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富贵心里面想着我就要说话,我就要管理国家,国家本来就是我的,你们干得好了也不过是臂膀而已。
这些读书人都觉得富贵应该做一个明君,一个开国皇帝就应该是雄才大略。就应该有气度,有格局,有魄力的。
富贵觉得自己确实有格局,有气度,有魄力。
他甚至有魄力到要和那些心怀二意的臣子们拼个你死我活。有魄力放弃京城,拉这些臣子们在路上慢慢消磨了财富和生命。
每个人对富贵都有所要求,然而富贵觉得自己就不应该顾及他们。
他确实是有一些癫狂的想法,对于这个时候的富贵来说,他终于想明白了。
要么流芳百世,要么遗臭万年。
一个泥腿子出生的街溜子,为什么非要像那些圣人一样?
甚至历史本来就是晦暗不清的,有多少的真相被那些后世编撰的文字掩盖了。哪怕自己这个时候真的是一个心怀天下的君王,就算秋叶真的把自己的平生毫无添油加醋毫无诋毁的写了下来。
但是几百年后总会有那么一个手中握着笔杆子的人,给自己杜撰了一些事情。在某些目的下或歌颂或诋毁。
身后名对于富贵来说不重要。
就像一个街溜子为了生活所迫,求的不过是钱财。难道还要让街坊邻居给一个好名声能抵得上半袋子面粉还是一筐大饼。
就在富贵敦促撤离京城的时候,也让那些百姓随着迁徙队伍一起走。
这些百姓里面有不少不愿意走。对于他们来说,改朝换代这种事情与升斗小民无关。
当地的一些大户人家也不愿意走,人离乡贱。特别是本就在这里居住的那些富贵人家。这些人想着他们和江北的女皇无冤无仇。那江北的女皇也不会把他们怎么样,相反想要在江南继续统治,肯定要拉拢他们这些当地有势力的家族。
直到最后,跟随着富贵离开的人也不多,眼看着江南大军兵败如山倒。一次一次地组织起防线,又一次一次的被人家攻破撕裂。
特别是一次一次的战报,能够让江南的这些君臣们知道林荣的指挥是多么的精妙无双。
他采用了一种波浪式的攻击,陆军水军辅兵合并到一处,修桥铺路,稳扎稳打。攻击的时候就像是海浪一样,一阵接一阵,力量磅礴,衔接的精妙。攻击的人可以轮番休息,但是守卫的人却疲惫至极。在这种攻击下根本没办法长久地守着一处防线,只能有计划地向后撤退。手中的土地一次一次的交出来。
而且像当年一样,大军在前面占领土地,大量的官吏进入当地开始治理。当大军向前扑的时候,后方在这些官员的治理下已经稳定了下来。
在富贵规定的最后期限,京城里还有很多人不愿意离开。
富贵在这些人的注视下带领着近卫,在他自己规定的最后时刻出了京城。
回头向京城看去,在这里也住了不短的时间,对于这里的风光富贵还是非常喜欢的。
然而不属于自己的,终究带不走。
富贵也没有走远,率领大军在京城南边几十里的地方扎下了营寨。
京城一旦被攻破,那就标志着整个朝廷进入到了土崩瓦解的阶段。富贵已经不再相信这些文官们了,甚至对于那些跟随自己一块打天下的老兄弟们也信不过了。
富贵要亲自带军,亲自指挥。
只可惜时间越往后推,当年一起并肩作战的老兄弟们越少。富贵相信自己终究还是要倒在战场上的。
明珠跟随大军一路向南推,终于到达了京城附近,这里的抵抗并不强烈。
据说京城里能撤走的都已经走了,没有走的是不愿意跟随富贵一起离开的。
在明珠还没有到达京城的时候,京城里的大户人家已经派出了上年纪的老人前来拜见。
来拜见的人也很有讲究,有学问很高的老人家和种地种了很多年的老人家。前者代表乡贤后者代表百姓,这是代表百姓的老人家明显是没什么见识,在军营里瑟瑟发抖,说的是一口江南的土话,因为紧张,口齿不清,上不得台面,他自己也知道,所以不问到就不开口。整个见面过程都是哪个衣服锦绣的乡贤把持着,嘴里说着北方的语音,在明珠跟前侃侃而谈,时而谦逊时而卑微。
这些人来拜见明珠表达的意思也非常简单,大家愿意开门献城。而且不断暗示这是主动献城,目的还是要一点好处。
明珠也是听身边的人讲过这种手段,然而明珠还是有些看不上他们。
你们好歹抵挡一下呀,那皇帝虽然弃你们而去了,但我们毕竟是外来的,你们才是本地的主人,怎么投降的这么快!
你们难道不是一边痛骂着那狗皇帝抛下了京城百姓逃命去了,不是人不是个好皇帝。一边艰苦卓绝的守城吗?
尽管明珠这么想,但还是接受了这一些人的好意。甚至还要被迫表演了一段不忍百姓遭殃而对这一些人的深明大义深表钦佩和欣慰。
为什么说表演呢?因为明珠对于这些骨头软的人是真心的无法共情。
虽然天下一统的观念深入人心,然而富贵做了这么多年皇帝,哪怕他做了很多错事,他没做过一件好事吗?
你们难道就没有一个愿意为他尽忠的吗?
明珠就觉得有些幻灭,因为秋叶常常跟明珠说十室之内必有忠义。难道是因为忠义都离开了,所以剩下一群软骨头吗?
--
这些读书人都觉得富贵应该做一个明君,一个开国皇帝就应该是雄才大略。就应该有气度,有格局,有魄力的。
富贵觉得自己确实有格局,有气度,有魄力。
他甚至有魄力到要和那些心怀二意的臣子们拼个你死我活。有魄力放弃京城,拉这些臣子们在路上慢慢消磨了财富和生命。
每个人对富贵都有所要求,然而富贵觉得自己就不应该顾及他们。
他确实是有一些癫狂的想法,对于这个时候的富贵来说,他终于想明白了。
要么流芳百世,要么遗臭万年。
一个泥腿子出生的街溜子,为什么非要像那些圣人一样?
甚至历史本来就是晦暗不清的,有多少的真相被那些后世编撰的文字掩盖了。哪怕自己这个时候真的是一个心怀天下的君王,就算秋叶真的把自己的平生毫无添油加醋毫无诋毁的写了下来。
但是几百年后总会有那么一个手中握着笔杆子的人,给自己杜撰了一些事情。在某些目的下或歌颂或诋毁。
身后名对于富贵来说不重要。
就像一个街溜子为了生活所迫,求的不过是钱财。难道还要让街坊邻居给一个好名声能抵得上半袋子面粉还是一筐大饼。
就在富贵敦促撤离京城的时候,也让那些百姓随着迁徙队伍一起走。
这些百姓里面有不少不愿意走。对于他们来说,改朝换代这种事情与升斗小民无关。
当地的一些大户人家也不愿意走,人离乡贱。特别是本就在这里居住的那些富贵人家。这些人想着他们和江北的女皇无冤无仇。那江北的女皇也不会把他们怎么样,相反想要在江南继续统治,肯定要拉拢他们这些当地有势力的家族。
直到最后,跟随着富贵离开的人也不多,眼看着江南大军兵败如山倒。一次一次地组织起防线,又一次一次的被人家攻破撕裂。
特别是一次一次的战报,能够让江南的这些君臣们知道林荣的指挥是多么的精妙无双。
他采用了一种波浪式的攻击,陆军水军辅兵合并到一处,修桥铺路,稳扎稳打。攻击的时候就像是海浪一样,一阵接一阵,力量磅礴,衔接的精妙。攻击的人可以轮番休息,但是守卫的人却疲惫至极。在这种攻击下根本没办法长久地守着一处防线,只能有计划地向后撤退。手中的土地一次一次的交出来。
而且像当年一样,大军在前面占领土地,大量的官吏进入当地开始治理。当大军向前扑的时候,后方在这些官员的治理下已经稳定了下来。
在富贵规定的最后期限,京城里还有很多人不愿意离开。
富贵在这些人的注视下带领着近卫,在他自己规定的最后时刻出了京城。
回头向京城看去,在这里也住了不短的时间,对于这里的风光富贵还是非常喜欢的。
然而不属于自己的,终究带不走。
富贵也没有走远,率领大军在京城南边几十里的地方扎下了营寨。
京城一旦被攻破,那就标志着整个朝廷进入到了土崩瓦解的阶段。富贵已经不再相信这些文官们了,甚至对于那些跟随自己一块打天下的老兄弟们也信不过了。
富贵要亲自带军,亲自指挥。
只可惜时间越往后推,当年一起并肩作战的老兄弟们越少。富贵相信自己终究还是要倒在战场上的。
明珠跟随大军一路向南推,终于到达了京城附近,这里的抵抗并不强烈。
据说京城里能撤走的都已经走了,没有走的是不愿意跟随富贵一起离开的。
在明珠还没有到达京城的时候,京城里的大户人家已经派出了上年纪的老人前来拜见。
来拜见的人也很有讲究,有学问很高的老人家和种地种了很多年的老人家。前者代表乡贤后者代表百姓,这是代表百姓的老人家明显是没什么见识,在军营里瑟瑟发抖,说的是一口江南的土话,因为紧张,口齿不清,上不得台面,他自己也知道,所以不问到就不开口。整个见面过程都是哪个衣服锦绣的乡贤把持着,嘴里说着北方的语音,在明珠跟前侃侃而谈,时而谦逊时而卑微。
这些人来拜见明珠表达的意思也非常简单,大家愿意开门献城。而且不断暗示这是主动献城,目的还是要一点好处。
明珠也是听身边的人讲过这种手段,然而明珠还是有些看不上他们。
你们好歹抵挡一下呀,那皇帝虽然弃你们而去了,但我们毕竟是外来的,你们才是本地的主人,怎么投降的这么快!
你们难道不是一边痛骂着那狗皇帝抛下了京城百姓逃命去了,不是人不是个好皇帝。一边艰苦卓绝的守城吗?
尽管明珠这么想,但还是接受了这一些人的好意。甚至还要被迫表演了一段不忍百姓遭殃而对这一些人的深明大义深表钦佩和欣慰。
为什么说表演呢?因为明珠对于这些骨头软的人是真心的无法共情。
虽然天下一统的观念深入人心,然而富贵做了这么多年皇帝,哪怕他做了很多错事,他没做过一件好事吗?
你们难道就没有一个愿意为他尽忠的吗?
明珠就觉得有些幻灭,因为秋叶常常跟明珠说十室之内必有忠义。难道是因为忠义都离开了,所以剩下一群软骨头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