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雅博早跟白靖文聊过这件事,他已经为白靖文想好了解决的办法。
    在你的队伍前边设置盾兵方阵,两边用骑兵护卫侧翼,你动手之前,我们会在武神关前面开挖大量的壕沟,燎军骑兵冲不上来,唯一需要注意的是他们会用砲车反攻。
    白靖文果断回道:砲车不足为惧,火|炮射程是砲车数倍,只要算好距离,燎军打不到我们,不过
    慕容雅博:靖亲王不妨直言?
    白靖文:火|炮威力有限,若想攻破武神关,还是得靠将士们去打。
    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他不仅跟萧庆宁等人说过,先前也跟慕容雅博说过,战争是人的战争,不是武器的战争,武器只能锦上添花,将士用命才是关键所在。
    慕容雅博当然把这个问题考虑在内,回道:靖亲王勿忧,你的炮|弹只管打出去,其他部队自会配合,百万大军浑然一体,绝不会顾此失彼。
    白靖文再不讲其他,说道:那好,我这边没有问题。
    慕容雅博颔首致意,转而看了一圈座下的元帅和将军,问道:哪位元帅愿意与靖亲王打前锋?
    就是第一次具体去执行攻城任务的部队。
    慕容雅博问的是元帅,那就意味着至少需要十万人以上的部队去正面跟燎军硬碰硬,在场元帅一共六位,分别是御营中军的裴定方、御营前军的岳芝、御营后军的南云霁、御营左军的宋淳、御营右军的李良弼,加上御营新军的武温书,只有他们下辖的部队有十万人以上的规模。
    慕容雅博开口,这六人自然纷纷响应,而另一个不是元帅的将领,朔方郡都指挥使加上五州都统制侯莫张崇也是出来主动应命,他向慕容雅博拱手道:慕容元帅,末将斗胆。
    慕容雅博道:侯莫统制请讲。
    侯莫张崇道:末将的折冲军总数六万,多数都是草原人,此时正值隆冬,草原士兵相对南方部队的兄弟来说较为抗寒,且更为熟悉燎军守城战法,此战末将愿为先锋,替陛下与诸兄弟部队打头阵。
    慕容雅博的本意是让宋淳去,因为宋淳的御营左军,其中至少一半都是原本的燕州卫军,燕州地寒,士兵相对不怕冷,且宋淳和燕州卫军都是他一手带出来的,战斗力知根知底,现在侯莫张崇愿意代表折冲军主动请战,又比宋淳更为合适,因为说到底侯莫张崇自己就是草原人,对燎军更为熟悉,由他们来起这个头,再好不过。
    慕容雅博略作思忖,心里已有主意,叫了声:宋元帅。
    宋淳出列听命,慕容雅博道:你的左军配合侯莫统制行动,把四万原燕州卫军调到侯莫统制帐下,记住,要最精锐的四万人,这是对燎军首战,不要丢脸。
    宋淳拱手道:末将领命。
    侯莫张崇更是感激,不仅得了准允,慕容雅博还把四万燕州卫军给了他,让他的部队达到了御营体量,以统制之名行元帅之实,这不能说不是一种信任和激励,不用慕容雅博多说,侯莫张崇主动行跪礼:末将拜谢慕容元帅,多谢陛下成全。
    萧庆宁朝他做了个手势请他起来,慕容雅博接着讲其他安排,在他的计划里,第一次攻城战不仅仅是一个试探,还是一个具有实质意义的开端,因为这意味着他们宁军第一次实施对燎军主力部队的反攻,之前在通天阙,在彰泰城,在金阳府,他们虽然会主动向燎军发起攻击,但那都是取巧,都是在燎军为攻击方他们为防御方的大趋势下进行,不能起到根本性扭转战局的作用,这次则全然不同,如果打出了乐观的结果,那就意味着他们从战略防御正式转向进攻,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转折点。
    因此,慕容雅博一开始就拿出了决战的阵势,以白靖文的火|炮部队为中心点,最前方是侯莫张崇的六万折冲军和四万燕州卫军,次前方是宋淳的御营左军,宋淳的左军执行两个任务,第一是挡在白靖文面前防止燎军猛冲,第二是接应侯莫张崇的前锋攻城部队。
    除此之外,在白靖文左右两翼的是南云霁的后军和裴定方的中军,李良弼的右军在他们大后方一线铺开,防止燎人骑兵迂回包抄,至于岳芝的前军,慕容雅博只说随他一起,并没有讲明具体用途。
    而武温书的御营新军,萧庆宁的巾帼军等等部队,除去继续执行原本的防务安排之外,暂时不作进攻任务,继续留守行在大营,留了大约二十万人作为预备队伍。
    大略安排妥当,剩下的就是各部如何执行,萧庆宁这边自知慕容雅博有照顾她的意思,把巾帼军放在行在大营附近就是要帮她们避免最前面的冲突,萧庆宁其实可以跟慕容雅博提至少让皇甫华玉和崔思慕带一些巾帼军跟在侯莫张崇的部队当中,她没有这么做,因为她不能为了面子上的事介入慕容雅博的指挥,这是她拜慕容雅博和岳芝为左右元帅时便约定的成例,她从没有违反这条规则。
    只是她有一个请求。
    等慕容雅博和下边的将领讲完全部的军略安排之后,萧庆宁向慕容雅博说道:打的时候,我和他一起去。
    他指的是白靖文。
    慕容雅博瞧了眼白靖文,心念流转,把问题推给了白靖文,回萧庆宁道:靖亲王是主帅,你得问他。
    --

章节目录

穿成状元后扶持长公主登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肉屋只为原作者月白作秋衣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月白作秋衣并收藏穿成状元后扶持长公主登基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