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 人性
春寒料峭,新芽初发,初春的京师虽然依旧是冰天雪地一般的寒冷,但那一抹万物复苏的盎然生机却是遮挡不住的希望和顽强。
即便是外面的自然环境再恶劣,她们依然敢在如此严酷的天气里面,迸发出关于春的呐喊!
裕王府内,朱载坖悠哉悠哉的靠在一张背靠上,手里依然不是永恒不变的《永乐大典》册子,这似乎也成了朱载坖这十年间的习惯,闲暇的时候手里没一本《永乐大典》看着,总觉得少些什么。
所以现在整个大明朝除了嘉诚皇帝之外,看《永乐大典》册数最多的,也就当属朱载坖了。
这一天依然还是朝廷过年放假的日子,不过这种假期也只对一些比较闲暇的衙门友好,大多数该忙碌的衙门,还是要加班加点的。
因此很多责任重大的衙门和官吏,并没真正的享受几天的假期,他们该干什么还要在干什么的,否则等到春节元旦的假期结束就会有更多的事情让他们手忙脚乱。
“王爷,高先生来了。”
孟冲轻脚轻步的进到朱载坖所在的暖室内,对着朱载坖小声的提醒了一句。
朱载坖听到孟冲的声音,也抬眼看了孟冲一下,然后把手中的《永乐大典》放在了眼前的小几之上,说道:“请过来吧。”
孟冲应了一声是,然后就去请高拱过来了。
高拱进到朱载坖的暖室里面,先对着朱载坖行了一礼之后,才将身上披着大氅解下递给了暖室内伺候的小太监。
朱载坖这个时候也亲自为了高拱倒了一杯热茶,“高先生坐近一些,先喝点热茶去去寒。”
高拱又对着朱载坖拱手谢恩,然后就坐到了朱载坖旁边的小椅上,也盘腿坐在了小几前面,并小心翼翼的喝了一口朱载坖刚刚为他倒的茶水。
等到高拱喝了一口茶后,朱载坖问道:“高先生今个怎么有空来我这了?这几天你们吏部不应该在和都察院忙着京察的事情吗?”
朱载坖所说的京察就是京师六年一度的京官考核制度,这个制度起源很早,但形成六年一次的定制还是从弘治朝开始的,算到如今也有六七十年了。
高拱道:“不瞒王爷,京察虽然很重要,但每次差不多也都是走走过场而已。毕竟京官不同地方官,他们能犯错的地方并不多,能不能顺利通过京察,也皆在他们各自堂官的一念之间。吏部和都察院所能做的就是复核他们各自堂官报上来的官员评考而已。”
朱载坖听到高拱这话,也是深以为然。
毕竟封建时代的中央王朝和后世的中央政府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虽然都是中央集权的政府组织,但是能掌握的权力和资源,也是有天差地别的。
封建时代的中央朝廷最大的权力就是人事任免权以及部分的财权。至于更多的其他细致权力,比如各地重要项目的管理和审批权力等等,以封建时代的控制力还是不能做到的。
因此在很多时候除了关键的六部重要衙门之外,大多数的京官衙门其实能做的事情的也就是抄抄写写的文字工作,而且这其中更多的还都是没有什么成效的无用功。
所以京官之中多清水衙门,而这也是京官生活清苦的重要原因之一。
朱载坖叹息了一声,“这些普通京官们确实不容易,以后他们的福祉可就全在先生肩上了。”
高拱听到朱载坖这句话,也忍不住想要苦笑,“王爷说笑了,臣哪里有这样的能耐?”
朱载坖笑道:“事在人为嘛,很多事情都要用发展的目光去看待,不能总一成不变的处理问题。如果这世间的事情都是顺从以往的想法和规矩,那哪里还有秦汉隋唐宋元呢?有了这些时代的更迭,这才说明世间的问题都是会随着时间发展而逐渐不同的。”
“我们大明立国至今也已经两百余年,很多的规则和问题和太祖开国的时候也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要想做出成绩,那么就得有超越前人的目光和魄力,要不然朝廷何必还要设置什么的规矩和门槛挑选官吏,让他们管理一方事务呢?”
“说到底朝廷的本意,还是需要这些官吏们能够在贯彻朝廷意志的同时,也能做出一些成绩,否则的话长此以往不管上下都如一潭死水,这可如何了得?”
高拱万万没想到朱载坖竟然会说出如此思考深远的话题,这些事说着是容易,可是真要做起来的事情,艰难程度可都不吝于上青天。
所以高拱也在朱载坖说完之后叹息一声道:“王爷说的是,可是这些事情谁也不知道该怎么办?贸然的做出改变,有时候不仅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甚至还会把事情变得更糟。而这样例子在历朝历代也都并不鲜见。所以,臣有时候也感觉责任重大的同时,又不知该如何是好。”
朱载坖又笑道:“那你现在不就在做吗?陛下把官员俸禄调整的问题以及京官住房公积金的问题可都交给你了,这些事情不就是一种改变吗?”
说到此事高拱确实有些心得,毕竟这些事可都是在京师特区有过探索的先例的,而且有一些还是他在担任京师特区长官的时候操刀办理的。
现在又把他放在吏部侍郎的位置去用更大的视野去办这些事情,这对于高拱而言虽谈不上轻车熟路,但也算是有些经验体会的。
因此这次高拱来朱载坖这里,其实也是为了此事。
高拱道:“王爷,臣做了一个初步的方案,您要不帮臣看一看?”
说罢高拱就把一份写好的方案奏疏从袖袋里掏出来,呈给了朱载坖。
朱载坖伸手接过之后,就扫了一眼,然后就放在眼前的小几上。
朱载坖道:“先生这件事你不能太积极了,得让人求着你,你才能办成。否则你就凭着这一腔热情去把这件事支棱起来,不仅得到百官们的交口称赞,他们甚至还会觉得你在破坏朝廷规矩。你可知这又是什么道理?”
朱载坖说完这句话,轻轻的端起了身前的茶盏喝了一口,又看着高拱。高拱思索了一下,最后说道:“人性?”
朱载坖笑道:“对,就是人性!”
接着朱载坖又展开讲道:“这些京官们不管是官职大小,还是职务高低,他们可都是自诩读圣贤书的清流。如此刚正不阿的清流,又岂能被你的几两碎银收买?先生若是如果积极的推动完成此事,可能不仅不会得到他们的一致好评,甚至他们还是一边得了好处,一边骂你破坏祖制。”
“所以,关于调整官员俸禄,以及京官住房公积金的事情,这事只能拖着办,只能一直的雷声大雨点小,让这些京官们看到你在为此事操心就行,至于这件事什么时候能成,那就要看这些自诩清贵的京官们能不能主动求你了。”
“如果他们连求都不求,就眼巴巴的等着先生你把此事给他们办成,到时候这人性之恶的反噬,可不是一两句话就可以揭过去的。”
“因此想要促成此事,就要拿出十二分的办事气势,以及一分没有的办事动力。等到他们这些人都急了,都忍不住跳出来追问此事,催促此事的时候,就是此事该成的时候。”
高拱听完朱载坖的这番话,也不由苦笑的摇着头,“还是王爷看得透彻,这人性有时候还真是如此。是臣把此事想的简单了。”
朱载坖笑道:“也不是先生想的简单,而是他们的架子太大,所以想要办成此事,就要拉下他们的架子,让他们认清现实和理想即可。”
高拱佩服的对着朱载坖又拜道:“臣明白了。”
朱载坖又笑呵呵的说道:“明白就好,对于这些把脸面看的比里子还重要的人就得用些手段才行,不能让他们觉得什么好事都是应该的,也不能惯着他们,让他们养成了‘端起碗吃饭,放下筷骂娘’的习惯。”
“要让他们明白‘粒粒皆辛苦’的道理,要让他们有感恩的心,这才能让他们在得到好处的时候,可以更加有积极的奉献自己的能力。”
高拱又嗯一声,“王爷所言极是!”
其实对于给官员涨工资设住房公积金这样的福利和好处,朱载坖也不想这样玩套路的,但奈何这帮人也不知道是读书读傻了,还是特别的会装。
直接给他们好处,他们不仅不会珍惜,甚至还会义正言辞的说什么“贫贱不能移”和“嗟来之食”之类的慷慨之词。
显然这就是没经历过社会毒打的贱人之相。
因此朱载坖给高拱出的主意就是拖,拖到这些人把本以为应该的心态,转变成渴望的心态。
如此一来接下来的变革和政策想要再推行的时候,这帮作为既得利益的官僚们才会真正明白什么才是对他们有好处的。
否则的话,等到朱载坖真正要掌握权力推行利国利民之政的时候,这帮王八犊子还要在那里之乎者也的扯皮,还要扯什么祖制云云。
现在把他们拉上“破坏祖制”的战车,得到破坏祖制的好处,看他们以后还怎么硬气的说什么祖制不可改的屁话。
所以朱载坖要给他们调整俸禄,增加福利,也不是真心疼他们做官太辛苦,而是为了通过利用此事把他们的嘴都给堵住,以方便以后更加“离经叛道”的改革推进。
可以说在这件事上朱载坖也是把人性的发挥到了极致,用一桩再简单不过的阳谋去破局现在的大明朝堂。
聊完了这件事后,朱载坖也好奇的问着高拱,“最近王本固的事情怎么样了?”
说到王本固的事情,高拱也顿时来了精神,他也没想到赵文华的动作会如此的犀利,怪不得裕王爷要把赵文华收在麾下,这样的人办事确实干净利落,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
高拱道:“赵文华拿捏王本固的证据十足,现在都察院也在为王本固的事情烦心,虽然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王本固参与了家乡的土地兼并,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的家人就是在利用他的影响力,才在家乡鱼肉乡里的,而他又从未制止过自己家人的恶行,也足见其有贪鄙之心。”
“所以,这次都察院那边送过的京察考核名单,就给了王本固一个‘丙’等评价,要知道这丙等评价可是数十年都没出过几次的,他现在能被周延划个丙等评语,也算是做官做到头了。”
朱载坖听到高拱这么说王本固,也忍不住笑了起来,“这件事情本王希望你们可以做成一个典型案例,然后通过这件案子好好的警醒天下官吏在做官正身正己的时候,也不要忽视了对家人的管教。”
“否则的话,这官做的不就只流于表面了吗?所以接下来你们吏部和都察院也要利用此案的机遇,好好的开展一场关于官员家人德行教育的深刻探讨,要从思想和道德以及制度的层面,制定出新的规则和规矩,让各级官员以及他们的家人遵守。”
听着朱载坖这些话,高拱也深以为然的点点头,“臣会和都察院好好沟通此事,争取早日拿出一个章程出来,呈奏陛下御览。”
朱载坖嗯了一声,“很好,这些事呀,也就只有交到先生手中,本王才能放心,若是给了他人,本王真不知道此事到最后又会办成什么面目全非的样子。”
“将来的路任重道远,还望先生能够一直保持初心,帮本王为陛下办好这些利国利民的重要之事。”
高拱拜道:“臣一定不负王爷所望,一定会辅佐王爷,为陛下尽忠,办好一切利国利民之要政!”
听着高拱这样的保证,朱载坖也嗯了一声,又给高拱倒了一杯茶,“来先生继续吃茶。”
高拱再次感谢朱载坖的赐茶,接着两人也又闲聊了一些其他的事情,临到饭点的时间,本来朱载坖是要请高拱一起用膳的。
结果也就在这个紧要时刻,一位不速之客慌慌张张的来到了裕王府上,要紧急求见裕王!
——————
求月票~~
(本章完)
春寒料峭,新芽初发,初春的京师虽然依旧是冰天雪地一般的寒冷,但那一抹万物复苏的盎然生机却是遮挡不住的希望和顽强。
即便是外面的自然环境再恶劣,她们依然敢在如此严酷的天气里面,迸发出关于春的呐喊!
裕王府内,朱载坖悠哉悠哉的靠在一张背靠上,手里依然不是永恒不变的《永乐大典》册子,这似乎也成了朱载坖这十年间的习惯,闲暇的时候手里没一本《永乐大典》看着,总觉得少些什么。
所以现在整个大明朝除了嘉诚皇帝之外,看《永乐大典》册数最多的,也就当属朱载坖了。
这一天依然还是朝廷过年放假的日子,不过这种假期也只对一些比较闲暇的衙门友好,大多数该忙碌的衙门,还是要加班加点的。
因此很多责任重大的衙门和官吏,并没真正的享受几天的假期,他们该干什么还要在干什么的,否则等到春节元旦的假期结束就会有更多的事情让他们手忙脚乱。
“王爷,高先生来了。”
孟冲轻脚轻步的进到朱载坖所在的暖室内,对着朱载坖小声的提醒了一句。
朱载坖听到孟冲的声音,也抬眼看了孟冲一下,然后把手中的《永乐大典》放在了眼前的小几之上,说道:“请过来吧。”
孟冲应了一声是,然后就去请高拱过来了。
高拱进到朱载坖的暖室里面,先对着朱载坖行了一礼之后,才将身上披着大氅解下递给了暖室内伺候的小太监。
朱载坖这个时候也亲自为了高拱倒了一杯热茶,“高先生坐近一些,先喝点热茶去去寒。”
高拱又对着朱载坖拱手谢恩,然后就坐到了朱载坖旁边的小椅上,也盘腿坐在了小几前面,并小心翼翼的喝了一口朱载坖刚刚为他倒的茶水。
等到高拱喝了一口茶后,朱载坖问道:“高先生今个怎么有空来我这了?这几天你们吏部不应该在和都察院忙着京察的事情吗?”
朱载坖所说的京察就是京师六年一度的京官考核制度,这个制度起源很早,但形成六年一次的定制还是从弘治朝开始的,算到如今也有六七十年了。
高拱道:“不瞒王爷,京察虽然很重要,但每次差不多也都是走走过场而已。毕竟京官不同地方官,他们能犯错的地方并不多,能不能顺利通过京察,也皆在他们各自堂官的一念之间。吏部和都察院所能做的就是复核他们各自堂官报上来的官员评考而已。”
朱载坖听到高拱这话,也是深以为然。
毕竟封建时代的中央王朝和后世的中央政府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虽然都是中央集权的政府组织,但是能掌握的权力和资源,也是有天差地别的。
封建时代的中央朝廷最大的权力就是人事任免权以及部分的财权。至于更多的其他细致权力,比如各地重要项目的管理和审批权力等等,以封建时代的控制力还是不能做到的。
因此在很多时候除了关键的六部重要衙门之外,大多数的京官衙门其实能做的事情的也就是抄抄写写的文字工作,而且这其中更多的还都是没有什么成效的无用功。
所以京官之中多清水衙门,而这也是京官生活清苦的重要原因之一。
朱载坖叹息了一声,“这些普通京官们确实不容易,以后他们的福祉可就全在先生肩上了。”
高拱听到朱载坖这句话,也忍不住想要苦笑,“王爷说笑了,臣哪里有这样的能耐?”
朱载坖笑道:“事在人为嘛,很多事情都要用发展的目光去看待,不能总一成不变的处理问题。如果这世间的事情都是顺从以往的想法和规矩,那哪里还有秦汉隋唐宋元呢?有了这些时代的更迭,这才说明世间的问题都是会随着时间发展而逐渐不同的。”
“我们大明立国至今也已经两百余年,很多的规则和问题和太祖开国的时候也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要想做出成绩,那么就得有超越前人的目光和魄力,要不然朝廷何必还要设置什么的规矩和门槛挑选官吏,让他们管理一方事务呢?”
“说到底朝廷的本意,还是需要这些官吏们能够在贯彻朝廷意志的同时,也能做出一些成绩,否则的话长此以往不管上下都如一潭死水,这可如何了得?”
高拱万万没想到朱载坖竟然会说出如此思考深远的话题,这些事说着是容易,可是真要做起来的事情,艰难程度可都不吝于上青天。
所以高拱也在朱载坖说完之后叹息一声道:“王爷说的是,可是这些事情谁也不知道该怎么办?贸然的做出改变,有时候不仅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甚至还会把事情变得更糟。而这样例子在历朝历代也都并不鲜见。所以,臣有时候也感觉责任重大的同时,又不知该如何是好。”
朱载坖又笑道:“那你现在不就在做吗?陛下把官员俸禄调整的问题以及京官住房公积金的问题可都交给你了,这些事情不就是一种改变吗?”
说到此事高拱确实有些心得,毕竟这些事可都是在京师特区有过探索的先例的,而且有一些还是他在担任京师特区长官的时候操刀办理的。
现在又把他放在吏部侍郎的位置去用更大的视野去办这些事情,这对于高拱而言虽谈不上轻车熟路,但也算是有些经验体会的。
因此这次高拱来朱载坖这里,其实也是为了此事。
高拱道:“王爷,臣做了一个初步的方案,您要不帮臣看一看?”
说罢高拱就把一份写好的方案奏疏从袖袋里掏出来,呈给了朱载坖。
朱载坖伸手接过之后,就扫了一眼,然后就放在眼前的小几上。
朱载坖道:“先生这件事你不能太积极了,得让人求着你,你才能办成。否则你就凭着这一腔热情去把这件事支棱起来,不仅得到百官们的交口称赞,他们甚至还会觉得你在破坏朝廷规矩。你可知这又是什么道理?”
朱载坖说完这句话,轻轻的端起了身前的茶盏喝了一口,又看着高拱。高拱思索了一下,最后说道:“人性?”
朱载坖笑道:“对,就是人性!”
接着朱载坖又展开讲道:“这些京官们不管是官职大小,还是职务高低,他们可都是自诩读圣贤书的清流。如此刚正不阿的清流,又岂能被你的几两碎银收买?先生若是如果积极的推动完成此事,可能不仅不会得到他们的一致好评,甚至他们还是一边得了好处,一边骂你破坏祖制。”
“所以,关于调整官员俸禄,以及京官住房公积金的事情,这事只能拖着办,只能一直的雷声大雨点小,让这些京官们看到你在为此事操心就行,至于这件事什么时候能成,那就要看这些自诩清贵的京官们能不能主动求你了。”
“如果他们连求都不求,就眼巴巴的等着先生你把此事给他们办成,到时候这人性之恶的反噬,可不是一两句话就可以揭过去的。”
“因此想要促成此事,就要拿出十二分的办事气势,以及一分没有的办事动力。等到他们这些人都急了,都忍不住跳出来追问此事,催促此事的时候,就是此事该成的时候。”
高拱听完朱载坖的这番话,也不由苦笑的摇着头,“还是王爷看得透彻,这人性有时候还真是如此。是臣把此事想的简单了。”
朱载坖笑道:“也不是先生想的简单,而是他们的架子太大,所以想要办成此事,就要拉下他们的架子,让他们认清现实和理想即可。”
高拱佩服的对着朱载坖又拜道:“臣明白了。”
朱载坖又笑呵呵的说道:“明白就好,对于这些把脸面看的比里子还重要的人就得用些手段才行,不能让他们觉得什么好事都是应该的,也不能惯着他们,让他们养成了‘端起碗吃饭,放下筷骂娘’的习惯。”
“要让他们明白‘粒粒皆辛苦’的道理,要让他们有感恩的心,这才能让他们在得到好处的时候,可以更加有积极的奉献自己的能力。”
高拱又嗯一声,“王爷所言极是!”
其实对于给官员涨工资设住房公积金这样的福利和好处,朱载坖也不想这样玩套路的,但奈何这帮人也不知道是读书读傻了,还是特别的会装。
直接给他们好处,他们不仅不会珍惜,甚至还会义正言辞的说什么“贫贱不能移”和“嗟来之食”之类的慷慨之词。
显然这就是没经历过社会毒打的贱人之相。
因此朱载坖给高拱出的主意就是拖,拖到这些人把本以为应该的心态,转变成渴望的心态。
如此一来接下来的变革和政策想要再推行的时候,这帮作为既得利益的官僚们才会真正明白什么才是对他们有好处的。
否则的话,等到朱载坖真正要掌握权力推行利国利民之政的时候,这帮王八犊子还要在那里之乎者也的扯皮,还要扯什么祖制云云。
现在把他们拉上“破坏祖制”的战车,得到破坏祖制的好处,看他们以后还怎么硬气的说什么祖制不可改的屁话。
所以朱载坖要给他们调整俸禄,增加福利,也不是真心疼他们做官太辛苦,而是为了通过利用此事把他们的嘴都给堵住,以方便以后更加“离经叛道”的改革推进。
可以说在这件事上朱载坖也是把人性的发挥到了极致,用一桩再简单不过的阳谋去破局现在的大明朝堂。
聊完了这件事后,朱载坖也好奇的问着高拱,“最近王本固的事情怎么样了?”
说到王本固的事情,高拱也顿时来了精神,他也没想到赵文华的动作会如此的犀利,怪不得裕王爷要把赵文华收在麾下,这样的人办事确实干净利落,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
高拱道:“赵文华拿捏王本固的证据十足,现在都察院也在为王本固的事情烦心,虽然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王本固参与了家乡的土地兼并,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的家人就是在利用他的影响力,才在家乡鱼肉乡里的,而他又从未制止过自己家人的恶行,也足见其有贪鄙之心。”
“所以,这次都察院那边送过的京察考核名单,就给了王本固一个‘丙’等评价,要知道这丙等评价可是数十年都没出过几次的,他现在能被周延划个丙等评语,也算是做官做到头了。”
朱载坖听到高拱这么说王本固,也忍不住笑了起来,“这件事情本王希望你们可以做成一个典型案例,然后通过这件案子好好的警醒天下官吏在做官正身正己的时候,也不要忽视了对家人的管教。”
“否则的话,这官做的不就只流于表面了吗?所以接下来你们吏部和都察院也要利用此案的机遇,好好的开展一场关于官员家人德行教育的深刻探讨,要从思想和道德以及制度的层面,制定出新的规则和规矩,让各级官员以及他们的家人遵守。”
听着朱载坖这些话,高拱也深以为然的点点头,“臣会和都察院好好沟通此事,争取早日拿出一个章程出来,呈奏陛下御览。”
朱载坖嗯了一声,“很好,这些事呀,也就只有交到先生手中,本王才能放心,若是给了他人,本王真不知道此事到最后又会办成什么面目全非的样子。”
“将来的路任重道远,还望先生能够一直保持初心,帮本王为陛下办好这些利国利民的重要之事。”
高拱拜道:“臣一定不负王爷所望,一定会辅佐王爷,为陛下尽忠,办好一切利国利民之要政!”
听着高拱这样的保证,朱载坖也嗯了一声,又给高拱倒了一杯茶,“来先生继续吃茶。”
高拱再次感谢朱载坖的赐茶,接着两人也又闲聊了一些其他的事情,临到饭点的时间,本来朱载坖是要请高拱一起用膳的。
结果也就在这个紧要时刻,一位不速之客慌慌张张的来到了裕王府上,要紧急求见裕王!
——————
求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