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光学和电磁双隐身
    1983年8月18号,王建昆在基地中的飞行器试验中心的宿舍里醒来,拉开窗帘看了看天色,发现基地跟预报的一样是阴天,天空被厚厚的灰色云层所覆盖,仿佛一块巨大的灰色幕布,沉甸甸地压在大地上。那云层浓郁而沉闷,没有一丝缝隙,阳光完全无法穿透,使得整个天地都沉浸在一片阴暗之中。
    基地的建筑在这片阴沉的天色下,显得格外冷峻而神秘。冰冷的墙壁和沉默的设施,在灰暗的光线下,轮廓模糊,仿佛与这片灰色的天地融为一体。
    风在这压抑的氛围中也似乎变得迟缓,只是偶尔轻轻吹动着地面的沙尘,带起一丝若有若无的动静。没有阳光的照耀,一切都失去了原本的色彩,只剩下单调的灰色调,给人一种强烈的压抑感和不安,仿佛整个世界都被这无尽的阴天所笼罩,寂静而又神秘莫测。
    这个天气对于测试隐身飞机还是非常合适的,今后王建昆在使用这款飞行器时,会提前将起飞区域制造出一片雾霾或者云彩,这样能够最大可能的减少被路人发现的概率。
    此时远处的一个小型机库内,由新人类组建的地勤团队正在对一架铁灰色的小飞机进行检查以及添加航空煤油以及各种润滑油。
    这款飞机就是王建昆制造的具备雷达隐身和光学隐身的8号验证机,它同样有3台发动机,不过发动机组成跟6号机不一样,它的两侧发动机都是超燃冲压发动机,中间是一台矢量涡扇发动机,这个组合代表着在高空时速度将能再次提升。按照智子模拟测试的情况,其在3万米以上的高空飞行时,能以7马赫的速度进行巡航飞行,最高速度能达到9马赫。
    除了速度特别快,它的起降方式也非常特别,它的机身中部有个大风扇,机翼两侧各有一个小风扇,起飞时采用电力驱动风扇,让飞机垂直起飞。
    这么设计主要是为了今后能方便使用,使用电力风扇起降,声音会非常小,2公里外就几乎听不到任何声音了,而且不产生大量热量,红外设备也很难观察到。
    这款验证机的工作模式是先启动升力风扇,让飞机升到1千米左右的高空,然后启动那台具备矢量推进的涡扇发动机,一边为飞机提供更大的向上加速度,一边让飞机获得前进的速度,等飞机上升到2千米左右的高空时,飞机的水平速度已经接近6百公里每小时,这时就可以关闭升力风扇,矢量涡扇发动机开始提升功率,把飞机的水平速度提升到2马赫左右,接下来就是打开超燃冲压发动机,一边继续爬升高度,一边让飞机再次加速。等超燃冲压发动机稳定工作几秒钟后,就可以关闭涡扇发动机了,为了让飞机获得高超音速,涡扇发动机的进气口会被封闭起来,从而进一步减小空气阻力。
    而降落就容易很多了,根据目的地不同,主要是考虑目的地的防空能力,如果是那几个大国,那么在接近目标100公里左右就要关闭超燃冲压发动机,让飞机速度快速下降,等等速度降低到亚音速时打开升力风扇,以近乎垂直的角度降落到目的地。
    但是如果是那种没有什么防空能力的国家和地区,可以让飞机在距离目的地上空30多公里时关闭超燃冲压发动机,等到速度降低到2马赫时打开矢量涡扇发动机进行短距起降或者在接近地面几百米时用升力风扇降落。
    当然这架飞机只适合王建昆个人操作,它里面的很多部件因为材料问题并不能持久保持性能,需要王建昆每次使用时进行修复。而且也只有他能够用超能力对这架飞机进行持续空中加油,让它具备全球抵达能力,不然普通飞行员驾驶它最多飞6千公里。
    时间来到早上9点,地勤人员已经对8号验证机完成了检查和各种油料的添加工作,地勤组长前来接受王建昆的指令。
    “报告指挥官,8号验证机已经完成试飞前检查和油料添加工作,请指示。”
    “很好,辛苦了,留下1人辅助新一佳上飞机,其他人按照预定方案去忙各自的事情。”
    “是,为了和平~”组长喊完口号,去往远处列队的地勤组去发布下一步的指令了。
    这时新一佳已经穿戴好超级抗荷服,抱着头盔来到了机库里了。
    “报告指挥官,新一佳前来报道,请指示。”
    “按照预定计划,先进行地面测试,再进行空中测试,去吧。”王建昆回复道。
    “是,为了和平~”新一佳对着王建昆大声喊完口号,然后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远处的8号验证机。
    只见他走到等待在飞机头部的那名地勤人员处,两人按照常规的交接要求完成口令以及一系列的交接,然后地勤人员打开隐藏式登机梯,护送新一佳上了飞机驾驶舱,然后他也上了登机梯,人站在登机梯上给新一佳的抗荷服与飞机连接口进行检查,接着又让新一佳打开几个开关试用下头盔和抗荷服,待确认连接正常且使用没有问题后,那名地勤人员小心的从登机梯下来,然后把梯子收进飞机里。
    这时新一佳将气泡式座舱从内部关闭,打开矢量涡扇发动机,将飞机缓缓的开出机库。
    到了外面的跑道中部位置,新一佳关闭涡扇发动机,然后按照计划,先进行的舵面测试。
    这架飞机是无垂尾的三角翼造型,尾部机翼的翼根处和翼尖处可以在需要时张开,当它们张开时能够产生阻力,这能让这架飞机进行转向变化方向。因为是高超音速飞机,所以对机动性没什么要求,张开的机翼面积很小,它们张开时反射的电磁波可以忽略不计,而且其内侧也被王建昆安装上了一些隐身单元。
    舵面测试完成后,新一佳打开电驱动的升力风扇,只见机身中前部和机翼两侧的蒙皮开始出现非常科幻的一幕,它们开始螺旋形的收缩,露出中间的升力风扇。
    此时机身内部充满了20万度电的超级石墨烯电池开始通过超导线给三台升力风扇提供澎湃的电能,风扇在通电的瞬间开始由静止飞快的达到3千转的速度,这时机身似乎被石墨东西往上托举了一样,起落架的液压支柱向上抬升了一点。
    随着风扇转速的不断提高,风力逐渐加大,飞机的轮胎开始缓缓的离开地面,新一佳按照计划继续加大风力,直到飞机离开地面2米左右才让风扇保持功率不变。
    这时地面上的观察人员开始用设备在不同的距离上观察这架飞机,此时还没打开光学隐身,先进行的是电磁隐身测试,设置在1公里,5公里,10公里,20公里直到30公里的多台雷达开始对这个方向进行着密切观察,王建昆耳中不时传来各处雷达观测点的数据,发现此时在起落架没收回的情况下,10公里外的雷达能观察到一个等效是老鹰大小的反射物,10公里内的雷达能观察到一个2平方米左右的反射物,这一结果倒是符合王建昆的预期,在实际使用时,肯定会选择一个远离雷达的地方的。
    在悬停在2米高处2分钟后,新一佳继续提升升力风扇的功率,让飞机悬停到了30米的空中,然后收起起落架,这时一直密切观察这个方位的所有雷达都失去了目标,一点反射波都接收不到了,虽然10公里内他们还能用肉眼或者望远镜看到悬停在空中的8号机,但是雷达屏幕上却一点信号都没有。
    信号此时负责观察的都是王建昆制造出来的新人类,虽然诧异这飞机的雷达隐身性能这么好,但是还是能够按照预定计划做好本职工作的。
    王建昆也收到了各观察站点的反馈,得到的结果没有出乎他的意料,这种由他用超能力制造的等离子隐身元件确实功能强大,将他们覆盖到机身上后,几乎对所有常规波段的雷达都能隐身了,这意味着今后能够畅游世界了。
    电磁隐身测试基本完成,接下来就要进行光学隐身测试了,新一佳已经按照预定方案将飞机降落到了地面。
    “光学隐身测试开始,各单位注意切换观察设备。”负责观察组的组长命令各观测点执行光学观察。
    各观测点有的用望远镜,有的用普通相机和录像机,有的用多光谱观测设备,对准停在跑道上的8号验证机。此时天还是阴层层的,光线不是很好,王建昆站的位置离验证机在1200米左右,他的视力是特级飞行员的水平,能够很清楚的看到,但是一瞬间,他眼前的那架铁灰色的飞机消失了,那一直关注着的位置的景象跟它的背景几乎完全一样了,他揉了揉眼睛,眼前那架飞机还真的消失了。
    于是他赶紧拿起望远镜对着那片区域仔细搜寻,大概3分钟后他才在望远镜里观察到那个位置跟其他地方的不同,因为起落架内侧的反光跟其他的地方有明显的色差,他才在望远镜里看到那架处于光学隐身状态的飞机。
    因为不考虑成本和大规模普及,所以起落架大部分位置都铺设了光学隐身元件,它们取消了电离器功能,只保留了凸起的变色功能,就连轮胎的非变形部位都铺设了轮胎也是采用的灰色,跟大部分地面都一样,今后王建昆在使用时还会在空中改变轮胎的颜色,这样能最大可能的让这架飞机保持全机的光学隐身。
    大概10分钟后,各处观测点的观测结果陆续汇报上来,从结果来看,1公里内所有观测点都没能用肉眼看到,5公里内只有有限的几处观测点通过望远镜看清部分机体,而且搜寻时间都不短,而5公里外只有特殊的光学观测设备才能看到了。
    王建昆看完各观测点的数据后,对这个结果非常满意,这代表着光学隐身成功大半了。
    “新一佳,重新开始空中悬停,保持光学隐身。”
    “收到。”
    放下望远镜的王建昆注意倾听远处的声音,他如果不仔细听的话,还真听不到那风扇启动后的低鸣声,而肉眼依然看不清飞机,但是飞机轮胎在离开地面一段距离后,王建昆还是隐约看到了。
    随后飞机升到30米高处,起落架收起,王建昆就彻底看不到这架验证机了,此时各观测点都陆续汇报观测结果,跟王建昆估计的一样,大部分都只看到轮胎和部分起落架结构,但是当起落架收起后就都观测不到了。
    此时机身上的隐身元件同时进行着光学隐身电磁隐身,各观测站点对这架飞机全部失去了目标。
    “新一佳,隐身测试告一段落,但是继续保持隐身,执行空中测试,按照1号方案执行。”王建昆在确定隐身性能已经满足要求后,命令新一佳执行空中飞行测试了。
    “收到。”
    “1号路线各小组注意,试验机即将通过你们的区域,请按照预定方案进行观测并将数据进行实时上传。”王建昆接着对1号方案要经过的路线上的各观测点下达命令。
    “收到~”
    此时空中的一艘飞艇也启动了对地观测,上面有合成孔径雷达,常规雷达以及光学观测设备,这是王建昆为了测试这款飞机能否对太空中卫星隐身。
    新一佳接到命令后,将升力风扇的功率快速的提升,使得飞机快速的上升,3分钟后,飞机来到了1千米高度后,他在空中启动涡扇发动机,飞机开始获得平飞速度,尾部的喷口开始在新一佳的控制下调整角度,微微倾斜向下,给飞机提供一部分向上的升力,在到达2千米左右高度后,飞机平飞速度来到了6百公里每小时,他按照模拟飞行时的操作,将风扇关闭,飞机蒙皮非常科幻的旋转弹出将风扇口封闭。
    他脚部轻踩油门,让涡扇发动机逐渐提高功率,飞机越飞越高,速度越来越快,从7百公里每小时快速的提升到2400公里每小时,高度也来到了1.6万米。
    接着他打开超燃冲压发动机,飞机好像被一只大手往前推了一把,他的身体被紧紧的压在座椅里,此时的加速度来到了10个g,这代表着每过1秒,飞机的速度提升36公里每小时,就这样过了100秒左右,飞机速度来到了5马赫。
    他之前已经体验过好多次这种速度了,但是这次不一样,飞机在两台超燃冲压发动机的澎湃动力推动下还在加速,不过加速度变小了一点到了8g左右。他的身体还是被压在座椅上但是他的手和脚已经能在脑机芯片的辅助下移动了。
    当速度达到3马赫后,飞机就能用语音操控了,而作为新人类的他可以直接通过脑机芯片操控飞机,这是之前王建昆在测试6号机后临时增加的一套操纵模块,就是考虑到高超音速状态下,身体被加速度压制在座椅里的情况。
    现在新一佳就在通过脑机芯片,一边调整飞机的飞行方向,一边将发动机功率降低下来,因为这次测试只用达到7马赫的巡航速度就可以了,暂时不进行9马赫的超高速度飞行,因为那种速度会使得发动机寿命急剧降低,按照智子的测算,大概只能坚持10分钟左右。
    那个速度只有王建昆能够驾驭,他能够实时观察发动机的状态并进行小幅度的修补,而且他今后应该很少用到,常规的7马赫巡航速度已经足够他到达想要去的地方了。
    此时沿途的观察站点和高空的观察飞艇都没能发现任何目标经过他们空域的痕迹,王建昆从他们的回复中知道这款他个人特制的飞行器基本成功了,接着只要让新一佳再进行多次飞行,获得更多数据后,他就能将这款飞行器定型了。
    因为这次的飞行速度更快,新一佳驾驶着8号验证机在孟加拉湾上空绕了一个很大的湾,其边缘都要快到印度东部领海上空了,他在3万米的空中已经能看到印度半岛的海岸线以及斯里兰卡了。
    回到基地上空后,他先后解除了光学隐身和雷达隐身,然后使用升力风扇从高空垂直降落到基地的跑道上,然后由地勤人员用推车将这架飞机拖到机库里进行检查和保养。
    王建昆也来到了机库,同时用超能力将高超音速飞行许久的这架隐身飞机投射到脑海里,让智子进行分析,看哪些地方需要修改。
    此后的3天,新一佳上午和下午各进行一次飞行,除了继续测试隐身性能和高速性能,还进行了不同高度的机动性测试,获得了大量的数据,也幸亏是拥有脑机芯片的新人类,大量测试数据都能完好不差的保留下来带到地面,然后由王建昆将其导入到基地的超级电脑里,供他在地面的模拟舱进行飞行训练。
    从6号机落地后,他就开始用那些数据进行飞行训练了,每天晚上会费2小时,在能够提供加速度和多自由度旋转的驾驶舱里进行着仿真度90%的飞行训练。
    他在为自己驾驶高超音速飞行器做着准备,虽然一开始他在加速度达到8g的时候就眩晕过去了。但是为了今后能够自由出入世界各地,他一边坚持,一边用超能力对自己的身体进行微改造,终于在8天后,他能够在11g的加速度下穿着超级抗荷服保持清醒了。
    一切都准备就绪,他即将开始自己的高超音速飞行,这一天他已经等了很久了。
    (读者朋友们,你们想知道王建昆下一站开着高超音速飞行器去哪里吗?)
    (本章完)

章节目录

发展生产力从1981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肉屋只为原作者黑夜码字大师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黑夜码字大师并收藏发展生产力从1981开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