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背和手臂每一块骨头都突出来,阴森森地嶙峋著,但是他男朋友嘴边却有笑意,一点都看不出阴霾。

    也有裸露的照片,偶尔一两张有著性暗示的,在疾病的阴影下异常触目惊心,但坦陈得让人几乎无法正视了,就像在窥探本不应该被展示出来的感情。不记得何时同伴口齿不清地说了句"我觉得恶心,先出去透气",就把我一个人丢下了。

    看到最後,上一张还是已经病到一看就无可救药的一个坐在钢琴边上弹琴,下一张忽然就是赤裸的两个人相拥著躺在床上,一个人依然有著漂亮的身体,好像古老的雕塑,皮肤仿佛都在黑白的照片上闪闪发亮,另一个,根本就是挂著人皮的骷髅。

    这个场面过於震撼,本来看得还聚精会神的自己只觉得眼前一花,胸口就像被人重重打了一拳,连太阳穴都痛了。我觉得胸闷,恶心,这样的对比太忠实强烈,我从来没有觉得正常的人体会是这麽美丽的存在,我也没办法把目光偏到相片的另一边,哪怕是分毫。

    因为不敢看另一侧,就死死盯住健康的那一个,他闭著眼睛,身体很放松,好像睡著了。

    我觉得很害怕,不知道是因为从来不知道的感情,还是死亡,或者其他乱七八糟的什麽,哭了,以至於最後那几张没有看到,又没有勇气再看一次,一遍结束後慌张地落荒而逃,坐在明亮的大展厅里好久都没觉得缓过来。

    後来同伴找到我,也许那一刻我的脸色太吓人了,她握著我的手说不出话来,我也看著她,没办法说话。她看著我,终於说:"太可怕了,我们早点离开吧,或者去看点别的。那边有风景照,我们过去看。"

    那个时候我却看到有人围在房间的入口的一侧,拿著什麽单子去看。於是我又鼓起勇气走过去,拿起一张,大概地看了一下,原来上面写著这组照片的由来:一对艺术家情侣,其中一个查出hiv後,请他们的摄影家朋友替他们照了一组照片,记录下病著的那个生命中最後的一段时间,以及两个人的最後一段时间。整个组照持续了一年多,随著病人的死亡而结束。照片最初只是私人收藏,但几年之後两个人中的另一个身体也不好,在没有经过摄影师同意之前把这组照片寄去了某个摄影大奖的评委会。得奖之後在当事人和摄影师的同意之下,送到艺术馆来展出。

    纸的另一面简单地印著照片中的两个人的生平,并无任何的避讳或是隐瞒,第三个人则是那个摄影师。当时我看见那张面孔时也很诧异,因为总觉得拍这样照片的人应该很年轻,至少不应该年纪太大,但是照片上的那个人鬓角已经白了,眉心微微拧著,很严肃一样。然而这张面孔看著总是眼熟,我去找他的名字,上面写著,谢明朗。

    我当然看过谢明朗的照片,他太有名了,不过就算不知道他的名字,怎麽样也会看过一两张他的作品。他的好些肖像照美丽得近於神,而这种美丽是精神上的,完全可以超越皮相而存在。

    当我告诉同伴刚才看到的那些照片的摄影师是谢明朗,她愕然看著我,良久才吐出一句,不可能。

    "真的。"

    "不可能。"

    这种争执毫无意义,我也没有坚持下去,只是盯著纸上谢明朗的脸再看了一会儿。很奇怪,大多摄影师对我来说是没有面孔的,但是那一天,我记住了他。

    浮光 番外-日影飞去 第四章

    言采和谢明朗。

    这两个名字连在一起对我而言实在有点荒谬感。

    可能是我呆若木鸡久了,听到说笑声的时候还恍惚著:"怎麽了,不是这麽吃惊吧?"

    我老实认:"还是有一点的。"

    "来来,说说看是怎麽发现的。当年的正统媒体都讳莫如深,花边杂志国图又没有备份,难道你看到了什麽我们不知道的资料?"

    "那也没有。我偷懒取巧,把言采的那本传记买了,目前只挑了一点看,正好看到这里。"

    就有人说:"这本书的作者是言采的崇拜者写的。她年轻的时候和言采在一部戏里合作过,言采不知道给她下了什麽蛊,从此死心塌地。你要是通读了,就知道她恨不得把言采写得十全十美,嗯,至少成书看来已经是将近全美了。因为这本书,谢明朗的家人很不开心。"

    "为什麽?"

    "谢明朗照片的版权在他家人手上,而且据说当年是留了遗嘱下来说不能用於商业行为。但你也知道,那是言采的传记嘛,作者和谢家的人又认得,就去要了一些没有发表过的照片,但是。。。。。。你看了就知道了,总之和谢明朗私交更好的人都会不愉快也是情理之中,如果是家人,愤怒就更容易理解了。"

    我苦笑:"为什麽每次说一半,难道卖关子就是这麽有趣的事?"

    "倒也不是。而是你肯定是要去看这本书的,我现在说了,等於剧透,不是罪过?"

    "你说了一半,已经是罪过,不说下去,罪上加罪。"我白他一眼,"经您这麽欲说还休一番,我已经多少猜到了。传记这个东西,素来是有倾向性的,只是这个作者彻底偏向言采罢了。不过我是不知道当年那段公案啦,这麽说来,是不可能从这本书里看到真相的了?"

    "不是当事人或者知情人的话,是永远不可能知道绝对的真相的。但是事情的无奈性偏偏在於,越是知情人,站出来说话的可能性越小,因为他们才真正在乎当事者,不愿意对方因为偏颇有失的言语受到曲解和伤害。所以从传记里,能找到的基本上都是片面的真相,如果其他资料丰富,互相印证补充,幸运的话可以把真相还原到一个可以自我安慰的程度,这就已经很好了。"

    这段话听得我头晕,我只想告饶:"那你究竟是说,言采这本传记,可读性是大,还是小?"

    "其实我对他究竟是个什麽人也不清楚,但作者也是下了工夫的,对言采的作品和人生轨迹也很熟悉,怎麽也还算是认真的作品吧。传记作者和被记传的人物心意相通,可从来不是传记写作的必备前提。"

    最後一句话说都略显刻薄,褒贬之意立现。我听了也只能笑笑:"我对他们就更是一无所知了,白纸一张,只能虚心吸收。"

    "你看过言采的电影没有?"

    "最近看了一部,如果有时间,可能会再看几部,我想我也许真的太低估老电影了。"

    那本传记我用了两个礼拜左右的时间看完,速度之慢虽然让我也汗颜,但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近来分神得太厉害,老板对我的进度很

章节目录

浮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肉屋只为原作者渥丹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渥丹并收藏浮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