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唯将三人报到公社,公社再报到县里,需要经过层层审批。
    最后县里将符合条件的人员报到地区招生办,地区招生办根据个人的志愿联系好学校。
    最后会在地区组织一场考试,学校根据考试成绩进行最后的复核,然后就会给学员下发录取通知书。
    所以,整个过程会很长,起码要四五个月的时间。
    匆匆数日。
    刘会计等人盘清了账目,完成了全年的结算工作。
    各项收入加一起再减去各项费用支出,然后还要进行各项提留,并留下足够的生产发展资金。
    “方支书,最终我们的净收益为436万元。”
    刘会计告诉方唯,可用于分红的资金为436万元,他的工作就完成了。
    至于如何分红,需要方唯制定分红方案并交由大队干部讨论。
    “辛苦了!你们好好休息几天,等分红方案出来再交由你们实施。”
    方唯道了声辛苦,便让刘会计等人回去歇着。
    他随即召集郑虎等人开会,提出了这一年的分红方案:“我的意思,这一次大家都少分点,按照平均每人300元的标准发放。”
    “300元是不是有点少?大家辛辛苦苦一年,可就盼着这点钱过日子呢。”
    治保主任挠了挠头,感觉这个标准定的太低了。
    比如像他自己,家里人口多劳动力少,一年500块钱的开支还算宽裕,要是只有300元就很紧张。
    “你倒是尽想美事,把钱都发了,那新民居还搞不搞了?”
    郑虎瞪了对方一眼,觉得这家伙尽想着家里的那点破事,没有格局。
    “不是已经留出来500万元的专项资金了吗?”
    郑豹也缺钱,如果真有必要他也不会反对方唯提出来的分红方案,但他觉得资金好像没那么紧张。
    “我说一下关于500万元的事情,有些人可能没弄明白。这笔钱不光是用于盖房子的吗,还包括新民居的配套工程,比如像供电供水、排污排水、内部道路、美化环境、附属设施等等。
    你们总算房子的建设成本,我可以告诉你们,每一套住宅的成本不会超过5000元,但配套工程开销有可能更大。”
    方唯倒不在意是分300元还是500元,但超过500元肯定不行。
    他只是澄清了一下建设资金的用途,免得大家东想西想的。500套住宅的建设成本大约在200万元-250万元,单套住宅的建设成本不会超过5000元。
    这年月在农村自建房,一般1000多元到2500元都可以把房子盖起来了,城市要贵一些,但也贵不了太多。
    如果按照购买力水平计算,当今的1元钱大致相当于方唯穿越前的100元-150元,也就是说现在2000来元造价的房子大致相当于后世30万元造价的房子。
    将近5000元造价的房子,搁后世相当于50万元以上的造价了。
    当然,新民居工程的房屋建设标准要高一些。各项配套比较完善,算上各项配套设施的造价,每一栋房屋的造价大约相当于1万元。
    还不一定够。
    方唯说完,大家继续讨论,最终的意见都倾向于平均每人分红500元。
    “那就这样,这一年按照平均每人500元分红,散会!”
    方唯算了一下,这个分红数字还能接受,便做了决定。
    然后大家纷纷散去,过了两天就把钱发了下去。社员们倒没什么意见,都知道大队目前正在搞【新民居】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自己紧一点也没啥。
    更何况人均500元的分红,在当下也不低了。在这个人均工资30、40元的年代,还能有什么更高的要求呢?
    方唯和盘莲一共分了1300元,属于最高一档。
    “三哥,咱们抽空去圩上转转,好不?”
    拿到了分红之后,队上有很多人都去赶圩,购买家里需要的物品。
    盘莲也想去圩上买些东西,就问方惟有没有时间。
    “好,那就明天去吧,刚好明天有大圩。”
    初一、十五有大圩,各种各样的商品都有,人也多,特别热闹。
    第二天。
    两个人吃完早饭就去了圩上,果然是人山人海。
    盘莲首先买了一些小东西,这些小玩意居家过日子都有用,供销社的商品还没这边齐全。
    随后又碰到卖鱼的,方唯买了两条草鱼,打算中午吃。
    “三哥,你看那边。”
    两人继续在圩上转悠,盘莲眼尖突然看到有人在卖蔬菜种子,而且还打着下塘大队二队的名义。
    方唯扭头一看,就看到一位胖大婶在卖蔬菜种子,摊子上还特意立了一块纸板,上面写着“下塘二队的蔬菜种子”。
    “你这些蔬菜真的是来自下塘二队?怎么卖的?”
    “我这里的蔬菜种子绝对是二队的,你放心,如假包换。这些蔬菜种子不分品种,都是1块钱一斤,随便挑。”
    胖大婶当即做了保证,说不可能有假,不放心的话可以拿去让人鉴定。
    随后她又说了价格,价格可真不便宜。
    现在一般的蔬菜种子也就是两三毛钱,贵一点的也不超过5毛钱。她这里的蔬菜种子一个价,统统都是1元一斤,的确贵了不少。
    方唯没吱声,随手抓了一把种子拿起来查看,还别说,这就是二队的蔬菜种子。
    二队的蔬菜种子有自己的特色,形状较大且饱满,关键是方唯有【辨识】的技能,一眼就能鉴定出来。
    “你的这些种子从哪里来的?”
    方唯没有追究的意思,就是因为好奇。
    这话马上引起了胖大婶的警觉,说道:“你到底买不买?问这么多干啥,查户口呢?”
    方唯知道问不出来什么,便把手里的种子放回去,拉着盘莲扭头就走。
    “真是咱们大队出产的种子?”
    盘莲刚才一直在看热闹,现在更是被勾起了好奇心。
    “是的,就是咱们的种子。”
    方唯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很明显,在高产蔬菜种子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有人在倒买倒卖谋取利益。
    因为产量较少,所以大队出产的蔬菜种子并未对外销售,基本上都卖给了关系较好的生产队。蔬菜种子本来就不值钱,他也从来没有关注过。
    “那你咋不管?”
    “我怎么管?一点小事罢了,难得糊涂吧。”
    方唯不打算管这事儿,下塘大队的主业是培育稻种,再加上几种高价值的经济作物种子,别的都可以忽略不计。
    反正自己这边的高产种子,最多种植一两代之后就会被打回原形,他才懒得费那个事儿。
    盘莲听明白了,也就不再多言。
    随后两人又买了一些果和点心,便骑车返回了家里。
    盘莲拎着两条鱼交给了阿姐,今天中午可以做【香辣鱼】吃。
    吃过饭,方唯睡了一会,起来后就去了大队部。
    “虎子,咱们蔬菜种子都流到圩上去了,都卖到1块钱1斤了呢。”
    方唯在办公室坐下没多久,郑虎拿了几张单据过来让他签字。
    队里的日常开支,郑虎签字就行。但非常规支出或者大额支出,还必须要由方唯签字。
    方唯扫了一下单据,刷刷刷就签了自己的大名,然后和对方讲了一下今儿在圩上的遇到的事情。
    “1元1斤也不算贵吧,咱们卖出都到了6毛一斤。”
    郑虎倒不就觉得1元1斤有多贵,卖给其他的生产队是6毛一斤,对方再倒手卖出不得加一点,到了二道贩子手里也不便宜了。
    方唯平时都不关心这些小事,到了这会儿他才搞清楚,原来郑虎给人家卖的蔬菜种子就很贵。
    于是他就摇了摇头,不想再提这件事。
    郑虎拿着单据走出了方唯的办公室,刚到外面,他的脸色就垮了下来。
    这件事和他还真有关系,毕竟诸如此类的小事方支书从来不管,一向都是他在负责。
    之前他二哥也就是郑豹帮朋友的生产队说情,他就给对方多买了一些蔬菜种子,他怀疑是这批蔬菜种子流到了外面。
    随后,他就去找了郑豹。
    “二哥,上次你朋友买走的那批种子,是不是流到圩上去了?”
    “咋了,出啥事了吗?”
    “三哥今天正好去赶圩,遇到有人打着二队的旗号在卖蔬菜种子,1斤1元钱,这不就是倒卖吗?二哥,你和我说实话,你有没有收人家的好处?”
    “天地良心,他就请我喝了一次酒,我可是半分钱都没拿。”
    事情搞清楚了,郑豹碍于朋友的情面找了郑虎帮忙,从队里多买了一些种子。
    当时人家说是给几个生产队帮忙,谁知道是拿出去倒卖?
    郑虎搞清楚了情况,晚上去找了方唯,原原本本说了此事。
    “小问题,以后注意点就行。”
    方唯也不在意,这种事是难免的,只要供求失衡就一定会有这样的事情存在。
    只要不是郑家兄弟参与倒买倒卖,这事儿他也不会管。只不过那个人已经被列入了黑名单,以后都不可能再从下塘大队买到蔬菜种子。
    “三哥,以后我会注意的,保证不会再发生这样的事情。”
    郑虎松了一口气,只要三哥没有对自己失去信任,那一切都好说。
    随后他还做了保证,胸膛拍得砰砰响。
    “这种事不可能杜绝,人家生产队买回去,你知道人家是种在地里了还是倒卖出去了?以后不要和个人打交道,卖给任何一个生产队都行,剩下的事情就别操心了。”
    方唯挥挥手,把郑虎打发走了。
    他还能不相信郑虎?说难听点,对方只要不坑害大队的利益,其他都是细枝末节的事情。他对于专门培育蔬菜种子没什么兴趣,所以蔬菜种子供不应求的状况会一直维持下去。
    翌日。
    方唯早上在家没出门,郑虎急匆匆的跑来,说地区烟草局来人了。
    队里一直都有种植烤烟的传统,方唯不敢怠慢,随机跟着对方去了大队部。
    “方支书,我们来的匆忙,没有提前你们还请不要见怪。是这样的,你们下塘大队的产出的烤烟,通过了国家烤烟新品种的评定,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来人是地区烟草局的一位领导,见了方唯很客气,一开口就直接报喜。
    大队生产的这种烤烟已经和其他生产队种植的烤烟拉开了距离,香味醇厚、品质更优,关键是有很强的抗性。
    唯有提高品种抗性,才能确保烟叶品质稳定,满足工业化生产的需求。
    下塘大队每年上交的烤烟都受到了一致的赞誉,地区烟草局经过评审,认为这是一种优秀的新品种烤烟,随即上报到了最高的评定单位。
    结果一举通过了评定,并被命名为【nx-232】烟草品种。
    这倒是一个意外之喜,方唯赶紧向人家表示了感谢:“多谢领导的关心,要是没有地区帮我们上报,我们可能就这么稀里糊涂的种植下去。”
    “感谢就不必了,希望你们能多培育一些【nx-232】烟草种子,既可以为社员们增收,也可以带动咱们地区的烤烟生产。”
    地区来人笑着摆了摆手,然后将证书和一些相关文件交给了方唯。
    随后,方唯和郑虎等人陪同他们去队上转了转,参观了队里的烤烟房等设施。
    中午。
    队里在食堂安排了饭食,对方吃过饭就起身告辞,临上车之前再次提了育种的事情。
    “请领导放心,我们会努力扩大【nx-232】烟草的种植面积的。”
    方唯马上表了态,地区烟草局的来人感到很满意,这才乘车离去。
    队里这些年其实一直都在储备烤烟种子,烤烟种子的产量很低,一亩烤烟田大概能采收5斤-7斤的种子,到目前为止库存的烤烟种子大约有1万斤左右。
    如今烤烟种子的价格在每斤25元,看着似乎不便宜,但实际上单位产出很低,一亩地产出的种子价值也就150元左右。
    专门培育种子不合算,种子不过是烤烟生产的副产品、
    “虎子,你和本公社的其他的大队联系一下,我们愿意提供【nx-232】种子,每斤25元,看有没有愿意种植的。”
    既然答应了地区烟草局要推广【nx-232】烟草品种,那么就得实际行动。
    方唯让郑虎先在本公社联系一下,随后再推广到其他公社。
    “好的,我马上去办。”
    郑虎回应了一句,便去了公社找郑先发。
    他一个一个大队去找人很麻烦,不如请郑先发下发一个通知,大家聚集在公社一次说完得了。
    “你们又搞了烤烟种子?真行啊!”
    郑先发见怪不怪,方唯搞出啥动静他都不稀奇。
    不过他还对这项工作还是很支持的,第二天就把各大队的负责人喊道了公社。
    郑虎趁机讲了烟草局领导的意图,并开始推荐【nx-232】种子。
    “下塘大队出产的种子还有点啥好说的?下一季我们就种植这个【nx -232】烤烟。问题是你们的种子够不够啊?”
    “多的是,你们现在买的话保证供应。”
    没想到根本不用他卖力宣传,下塘大队在育种方面就是金字招牌,他一说,大家都愿意引进最新的烤烟种子。
    大家开了几句玩笑,就纷纷散去。
    第二天。
    各大队就派人来到了下塘大队,购买烤烟种子。
    烤烟的种子比较特殊,因为它很小,一斤种子大约有8000粒到12000粒。一亩烤烟田需要的种子数量是1000粒到1300粒,也就是说一斤种子可供10亩烤烟田种植。
    平均到每个大队,有200斤种子足够了。
    16个大队一共买了3200斤烤烟种子,给下塘大队带来了80000元的收入。
    这样一来,整个瑶岭公社在下一季都会种植【nx -232】烤烟,也算是兑现了方唯向地区烟草局的承诺。
    继续大面积推广可以再等等,关键是下塘大队的种子也不多。
    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关于新品种烤烟的消息很快就透露了出去,又有不少其他公社的生产队找上门来。
    “三哥,他们整天围着我转,要不把剩下的烤烟种子卖给他们算了。”
    郑虎不胜其烦,来找方唯拿主意。
    “那就卖了吧,但要是提前和他们说好,我们无法保证以后能继续供应【nx-232】种子。”
    方唯也觉得很麻烦,干脆就一锤子买卖,卖完拉倒。
    郑虎随后有卖出去了6800斤烤烟种子,收入了17万元。这下子基本上清空了库存,仅存的一点大队自己还要用呢。
    买到种子的生产队喜气洋洋,没买到的依然不死心,总是想方设法跑来打听,看下塘大队能不能匀出来一些。
    方唯这时才想到了瑶寨,瑶寨最早就跟随方唯种植了这个品种的烤烟,这些年陆陆续续也应该积攒了不少烤烟种子。
    “虎子,你让他们几个莫急,我去瑶寨问一下。”
    方唯顾不上回家吃午饭,骑上自行车就直奔瑶寨。
    等他到了寨子里一问王松林,才知道库存的烤烟种子有16000斤,比下塘大队还多。
    “松林,你们是真能攒家底,留这么多的种子给来下崽啊?不过也好,起码能给我解围。”
    方唯让人装了10000斤烤烟种子,用拖拉机运回了下塘大队。
    剩下的6000斤种子他让王松林不要动,等回头再说。(本章完)

章节目录

年代: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肉屋只为原作者华山弃徒.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华山弃徒.并收藏年代: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