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文兄,请罢!”
    曹彰骑着一匹雄壮的战马,缓缓穿过邺城的城门,他的身影在夕阳的余辉下拉长,显得格外坚毅。
    他对着曹真说道:“可否让我看看城中情况?”
    曹真眼睛一闪,换做是其他人,他当然拒绝,但城中的情况,让曹彰看去了,反而能打消他的劝降之意,也能够让城外的汉军知难而退。
    他当即说道:“兄长请便。”
    说完便先行一步,进入城中。
    曹彰紧随其后,缓步观察邺城城中情况。
    城墙上,士兵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其间,有的在加固城防,有的在搬运滚木和箭簇,还有的则在调试着金汁等守城器具。
    空气中弥漫着紧张而有序的气息,仿佛连风都带着一股肃杀之意。
    曹彰望着这一幕,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
    这场战争已经让邺城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城中的百姓被征发作民夫,日夜劳作,只为守护这座城池。
    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疲惫,但眼中却闪烁着不屈的光芒,那是一种对家园的坚守,对未来的希望。
    曹彰翻身下马,将缰绳递给迎上来的侍从,迈步走向大将军府。
    他的步伐沉稳而有力,每一步都似乎在诉说着他内心的坚定。
    沿途,他看到了不少伤号,他们或躺在简陋的担架上,或被搀扶着行走,但即便是这样,他们的脸上也未曾露出丝毫的畏惧与绝望。
    曹彰的心中不禁沉重起来了,今日他前来劝降,恐怕不会太顺利了。
    正是有了这些坚韧不拔的军民,邺城才能在这十日汉军的猛烈攻势下屹立不倒。
    这是曹真的依仗啊!
    走进大将军府大堂,曹彰看到曹真已经坐在主位上等候多时了。
    曹真身着铠甲,面容严峻,眼神中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
    两人对视片刻,曹真率先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子文兄此番前来,莫非是劝降?”
    曹彰闻言,微微一怔,随即点了点头,说道:“如今天下的局势很明朗了,子丹何故负隅顽抗?大汉天子乃是明主,此番你若是能够携城而降,必被陛下重用。”
    曹真闻言,冷笑一声,那笑声中充满了嘲讽与不屑:“我为魏臣,岂能投敌?子文兄无需多言,你我如今各事其主,往日情分不必再说了。你方才也看到了,邺城之中,还可坚守,那刘禅小儿若想拿下邺城,得拿出数万汉军的性命方才能够。请回罢!”
    曹彰听着曹真的话,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悲凉。
    他深知曹真的性格,一旦认定了某件事情,便绝不会轻易改变。
    而且,曹真对魏国的忠诚也是毋庸置疑的,这让他很难说服曹真投降。
    曹彰叹了口气,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既是如此,子丹,保重罢!”
    说完,曹彰转身离去。
    他的背影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格外孤独与落寞。
    他知道,这次见面很可能是他们之间的最后一次了。
    曹彰心中暗自祈祷,希望曹真能够在这场战争中幸存下来,但他也明白,这只是一个渺茫的希望而已。
    走出大将军府,曹彰再次环视了一下这座熟悉的城池。
    此时的邺城已经没有了往日的繁华与宁静,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紧张与肃杀。
    但即便如此,曹彰依然能够感受到这座城池所蕴含的坚韧与不屈。
    他知道,只要这里的军民还有一口气在,就绝不会轻易放弃对家园的守护。
    曹彰骑上马背,缓缓驶离邺城。
    随着曹彰的离去,邺城再次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但这份平静只是暂时的,因为战争的火焰依然在燃烧,而邺城作为魏国的重镇之一,注定会成为这场战争中的焦点。
    翌日。
    曹真站在城墙上,目光坚定地望着远方,汉军的黑压压一片,如同乌云压境,预示着即将来临的风暴。
    他深吸一口气,心中既有决绝也有无奈。
    拒绝投降,是他对魏国的忠诚,也是对邺城军民的责任。
    这一战,将决定邺城的命运,也将决定无数人的生死。
    邺城城外。
    赵云站在高台之上,远眺邺城。
    旭日东升。
    盛夏的温度开始变高了。
    赵云转身,对身旁的副将下令:“准备攻城器械,三日之后,全面攻城。”
    他的声音冷静而果断,没有丝毫犹豫。
    三日的准备时间转瞬即逝。
    汉军阵前,一列列魏军俘虏被驱赶而出,他们面如死灰,眼神空洞,士气低落至极。
    这些俘虏,本是魏军的战士,如今却成了攻城的先锋,他们的命运,在战争的天平上,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前进!”汉军将领一声令下,魏军俘虏们被迫向前冲去,他们的脚步踉跄,眼神中满是恐惧与绝望。
    然而,在汉军的督战下,他们不得不硬着头皮冲向邺城的城门。
    城墙上,魏军弓箭手早已严阵以待,箭矢如雨点般倾泻而下,魏军俘虏们纷纷倒下,鲜血染红了大地。
    尽管魏军俘虏们士气低下,但他们的存在,却为汉军消耗了邺城的守城器具。
    滚木、礌石、金汁等守城利器,在连续的攻城战中逐渐消耗殆尽。
    虽然魏军俘虏们几次营啸溃散,但在汉军的严厉镇压下,他们很快又被驱赶回战场,继续充当攻城的炮灰。
    紧接着,冀州世家部曲被派上了战场。
    这些冀州世家部曲是冀州士族的本钱,大汉正是要趁此机会,消磨其实力。
    冀州士族部曲与魏军俘虏,连攻邺城十日。
    邺城不克。
    在世家部曲之后,精锐汉军终于发起了总攻。
    他们如同猛虎下山,势不可挡。
    城墙上,魏军士兵们拼死抵抗,但汉军的攻势太过猛烈,他们渐渐感到力不从心。
    邺城,这座坚固的城池,此刻仿佛变成了一台绞肉机,不断吞噬着战士们的生命。
    半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邺城下已经是血流成河,尸山血海。
    汉军的攻势没有丝毫减弱,反而愈演愈烈。魏军士兵们疲惫不堪,但他们依然坚守在城墙上,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曹真站在城墙上,望着眼前这片惨烈的战场,心中五味杂陈。
    邺城的命运已经悬于一线,但他依然没有放弃希望。
    只要援军到了,便还有机会。
    然而,魏国的援军却迟迟未到。
    曹真心中焦急万分,他知道,没有援军的支援,邺城很难再坚持下去。
    他派人不断向魏国朝廷求援,但没有得到回应。
    曹真感到一阵绝望,但他依然没有放弃抵抗。
    汉军将领望着邺城坚固的城墙和顽强的守军,心中也感到一阵无奈。
    这场攻城战已经持续了半个月之久,但邺城依然没有被攻破。
    如今,这场战争的胜负已经不仅仅取决于双方的兵力对比和战术运用,更取决于双方的意志和决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战场上的形势变得更加紧张。汉军和魏军在邺城下展开了激烈的攻防战。
    每一次冲锋和反击都伴随着惨烈的伤亡。
    战争,已经进入了完全依靠本能的阶段了。
    天命九年八月中旬,洛阳城内的暑气逐渐散去,秋风渐起,带来了一丝丝凉意。
    然而,在这看似宁静的皇城之中,却暗流涌动,一场关于国家命运的讨论即将在太极殿上展开。
    魏国皇城,雄伟壮丽的太极殿内,金碧辉煌,庄严肃穆。
    皇帝曹叡身穿绣着龙纹的皇帝袍服,头戴象征皇权的冠冕,端坐在高高的龙椅之上。
    他的面容严肃,眼神中透露出对时局的忧虑。
    “邺城危急,为之奈何?”
    曹叡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显得异常沉重。
    他的目光扫过殿下的一干臣僚,希望从他们的脸上找到一丝解决问题的线索。
    尚书令陈群闻言,立刻上前一步,躬身行礼后说道:“陛下,洛阳八关之内,虽然兵强马壮,但可调遣的大军仅有十万。
    这十万大军不仅要守卫皇城,还要防范弘农郡和枳关方向的汉军。
    一旦将大军派往邺城,万一这两面汉军趁机攻城,洛阳将陷入无兵可守的境地,后果不堪设想。
    陛下,千万不可调动洛阳兵卒。”
    陈群的话音刚落,立刻引起了许多臣僚的附和。
    “陈尚书所言极是,洛阳乃国家之根本,一旦有失,则全局皆危。邺城虽重要,但相比之下,洛阳的安危更为紧迫。”
    年轻的新贵夏侯玄,面容英俊,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亦附和道:“陈公深谋远虑,我等自愧不如。确实,洛阳若失,则魏国无立锥之地。因此,臣以为应坚守洛阳,不可轻易调兵。”
    他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陈群的看法。
    大殿内的气氛顿时变得紧张起来,一种无形的压力弥漫在每个人的心头。
    然而,就在这时,帝师郑称却站了出来。
    他身穿一袭素雅的儒袍,手持玉笏,面容坚毅。
    他上前一步,对曹叡说道:“陛下,邺城若失,冀州将不保。而河内地区又无山川之险可守,一旦汉军攻破邺城,兵锋将直指洛阳。
    到那时,我们再想御敌于国门之外,恐怕就来不及了。因此,臣恳请陛下派大军前往邺城支援,以保国家社稷之安危。”
    郑称的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他那一派的臣僚也纷纷站出来附和,表示支持郑称的主张。
    “郑公所言极是,陈公所言固然有理,但邺城若失,冀州不保,河内亦将陷入危险之中。届时,汉军兵锋直指洛阳,我们又将如何防守?
    “御敌于洛阳之外,岂能让敌人进到洛阳来?”
    “陈公这是亡国之策,绝对不可取!”
    大殿内的气氛再次发生了变化,原本紧张的氛围中多了一丝争执的火药味。
    陈群见状,眉头紧锁,再次上前说道:“郑公所言虽有一定道理,但派兵前去邺城真的能解决问题吗?
    汉军势大,我们派去的援军至多不过能坚守多些时日罢了。
    而且,一旦援军战败,邺城依然难保。
    到那时,洛阳又该如何防守?
    请陛下三思啊!”
    陈群的这番话再次引发了激烈的争论。大殿内的臣僚们分成了两派,一派支持派兵支援邺城,另一派则反对这一做法。
    他们各抒己见,争得面红耳赤,大殿内顿时乱作一团。
    皇帝曹叡坐在龙椅上,看着殿下群臣的争执,心中烦躁不已。
    他深知这场争论的重要性,因为它关系到魏国的生死存亡。
    然而,面对群臣的激烈争执,他却一时难以做出决断。
    “此事你们下朝再议,明日再行决策。”曹叡终于开口了,他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却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威严。
    说完这句话,他便起身离席,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太极殿。
    殿下群臣见状,纷纷停止了争执,面面相觑。
    他们知道,皇帝已经失去了耐心,再争下去也无济于事。
    于是,他们只得各自散去,心中却充满了对明日决策的担忧和不安。
    太极殿内逐渐恢复了平静,但这份平静只是暂时的。
    回到后宫的曹叡,坐在御花园的凉亭中,独自品茗。
    他的眼神深邃,仿佛在思考着什么重大的问题。秋风吹过,带来阵阵凉意,也吹散了他心中的些许烦躁。
    “陛下,您还在为邺城之事烦忧吗?”一个温柔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曹叡抬头一看,原来是皇后郭氏。
    毛皇后面容端庄秀丽,宛如初绽的牡丹,肤如凝脂,白皙中透着淡淡的粉红,仿佛春日里最温柔的一抹阳光。
    眉眼如画,细长的眉毛轻轻上挑,宛如远山含烟,一双明眸好似深邃的潭水,闪烁着智慧与温婉的光芒,仿佛能洞察人心,却又温柔地包容着一切。鼻梁挺直,唇色红润,嘴角微微上扬,挂着一抹恰到好处的微笑,既显得亲切可人,又不失母仪天下的气度。
    她的身形丰腴,却非臃肿,而是那种健康的、充满生命力的丰盈。
    走动间,宫装轻轻摇曳,步履稳健而轻盈,每一步都似乎在诉说着她内心的坚定与从容。
    她的手指纤细而修长,佩戴着精致的玉镯,举手投足间尽显高贵与典雅。
    见到毛皇后,曹叡心情不自觉的舒缓了一些。
    他轻轻叹了口气,说道:“皇后有所不知,邺城之事关乎魏国的安危,朕怎能不忧心如焚?”
    毛皇后闻言,走上前来,轻轻握住曹叡的手,说道:“陛下乃一国之君,自然要以国家大事为重。但臣妾相信,只要陛下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定能找到解决之道。”
    曹叡闻言,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感激地看着毛皇后,说道:“皇后之言甚是。朕明日定要召集群臣,再行商议此事,定要找到一个万全之策。”
    事情总是要解决的。
    想要灭魏?
    得看你有没有这个本事了!

章节目录

蜀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肉屋只为原作者雨落未敢愁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雨落未敢愁并收藏蜀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