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爆焰兵甲
    那些主战兵甲群中的特殊个体,内部安装的结构正是从对方处获得的那种,能喷射高温等离子体的特殊器官,只是不同的是,林易对其主要结构进行了种种升级,以获得更强的综合性能。
    与其说是升级,其实某种意义上,倒不如说,已经是脱胎换骨般的改进。威力,射程与弹道速度都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改进,并将一系列最致命的问题解决。
    主战兵甲原本的肩背部内壳体处,一个硕大的器官取代了原本的位置,一系列管道与腔室组成了这一系列主要发射结构,并由储存的大量不知该算是燃料还是弹药的液体。
    其本质成分,与聚变反应堆的燃料完全相同,是液态的氘氚等成分,而作用并没有什么不同-制造聚变反应,释放能量。
    只是比起聚变反应堆的燃料或聚变弹的装药,这些氘氚燃料的数量微乎其微,让其释放出的能量与前两者相比微乎其微,能作为星球内的战术级而非战略级武器使用。
    后世,由于只有裂变反应能形成足以“点燃”氘氚等聚变燃料,让原子核能克服斥力互相接触并开始反应的高温,因此,聚变武器的威力虽然上限惊人,足以形成战略威慑,但想要缩小威力,作为战术性常规武器使用,就不太现实了。
    不过现在,各种其它的点火方式让这一切成为了现实-一个以瞬间产生高温的生体激光器为核心的点火系统被安装在这个巨大开口的前方,负责引发这些燃料的聚变反应。
    而开口附近的大量甲片结构,则是这一套结构保持稳定的主要手段-一系列特殊的结构能在电流通过时候产生一個简易的约束磁场,将这一团聚变反应高温下形成高温等离子体的物质向前加速并喷射。
    而这个背部的开口,同时起到了另一个作用-由于磁流体约束让它的密度保存在一定水平,这团高温等离子体的密度依然大于空气,也就是说,其也可以进行抛物线打击。
    设想中,它们可以作为一种定位类似大口径迫击炮的相对近距离曲射火力,弥补狂齿锯蚁和现在还没打赢复活赛的臼炮怖蛛之间的火力空白,当然,直射的情况下,作为重型突击火力使用是更好的选择。
    同时,一套类似,但更小型的结构也被安装在它们的一对大颚末端,让其口中同样能喷射出类似的等离子团,虽然由于以量终究太小为主的种种原因导致威力小出不少,但胜在灵活,可以作为同轴火力使用。
    但无论如何,在战术级别,与常规武器相对比,其这些等离子发射结构的威力无疑是惊人的,足以攻破一些可能存在的,特别坚固的工事等结构,在空间狭小的地下世界,是一种不错的近距支援突击火力。
    不过话又说回来,主战兵甲的底盘参考六斑绿虎甲,而定位类似坦克,林易也曾经开玩笑说这东西某种意义上也能被称作虎式,那么,这种基于其底盘的重型突击火力,岂不就是,突击虎?
    奇奇怪怪的念头再次甩出脑海,林易也很快给新品级改好了名称-爆焰兵甲,最大限度的凸显出它们发射的高温等离子体的破坏性。
    而此时,在初次试验清空了洞口的所有敌方个体后,几只爆焰兵甲再次缩回集群后方,在寻常主战兵甲与狂齿锯蚁的拱卫下准备继续向前。在狭小的洞穴环境之中,它们的高温等离子焰能造成最惊人的破坏,但某种意义上,也或许容易被对方针对。但其余主战兵甲与大量狂齿锯蚁的保护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古网翅飞虫振翅飞过,下方,狂齿锯蚁们发达的六肢踏过被爆焰兵甲的等离子焰灼烧的焦黑的地面,向着洞穴内前进,主战兵甲与爆焰兵甲紧随其后。
    洞穴内,熟悉的一系列结构立即呈现在林易眼前,紫红色的组织铺满地面与洞壁洞顶,几根有限的捕蝇草状结构稀稀拉拉的从洞顶垂下,挥舞着试图徒劳的发起攻击,却很快被喷火锯蚁赶来并整个烤熟。
    似乎对方也知道了这种捕蝇草状结构没什么用,此时除了寥寥几根,似乎用来驱赶误入的小动物,便再没有更多,其它的结构也并未出现。
    不必多说,肯定是在后方憋了什么大的-不过这次,林易依然有所准备,如果仅仅是上次表现出的那些等离子喷射结构,确实已经无法造成什么威胁。
    与爆焰兵甲的等离子焰不同,这些等离子发射结构所发射的等离子团在各种方面都略逊爆焰兵甲的聚变原理等离子焰,林易所借鉴的,不过是那套可以包裹在等离子团表面并被发射出去的磁约束结构。
    弹速更慢,扩散更严重等一系列缺点让有一种品级个体相当适合对付它们-后方,大量古网翅飞虫腾空而起,以密集的阵型向内杀去。
    这些都是自杀型古网翅飞虫,它们较小的体型能很好的躲避敌方喷射的等离子焰,而自身自爆的杀伤力又足以对那种本身并不坚固的结构造成严重破坏,比起用常规品级去填,更加具有性价比。
    相比起来,反而是捕蝇草状结构对这些古网翅飞虫的威胁更大,但并不重要,一是即使抓住古网翅飞虫,自杀型飞虫的爆炸也会将其摧毁,二是,对方似乎确实已经撤下了大量捕蝇草结构,反而方便了古网翅飞虫。
    一些负责实况转播的侦查型飞虫紧随其后,红外夜视复眼将一切尽收眼底-不知洞穴内部的一系列情况究竟如何,如果依然如上一个洞穴那般,那估计,战斗很快便会结束。
    不过该有的警惕还是要有的-外围,数目可达两位数的坑道虫随时待命,一旦发生意外,就迅速从地下前来,将整个洞穴空间彻底如蚯蚓翻土般翻过一遍-某种意义上,坑道虫的整体外形确实没比蚯蚓好到哪去,只是更大且更为惊人罢了
    (本章完)

章节目录

从史前四亿年开始的虫群进化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肉屋只为原作者费氏弓背蚁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费氏弓背蚁并收藏从史前四亿年开始的虫群进化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