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意见,怕是一夜都说不完。唐潆眼下愈来愈浓重的乌青与她布满双眼的血丝,令太后心疼不已,她早是倦容满面,每日来见自己时,却总撑出精神奕奕的模样来。
“此处,”太后指向图纸中自己寝殿所在,又指向图纸中距寝殿甚近的一处偏殿,“与此处留着即可,余者皆可舍弃。”
唐潆依次看过去,随之心头暖意融融,欣然笑答:“好,依您之言。”这两处地方本就不被归入大修之列,只小修小改而已。阿娘的寝殿……与她儿时所居的寝殿。她舍不得其中的回忆,阿娘亦舍不得,如此便很好。
宫人将图纸带了下去。太后问道:“几时修缮?”
“约莫下月初。”既要修缮,届时便不能再居于此,唐潆早考虑妥当,只不知太后应否:“离宣室殿最近的殿宇亦是隔了数道宫墙,我放心不下。不如——您暂迁入宣室殿?”
太后薄唇微启,似要说话,唐潆又先抢口:“并非同室,只于主殿外另辟一处居所。”宣室殿闲置的偏殿少说五六个,即便迁入,定然不会同室,她这番话,很是多余。
唐潆低下头,手指绞着衣角,强作坦诚反倒显得心虚:“此举,便于我陪伴您。”
太后见她如此,唇角微勾,笑意深远:“可。”
是时,池再从殿外走进,先行了礼,而后禀道:“陛下,颜逊之坟冢昨夜惨遭损毁,遗骨无存,不知何人所为。”
殿中气氛忽有凝滞。唐潆抬头,并不畏惧与太后探究的目光相撞,她神色了然,毫不意外,冷森森地笑了下:“哦?近来匪盗猖獗,兴许是贼人所为,深夜作案,却是不好搜查。”
言下之意,毁就毁了罢。
毁得好!
作者有话要说:
噫,想和麻麻同居就直说嘛,弯弯绕绕弯弯绕绕弯弯绕绕_(:з」∠)_
☆、第64章 长乐(请假说明)
颜逊当初下葬时依循一品大臣礼,其陪葬品丰厚,使盗墓贼眼馋垂涎固然是情理之中。盗亦有道,尤其此等折寿的行当,只取财物,勿扰其主该是共识。但颜逊之坟冢遭损,不仅财物遗失,甚至斫棺戮尸,连墓主人遗骸都未放过,其手段之残酷冷血实在骇人听闻。
民间更有传闻,颜逊生前作恶多端,死后魂灵未能安生,乃因果报应。
颜氏诸人如何思量此事,固然不得而知,但贼人却确确实实遍寻无果。最后只得草草地收拾了个衣冠冢出来,以便于日后的宗庙祭祀。想颜逊当年朝堂上赫赫声威,到头来竟落得如此下场,着实令人唏嘘不已。
燕京人烟浩穰,离奇之事俯拾皆是,虽事关昔日权臣,都人只聚而闲谈了数日,便渐渐停歇。
这日,月初将至。
工匠受诏待命,再过几日,未央宫便该依据图纸进行修缮,届时,太后亦将迁入宣室殿暂居。虽已辟出一座殿宇,但其中陈设格局却需仔细考虑,未央宫中太后使唤惯了的物什,这里亦不可缺。搬何物来,搬何物走,事无巨细,唐潆处处过问。
她知她不可荒废朝政,却更离不得太后身旁,只盼自己能日夜陪她。日夜相伴,于公于私,太后哪能依她?平素便常将她撵去宣室殿,嘱她务必多加休息,勤于朝事。
人是撵得走,但心却无论如何都撵不走。
万里无云,日轮当空。
唐潆长身玉立于庭间,在她眼前,是欲辟与太后暂居的一座殿宇。因本是宣室殿中的偏殿,故而格局不大,亦比不得正殿巍峨庄重,但胜于构型精巧秀美。流云揭过,日光洒下,便给匾额镀上一层璀璨夺目的金光,金光之下,是字架工整笔锋藏而不露又隐含灵秀的“长乐”二字。
长乐殿,未央宫。
夜如何其?夜未央。长生长乐乐未央。
唐潆抬眸,凝视着匾额。晌午时分,日光强烈,她这般凝视,却不觉刺眼,心中又油然生出另一种复杂得难以明说的情愫。匾额,是她亲手所题,长乐,亦是她殷切企盼。长乐、未央,意即平安喜乐永远无穷无尽。
永远已是极为空乏之词,又兼无穷无尽,听来愈加遥不可及。
她素来不信鬼神,即便新辞旧岁时不可避免的吉利话,不过随口一说随耳一听,并不作真。然而如今,除却求医问药以外,她竟将病愈的希冀又寄托于匾额这等死物。哪怕明知徒劳,却执意为之,这背后兴许是迫不得已的苦楚,但又未尝不是自己的无能为力。
倘若不曾遭遇老病缠身,恶疾沉疴,常怀自助之心的人又岂会向所谓的天命卑躬屈膝?信仰与否,全凭心中有无牵挂惦念之人。
长乐殿殿门忽敞,规行矩步的内侍宫娥鱼贯而出,近前行礼。
唐潆缓缓收回低沉的目光,她看向为首的宫人,问道:“都收拾妥当了?”殿宇虽只一座,且格局不大,但其中又按用途细分了几处。太后喜静爱书,唐潆便吩咐下去,务必将书房拾掇妥帖细致,万不可有丝毫疏漏。
宫人俯首在地,恭谨道:“陛下叮嘱,奴等没胆子懒怠,已是收拾妥当。”
唐潆点头,示意宫人起身,一面向殿中走去,一面向宫人垂询:“近日事忙,池再虽是传令迟了些,但想来与你们的时日当是足够。长乐殿中本无书房,此番辟出书房,又有书橱,该如何放置书册卷帙,先去未央宫看看,如若有缺,不妨去文渊阁取来。”
宫人紧随她身后半步,唯唯诺诺地听着,恭声称是。
时近夏日,虽未供冰,殿中却是不热不冷,恰适于人。
步入殿内,精巧的格局与内敛的饰色将殿中窗明几净,暖香袅袅的恬淡气氛烘托到眼前。窗牖支开,便有日辉投入,落在木色地板上铺作薄金般的地衣,光束中细小的灰尘飞舞,殿外庭间西府海棠的微弱花香极缓极慢地飘散在鼻间。
殿中宫人均是垂首敛目,默不敢言。
四周本该静谧,但银铃叮呤作响,随着主人的脚步,从外间一直传到里间的书房。看似破坏了安静的氛围,其实不然,长乐殿的宫人十之五六出于未央宫,不仅知悉皇帝与太后母女感情深厚,资历老些的更是知悉这银铃的由来。皇帝在小,便系着这银铃,当初是保平安,而今,却仿佛是告平安。
纵太后来日双目渺渺,但闻铃声,便知人在。
走到书房,案几、桌椅、书橱与小憩的床榻已好生安放,陈设中亦是不缺或是古朴或是工致的清玩古物。书橱新置,犹有自然清新的木香,走近前看,雕饰与未央宫书房的书橱别无二致,看着十分亲切。
“此处,”太后指向图纸中自己寝殿所在,又指向图纸中距寝殿甚近的一处偏殿,“与此处留着即可,余者皆可舍弃。”
唐潆依次看过去,随之心头暖意融融,欣然笑答:“好,依您之言。”这两处地方本就不被归入大修之列,只小修小改而已。阿娘的寝殿……与她儿时所居的寝殿。她舍不得其中的回忆,阿娘亦舍不得,如此便很好。
宫人将图纸带了下去。太后问道:“几时修缮?”
“约莫下月初。”既要修缮,届时便不能再居于此,唐潆早考虑妥当,只不知太后应否:“离宣室殿最近的殿宇亦是隔了数道宫墙,我放心不下。不如——您暂迁入宣室殿?”
太后薄唇微启,似要说话,唐潆又先抢口:“并非同室,只于主殿外另辟一处居所。”宣室殿闲置的偏殿少说五六个,即便迁入,定然不会同室,她这番话,很是多余。
唐潆低下头,手指绞着衣角,强作坦诚反倒显得心虚:“此举,便于我陪伴您。”
太后见她如此,唇角微勾,笑意深远:“可。”
是时,池再从殿外走进,先行了礼,而后禀道:“陛下,颜逊之坟冢昨夜惨遭损毁,遗骨无存,不知何人所为。”
殿中气氛忽有凝滞。唐潆抬头,并不畏惧与太后探究的目光相撞,她神色了然,毫不意外,冷森森地笑了下:“哦?近来匪盗猖獗,兴许是贼人所为,深夜作案,却是不好搜查。”
言下之意,毁就毁了罢。
毁得好!
作者有话要说:
噫,想和麻麻同居就直说嘛,弯弯绕绕弯弯绕绕弯弯绕绕_(:з」∠)_
☆、第64章 长乐(请假说明)
颜逊当初下葬时依循一品大臣礼,其陪葬品丰厚,使盗墓贼眼馋垂涎固然是情理之中。盗亦有道,尤其此等折寿的行当,只取财物,勿扰其主该是共识。但颜逊之坟冢遭损,不仅财物遗失,甚至斫棺戮尸,连墓主人遗骸都未放过,其手段之残酷冷血实在骇人听闻。
民间更有传闻,颜逊生前作恶多端,死后魂灵未能安生,乃因果报应。
颜氏诸人如何思量此事,固然不得而知,但贼人却确确实实遍寻无果。最后只得草草地收拾了个衣冠冢出来,以便于日后的宗庙祭祀。想颜逊当年朝堂上赫赫声威,到头来竟落得如此下场,着实令人唏嘘不已。
燕京人烟浩穰,离奇之事俯拾皆是,虽事关昔日权臣,都人只聚而闲谈了数日,便渐渐停歇。
这日,月初将至。
工匠受诏待命,再过几日,未央宫便该依据图纸进行修缮,届时,太后亦将迁入宣室殿暂居。虽已辟出一座殿宇,但其中陈设格局却需仔细考虑,未央宫中太后使唤惯了的物什,这里亦不可缺。搬何物来,搬何物走,事无巨细,唐潆处处过问。
她知她不可荒废朝政,却更离不得太后身旁,只盼自己能日夜陪她。日夜相伴,于公于私,太后哪能依她?平素便常将她撵去宣室殿,嘱她务必多加休息,勤于朝事。
人是撵得走,但心却无论如何都撵不走。
万里无云,日轮当空。
唐潆长身玉立于庭间,在她眼前,是欲辟与太后暂居的一座殿宇。因本是宣室殿中的偏殿,故而格局不大,亦比不得正殿巍峨庄重,但胜于构型精巧秀美。流云揭过,日光洒下,便给匾额镀上一层璀璨夺目的金光,金光之下,是字架工整笔锋藏而不露又隐含灵秀的“长乐”二字。
长乐殿,未央宫。
夜如何其?夜未央。长生长乐乐未央。
唐潆抬眸,凝视着匾额。晌午时分,日光强烈,她这般凝视,却不觉刺眼,心中又油然生出另一种复杂得难以明说的情愫。匾额,是她亲手所题,长乐,亦是她殷切企盼。长乐、未央,意即平安喜乐永远无穷无尽。
永远已是极为空乏之词,又兼无穷无尽,听来愈加遥不可及。
她素来不信鬼神,即便新辞旧岁时不可避免的吉利话,不过随口一说随耳一听,并不作真。然而如今,除却求医问药以外,她竟将病愈的希冀又寄托于匾额这等死物。哪怕明知徒劳,却执意为之,这背后兴许是迫不得已的苦楚,但又未尝不是自己的无能为力。
倘若不曾遭遇老病缠身,恶疾沉疴,常怀自助之心的人又岂会向所谓的天命卑躬屈膝?信仰与否,全凭心中有无牵挂惦念之人。
长乐殿殿门忽敞,规行矩步的内侍宫娥鱼贯而出,近前行礼。
唐潆缓缓收回低沉的目光,她看向为首的宫人,问道:“都收拾妥当了?”殿宇虽只一座,且格局不大,但其中又按用途细分了几处。太后喜静爱书,唐潆便吩咐下去,务必将书房拾掇妥帖细致,万不可有丝毫疏漏。
宫人俯首在地,恭谨道:“陛下叮嘱,奴等没胆子懒怠,已是收拾妥当。”
唐潆点头,示意宫人起身,一面向殿中走去,一面向宫人垂询:“近日事忙,池再虽是传令迟了些,但想来与你们的时日当是足够。长乐殿中本无书房,此番辟出书房,又有书橱,该如何放置书册卷帙,先去未央宫看看,如若有缺,不妨去文渊阁取来。”
宫人紧随她身后半步,唯唯诺诺地听着,恭声称是。
时近夏日,虽未供冰,殿中却是不热不冷,恰适于人。
步入殿内,精巧的格局与内敛的饰色将殿中窗明几净,暖香袅袅的恬淡气氛烘托到眼前。窗牖支开,便有日辉投入,落在木色地板上铺作薄金般的地衣,光束中细小的灰尘飞舞,殿外庭间西府海棠的微弱花香极缓极慢地飘散在鼻间。
殿中宫人均是垂首敛目,默不敢言。
四周本该静谧,但银铃叮呤作响,随着主人的脚步,从外间一直传到里间的书房。看似破坏了安静的氛围,其实不然,长乐殿的宫人十之五六出于未央宫,不仅知悉皇帝与太后母女感情深厚,资历老些的更是知悉这银铃的由来。皇帝在小,便系着这银铃,当初是保平安,而今,却仿佛是告平安。
纵太后来日双目渺渺,但闻铃声,便知人在。
走到书房,案几、桌椅、书橱与小憩的床榻已好生安放,陈设中亦是不缺或是古朴或是工致的清玩古物。书橱新置,犹有自然清新的木香,走近前看,雕饰与未央宫书房的书橱别无二致,看着十分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