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虽然笑得灿烂,终究还是道:“我们可以慢慢再商量一下的。”
“好。”他点头答应,却又开始对她的琴产生了兴趣,“所以……这把琴……弹的如何了?”
看着他眼里的期待和好奇,她不禁用手掌紧紧一遮,琴声断绝。她羞赧的笑容仿若月光下盛放的昙花。“你不会想听的。萧府本来有十多个看管我的府卫,后来我开始弹琴,她们就都走的远远的了……”
说着说着,她的声音弱了下来。
他沉默不语,眼里的星光渐渐黯淡,眼神缓缓阴冷。
她抬眸一笑:“公子若不嫌弃,阿宛便献丑了。”
她的十指带着些许生涩紧张的颤抖,缓缓放到了琴弦上。琴音虽不算悠扬,倒也还算流畅。
“卫人畏暗,怯之晦室;
卫人畏疾,恐医视之。
淑女聪慧,貌柔性和;
卫人求之,其友嫉之。
嗟乎汉水,汹涌之势;
击水而下,砥砺奋前!
嗟乎汉水,汹涌之势;
余操桨舵,载淑女行。”
她的歌声时而羞怯,时而带着忍不住的笑意,和她的琴声却是无比和谐,竟似仙音绕梁。
一曲毕,她抚着琴颈,笑得恬淡。他愣在那里,一时不知该如何表达。
她轻轻叹了口气,声音依旧颤抖:“我有一个问题,你必须回答我:你有没有怀疑过我与他们一同谋划这一切,包括嫁给你?”
他从她手中拿过那把库吾孜琴,无师自通的弹拨起来。
“今夜之前,没有过。”
“今夜之后呢?”
他放下手中的琴,定定的看着她,道,“我不在乎。”
她闻言,问笑着摇头,“你很傻。”
他们又仰头一同看了镇这山间的璀璨星空,直到飘来了一朵云遮挡住视线。
“飞琼这次要留在京都保护陆家的小世子,茜冰是从前一直在暗中保护你那个,让她跟着你可有不好么?”他边走边问。
她想要谈一谈这个曾经没有经过她允许的“暗中保护”,不过此刻似乎也无关紧要了。她摇了摇头,“茜冰很好,可是经过楚月之后,现在我不想要有人跟着我。”
“好,那还是让茜冰退回暗处。”
“暗处也不要。”她坚定的拒绝,并且很快的转换了话题,“我很好奇,这几个月你在京都,是如何在李岫和我祖父二人之间安然无事的?”
他扶着她走下最后一层石阶,步入了平坦了小径,“那是因为现在我已经是李岫的最后一棵救命稻草,而镇国公的烦心事便更多了。当日不是你让我去京都帮助李岫,如今为何还会好奇?”
她的脚步轻盈,“当时我只是有这样一个模糊的想法,并没有仔细想过京都的复杂势力究竟都会如何反应。”
他却吃惊道:“所以你竟然就这样把我不明不白的推入了京都?枉我如此信任你。”
“你现在不是好好的?不仅举着顾氏这杆大旗,还是李岫不得不依仗的太子少师。只是李岫有没有太子,何来的太子少师?”
“事实上这并不是李岫的主意。自从镇国公挟天子后,京都无主,在封地的衡王、邺王便以宗室之名来到京都,与大将军一同行事。如今也是因为有这些人,李岫在能依旧坐在龙椅之上。不过近来他们似乎已经对李岫失了耐心。三个月来,其实我一直在负责教导李岫的堂弟李烁。”
她偏过头来回想了片刻,“李烁,自幼丧父,还是个少年,对他们来说是很合适的选择了。隋钦呢,他现在又是站在哪一边?”
他们一同踏出了小径,转而走上了通往湖对面的九曲回廊,“自然是站在大将军身边。其实裴大将军虽然与宗亲共事,却不赞成对李岫的放弃。”
“看来即使同是一党,也有分歧。”
“不过现在陆琛发兵,裴大将军和平江侯出征在外,若非京都内还有羽林军和虎贲军,恐怕……”
她点了点头,“所以主张简单粗暴的取东明侯性命的,便是衡王和邺王了。”
“他们很着急,企图釜底抽薪,不过想要动东明侯也不是很容易,有萧皇后施压,李岫不会动手。”
走过了九曲回廊,是没有燃灯的重重楼宇,她在他的带领之下找到了自己的那一间。
她推开了虚掩的屋门,将手中提灯的灯火引至了桌面上,“这次回去,你又打算如何呢?”
“起初我也没有头绪,但是最近想到一个办法。”看到她开始梳理自己被山风吹乱的长发,他举起提灯道,“你早些休息。”
虽然在行宫那夜他们曾经有过共枕而眠,可是第二日也发生了不少事,带着不清不楚的隔阂,于是这几日来都是如此。
走到了门口,他又等了片刻,终于听到屋内人的呼唤。
“等等。”
没有再走几日,他们又听到了一个不愿听到的消息。
“公子,夫人,裴大将军在朔州军中病逝了。”
他闻言皱眉,“裴鸿光是李岫最后的一块后盾。若是李岫出事,恐怕李氏宗亲和萧氏的矛盾再无法调和。”
萧宛道:“大将军死于军营,军心不知是否会受波动。”
“大将军死守朔州已经有十余日,如今恐怕已经要撑不住了。若是蜀军攻克了朔州,行军再有十日便可到达京都。”顾和徵对她道,“恐怕我们要加快行程,赶回京都了。”
自那天之后,他们自然是快马加鞭向京都赶,却还是在还剩两日路程的时候得到了新的消息——李岫终究还是下了退位诏书。诏书中直陈了如今天下纷乱皆因自己失德,所以自愿退位,只是诏书中并没有写明,这大位究竟要传给何人。
顾和徵沉吟道:“不知道镇国公会不会趁此机会登基御极?”
“不会。以我对祖父的了解,如果他想要建立一个新的王朝,他是绝对不会允许将来史官书写,开国以来第一场便是败仗的。”
萧宛心中明白,若不是朝中尚有李氏宗亲外戚的反对,外又有蜀国大军进犯,现在已经是祖父距离登基最近的时刻,同时也是离整个萧氏覆灭最近的时刻。
两日后,夕阳下,一辆毫不起眼的马车缓缓驶出城门,没过多久,一人策马入宫。
刚刚登基的少年头戴玉冠,身着耀眼的明黄龙袍,此刻在宫中举弓,射出了他的第一支箭。
李烁又抽出了一支箭,举起弓来单眼瞄准中,却看到箭蔟指向之处有一人走来。李烁放下了手中弓箭,“老师,你终于回来了。可惜的是恰巧便错过了朕的登基大典。”
顾和徵的衣摆在风中摆动,向比他稍矮一头的少年行礼:“恭喜陛下登基。”
“若无老师的悉心栽培,朕恐怕早就焦头烂额了。”李烁道,“老师今后也要留在朕
“好。”他点头答应,却又开始对她的琴产生了兴趣,“所以……这把琴……弹的如何了?”
看着他眼里的期待和好奇,她不禁用手掌紧紧一遮,琴声断绝。她羞赧的笑容仿若月光下盛放的昙花。“你不会想听的。萧府本来有十多个看管我的府卫,后来我开始弹琴,她们就都走的远远的了……”
说着说着,她的声音弱了下来。
他沉默不语,眼里的星光渐渐黯淡,眼神缓缓阴冷。
她抬眸一笑:“公子若不嫌弃,阿宛便献丑了。”
她的十指带着些许生涩紧张的颤抖,缓缓放到了琴弦上。琴音虽不算悠扬,倒也还算流畅。
“卫人畏暗,怯之晦室;
卫人畏疾,恐医视之。
淑女聪慧,貌柔性和;
卫人求之,其友嫉之。
嗟乎汉水,汹涌之势;
击水而下,砥砺奋前!
嗟乎汉水,汹涌之势;
余操桨舵,载淑女行。”
她的歌声时而羞怯,时而带着忍不住的笑意,和她的琴声却是无比和谐,竟似仙音绕梁。
一曲毕,她抚着琴颈,笑得恬淡。他愣在那里,一时不知该如何表达。
她轻轻叹了口气,声音依旧颤抖:“我有一个问题,你必须回答我:你有没有怀疑过我与他们一同谋划这一切,包括嫁给你?”
他从她手中拿过那把库吾孜琴,无师自通的弹拨起来。
“今夜之前,没有过。”
“今夜之后呢?”
他放下手中的琴,定定的看着她,道,“我不在乎。”
她闻言,问笑着摇头,“你很傻。”
他们又仰头一同看了镇这山间的璀璨星空,直到飘来了一朵云遮挡住视线。
“飞琼这次要留在京都保护陆家的小世子,茜冰是从前一直在暗中保护你那个,让她跟着你可有不好么?”他边走边问。
她想要谈一谈这个曾经没有经过她允许的“暗中保护”,不过此刻似乎也无关紧要了。她摇了摇头,“茜冰很好,可是经过楚月之后,现在我不想要有人跟着我。”
“好,那还是让茜冰退回暗处。”
“暗处也不要。”她坚定的拒绝,并且很快的转换了话题,“我很好奇,这几个月你在京都,是如何在李岫和我祖父二人之间安然无事的?”
他扶着她走下最后一层石阶,步入了平坦了小径,“那是因为现在我已经是李岫的最后一棵救命稻草,而镇国公的烦心事便更多了。当日不是你让我去京都帮助李岫,如今为何还会好奇?”
她的脚步轻盈,“当时我只是有这样一个模糊的想法,并没有仔细想过京都的复杂势力究竟都会如何反应。”
他却吃惊道:“所以你竟然就这样把我不明不白的推入了京都?枉我如此信任你。”
“你现在不是好好的?不仅举着顾氏这杆大旗,还是李岫不得不依仗的太子少师。只是李岫有没有太子,何来的太子少师?”
“事实上这并不是李岫的主意。自从镇国公挟天子后,京都无主,在封地的衡王、邺王便以宗室之名来到京都,与大将军一同行事。如今也是因为有这些人,李岫在能依旧坐在龙椅之上。不过近来他们似乎已经对李岫失了耐心。三个月来,其实我一直在负责教导李岫的堂弟李烁。”
她偏过头来回想了片刻,“李烁,自幼丧父,还是个少年,对他们来说是很合适的选择了。隋钦呢,他现在又是站在哪一边?”
他们一同踏出了小径,转而走上了通往湖对面的九曲回廊,“自然是站在大将军身边。其实裴大将军虽然与宗亲共事,却不赞成对李岫的放弃。”
“看来即使同是一党,也有分歧。”
“不过现在陆琛发兵,裴大将军和平江侯出征在外,若非京都内还有羽林军和虎贲军,恐怕……”
她点了点头,“所以主张简单粗暴的取东明侯性命的,便是衡王和邺王了。”
“他们很着急,企图釜底抽薪,不过想要动东明侯也不是很容易,有萧皇后施压,李岫不会动手。”
走过了九曲回廊,是没有燃灯的重重楼宇,她在他的带领之下找到了自己的那一间。
她推开了虚掩的屋门,将手中提灯的灯火引至了桌面上,“这次回去,你又打算如何呢?”
“起初我也没有头绪,但是最近想到一个办法。”看到她开始梳理自己被山风吹乱的长发,他举起提灯道,“你早些休息。”
虽然在行宫那夜他们曾经有过共枕而眠,可是第二日也发生了不少事,带着不清不楚的隔阂,于是这几日来都是如此。
走到了门口,他又等了片刻,终于听到屋内人的呼唤。
“等等。”
没有再走几日,他们又听到了一个不愿听到的消息。
“公子,夫人,裴大将军在朔州军中病逝了。”
他闻言皱眉,“裴鸿光是李岫最后的一块后盾。若是李岫出事,恐怕李氏宗亲和萧氏的矛盾再无法调和。”
萧宛道:“大将军死于军营,军心不知是否会受波动。”
“大将军死守朔州已经有十余日,如今恐怕已经要撑不住了。若是蜀军攻克了朔州,行军再有十日便可到达京都。”顾和徵对她道,“恐怕我们要加快行程,赶回京都了。”
自那天之后,他们自然是快马加鞭向京都赶,却还是在还剩两日路程的时候得到了新的消息——李岫终究还是下了退位诏书。诏书中直陈了如今天下纷乱皆因自己失德,所以自愿退位,只是诏书中并没有写明,这大位究竟要传给何人。
顾和徵沉吟道:“不知道镇国公会不会趁此机会登基御极?”
“不会。以我对祖父的了解,如果他想要建立一个新的王朝,他是绝对不会允许将来史官书写,开国以来第一场便是败仗的。”
萧宛心中明白,若不是朝中尚有李氏宗亲外戚的反对,外又有蜀国大军进犯,现在已经是祖父距离登基最近的时刻,同时也是离整个萧氏覆灭最近的时刻。
两日后,夕阳下,一辆毫不起眼的马车缓缓驶出城门,没过多久,一人策马入宫。
刚刚登基的少年头戴玉冠,身着耀眼的明黄龙袍,此刻在宫中举弓,射出了他的第一支箭。
李烁又抽出了一支箭,举起弓来单眼瞄准中,却看到箭蔟指向之处有一人走来。李烁放下了手中弓箭,“老师,你终于回来了。可惜的是恰巧便错过了朕的登基大典。”
顾和徵的衣摆在风中摆动,向比他稍矮一头的少年行礼:“恭喜陛下登基。”
“若无老师的悉心栽培,朕恐怕早就焦头烂额了。”李烁道,“老师今后也要留在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