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内部调整纷争再起
魏衡山的事只是冰山一角。
自从拼夕夕业务上线后,越来越多人从中脱颖而出,有许多优秀的业务员,一个人的销量甚至能顶得上整支团队。
譬如在东部经济发达区域,在珠三角,闽浙苏沪,鲁东沿海,各省省会等地区,往往一个销售精英一个月能做到三五十万。
最夸张的一人半个月时间,就做出两百多万业绩,而兼职人员中,同样有人一个月做到两三百万业绩。
按公司最低2%的销售提成计算,有人一个月甚至能拿到四五万的高工资,这在09年来说,简直是天大的诱惑。
而在中西部,尤其是西北地区,绝大多数时候,一支几人,十来人的团队,截止到九月末,60天时间,加一块还没能做到30万。
合计人均日销量几百块钱。
甚至还有更低的,低到离谱,一个月的营业额甚至没办法,覆盖前期支出和人员工资,单纯算经济账,裤衩子都赔没了。
针对这种情况,拼夕夕高层又紧急调整策略,东部地区的奖励不变,但制定更高的销售任务,变相降低团队奖励和任务奖励。
同时将很多业务精英挑选出来,组成培训队,具体是在不影响其销售前提下,安排一到两名临时销售助理,全程跟单。
替这些人解决销售过程中遇到的琐碎事,譬如协助在网上下单,协助查阅资料提供后勤支持等等,总之一切为真实动销做服务。
等这些人在基层相互熟悉后,就可以把其中的优秀者提拔起来,送到更重要的岗位上。
因为在一线,树立威信最快的办法,就是业绩,也只有业绩好才能让人信服,管理上处理后勤工作麻烦,那都是储备店长该做的。
就这样,人事部和分公司也节约大量管理资源。
下一步扩张到周边乡镇时,这些人就是最好的团队,搭配好后勤人员,马上能进入工作状态。
而腾出来团队奖金包,任务考核奖金,管理层原本是打算截留一部份作为公司利润,但在李泽华的强硬坚持下。
不仅一分没克扣,反而公司还补贴进去一笔,用来补贴中西部团队人员支出。
不补不行啊,很多地区销量太差,到月底一算账,人均提成一两百,现在是有责任底薪,拿到手才八百出头。
就算是贫困地区,这个工资相对有吸引力,但对一个家庭的主要劳动力来说,还是不够。
长此以往,提桶跑路是肯定的。
所以需要从公司利润中,拿出一部分来,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倾斜。
不用很多,目前整个集团,加上同城配送团队,在中西部也就不到3万人。
算上第三批培训人员出发后,也才5万多人,即便每人补贴500,也就一两千万而已。
还不到公司两天的毛利润,贴的起。
这样算下来,在最低工资标准,还停留在四五百的西北或极度贫困地区,人均1200-1400元,维持一支稳定的团队就行。
这些地区人数不用太多,主要是为将来收购当地特色农副产品,发展畜牧业养殖,和后期网购平台的配送工作做准备。
“不能因为东部市场环境好,就忽略掉中西部的大好市场,暂时没有业绩就慢慢培育,等到农村的经济循环圈建立起来。
还担心农民没有消费能力吗?
这是短视,是对工作的极端不负责任,是畏难,是临阵脱逃。”
李泽华在内部软件的发言,从来都是直来直往,他是老板,只需要清楚无误表达自己的想法就行。
又不是做利益交换,需要考虑人际关系之类的,可以有质疑,但得拿出合理的解释。
“所有人都必须清楚的知道,中西部才是公司未来的基本盘,这里留守的老人儿童,他们的衣食住行医疗教育,每一样都是纯支出。
虽然每一个人的消费能力并不强,但只要做好培育,积少成多,汇总的销售额绝对是个天文数字!
而在富裕的东部,只要肯努力的,都能做出相对出色的业绩,这是平台好,环境好,不能以此轻易下定义。
就觉得在东部分公司的业务团队,在能力等各方面就碾压中西部团队。
那些在西部扎根坚持下来的员工,身上未必就没有闪光点……”
林文辉随手甩一张截图丢到聊天框:“董事长,我不是质疑您的判断。
但公司在中西部,和东部地区的人员配比上,是极为不协调的。
中西部人员两倍于东部,业绩却只有后者的80%,我个人建议从中西部起码抽调一半的人员,先行扩充东部区域。
争取在年底前,建立起覆盖沿海省份,每一个5万人口以上乡镇的销售网络。
公司不是慈善机构,终归以业绩,利润说话,市场摆在那儿,我们不去占领,竞争对手可不会停下来等待。
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在经济发达区域赚到钱,公司才有余力腾出手来开拓落后地区。”
随后几人的发言,同样是摆事实,拿数据说话,好在李泽华也有应对方案。
“人手不足,是目前公司面临的最大问题,但兼职团队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部分需求。
对中西部地区销售网络建设,我个人的意见是,立足于当地长期招聘,放开限制,不管他是三十岁,还是四十岁。
只要身体健康,没有前科犯罪行为,谈吐清晰,哪怕不会用电脑不会用办公软件都没关系。
业绩差的区域,一些不适合做销售的人员,完全可以转岗做后勤服务,卖产品不行,向农民收购特色农副产品总行吧?
另外把那些机灵点的,年轻点的统计出来,只要确定当地暂时没有消费潜力,就把他们先调出来。
原则上,销售欠佳的区域每个体验店,每个工作组都要归纳总结,把原因,把团队面临的问题,困难说清楚。
查实后,要及时调整!
公司虽然有长期开拓市场的决心和耐心,但不能让有能力的年轻人,陪着公司一起消耗青春。
这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他们完全可以在其他地方,为公司做出更大贡献。
顾总,你来牵头,弄一个优秀人才资源分配部,把中西部销售欠佳区域,有潜力的好苗子调往省会,东部地区城市。
把东部市场环境上佳区域,一直做不起来的业务员,转岗成后勤服务人员,卖东西不行,买东西还不行?
就算不适合和陌生人打交道,给一线团队做后勤服务总没问题吧?”
一样米养百般人,李泽华也不能强求旗下员工,都是口才一流,业绩逆天的超级业务员。
受学识眼界,胆量,个人经历乃至于原生家庭的影响,并非每个人都适合做销售,总有那生性内向放不开手脚的。
在都督府培训场地,已经做过一次分流,在课堂上说话磕磕跘跘,一段简单的销售模拟都做不好,早就被分流到后勤服务岗。
而真实的销售,以业绩为王,一切靠数据说话,不行就是不行,拼夕夕没有时间停下来等待。
五千,一万,甚至是两万块钱工资,公司都舍得出,只要你有业绩。
但有些人确实天生不适合,公司也不能养一群米虫,不适合销售岗。
那三千多工资(加上团队完成奖励有近四千)的后勤岗,也不是不能做。
再想工资高点,没有口才就学技术,现在做售后服务维修工作的岗位,缺人缺的厉害,只要报名肯学,包教包会。
还有大把的实践机会。
配合一线制造业大厂做的以旧换新活动,那么多收回来的旧家电,可劲的拆吧。
学习理论,不如在实践中成长,一个电器维修员,读一百本书,不如拆卸装好一百台,一千台各种产品。
当这些人能闭着眼睛,把拆完的设备重新组装起来,一颗螺丝钉都不落下时,就算初步出师了。
内部岗位交流,势在必行。
青云系不会容忍自己辛苦培养起来的员工,轻易的流失掉。 哪怕不做销售,又嫌弃后勤岗位工资低,还能转去吃了么,蜂鸟从头做起,送个外卖快递包裹,总不要什么能力了吧?
纯体力活,送多少拿多少。
得益于同城配送领域和补贴大战的影响,现阶段业务量暴增,只要肯努力,一天熬时长送七八十单都是简简单单。
一个月到手五六千,甚至是七八千都不成问题。
再不行,那绝对是态度有问题,这种人不配做李泽华的兄弟,趁早收拾东西走人。
青云可以容忍没学历,没家庭背景,甚至无一技之长的兄弟,但绝对不要偷奸耍滑,不肯努力还妄想一朝暴富的。
对这种人,一律请出门左拐,那儿有个彩票店,花两块钱说不定祖坟冒青烟,正好对上主任脑电波,两块瞬间秒变五百万……
就在整个青云集团,忙着上上下下自我调整政策时。
高德董事长兼ceo萧军找来两个创业元老,程从斌和侯君。
听完他简单的介绍后,程从斌冷笑一声,“老萧,你不会被他吓住了吧?
这个圈子,你应该明白,车企才是决定公司生死的王者,这些合资车背后,每一家在国内都拥有庞大的人脉关系。”
言外之意,青云或许在其他领域跟强,但在车载导航市场,连个弟弟都算不上。
尤其是在此之前,他刚和风投见过面,连想投资的总裁都亲自出面打招呼,要求他坚定自己的立常
买办么,配合英美脚盆鸡,打压国内企业,就是它们的日常工作。
不然怎么投资这种关联性特别强的行业,这可是车企的自留地,压根轮不到外人来染指这块肥肉。
侯君的意思差不多,但对青云系入股并非很抗拒,因为对方描述的个人导航市场前景,让他很心动。
但这世界,就这么现实。
没有实力,没纳投名状,凭什么接受你一块进圈子喝酒吃肉?
萧军早就知道是这个态度,所以对李泽华提出的免费策略,只字未提。
他只是单纯的从个人导航市场未来发展角度,向两个人阐述自己的理解,试图转变二人的固有观念。
最后他总结道:“我们都知道,目前车载市场的竞争之激烈程度,以公司现有资源,很难突围。
每谈成一家合作伙伴,所需要付出的资源都是一个天文数字,尤其是南方地区,它们依靠油耗低的优势,不断蚕食美系车的市常
这种趋势已经很明显,如果不做出改变,公司的未来又在哪里呢?”
虽然具体没提是谁,但几个人都知道,凯立德立足两广,背靠本田和丰田两大脚盆鸡车企,在市场上大杀特杀。
高德应对起来,颇为吃力不说,还要面临车企的无理由挑刺行为,每年额外支出的成本,远比竞争对手高的多。
这也是萧军想从车载市场跳出来的关键原因,在他看来,做个人市场多好啊,最起码能掌握核心竞争力,不用看车企的脸色。
奈何除了他,剩下两位都是做财务运作出身,对现有利益更为看重。
这一点在程从斌身上体现的更为明显,他想都不想,直接道:“公司最迟明年就能在纽约敲钟上市。
等募集的资金一到,足够支撑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他从头到尾都沉浸在积极乐观之中,看样子很难被轻易说服。
萧军也不抱太多希望,只是把青云约他见面,提出的一些条件摆出来,“我的意见还是不变,如果让青云进场,远比上市来的更划算。”
侯君也有些动摇,“老程,青云的条件其实也可以考虑,毕竟是几十万人的现有市场规模。
按它们的趋势,说不定未来还有更大的发展前途,那么多电动两轮车,和快递的运输车辆,个人。
哪怕一年只赚100块钱一个人,一但突破百万规模,这也是上亿的营收埃”
他舍不得这块市场,何况青云给出的入股条件也很有竞争力。
8000万美元,25%股份,要一个董事会永久席位,青云系和高德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高德为青云提供高精度个人导航服务。
最关键是青云掌握的资源全部注入,每年最低也是几千万的利润,他想不通为什么要拒绝。
这个条件绝对不低,高德在一年后,赶上国家汽车行业发展东风,业绩暴增。
直到上市后,整体市值也才约9亿美元左右,而青云给出的估值,参照目前业绩,也给到了整体3.2亿美元以上,按投后估值更高。
但程从斌不这么看,他摇摇头,“我也想要啊,奈何你们自己也看到了,几乎所有股东都在反对。
总不可能为了一个未来不确定的市场,放弃目前的市场份额吧?
得罪这些车企的代表,以后4s店不再提供导航升级服务,怎么办?”
说到这,萧军已经明白,再谈下去,也谈不出什么结果,就有意识的说出几个设想方案。
等谈完两人离开后,他又分别私下找程从斌,侯君沟通,给出的条件又不一样。
他想看看,这两位曾经找他主持大局的合伙人,到底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同一时间,他也把自己的嫡系叫上,一块商量对策……
就如他和李泽华聊天时,预测的那样,风投机构的人很快做出反应,几乎每一家都来找他。
绝大多数都在劝他,和青云这种门外汉聊合作,是没多大前途的,现在车企发展的还不错,得益于国家大力补贴。
家用车市场数据每一天都增长,高德只要做好现有市场规模维护,就可以顺顺利利赴美上市。
届时每一个人都能实现财务自由,何必想东想西,横生枝节呢。
当然,有劝他拒绝合作的。
就有隐晦表示,可以接着谈的。
总有人对市场发展特别敏感,车载市场是有发展上限的,如果不挑出这个圈子,高德的未来发展再好,上限也就那样。
充其量,和那些为车企提供零部件的代工厂没什么区别,甚至还不如人家呢,起码几个大厂动辄每年几十亿的营收。
而高德,目测未来三年内,想达到十亿级的营收,都是痴人说梦。
突破口,只能在个人市场,而青云给出了完美解决方案。
这些都被风投考虑到,只是有些风投,如连想,压根就不是为经济利益来的。
如红杉,一门心思准备拿高德利益做交换,青云想投资高德,可以啊,拿拼夕夕的利益交换。
沈楠鹏都亲自邀约见面,李泽华也没拒绝,他也想看看对方的底牌。
在这种错综复杂的情况下,萧军只觉得很疲惫,但为了自己的理想,他还是强撑着精神,周旋于各方势力之间。
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想要撮合双方进一步合作。
奈何此时,从风投嘴里打听出来的内幕,还是让他无比失望。
“原来从最开始,你就是这种打算啊1
萧军站在办公桌前,双手死死握住,“好一个33.4%以下,原来一开始就没打算给我最终决策权。
不过老程你能透露这个消息打压我,我同样握着王炸。”
想到这,他拿起电话打出去,“侯总吗?我萧军,有空吗,现在过来你办公室聊聊。”(本章完)
自从拼夕夕业务上线后,越来越多人从中脱颖而出,有许多优秀的业务员,一个人的销量甚至能顶得上整支团队。
譬如在东部经济发达区域,在珠三角,闽浙苏沪,鲁东沿海,各省省会等地区,往往一个销售精英一个月能做到三五十万。
最夸张的一人半个月时间,就做出两百多万业绩,而兼职人员中,同样有人一个月做到两三百万业绩。
按公司最低2%的销售提成计算,有人一个月甚至能拿到四五万的高工资,这在09年来说,简直是天大的诱惑。
而在中西部,尤其是西北地区,绝大多数时候,一支几人,十来人的团队,截止到九月末,60天时间,加一块还没能做到30万。
合计人均日销量几百块钱。
甚至还有更低的,低到离谱,一个月的营业额甚至没办法,覆盖前期支出和人员工资,单纯算经济账,裤衩子都赔没了。
针对这种情况,拼夕夕高层又紧急调整策略,东部地区的奖励不变,但制定更高的销售任务,变相降低团队奖励和任务奖励。
同时将很多业务精英挑选出来,组成培训队,具体是在不影响其销售前提下,安排一到两名临时销售助理,全程跟单。
替这些人解决销售过程中遇到的琐碎事,譬如协助在网上下单,协助查阅资料提供后勤支持等等,总之一切为真实动销做服务。
等这些人在基层相互熟悉后,就可以把其中的优秀者提拔起来,送到更重要的岗位上。
因为在一线,树立威信最快的办法,就是业绩,也只有业绩好才能让人信服,管理上处理后勤工作麻烦,那都是储备店长该做的。
就这样,人事部和分公司也节约大量管理资源。
下一步扩张到周边乡镇时,这些人就是最好的团队,搭配好后勤人员,马上能进入工作状态。
而腾出来团队奖金包,任务考核奖金,管理层原本是打算截留一部份作为公司利润,但在李泽华的强硬坚持下。
不仅一分没克扣,反而公司还补贴进去一笔,用来补贴中西部团队人员支出。
不补不行啊,很多地区销量太差,到月底一算账,人均提成一两百,现在是有责任底薪,拿到手才八百出头。
就算是贫困地区,这个工资相对有吸引力,但对一个家庭的主要劳动力来说,还是不够。
长此以往,提桶跑路是肯定的。
所以需要从公司利润中,拿出一部分来,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倾斜。
不用很多,目前整个集团,加上同城配送团队,在中西部也就不到3万人。
算上第三批培训人员出发后,也才5万多人,即便每人补贴500,也就一两千万而已。
还不到公司两天的毛利润,贴的起。
这样算下来,在最低工资标准,还停留在四五百的西北或极度贫困地区,人均1200-1400元,维持一支稳定的团队就行。
这些地区人数不用太多,主要是为将来收购当地特色农副产品,发展畜牧业养殖,和后期网购平台的配送工作做准备。
“不能因为东部市场环境好,就忽略掉中西部的大好市场,暂时没有业绩就慢慢培育,等到农村的经济循环圈建立起来。
还担心农民没有消费能力吗?
这是短视,是对工作的极端不负责任,是畏难,是临阵脱逃。”
李泽华在内部软件的发言,从来都是直来直往,他是老板,只需要清楚无误表达自己的想法就行。
又不是做利益交换,需要考虑人际关系之类的,可以有质疑,但得拿出合理的解释。
“所有人都必须清楚的知道,中西部才是公司未来的基本盘,这里留守的老人儿童,他们的衣食住行医疗教育,每一样都是纯支出。
虽然每一个人的消费能力并不强,但只要做好培育,积少成多,汇总的销售额绝对是个天文数字!
而在富裕的东部,只要肯努力的,都能做出相对出色的业绩,这是平台好,环境好,不能以此轻易下定义。
就觉得在东部分公司的业务团队,在能力等各方面就碾压中西部团队。
那些在西部扎根坚持下来的员工,身上未必就没有闪光点……”
林文辉随手甩一张截图丢到聊天框:“董事长,我不是质疑您的判断。
但公司在中西部,和东部地区的人员配比上,是极为不协调的。
中西部人员两倍于东部,业绩却只有后者的80%,我个人建议从中西部起码抽调一半的人员,先行扩充东部区域。
争取在年底前,建立起覆盖沿海省份,每一个5万人口以上乡镇的销售网络。
公司不是慈善机构,终归以业绩,利润说话,市场摆在那儿,我们不去占领,竞争对手可不会停下来等待。
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在经济发达区域赚到钱,公司才有余力腾出手来开拓落后地区。”
随后几人的发言,同样是摆事实,拿数据说话,好在李泽华也有应对方案。
“人手不足,是目前公司面临的最大问题,但兼职团队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部分需求。
对中西部地区销售网络建设,我个人的意见是,立足于当地长期招聘,放开限制,不管他是三十岁,还是四十岁。
只要身体健康,没有前科犯罪行为,谈吐清晰,哪怕不会用电脑不会用办公软件都没关系。
业绩差的区域,一些不适合做销售的人员,完全可以转岗做后勤服务,卖产品不行,向农民收购特色农副产品总行吧?
另外把那些机灵点的,年轻点的统计出来,只要确定当地暂时没有消费潜力,就把他们先调出来。
原则上,销售欠佳的区域每个体验店,每个工作组都要归纳总结,把原因,把团队面临的问题,困难说清楚。
查实后,要及时调整!
公司虽然有长期开拓市场的决心和耐心,但不能让有能力的年轻人,陪着公司一起消耗青春。
这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他们完全可以在其他地方,为公司做出更大贡献。
顾总,你来牵头,弄一个优秀人才资源分配部,把中西部销售欠佳区域,有潜力的好苗子调往省会,东部地区城市。
把东部市场环境上佳区域,一直做不起来的业务员,转岗成后勤服务人员,卖东西不行,买东西还不行?
就算不适合和陌生人打交道,给一线团队做后勤服务总没问题吧?”
一样米养百般人,李泽华也不能强求旗下员工,都是口才一流,业绩逆天的超级业务员。
受学识眼界,胆量,个人经历乃至于原生家庭的影响,并非每个人都适合做销售,总有那生性内向放不开手脚的。
在都督府培训场地,已经做过一次分流,在课堂上说话磕磕跘跘,一段简单的销售模拟都做不好,早就被分流到后勤服务岗。
而真实的销售,以业绩为王,一切靠数据说话,不行就是不行,拼夕夕没有时间停下来等待。
五千,一万,甚至是两万块钱工资,公司都舍得出,只要你有业绩。
但有些人确实天生不适合,公司也不能养一群米虫,不适合销售岗。
那三千多工资(加上团队完成奖励有近四千)的后勤岗,也不是不能做。
再想工资高点,没有口才就学技术,现在做售后服务维修工作的岗位,缺人缺的厉害,只要报名肯学,包教包会。
还有大把的实践机会。
配合一线制造业大厂做的以旧换新活动,那么多收回来的旧家电,可劲的拆吧。
学习理论,不如在实践中成长,一个电器维修员,读一百本书,不如拆卸装好一百台,一千台各种产品。
当这些人能闭着眼睛,把拆完的设备重新组装起来,一颗螺丝钉都不落下时,就算初步出师了。
内部岗位交流,势在必行。
青云系不会容忍自己辛苦培养起来的员工,轻易的流失掉。 哪怕不做销售,又嫌弃后勤岗位工资低,还能转去吃了么,蜂鸟从头做起,送个外卖快递包裹,总不要什么能力了吧?
纯体力活,送多少拿多少。
得益于同城配送领域和补贴大战的影响,现阶段业务量暴增,只要肯努力,一天熬时长送七八十单都是简简单单。
一个月到手五六千,甚至是七八千都不成问题。
再不行,那绝对是态度有问题,这种人不配做李泽华的兄弟,趁早收拾东西走人。
青云可以容忍没学历,没家庭背景,甚至无一技之长的兄弟,但绝对不要偷奸耍滑,不肯努力还妄想一朝暴富的。
对这种人,一律请出门左拐,那儿有个彩票店,花两块钱说不定祖坟冒青烟,正好对上主任脑电波,两块瞬间秒变五百万……
就在整个青云集团,忙着上上下下自我调整政策时。
高德董事长兼ceo萧军找来两个创业元老,程从斌和侯君。
听完他简单的介绍后,程从斌冷笑一声,“老萧,你不会被他吓住了吧?
这个圈子,你应该明白,车企才是决定公司生死的王者,这些合资车背后,每一家在国内都拥有庞大的人脉关系。”
言外之意,青云或许在其他领域跟强,但在车载导航市场,连个弟弟都算不上。
尤其是在此之前,他刚和风投见过面,连想投资的总裁都亲自出面打招呼,要求他坚定自己的立常
买办么,配合英美脚盆鸡,打压国内企业,就是它们的日常工作。
不然怎么投资这种关联性特别强的行业,这可是车企的自留地,压根轮不到外人来染指这块肥肉。
侯君的意思差不多,但对青云系入股并非很抗拒,因为对方描述的个人导航市场前景,让他很心动。
但这世界,就这么现实。
没有实力,没纳投名状,凭什么接受你一块进圈子喝酒吃肉?
萧军早就知道是这个态度,所以对李泽华提出的免费策略,只字未提。
他只是单纯的从个人导航市场未来发展角度,向两个人阐述自己的理解,试图转变二人的固有观念。
最后他总结道:“我们都知道,目前车载市场的竞争之激烈程度,以公司现有资源,很难突围。
每谈成一家合作伙伴,所需要付出的资源都是一个天文数字,尤其是南方地区,它们依靠油耗低的优势,不断蚕食美系车的市常
这种趋势已经很明显,如果不做出改变,公司的未来又在哪里呢?”
虽然具体没提是谁,但几个人都知道,凯立德立足两广,背靠本田和丰田两大脚盆鸡车企,在市场上大杀特杀。
高德应对起来,颇为吃力不说,还要面临车企的无理由挑刺行为,每年额外支出的成本,远比竞争对手高的多。
这也是萧军想从车载市场跳出来的关键原因,在他看来,做个人市场多好啊,最起码能掌握核心竞争力,不用看车企的脸色。
奈何除了他,剩下两位都是做财务运作出身,对现有利益更为看重。
这一点在程从斌身上体现的更为明显,他想都不想,直接道:“公司最迟明年就能在纽约敲钟上市。
等募集的资金一到,足够支撑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他从头到尾都沉浸在积极乐观之中,看样子很难被轻易说服。
萧军也不抱太多希望,只是把青云约他见面,提出的一些条件摆出来,“我的意见还是不变,如果让青云进场,远比上市来的更划算。”
侯君也有些动摇,“老程,青云的条件其实也可以考虑,毕竟是几十万人的现有市场规模。
按它们的趋势,说不定未来还有更大的发展前途,那么多电动两轮车,和快递的运输车辆,个人。
哪怕一年只赚100块钱一个人,一但突破百万规模,这也是上亿的营收埃”
他舍不得这块市场,何况青云给出的入股条件也很有竞争力。
8000万美元,25%股份,要一个董事会永久席位,青云系和高德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高德为青云提供高精度个人导航服务。
最关键是青云掌握的资源全部注入,每年最低也是几千万的利润,他想不通为什么要拒绝。
这个条件绝对不低,高德在一年后,赶上国家汽车行业发展东风,业绩暴增。
直到上市后,整体市值也才约9亿美元左右,而青云给出的估值,参照目前业绩,也给到了整体3.2亿美元以上,按投后估值更高。
但程从斌不这么看,他摇摇头,“我也想要啊,奈何你们自己也看到了,几乎所有股东都在反对。
总不可能为了一个未来不确定的市场,放弃目前的市场份额吧?
得罪这些车企的代表,以后4s店不再提供导航升级服务,怎么办?”
说到这,萧军已经明白,再谈下去,也谈不出什么结果,就有意识的说出几个设想方案。
等谈完两人离开后,他又分别私下找程从斌,侯君沟通,给出的条件又不一样。
他想看看,这两位曾经找他主持大局的合伙人,到底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同一时间,他也把自己的嫡系叫上,一块商量对策……
就如他和李泽华聊天时,预测的那样,风投机构的人很快做出反应,几乎每一家都来找他。
绝大多数都在劝他,和青云这种门外汉聊合作,是没多大前途的,现在车企发展的还不错,得益于国家大力补贴。
家用车市场数据每一天都增长,高德只要做好现有市场规模维护,就可以顺顺利利赴美上市。
届时每一个人都能实现财务自由,何必想东想西,横生枝节呢。
当然,有劝他拒绝合作的。
就有隐晦表示,可以接着谈的。
总有人对市场发展特别敏感,车载市场是有发展上限的,如果不挑出这个圈子,高德的未来发展再好,上限也就那样。
充其量,和那些为车企提供零部件的代工厂没什么区别,甚至还不如人家呢,起码几个大厂动辄每年几十亿的营收。
而高德,目测未来三年内,想达到十亿级的营收,都是痴人说梦。
突破口,只能在个人市场,而青云给出了完美解决方案。
这些都被风投考虑到,只是有些风投,如连想,压根就不是为经济利益来的。
如红杉,一门心思准备拿高德利益做交换,青云想投资高德,可以啊,拿拼夕夕的利益交换。
沈楠鹏都亲自邀约见面,李泽华也没拒绝,他也想看看对方的底牌。
在这种错综复杂的情况下,萧军只觉得很疲惫,但为了自己的理想,他还是强撑着精神,周旋于各方势力之间。
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想要撮合双方进一步合作。
奈何此时,从风投嘴里打听出来的内幕,还是让他无比失望。
“原来从最开始,你就是这种打算啊1
萧军站在办公桌前,双手死死握住,“好一个33.4%以下,原来一开始就没打算给我最终决策权。
不过老程你能透露这个消息打压我,我同样握着王炸。”
想到这,他拿起电话打出去,“侯总吗?我萧军,有空吗,现在过来你办公室聊聊。”(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