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征辟名士
    全琮送来的帛书上所记载的情报并不隐秘,内容乃是关于刘封、刘备大张旗鼓的拣选精锐,扩充军队,引起了荆州的警惕后的反应。
    好在刘封扩军的同时,也将军队分散开来。其中水军主力位于江北和丹阳,而陆军主力则分别位于寿春,会稽和豫章。
    这给了刘表和荆州众人一种错觉,那就是刘备父子的重心还是在北部以及内部镇压叛乱上。这显然同大半年前刘勋倒戈荆州时,刘备父子忍气吞声做出退让形成了闭环。
    如此一来,荆州上自刘表大吏,下自士卒百姓,都觉得刘备父子和荆州之间不太会爆发战争。
    因此,刘表的反应也很克制,即便是扩军,那也不仅仅是针对刘备父子,同样也考虑到北边的压力愈来愈大的原因。
    仔细算起来,紧邻刘备父子的黄祖才扩充了五千人,而挨着曹操的襄阳却是实打实的扩军了一万五千水陆人马。
    看完了情报之后,刘封松开了眉头。
    刘表的反应之中,扩军这一项的确有些出乎刘封的意料。
    不过好在这也在底线之上,能够接受。
    接着,刘封又打开了第二份帛书。
    上面记载的是一个好消息,郑玄和王脩接受了自己一方的征辟。
    郑玄乃是受刘备征辟为骠骑大将军府长史,而郑益和王脩则是接受到刘封的征辟。
    这个时候因为刘封的出现,使得刘备实力大增,从而又影响到了袁谭不敢强取北海。而战死在袁谭入侵北海,围攻孔融之役里的郑益也就幸存了下来。
    郑益是郑玄的独子,将来的曹魏名臣郑小同的父亲,其人为孔融举荐为孝廉,故此在袁谭攻伐孔融时,虽然明知必死,却依然带领家将佃户前去救援。
    郑玄、郑益因为青州黄巾的缘故,常年居住在徐州,而且郑玄对刘备颇为看好,也帮刘备说了不少好话。
    郑玄与卢植乃是师兄弟,刘备好歹也算卢植的记名弟子,因此,郑玄完全算得上刘备的师伯。
    不过郑玄素来不好做官,喜欢宅在家中引经据典,给经典作注释。
    刘备曾经多次请他出来做官,却都被对方给婉拒了。
    不过郑玄虽然没有出山,可在徐州的这些年里,还是帮了刘备不少。
    尤其是因为刘封的出现,郑玄并没有像历史上那样于建安二年返回青州北海,而是一直停留在了郯城客居。
    如此一来,刘备对徐州士林的影响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扩展。
    毕竟郑玄可是天下级别的大名士,就是陈登的老子陈珪在郑玄面前,都得执弟子礼。
    如今刘备终于打动了郑玄,请他出任了骠骑大将军幕府中的长史,可以预料的是,如此一来,刘备的名望将会得到很大的增长。
    同时,郑益和王脩也接受了刘封的征辟。
    郑益阴差阳错活下来之后,就跟着郑玄来了徐州定居。
    如今刘封以吏部掾史征辟郑益,同时又以礼部曹掾征辟荀彧之兄,荀攸之伯荀悦,又以刑部掾史征辟王脩。
    王脩此时因为小人的挑拨,而避嫌辞官归隐,之前就曾经被刘备父子邀请过一回,现在刘封又来征辟,可能是盛情难却,又或者是感激刘封父子的推崇,王脩这一次答应了刘封的征辟,如今已至郯城。
    在看完两封帛书上所记载的情报后,刘封竟转身直接将它们交到了糜竺的手中。
    糜竺有些吃惊,可在看了刘封的面色之后,顿时放下心来,翻阅起了手中帛书。
    糜芳倒是好奇的很,直接凑在糜竺身边查看了起来。
    等到他们看完之后,刘封对着糜竺叮嘱道:“子仲兄长,朐县这边就拜托伯父了。”
    糜竺点点头,回答道:“子升尽管放心,家父必倾力看顾。”
    刘封满意的笑了起来,随即又叮嘱起另外一件事来:“子仲兄长,彭城那处,也需劳你费心,凡是有助于提升生产的技术,都可以给与嘉奖表彰,不论是财货,还是名誉,都不必吝啬。”
    糜竺有些吃惊,显然没想到刘封会提出这样的要求。
    不过糜竺倒也没有反对的意思,尤其是看见刘封如此认真郑重,他意识到对方是真的非常重视,心思暗暗的起了变化。
    同时,糜竺口中还回应道:“喏!子升之言,竺必尽心竭力办到。”
    刘封随即又朝着全琮询问道:“王叔治已至何处?”
    王叔治即是王脩,字叔治。
    全琮赶忙回答道:“已至东莞,正在顺河而下,再有三五日,即可抵达郯城。”
    刘封流露出满意的笑容,夸奖了全琮几句。
    随后,在糜竺兄弟俩的陪同下,刘封又参观了最后的香油工坊。
    整个香油工坊共有上百人手,即便是压榨区也足足有数个崭新的院落用来放置压榨机械。
    同糜家商谈完了定亲事项,又视察完了在朐县的各个产业,刘封开始打道回府,返回郯城。
    临行之前,刘封特地前往拜会了糜甑。
    当晚,糜甑特地设宴招待刘封。
    糜甑因为经商,对于技术、商业等方面的思维,较为先进,比较能够迎合刘封的想法。
    刘封还拿出了香皂生产技术,交给糜甑代为试验。
    之所以这时候才拿出来香皂技术,其实并不是刘封早先不记得,又或者是不喜欢,而是因为香皂技术需要的东西有点多。
    首先,必须要成规模的猪群,尤其是这年头猪的脂肪含量并不高,这就又额外增加了所需要的数量。
    其次,有了猪之后,还要有消化肥皂过程中所不需要的猪部位的市场,不然这些部位可就要浪费了,最少也是收不回成本。
    最后,还需要大量的贝壳和草木灰。
    同样的,还有香水也是,最好的材料是蒸馏酒精,其实要比雪盐、霜、香油麻烦的多。
    刘封刚来那会儿,刘备就连麾下士卒都快吃不上饭了,徐州到处都是百废待兴,哪里还有余力养猪酿酒。
    不过现在倒是有了经济条件,所以刘封也琢磨着多整一些奢侈品出来筹集资金。
    而糜甑对此也很感兴趣,双方可谓是一拍即合。一时之间,主宾俱欢,刘封甚至高兴到喝多了。
    就在醉酒迷糊中,感觉到一个容颜艳丽,娇艳欲滴的少女陪在自己身边照顾,为自己端茶送水,使用温热的毛巾为自己擦拭面庞脖颈。
    等到醒来后,伊人已去,只留下好闻的茉莉香味,让人怅然若失。
    醒来之后,刘封告别了糜甑,带队返回郯城。
    ********
    刘封到了郯城之后,回府见了一下刘备,将朐县诸事禀明。
    刘备听后很是满意,随即跟刘封商量道:“糜家那边,我打算请元龙出马。元龙与子仲情同莫逆,相交十余载,必不会拒我之请。”
    刘备所说的乃是媒人,虽然这两家几乎都是刘封自己定下来的,但刘备作为父亲,肯定是要委托媒人上门定亲的。
    刘封自己这一波只能算是表态,也是和糜家、曹家深入谈判,先奠定基础。
    现在谈完了,没问题了,那刘备自然要挑选媒人出马了。
    对于陈登这个人选,刘封毫无异议,陈登和糜竺都是徐州士人,虽然分属东海、下邳两个郡国,而且门第之间也不相当。
    6=9+
    可谁让时逢乱世了呢。
    陈登昔日为陶谦所表奏,出任佃农校尉,为陶谦在徐州内屯田。
    这个活计可是相当复杂的,门槛极高。
    不但要求操办的人有真才实学,拥有单独领导一个项目的能力,而且在徐州范围内还要有很高的声望和手腕,否则本地的士族豪强凭啥要给你面子?
    最重要的是,想要屯田,钱、粮、物绝对不可少。
    必须要有钱财聚拢人力,粮食养活农夫,种子用来耕种,农具和耕牛用来辅助,这些东西几乎缺一不可,尤其是粮食,可以说是一切的基础。
    陈登出任佃农校尉时,不但陈家出了大力气,糜家也一样。
    糜竺从家中给陈登拉来了大量的粮食、耕牛和农具,又出了不少钱财帮助陈登聚拢流民。
    正是糜竺的大力援助,陈登才能屯田大成,当年就获得了丰收,给陶谦带来了粮食数十万石的增产和收入。
    更重要的是,陈登和一般士人不一样,他还有不少良心,并没有因为族声高于糜家而视糜竺的帮助为理所当然的事情。
    陈登就此和糜竺定交,两人成为了好友,更有趣的是,两人的政治意见也很相近,后来一起合作,把刘备给迎入了徐州。
    刘备入徐州,陶谦是恩主,陈登就是首席功臣,而糜竺则是首席金主加次席功臣。请陈登去糜家提亲,不论是名声,威望还是地位都是极为合适的,而且还会大增糜氏颜面。
    对此,刘封自然很是满意。
    随后,刘备又说道:“曹家那里,就请陶商、陶应两人出马,你意下如何?”
    陶商和陶应是陶谦的儿子,也是曹豹的旧主,由他们亲自出面为刘封提亲,对于曹豹的名声可谓是锦上添,想必曹豹定然会十分满意。
    于是,刘封满意的拜倒,对着刘备感谢道:“父亲为孩儿如此费心,孩儿感激不尽。”
    刘备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摆了摆手:“你我父子,何须如此。”
    ********
    几日之后,荀悦自颍川而来,刘封亲自出城十里相迎。
    荀悦乃是颍川大名士荀淑之孙,司空荀爽之侄,荀俭之子,荀彧之兄,是现下有名的名士和经学家、史学家、政论家、思想家。
    其人最大的优点是,坚决反对土地兼并,主张为政者要兴农桑以养其性,审好恶以正其俗,宣文教以章其化,立武备以秉其威,明赏罚以统其法。
    可以说他的思想,和刘封的思想是具有相当高的重合度的,所以刘封才会征辟他来负责礼部,请他为自己竖立起政治大旗。
    要不是刘封受封左将军,领扬州牧,刘备又成了骠骑大将军,领豫州牧在身,他想要征辟荀悦,成功概率还是非常低的。
    刘封如今也可以骄傲的宣布,自家也已经步入一流诸侯的门槛,成了如荀家这般的中原一等士族分散投资的对象。
    荀家如今在刘家的阵营中,已经有了两位重量级的人物,荀攸辅佐刘备,荀悦辅佐刘封,这可是袁绍、曹操才有的待遇。
    可见如今刘封父子的实力已经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可,而这些人几乎都是最为聪明的那一批。
    在来之前,荀悦其实是有过犹豫的。
    作为颍川荀氏,荀悦和荀彧一样,他们两支并没有受到党锢的影响,其实一直都是饱受各方招揽的。
    可荀悦却一直隐居不出,只是在家中读书做学问。
    反倒是荀彧一脉全部出仕,荀衍、荀谌早早为官,就连荀彧也是年纪轻轻,就出任了颍川郡吏。
    对于刘封的征辟邀请,荀悦从来不曾出仕,自然是犹豫的。
    不过让他感到意外的是,荀衍、荀谌、荀彧、荀攸居然都给他写来书信。
    荀衍、荀谌是写来书信,劝说他以荀攸为中介,出仕刘封、刘备父子。
    荀彧因为离的近,又经常和荀悦通信,故此在得知刘封的征辟后,力劝荀悦应辟。而荀攸也是一样,自刘备处得知刘封征辟荀悦后,立刻修书一封,加急送往颍川,劝说荀悦出山。
    由此可见,整个荀氏如今对刘封、刘备父子相当看重,也觉得荀家在刘封、刘备父子这里的投入过于薄弱了,想要寻找机会加大影响力。
    如今荀氏之中,荀衍、荀谌带着大部分的族人在袁绍处,荀彧、荀棐则带着少数族人为曹操效力,而在刘封、刘备父子处,仅有荀攸一人。
    若是之前,那自然是没什么问题。
    可现在刘封、刘备父子的实力增长的太快,这引起了荀家的高度重视。
    荀悦只是一个开始,如果荀悦在刘家这边能得到重视,乃至重用的话,那么后续荀棐、荀衍等人会考虑南下投刘。
    这其实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别看荀衍是荀彧、荀谌的兄长,可他在袁绍处的地位远远不如自己的弟弟荀谌,荀棐在曹操处更是都没有出仕。
    既然如此,那改换门庭也是一个很合理的选择。
    (本章完)

章节目录

我父刘玄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肉屋只为原作者网文老大爷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网文老大爷并收藏我父刘玄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