相告。元亶问湘东王是否名如其实,儒士略一沉吟,只说了‘聪鉴特达,才兼文武’八个字。祭拜过清河王,儒士久立于墓碑前不语,后手书‘南北双飞翼,尽落帝王家’,飘然而去。从此,北魏元怿、南梁萧绎,两位皇族超逸之才的声名在江湖中不胫而走。只是清河王雄才未展,壮志未酬,便英年早逝。”
    宋云捋须道:“原来如此。但长翎你适才说是清河王军下校尉又是何意?”
    孙长翎忖思片刻,道:“也罢,宋大人迟早是要知道的,秉文兄弟也不是外人,我便全说了。当年因权臣元叉势力庞大,清河王早在遇害前数年,便开始暗中笼络人才,积蓄力量,后来虽为奸人所害,但他苦心孤诣经营的势力仍在,众人为继承清河王复兴大魏之志,也为清河王报仇,便共奉一人为首,继续清河王未竟大业,我便在其中任职校尉。”
    宋云大惊:“竟有此事?自清河王薨逝,本官夙夜忧叹,只道朝中再无柱石,更无力拨乱,岂知竟还有如此势力。真是天不亡我大魏。”
    孙长翎道:“说来宋大人与我们首领也有些渊源。”
    宋云奇道:“贵首领是哪位大贤?清河王之子元亶、元巶皆逝,还有何人能担此重任?”
    孙长翎道:“清河王之女,安德公主元岚。因公主之才不让两位兄长,且公主纤腰袅娜,不会引起元叉等人注意,故清河王遭元叉陷害入狱时,便指定安德公主代为掌管。”
    宋云额手称庆道:“清河王远见。如此元亶、元巶在朝为明,元岚在野为暗,两支势力荣则俱荣,损则单损。幸得清河王如此周密,如今方能保有你们。大魏幸甚啊。”
    孙长翎道:“正是如此。”
    宋云道:“但我与安德公主素未谋面,何来渊源之说?更劳公主派人亲救。”
    孙长翎道:“昔日清河王遇害后,元叉老贼本欲灭清河王满门,幸得宋大人与数十位大人联名谏书,打动胡太后,劝阻元叉方罢。”
    宋云忙道:“惭愧、惭愧,举手之劳,何须公主挂怀。”
    孙长翎感到有些气短疲乏,便对宋云道:“宋大人,我们歇息片刻罢。”又转向赵秉文道:“秉文兄弟,还得劳烦你与张大哥去寻些柴,一天未曾吃东西,着实有些饿了。”
    赵秉文抬头看看,道:“天色不早了,这样罢,我去寻柴,胡子张,劳你去找处能过夜的地方。孙大哥有伤在身,不宜过于劳累,我们吃过饭歇息一夜再走不迟。”
    待赵秉文与张虬走远,孙长翎正色对宋云道:“宋大人,你与李大人、谭大人密谋雇凶刺杀高欢之事已然败露,出使西域前,我们便得到消息,高欢之子高洋下令加害三位大人,也是我们轻敌,未想到敌人竟如此厉害,我接到消息,李大人与谭大人已于三个月前遇害,死因蹊跷,无证可查,因高欢授意,朝廷已不了了之。”
    宋云顿时如雷轰顶,颤声道:“李兄与谭兄,已……”
    孙长翎点点头,接着说道:“出使前,我奉命保护大人周全,曾以为会有江湖刺客前来刺杀,待我两个月前发现陆黯才是谋害大人之人时,心中大急,天幸遇到秉文兄弟,这才化险为夷。想那高欢还不至公然加害,此番回去,请大人速速辞官,然后我们会妥善安置大人。”
    宋云拭泪道:“好,一切便依长翎所言。”

章节目录

结庐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肉屋只为原作者田易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田易并收藏结庐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