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汉厉帝
    景侯府。
    如今新帝刚刚继位,涉及的东西非常多,身为左相的徐博也就格外的繁忙,他的身体已经非常差了,处理政务都有些力不从心。
    若是陈年还活着,也就不需要如此忙碌了。
    不过,其实王凤的身体要更差,他在保举胞弟继承大将军之位后便彻底的病倒了,常年卧病在床,全身上下几乎瘫痪,能动的地方只有嘴巴以及几根手指。
    就连吃饭都不能做到自给自足了,需要让侍女仆人在旁帮助,王凤向来不服老,不认老,可面对如今的情况却也没办法了。
    人不能不服老啊,权力再大又有什么用呢,在时间面前,最终的结局都只是变成一捧黄土。
    泯然众人矣。
    “父亲,出事了。”徐华敲了敲门,然后径直走了进来。
    “何事?”徐博有些艰难的抬起头,他其实也老了,不应该再逞强,应该听话把政务交给长子。
    但徐博比王凤还要不服老,只要自己没有到全身瘫痪卧病在床的地步,都要坚持自己处理政务!他一直认为自己不比那些年轻人差。
    唉…事实也是如此,总的来说,自从徐恭以后,徐家是一代不如一代,徐博的能力其实不算多么突出,虽然在当世很强,可放眼历代先祖就不值一提。
    他之所以能与势大的王家抗衡,根本原因还是祖宗庇护,根基是太学的强大影响力,以及地方的掌控力,这才是他们忌惮的东西。
    像是中枢权力这些都是次要,军队才是权中之权,谁掌握着中央禁军,谁就是长安的无冕之王!
    没有军队一切都是空谈。
    “太上皇驾崩了,就在昨天傍晚。”徐华有些感慨的说道。
    刘骜之所以杀陈年就是为了避免诅咒,让自己长命百岁,可以说是怕死怕到了极点,毕竟没有人愿意放弃这至高无上的权利地位,以及爱妃宫殿荣华富贵。
    说不定下辈子就是个普通百姓了呢?此时不享受更待何时。
    可结果最终还是死了,陈年自尽后的两个月,太上皇就驾崩在了长乐宫,简直就是亏大发了,损失了一位重臣,不仅失去了皇位失去了名声,同时连命都没保住。
    亏麻了,恐怕太上皇到了阴曹地府都会耿耿于怀的。
    命运不公啊。
    “生老病死,乃是人世间的规律,除了咱们的老祖宗徐贞之外,我没见过哪怕一个能长生不老的人。”
    “当年秦皇嬴政,为了追求长生大肆损耗民力,派徐福出海尊什么蓬莱仙岛,最终不也是一场空吗?成仙哪有那么容易,大功德,大毅力,大机缘缺一不可,缺一不可。”
    徐博是一个唯物主义者,所以他相信有神仙存在,因为他亲眼见过!老祖宗徐贞那可是真真切切活着,且拥有法力能影响现实的!容貌与传闻中年轻时一模一样。
    返老还童,长生不老,呼风唤雨,这不是神仙是什么?肯定还不是普通神仙。
    什么神仙能肆意干涉现实还不会被天帝惩罚呢。
    “父亲说的是。”徐华也很低落,因为自己的父亲,家族的定海神针也在经历这件事,倘若人总是会死的,祖父徐宁不死,王家根本等不来掌权的机会。
    至于老祖宗徐贞成仙那事他倒是没放在心上,他还没见过玉佩,自然是不信的。
    目前,见识过老祖宗的晚辈,只有远在南阳的徐忠一人,他切切实实见到了什么叫做神仙之力!呼风唤雨啊。
    如果这种能力可以大范围使用的话,那肯定能解决很多事,农耕文明甚至游牧民族都是靠天吃饭,往往一次天灾就能让一家人的希望破灭,活活饿死。
    所以人们才最敬畏天,华夏老百姓只喜欢有用的人,比如香火最旺盛的土地庙龙王庙,因为恰巧是最需要的那一个。
    土地就相当于现代的房子、地皮,硬通货,王家永远在底蕴上都比不了徐家,其原因就是土地上的差距。
    两徐那可是几乎将一郡变成自己私产的超级家族,早年放的那些血,几乎秋天丰收一次就能恢复很多。
    南阳清河一直以来就像是有老天爷故意偏爱一样,快二百年了,那地方还是连一次天灾都没有,徐家一直认为是老祖宗徐贞庇佑的。
    “王凤那老家伙怎样了,死了没有?”徐博的语气很关心,他就是不想让自己死在王凤前头,明争暗斗了大半辈子,很少获胜,这次寿命他一定要赢!
    “王家已经封锁了消息,应该还没死,但也快了。”
    徐华说完后,又补充上一句:“父亲一定要保重身体啊,大汉和徐家都离不开您。”
    “叔父前些日子已经……殡天了。”
    “什么?他死了?”徐博的表情僵住了,似乎是没想到徐铭这么快就死了,那家伙明明挺悠闲的,每天除了喝茶就是散步。
    这种惬意的生活下,应该长命百岁才正常,可为什么就死了呢?
    事实上徐铭和徐博不同,他做官不是被迫的,而是真正喜欢权力,对他来说,朝中远比退休要舒服,看上去很潇洒,实则心情很憋屈。
    即使他在冀州几乎喝着走,上到刺史太守,下到普通百姓几乎没有不尊重。
    但他就是不喜欢,有的人就是闲不下来,徐铭就是这样的人。
    “罢了,一把老骨头,早点死也好,也好,总比活着受罪的好。”徐博沉默许久,还是看开了,人都死了,再惋惜又有什么意义呢。
    索性让自己心情好一点。
    “父亲,陛下之前也去了一趟清河,除了巡游田地外,就是为了告慰叔父。”
    刘欣对徐铭是很有好感,当然,清河徐家也是重点争取对象,他们代表了整个冀州人士,如果徐旻愿意的话,那整个河北之地就是尽在掌握。
    河北学子也会更加亲近的。
    除了这方面之外,新帝也是真的佩服徐铭,当年他不过就是个御史大夫,但却能让王凤一个大司马大将军感到棘手!
    是最开始和王家争斗的人,他需要表个态,拉拢那些同样看不惯其行径的人。
    “嗯,这倒是意料之中的,冀州那边已经尽在徐旻那小子的掌控之中了,沅弟之前已经寄信过来了,整个河北其他势力已经插不上手了。”
    徐博的表情很平静,地方豪强势力上就没有比自己两家更强的,冀州派、荆州派、淮南派和关中派是大汉朝中最主要的乡党势力。乡党顾名思义,就是按照地域而报团的势力,这些大臣几乎都是政党乡党两层人份。
    毕竟出门在外,大家还是更愿意亲近老乡。
    朝廷倒是还好,是政党势力占据主导,地方就不同了,乡党掌握了大部分土地和人口,本质上基层是由豪强构成。
    因为大汉是有避嫌的规矩的,一般情况下,地方太守都是不是本郡人,甚至连本州人都不是,需要频繁调动。
    这就是为了避免乡党的出现,地方必须朝廷亲自掌控才更加保险。
    徐忠徐旻就是意外,他们就是本地人,严格来说也不算,徐家的祖籍是在舞阳,勉强没破坏规矩吧。
    大汉在基层其实已经是个空中楼阁了,中央的政令必须靠着地方豪强才能实施下去,当年武帝就不需要,可以肆意压榨。
    现在不同了,河北和荆襄、淮南因为有徐家牵头还好,凉州、幽州、并州就是完全本土豪强说了算。
    地方太守刺史都需要向他们妥协让利才行,不然当不了几年就只能被迫调走了,什么都做不成,百姓只听从豪强号召。
    之前兖州豫州也很严重,但因为之前王通张宁的物理超度已经规矩了不少。
    农民起义对豪强地主是毁灭性的,特别是那种纯粹意义上的起义,没有地主势力参与。
    太上皇驾崩,对于国家当然是大事,刘欣回京第一时间就是为他准备葬礼,敲定谥号。
    庙号就算了吧,也没有脸上庙号了,当年元帝都是顶着压力上的,一个被逼下皇位的帝王就更没有悬念了。
    再加上,当今圣上与他没有父子关系,那就更加脸不红心不跳。
    唯一有悬念的就是谥号了。
    目前,大汉没有哪个皇帝上过恶谥,不管怎么样,就连元帝那种的都是美谥,最多最多就是平谥,比如哀、献这些,就是表达了惋惜同情。
    著名的刘欣本人汉哀帝,汉平帝,都只是平谥而已,世人感觉可惜。
    可这位有点不一样,太昏了点,本来没什么,大兴土木,宠信妖妃也能硬着头皮给个美谥的,可刘骜是被人赶下皇位的啊!原因是滥杀无辜。
    如果还敢给美谥,当之前的游行不存在,那就是打太学的脸。
    文人当然物理上奈何不了你,可他们能从名声杀死你!史书上肯定怎么难听怎么来。
    元帝就是宠信宦官,导致史书评价一般,谁敢明着在官方史书上写皇帝的不对呢?除了太学也就没别人了。
    他们是真正的“言论自由”,怎么议论都没有问题,本来徐恭建立太学时也没想到过这一步。
    可是越发展越不对劲,逐渐从一个官方性质的民办机构,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官僚机构。
    汉武帝为了表示自己和老师的亲近,将太学祭酒改成了太学令,地位得到了根本的改变,不再是位卑权重的官职,也是两千石,与九卿地位等同,实际上后期可以媲美三公!
    只是这时候没有实际意义的权力,没什么可多说的。
    而最核心的官员任免批红权是康帝给的,本来的用意是表示对徐家的宠信,徐南是太学令嘛。
    结果随着时间推移,太学官僚的运作,批红权真正成为了太学的权力,而非是徐南一个人的,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势力影响力扶摇直上,变成了连皇帝权臣都无法撼动忽略的可怕存在,运作的好,甚至能逼迫皇帝!刘骜退位后,太学的势头再度高涨。
    再这么下去,恐怕连皇帝继位都要他们点头了,有点朝罗马元老院方向发展的意思。
    虽然后面被及时叫停了,但影响力还是在的。
    “陛下,太上皇必须上恶谥!否则如何面对那些被摧残至死的无数忠臣学子啊!倘若依旧上了美谥,那李博士的游行不就变成一场笑话了吗!”
    儒臣出身的太中大夫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太上皇的昏君之名已经彻底坐实,太学在舆论方面就没有输过。
    刘骜虽然没到遗臭万年的地步,但也差不多了,那封檄文传唱的非常广,甚至编成了童谣。
    皇帝刘欣沉吟片刻,道:“太上皇确实错了,他杀陈相这等忠臣的确是我刘氏的大不幸。”
    “可他毕竟是先帝,元帝之子,宣帝之孙,康帝之玄孙,这样一来,岂不是要打了诸位先帝的脸吗?我大汉还没有上恶谥的先例啊。”
    “朕觉得一个平谥就罢了,太上皇已经让出了皇位,名声扫地,史书记了浓墨重彩的一页,这已经是最大的惩罚。”
    “何须再做这么绝呢?”
    刘骜是他明面上的“父亲”,如果上恶谥可能会背上一个不孝的骂名,之所以执意给元帝上庙号,也是刘骜惧怕被诟病不孝。
    “陛下不能意气用事啊……”
    群臣开始纷纷劝谏了起来,以往至关重要的孝道,在太学法理面前就不怎么重要了。
    其实不需要有这个担心,太学负责修史,民间的影响也最大,如果顺了他们的意,评价可能差吗?
    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陛下,臣以为,太上皇当上恶谥!因为他是传统意义上的昏君,若是不施以惩戒,实在不合适。”
    徐博也带头说道,得到太学令站台,群臣劝的更起劲了,呈现一边倒的局面。
    刘欣见状,确定自己不会被骂后,才装出悲悯的样子道:“唉…虽然朕不希望如此,但正如诸位所说,无数忠臣的死亡需要一个交代。”
    最终,群臣商定谥号为“厉”,是为汉厉帝!
    谥法记载:“杀戮无辜曰厉;暴虐无亲曰厉;愎狠无礼曰厉;扶邪违正曰厉;长舌阶祸曰厉!”
    一个妥妥的恶谥,极其难听。
    (本章完)

章节目录

从西汉勋贵开始建立千年世家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肉屋只为原作者快淹死的鲤鱼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快淹死的鲤鱼并收藏从西汉勋贵开始建立千年世家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