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昚对虞允文这次出使谈判取得的成果基本满意,不光让华国降低了赔款金额,还谈下了购买华国军火的买卖,而且没有让大宋丢掉面子,于是提拔虞允文为拜参知政事兼知枢密院事,让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宋副相。
    至于虞允文带回来的天演论,赵昚翻看了许久,没有发现所谓的制作武器的方法,于是便把其丢到一旁,并未在意。
    不过虞允文还是仔细研习了这套书,并奏请赵昚刊印天演论,特别是《格物论》中的内容,因为虞允文发现《格物论》中有许多经世致用的学问,还包括了华国农学最新研究的成果,比如说大棚种植的经验,比如说嫁接,杂交等方面的例子。
    其中也不乏对物理和化学原理的描述,不光引用了《墨经》和《梦溪笔谈》等文的内容,还提出了物质交换等原理,得到了推崇格物致知的新儒学派的支持,其中就有朱熹。
    朱熹在虞允文处拿到了天演论的全本,并通读了一遍后,觉得自己的视野仿佛被打开了一般,因为他读到了从不同角度论述这个世界的学问。
    让朱熹最震撼的是《天演论》中对宇宙起源,大地的设想,大地自转与公转,日食与月食,太阳系的几大行星等的设想,生物与人类起源概述等自然现象的阐述,有的符合他的设想,有的颠覆了他的三观。
    天演论举出不同的例子去说明,而且对古代的浑天说,浑天仪等发明进行了肯定,是对这种学说的继承和发扬。
    因此朱熹联合新儒学派的陆九渊、张栻、吕祖谦等人以学子之名上书,请予刊印天演论。
    就连汤思退和史浩这样的宰辅也出面支持,此事终于引起了赵昚的重视,于是同意刊印天演论中的部分内容。
    毕竟天演论是华国的学说,若是大宋全盘刊印,赵昚和朝中大臣反而觉得会有损大宋的威严,助长华国的气势。
    于是需要刊印那些内容便交给了虞允文负责,并由他挑选编书的人,虞允文先是挑了朱熹、陆九渊、张栻、吕祖谦等人,接着又拉来了洪适、汪应辰、杨万里、周必大、王十朋、赵汝愚、晁公武、李焘等人共同编撰。
    这些人都是大宋文人的翘楚之辈,大都在读了天演论后感触颇深,而且他们认为若要刊印天演论就必须系统的翻印才行,毕竟天演论已经是系统的理论,如果单独刊印一部分,反而让人不明白其缘由。
    于是这些人在此上书,以师敌长技以自强的名义在此上书给赵昚,希望能全文刊印天演论。
    天演论的优势就在于,其文中并无叛经离道的内容,只不过从不同的角度去阐述自然规律与人文规律。
    在宇宙观方面,古人对天圆地方有多种理解,此时已经有人提出了地心说,也发现了大地自转的规律。
    天演论中并没有明确的指出地球的概念,而是假设如果大地也如同其他天体一样是一个球体,有一套运行方式,才可能符合传统对天体的观察规律。
    宋杰制作的原始天文望远镜和显微镜打开了人们的观察尺度,也为其提出的一些列假设提供了观测的工具。
    虞允文将望远镜和显微镜带至大宋也是宋杰有意为之。
    人文规律方面,从秦朝开始,华夏的封建王朝在大多数时间都是采用的外儒内法的治国理念,黄老之法会偶尔会成为一种调剂。
    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用道德和法律两套体系来治国,只不过哪个时候用道德哪个时候用法律,就看不同的情况和统治者的需求了。
    华夏的学界在道德与法律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分界,只不过从明清开始用道德约束人代替律法制约成了一种常态,因此才会有人治。
    许多人把这种原因归结为程朱理学的错,其实错的并不是学问本身,而是采用这种学问治国的人。
    理学是在儒释道融合后人们重新认识世界和人性的总结,在当时是有积极意义和先进性的。
    宋杰来到这个时代后,从梁尚君等人处便接受了理学的思想,因此对理学并不排斥,越是研究理学宋杰反而觉得理学并不是后世认为的那样,只是因为被人为的固化才导致被妖魔化。
    而天演论与理学有共同的易学基础,因此大宋研究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的文人对于天演论的接受就变得并不意外了。
    ……
    将天演论传播到大宋的计划本就是宋杰的目的,当然短期内他也看不到效果,现在只能把它当成埋下的伏笔,具体什么时候能有所收获还要看机会,现在最为关键的是先与大宋停战,然后开展贸易。
    毕竟商帮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
    淮南东西路的领土面积不大,不过却包括了如扬州、合肥、安庆这样的大城市,同时因为水系发达,地形又多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土地肥沃,又处于南北交界的区域,即适合种植水稻,也能够种植小麦,而且像油菜、大豆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也十分大,加上交通便利,历史上其富饶程度还高于山东。
    只不过在这个时空,山东地区在宋杰的打造下反而成为了天下最为富裕的地区之一,光农业种植这一块,靠着大棚技术,粮食的产量就高于南方地区,更别说比本来产量就不高的华东和东北地区。
    淮南东西路包括了后世大部分安徽省,江苏北部,以及湖北东部,出了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外,还有丰富的煤矿、铜矿和铁矿。
    因此各商帮也把目光瞄向了这些矿藏,而俘虏的大宋士兵便成了最为合适的廉价劳动力。
    宋杰在新占领的地方还开始大力推广棉花种植,除了南京路,在淮南路推广最为重要的农作物便是棉花。
    蒸汽机在历史上推广最为重要的目的便是加大棉布产量,有其内在原因,吃穿住用行是人类活动的最基本需求,而此时华夏的大部分地区的穿着用料分为两大类,一是丝绸类,一是麻类,棉布已经有人使用,但并未大规模普及,其价格与丝绸相近。
    宋杰提出推广棉花的正常对于商帮来说是有利可图的,北方地区的高端布料十分依赖南方地区,无论是金国还是华国,本身所产的丝织品并不能满足本国的需求,而且南方在织造技术上也优于北方。
    现在华国经过几年的发展,百姓基本上摆脱了挨饿的情况,即便是去年黄河决堤多出来百万灾民,也没有让华国出现大规模饿死人的情况,这与宋杰一力推广的各种农业技术有直接关系,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土地所有制的改变。
    因此百姓在吃饱饭后的第一个需求便是穿暖衣,虽然麻制品价格便宜,但与棉花制品相比,还有许多劣势。
    而且棉织品替代丝绸和麻制品成为一种最为主流的面料是一种趋势,宋杰也十分明白。
    资本主义的本质是资本在商品经济和社会生活中起主导地位,而资本是逐利的,会不断寻找有利可图的商品,在农耕社会,除了粮食这种大宗必须商品外,布料就天然的成为资本的目标,而且商品层面的升级也推动社会的升级,进而让人们的生活方式开始向现代化推进。

章节目录

我在大宋搞山寨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肉屋只为原作者半园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半园并收藏我在大宋搞山寨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