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他已经做好了被刁难,或是被无视的准备,然而到了地方之后,才发现自己大概是想多了。
    渠恺也就在头一天的时候来开了个会。
    虽然对他爱答不理的,但是也没干别的。
    不知是不想跌份同他计较,还是在憋什么大招,沈伯文暂且还不得而知。
    开完会之后,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沈伯文就再也没在户部见到他们的尚书大人了。
    ——听说基本是都在文渊阁办公。
    是听户部左侍郎说的,他还说除非是景德帝亲自下令尚书负责的事务,渠阁老才会过来。除此之外,户部的活儿,基本是就是他们两个侍郎,带着底下的人干的。
    户部并不是个清闲衙门,一年到头都有事干,上至左右侍郎,下至小吏们,都不得闲,碰上大事,更是人人忙得脚不沾地。
    所以沈伯文预想中的冷待,并没有发生。
    第一百二十九章
    沈伯文如今也有上朝的资格了, 每次都要半夜就起来,夜幕中的星子都还挂在上头,就顶着困倦出了门。
    好在成贤街的位置的确不错, 以往乘车要花上将近半个时辰才能到地方,现在只需要一个时辰就差不多了。
    站在朝堂之上,前面的官员说着无关紧要的事, 有相当一部分人昏昏欲睡,沈伯文也不由得有点儿走神。
    他参加朝会也有好几次了, 明白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待会儿就又如以往那般平平淡淡地散了。
    然而今日,似乎就出了那个意外。
    正当龙椅上的景德帝示意身边的刘用下令退朝之时, 忽然有一道身影从文官队列中大步迈了出来,大声道:“陛下,臣有事启奏!”
    刘用还没喊出来的话又憋了回去。
    景德帝敛目,看向底下那个头发花白的身影,缓缓道:“爱卿请讲。”
    “启禀陛下,河南突发水灾, 堤坝被冲垮, 归德与汝宁二府受灾严重, 百姓流离失所,遍地饿殍, 死伤惨重,还请陛下派人救灾!”
    话音落下,殿中倏然安静下来。
    景德帝没有说话, 底下的臣子们也悄无声息, 只敢与相熟的同僚对视几眼。
    河南怎么发水灾了?这些年又是旱灾又是水灾的, 大周是不是气运不顺啊?
    沈伯文在听到这番话之时, 眉头皱起,心情郁卒。
    水灾……
    景德帝没有沉默太久,咳了几声,便开口道:“此事交由内阁暂议。”
    说罢便让刘用宣布下朝。
    回到西苑,景德帝咳嗽不止,刘用急得赶忙让小内侍们温水冲了枇杷露来,小心翼翼地送到他手边,轻声细语地道:“陛下,您用些吧。”
    景德帝没有拒绝,他伸手接过,慢慢地喝着。
    甜丝丝的枇杷露顺着喉咙而下,抚慰了方才被咳得有些难受的胸口,多多少少算是压下了。
    “陛下,您可千万要保重龙体啊。”刘用面露担忧,真心实意地道。
    他们这些太监们,没有亲族,也没有同门,一身荣辱皆系于景德帝一人,若是他不幸去了,一朝天子一朝臣,在下一任天子面前,可就没有他们如今这些人的容身之地了。
    这种想法时时刻刻都刻在刘用的骨子里,更加用心地侍奉起景德帝来。
    景德帝嗓子舒服点儿了,手底下便翻看起关于河南水患的奏报来,一边看,一边思索着。
    具体情况,还要等更加详细的奏报,虽然不会有人拿这样的事说假话,但这毕竟是大事,还是需要更准确的汇报。此外,锦衣卫的人应当也应该快把消息送回来了,若是情况当真那般严重,赈灾之事便需尽快定下。
    锦衣卫并没有让他失望,当天晚上,放在盒子中的密奏便被送到了西苑。
    景德帝看罢,便面色铁青,难看极了。
    小内侍腰间挂着腰牌步履匆匆。
    谢阁老,褚阁老与渠阁老,还有太子殿下连夜被召进宫中,西苑的灯火亮了一整夜。
    ……
    翌日,沈伯文刚到户部,点完卯还没把凳子坐热,宫中就来了个小内侍,恭敬地道:
    “沈侍郎,陛下召见。”
    沈伯文应下,便起身同他一道往宫中觐见。
    陛下现在召见自己这个户部侍郎,想必应当是河南水灾的事有了打算,准备让户部拿出个赈灾的章程了,想到这里,他脚底下的步子也不由得又快了三分。
    他身高腿长,步子一旦放快,原本还以正常步速走在前面的小内侍跟着忽然就有点儿费力了,不由得疾走起来,才勉强跟得上。
    “臣沈伯文,参见陛下。”
    “参加太子殿下。”
    “见过几位相公。”
    到了西苑,许是景德帝提前交代过,沈伯文并没有多等,就被领了进去。
    一进去,就发现殿内还有好几个人,顿时心下了然,这几位应当是昨夜就被叫过来议事的。
    没有别的原因,盖因自家顶头上司的眼底一片青黑,板着脸也遮不住眼中的疲惫。
    “赐座。”
    景德帝没有多说什么废话,沉声道:“河南水患严重,朕已决心赈灾,户部也应当拿出个章程来,渠相公跟朕推荐了你,让你全权负责,爱卿可能担得起这份重任?”
    渠恺会推荐自己?
    沈伯文下意识地便觉得不对。
    但此时并不是详细斟酌的时候,既然景德帝已经把自己叫了过来,还问了这番话,想必心中已经有了决断。
    “臣领命。”
    他只说了这三个字,但在场众人包括景德帝,都听得出来这三个字后面的重量。
    “好。”景德帝满意地点了点头。
    其他人听罢,神色不一,谢首辅老神在在,似乎没有什么反应,褚阁老面露欣慰,觉得自己没有看错人,太子则是缓缓呼出一口气,神情放松下来。
    至于渠恺,耷拉着眼皮,嘴角却一瞬即逝地勾了勾,不知在想什么。
    景德帝说完这声好,又将视线转向太子,眼神柔和下来,接下来的语气便相较于先前温和了许多,也耐心了许多:“这次由你负责带着人去赈灾,事要好好做,也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莫要染了病。”
    “父皇放心,儿臣省的,您也千万要保重身子。”
    太子说到这儿,显然也是惦记着老父亲的身体,面上不由得带了些关切。
    听他们父子二人这番话,沈伯文这才知道,原来这次带着人亲去赈灾的人,竟是太子。
    不过他也并不觉得惊奇。
    百姓们受灾不是好事,但赈灾却是好事,太子定然能借这件事收获民心,将仁善的名声传得更远,不过换个角度想,正因为他是太子,因而这次赈灾之事,落实下去的效果应当比以往更好。
    但……这件事中也并不是没有隐患。
    燕王一直对储君之位虎视眈眈,已经明显到朝堂众人都知道的程度,太子此番离京,当真会一路安稳吗?
    沈伯文与太子的关系算不上多亲密,但却也不坏,起码在他看来,太子的确算得上一个合格的储君,比燕王这种只会在背后做小动作的强多了。
    沈伯文敛目沉思。
    不过这些都不是他需要操心的事,摆在自己眼前最重要的,还是统筹户部,为太子提供好赈济的粮食,做好自己该做的。
    想到这儿,他不由得往对面的渠恺面上瞥了一眼。
    忽然举荐自己全权负责这件事,定然有其他的原因,自家老师评价过渠恺此人,再联系到自己与他先前的纠葛,沈伯文信不过他。
    不过只有千日做贼的,没有千日防贼的。
    沈伯文淡淡地收回视线。
    不怕他不出手,但若是出了,就直接斩断便是。
    ……
    回到户部,许是其他人已经收到了消息,待他的态度也比以往更殷勤了几分。
    沈伯文却是与平时无异议,只让人把一个姓彭的郎中叫了过来。
    对上他的视线,只道:“带本官去太和粮仓看看。”
    大周在京都储存官粮的那几个大粮仓的位置,都集中在京郊,这些粮仓,可以称得上是国之命脉了,不管是调拨军粮,亦或是遇到灾祸时往外调粮赈灾,平抑粮价,基本上全靠这几个粮仓。
    沈伯文这段时间在户部不是白待的,对照账册,对粮仓中的大致数量心中有数,但人人都知道,账册是账册,实际是实际,陛下所需的户部章程,自然不是嘴上动动,手中随便写一写就行的。
    因而他才需要去粮仓中看看。
    谢阁老原先当了十数年的户部尚书,在这边人脉根基都远非渠恺所比,在沈伯文过来之前,他便将自己信得过的几个下属介绍给沈伯文认识,彭郎中就是其中之一。
    但在出了阎师爷那件事后,沈伯文便学会凡事都留个心眼,即便是尊敬的长辈介绍过来的人,也不会在一开始就交付信任,此番前往京郊粮仓带上彭郎中,既是用他,也是观察他。
    彭郎中倒是对他要去粮仓的事毫无异议,对他的评价反倒还高了几分。
    闻言便拱手应下:“属下这就带大人过去。”
    ……
    京郊的粮仓有好几处,不仅仅只有太和粮仓一个,但每一处都面积极大,沈伯文时间有限,今日只能先看过太和粮仓。
    粮仓的管库司官赵进见他们过来,虽不认得沈伯文的脸,却认识他身上绯红官袍,以及代表朝廷正三品官员的孔雀补子,点头哈腰地迎了上去。
    “这是咱们侍郎大人——沈大人。”
    彭郎中只是简单地介绍了一句,他跟沈伯文共事也有一段时间了,看得出来这位并不在乎排场。
    果不其然,沈伯文并没有因为他介绍得简略就不高兴,将赵进还没说出口的话挡了回去,直截了当地道:“开仓门吧。”
    赵进嘴角抽了抽,不敢多说什么,老老实实地从自个儿腰间把钥匙拿出来,打开上面挂着的大锁。
    厚实的粮仓门被打开,里面摞成小山似的粮食袋子落入众人眼中。
    彭郎中偏过头,想观察一番自己这位新上官的神色,却见沈伯文面不改色,半点儿没有被眼前景象惊到的意思,步履平稳地踏入门内,手中还拿着从户部带过来的账册。
    “这太和仓里,总共有多少石粮食?”

章节目录

青云路(科举)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肉屋只为原作者成白社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成白社并收藏青云路(科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