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自然生怕是平日里施政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惹得皇帝不高兴了。
    然而此刻张居正却说:皇帝大概只是有些自责,新法这么多年,地方上的成效还不够。
    还要怎样?
    到了属下面前,把张居正的意思一转述,众人也都面面相觑。
    跟随着御驾缓缓往以前的王府、如今的承天大学院而去,承天府随行官员们心中纠结不已。
    “水利、农桑、文教……省里对于承天府都是更偏重的。府尊大人,陛下终究还是不满意这承天府多年施政功绩啊。如何是好?”
    “……那德安也不行。”
    “……岂能有不争上游之理?”
    承天知府一声长叹:“承天府既非交通往来之地,龙兴之地又不能妄兴土木,为之奈何?”
    他们这边因为皇帝的情绪为难不已,张居正对承天知府说出了那些话之后,又禀报了朱厚熜。
    “你是这么猜测的?”朱厚熜意外地看了看张居正。
    “学生妄揣圣意,陛下恕罪。只是学生见金知府惶恐不安,心想让他们牢记善政富民总没什么坏处。”
    朱厚熜细细地打量着他,最后坦然承认:“你这次没猜错,不过也没那么严重。二十年虽不短,却也绝算不上长。地方条件不同,基础不同,有的地方做得好一些,发展得快一些,那都有特殊原因。这一点,朕还是清楚的。”
    “陛下圣明……”
    朱厚熜摇了摇头不再说话。
    情绪不高确实是像张居正猜的那样。
    早就定下来了要回乡祭拜一下,从德安一路过来,道路自然都重新修整了一番。
    他虽然没有又跑到周边去看看,但是离开了铁路沿线,这腹地府州的风貌,与朱厚熜童年的记忆确实变化不算大。
    老百姓的日子必定是有一些变化了的,而且是好的变化,这一点朱厚熜倒是有自信。
    但是亲眼看着时间沉淀的力量,越发让他明白新法只是开始稍微偏转大明的方向。巨大的惯性之下,真要让大明从中枢到地方、从百官到平民都享受到上一个台阶的好变化,一切都才刚刚开始。
    一方面是自己殚精竭虑了二十大几年了,另一方面是至少看起来似乎凝结住了的乡土。仿佛这么多年的努力只相当于丢了一颗小石子入深湖,涟漪都没散得很明显。
    “陛下,您御驾所至,禁军清道,官民同迎。学生以为,不能因所见所闻皆有心准备,便误以为多年为民成效不显。”张居正又说道,“学生幼年贫苦,后因天恩浩荡伴读太子殿下,再回乡时又居于乡里数年。学生之所见所闻,更加真实。”
    “哦?说说看。”
    张居正弯了弯腰:“乡里最大的变化,莫过于两点。二十年来,官吏做派,是欺凌少了许多,负担轻了一些的,这是其一。其二,则是儿女更加可期,不论是想法子求学,还是去做工、行商,出路多了,路引也不那么难了……”
    他开始讲起他经历之中的感悟。
    不得不说,张居正的经历确实不同于普通人。他确实有过最清贫的童年,又有一步登天般的少年。后来“因罪”被放还故里,遭遇过别人误以为他被打落凡尘的揶揄甚至打压。
    这就让他能有更多比较的内容。
    不仅仅是他老家荆州的变化,和太子一起游历的时候,也确实去了不少别的地方。
    “……学生以为,这种子已经在发芽了。像承天府这样的地方,因为是龙兴之地,其实在寻常府州中还算变化大的。但要让陛下一眼望去便已今非昔比,总要再等一两代人。不说别的,这新垫了土石的道路,若没有更多行商往来、士子游历,也着实无需修成京城旁边的水泥路。”
    朱厚熜笑了笑。
    那也确实,如果触目所见就有变化了,最有效的反倒是基建大更新。
    有没有必要倒在其次,别真给他搞出些不实用的形象工程。
    张居正见皇帝笑了起来,也微笑着继续说下去:“更多的人家,还是在安心耕种。如今赋役轻了些,蒙学也越来越多,简字也好学个粗浅,寻常人家倒是更多省吃俭用,盼儿孙之中有能成材的。受欺负更少了些,前程更有指望了些,这样的日子确实是更好的日子。陛下勤勉治政二十余年如一日,大明百万万子民称颂圣德,这可不是假的。”
    “行了,朕回乡过个年,祭拜一下父母,倒不是要专门来让他们担惊受怕的。”朱厚熜瞧了瞧他,然后看向吴承恩,“也无怪你总觉得朕说的那些匪夷所思,如今毕竟还只是这个样子嘛。不过,厚积薄发,眼下确实只是个基础。”
    发展肯定是均衡不了的,快的地方资源和基础都很好,会显得很快。
    仍旧是先抓住主要、再怎么普及普惠的问题。
    他要做的事,毕竟是从零到一的过程。
    不过这一番情绪变化也提醒了他:过去二十多年,虽然自以为十分重视内政,但根除外患、建立某些新制度这样目标明显的事情还是让他更容易付出注意力。
    河套大宁回来了,汗庭没了,东瀛灭了,科学筑了根基,蒸汽机出来了……这些事情给他的正反馈很明显。
    从这一次回去之后开始,大明是需要真正把已经练了的许多招术融会贯通、内功大成了。
    工业化是必须要走起来的路,生产力提高了,才有可能真正让大明百姓比过去更富足,有个不同的生活标准。
    ……
    皇帝回乡了,朱载墌是第一次以太子和监国的身份在京城主持过年前后的诸多大事。
    新一届的重臣班底,总辅严嵩,总参唐顺之,其他国务、参策,还要筹备会试和殿试。
    外有战事,但已不是大明上下担忧的内容。
    内政诸事,也都有条不紊。
    朱载墌在宴请重臣们,其中便有立下大功的前任总辅和总参。
    杨慎还不到六十,毛伯温卸下北征重担后倒是老得很快。
    两人均封国公,但意义不同。
    毛伯温是要致仕了,但朱载墌则诚恳地对杨慎说道:“杨师,交趾本为大明故土,此番径直设省,该当好生教化了。”
    “……臣实在心力交瘁,殿下……”
    “不必求快,但求稳妥,方向无差。”朱载墌犹豫片刻,随后又说道,“皇兄虽为越王,然此番征讨缅甸,那边在父皇的心目中更长远、更需好生经营……”
    杨慎看了看他,又看了看唐顺之,只能先摆着手:“待陛下回京,再做定夺吧。”
    他升得快,退下来也很早。
    不到六十岁,又已经做过总辅,呆在京城让人忌惮。如果不是直接致仕回家办学,那就要像夏言一样去藩国继续发光发热了。
    但太子如今的想法,则是希望让交趾那边一步到位。
    反正永乐年间本就已经是做过大明实土的,只不过后来经略不得法,最终又放弃了。
    交趾那边一步到位,那么越王就不用封在交趾。
    在太子心目中,越王去缅甸那边更好。甚至于,在他心目中,越王呆在什么八百大甸或者车里更好。
    不论如何,交趾既有肥沃田地,又是广东至南洋的海贸要地,让大哥封在那里,到时候再怎么迁藩化为实土?
    如今皇帝先去了湖广,朱载墌是希望趁这段时间和众臣达成一致,把交趾直接变为实土的。
    严嵩对此没有发表意见,反正他都听皇帝的。
    只能说有利有弊。
    好处是能多出来许多直接归大明安排的地方官职、地方赋税,坏处便是激化南洋其他藩国的忌惮之心。
    大明在已经根除了北患之后,对中南半岛和南洋诸岛上的其他小藩国,是准备采取徐徐图之的策略的。
    只有一个,那就是用南洋海师,搭配着商人和海上长城公司,真正去那陛下说的南澳巨岛立一个藩国了。那样一来,南洋诸国也都被夹在大明宗藩之间。
    若交趾直接设为一省,恐怕让那边诸多小国更加忌惮。反抗什么的谈不上,但那边雨季、旱季分明,攻伐不易,捣乱起来却简单。
    各有各的活路嘛。大明最有利的做法,还是先只是占据最肥沃、最易控制的一些地方。
    高拱从南洋都护府回来了,如今又只任个御书房首席过渡着。
    他上一次在御书房呆着的时候的首席徐阶,这回终于是回京任了农业部尚书。
    而高拱才三十多,这个御书房首席一样的过渡位置只怕还得做很久。
    “臣在南洋都护府数年,臣倒以为,北交趾设省便可,南交趾可仍设藩国……”
    高拱发表着意见,在他的概念里,对于大明过去未能够有效控制的地方,在这一次机会里分割得越琐碎越好。
    “朝鲜咸镜道、江原道也是这个道理。”高拱表述了一番意见之后总结道,“分而治之,实土、藩土有别,哪边见功绩,百姓民心更重要。”
    朱厚熜不在,他儿子和群臣的讨论是注定不会有结论的。
    大明这一次打下来的蛋糕足够分上好多年,高拱的意见很受支持。
    有很多的三品以上都可以分流出去,藩国、边疆虽苦,但权柄和地位不小。中枢有那么多三品以上要动,底下自然有更多人能往上爬。
    “待交趾光复,臣愿往。”黄佐忽然开口,“臣本广东人,在交趾也呆得惯。若用修同往,臣等二人穷余生之力,至少北交趾当能一心甘为中国子民。”
    数人都心头一震,看向了黄佐。
    严嵩已经都快七十岁了,下一任总辅的可能人选里,黄佐可是不能忽视的一个。
    他现在才五十多,比杨慎都要小两岁,这么早就准备放弃这个可能?
    朱载墌却大喜:“有希斋公与杨师,交趾自然一心归顺!”
    这下杨慎也不用在那里独力擎天了吧?
    严嵩看了看徐阶,而后笑了笑:“那自是再稳妥不过。”
    由于黄佐这个突然表态,这事似乎真的能达成一致了。
    只有唐顺之看了看太子,心中叹了一口气。
    开始为将来继位前后的局势做努力了吗?也不知陛下知道了嫡子在忌惮长子将来于藩国势大裂土是什么感觉。
    如果有了第一个例子,后面自然又可能直接把缅甸化为实土。
    那样的话,越王安排到哪里去?
    唐顺之其实清楚,局势已经分明,接下来就该用柔劲,好生消化了。
    但他们好像还在想不停搞事,颇有点不让这战争机器停下来的意思。
    那些小藩国虽穷弱,但也能蹦跶蹦跶的。
    第511章 竞争上岗?
    京中议论,朱厚熜知道。
    显陵之中,祾恩殿里,朱厚熜父母的神主牌位都在这里。
    祭典已经结束了,皇帝要一个人在这里呆一会。
    朱厚熜望着神主牌位上的字,许久之后才悠悠叹了一口气。

章节目录

靖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肉屋只为原作者冬三十娘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冬三十娘并收藏靖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