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港府农业经济的支柱是蔗和橡胶,由于当地多雨的热带自然气候,出产的蔗产量更高,质量更优,是出口北美地区主要的产品。
    天然橡胶则是应国际市场需求的猛增,后期发展出来的产业,除了供应国内之外,也大量供应北美市场。
    汽车,拖拉机,自行车和摩托车这类新型机械产品的普及,再加上第二次工业化浪潮中,对橡胶产品需求量的猛涨,带动了本地橡胶种植园大幅度的扩产。
    橡胶树是多年生热带经济树木,生长期在8~9年,才能达到割胶的需求,且对自然环境需求苛刻。
    当前阶段,大宗的天然橡胶供货只有楚国能够提供。
    楚国是世界级的天然橡胶产地,白和棕榈油产地,在现货市场主导价格走势,使得天然橡胶价格居高不下。
    这一方面,给楚国的汽车以及农机产业带来了天然的优势。
    近水楼台先得月,楚国历史最悠久的宝马汽车公司本身就拥有十几万亩规模的橡胶园产业,并且不断扩增面积。
    在这一领域,其竞争优势无可比拟。
    楚国本地几家大型汽车公司和农业机械公司,也程度不同就涉足了天然橡胶原产业,能够大幅降低成本。
    另一方面,通过大量出口换取外汇,天然橡胶是拳头产品之一。
    东港府的工业以毛纺织业和鱼类罐头以及海产品为主,还有新近落成的大型铜冶炼厂,都是本地经济的有力支柱。
    去年开发的大型铜矿山,距离东港府只有126公里的奥克特迪铜金矿山,这也是一座蕴藏量巨大的铜矿藏,成为东港府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位于半山腰上的东港行宫
    从这里可以俯瞰整个东港城市的面貌,宽阔的环抱海湾中白帆点点,大型运输船舶往来不断。
    在这里
    刚抵达东港府不久的殖民地部大臣李经会,从首都马尼拉乘船赶到,将会陪同陛下剩下的南方巡视旅程。
    他带来了国际上的最新消息;
    在楚国方面断然拒绝七国使团的交涉后,英国人虽表现的诧异和不理解,明智的闭上了嘴。
    以德、荷、美为首的其他几国,依然不断提出外交抗议,德国甚至威胁楚国方面“以危险和不人道的方式惩戒白人,完全不能够接受,会考虑采取相应的制裁行动。”
    月湖官邸的回应非常强硬,计划派遣以“兰芳”号,“沙巴”号战列舰为首的一支特遣舰队,与近期访问青岛港和威海,顺访横滨,长崎以及硫球王国。
    用德国人听得懂的方式,让他们最好乖乖的闭嘴!
    大楚皇帝郑国辉对此表示满意,简单评点了几句,认同了这一方案。
    在远东地区
    扶桑国要求与沙俄展开谈判,主要诉求是沙俄需承认扶桑国在满蒙的特殊利益,并履行撤出东三省的承诺。
    而沙俄傲慢的拒绝了,这使得双方的矛盾更加激化。
    有不少欧洲各国的外交使节认为;
    最早在明年上半年,最迟在后年,日俄间必然会爆发一场恶战。
    做出这样的判断根据
    源于沙俄帝国现在正举全国之力,耗资14.6亿卢布正在大力修建的西伯利亚大铁路,这个全长9288公里的铁路,计划于1905年某个时间段全线竣工。
    这条规模宏大的西伯利亚铁路,迄今为止修了12年,有数万沙俄农奴累死在这条线铁路线上,可沙俄克服重重困难一直在推进。
    为何沙俄甘愿倾尽国库,以“勒紧裤腰带”的代价修建这条“吞金巨兽”?
    答案非常清楚;
    这条西伯利亚大铁路从冻土到太平洋,寄托了沙俄帝国“黄俄罗斯计划”的战略梦想,是双头鹰向东看的运输大动脉,倾注了沙俄帝国称霸的野心。
    控制东方,压制扶桑,进而争夺远东温暖的出海口和殖民神州大地,实现沙俄帝国的数百年梦想。
    扶桑人只要不蠢到家,必定会在西伯利亚大铁路修通之前,发起一场足以驱逐沙俄势力的决定性战争。
    否则,只能被这庞大的北方巨熊驱离,彻底葬送殖民满蒙的最后一丁点希望。
    两个强盗都不怀好意,没有一个好东西。
    也就是说
    要打就在这两年,过了这个时间,西伯利亚大铁路将会运输源源不断的沙俄士兵和海量的物资抵达东方边疆区,借以形成压倒性优势。
    “……
    综上所述
    微臣同样认为这场战争近在眼前,从两国各自的战争准备来看,扶桑国做的更加充分,十年备战计划进行到了最后阶段。
    我大楚帝国方面,为了因应时局的转变,应该早做筹谋才是。”
    殖民地部大臣李经会脸色凝重的呈禀,他同样认为明后两年会开战。
    再不打,就没时间了。
    相对于日方更加紧迫,时间的优势在沙俄一边,每推迟一天战争,优势就向俄方倾斜一点。
    大楚皇帝郑国辉没有作声,抬起手中的雪茄烟深吸一口,缓缓的吐出浓烈的烟雾,这令他的身形变得朦胧起来。
    日俄这场狗咬狗的战争,他的心中再清楚不过了。
    英国人为什么在这个当口明智的闭上了嘴?
    这是因为当前远东的形势,形成了英日联盟对抗俄德联盟的态势,英日联盟一方并不占优势。
    这毕竟是陆地战争,英国佬在这方面不擅长,这在南非的第二次布尔战争中已经得到了充分验证。
    为了帮助扶桑人积极备战,英美两国都给与了大量贷款,并且扶持了很多扶桑工业。
    例如横滨造船厂和吴海军船厂,就是在贷款支持下,引进了全套英国造船设备和相关的先进技术,建成的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造船厂。
    还有一些枪炮和火药工厂,甚至服装服装厂使用的缝纫机,也是英式缝纫机,相关扶持的工业项目有130多个,使扶桑具备了初步工业化的能力。
    仅有这一点还不够
    英日联盟还希望得到楚国的支持,主要是后勤和军事物资,楚国果断的拒绝了,在这一问题上宣布中立。
    大楚皇帝郑国辉不想帮任何一方,月湖官邸的内阁众臣也有人提出;
    仿南非战争前例,向日方提供后勤补给,战争中的钞票有多好赚,这些内阁重臣们心里都清楚。
    即便向来看不上小鬼子,但和钱总没仇吧?
    但这种个别意见,遭到大多数内阁重臣的反对,此之为“赚昧心钱”,最终不了了之了。
    虽然身处南洋,可朝廷中的大多数人,对故土神州都有一份别样的深厚情愫,不愿意火上加油。
    德国人之所以支持沙俄,源于欧洲面临的军事对峙局面。
    若是沙俄能够将重心放到远东地区,在战况不利的情况下,调动欧洲方面精锐俄军转向远东方向,绝对是一大利好。
    那么法俄联盟就少了一条腿,对以德国为首的三国联盟而言,军事压力自然大大减轻了。
    法国在这场纷争中,立场最微妙。
    法国并不愿意看到沙俄的势力向东方扩张,也不赞成沙俄的“黄俄罗斯计划”,更希望沙俄将主要精力放在欧洲军事对峙上。
    可由于法俄间的军事同盟关系,法方在表面上支持俄国立场。
    却又通过附加条款,明确俄国本土在没有遭受到侵略的时候,无法启动共同防御条款,促成法国参战。
    也就是说在道义上支持,可既不出兵,也不出力,物资和后勤倒是可以提供一些,数量也不多。
    在欧洲方向
    法国与俄国,英国站在一起,共同对抗德奥意三国联盟。
    在远东方向
    法国却站在英国的对立面,这让英国的心情很不爽,更加期待可靠且实力雄厚的全球伙伴楚国再次携手合作。
    德国在欧洲地区与沙俄针锋相对,在远东地区却携起手来。
    这种看似荒诞的局面,唯一的解释就是源于利益。
    “李爱卿,依你之见,日俄间爆发战争的可能性有多大?”
    “以微臣浅见,当在九成以上。”
    “可以见得?”
    “回禀陛下,众所周知,扶桑国十年经武备战的目标就是沙俄。英日联盟要遏制的目标也是沙俄,为了摆脱受殖民的地位,证明自己,扶桑国上下都憋着一口气,要通过对俄战争打一个翻身仗。”
    “嗯,有道理,涉及北方神州事务,帝国方面概不插手。”大楚皇帝郑国辉一锤定音的说道。
    他的表态,也将为楚国外交部定调对远东外交政策。
    大楚帝国在南洋地区不断的开疆拓土,殖民触角伸到了美洲以及非洲,简直把扶桑人馋坏了。
    尤其是一下子将澳洲大陆收入囊中,直接将扶桑人整破防了。
    那涎水流了有三尺长,苦思冥想也闹不通,向来狂傲且霸道的英吉利人为何改了肠子,对楚国格外的慷慨大方起来。
    纵然是亲儿子,也不过如此吧。
    深入研究后
    这才对楚国数十年之澳洲布局,神准利用机会的能力钦佩有加,更是将大楚皇帝奉为神明一样的人物。
    从扶桑天皇御前诏对,到军政两界大大小小的会议,言必称“楚国战略之规划”,就差将“钦佩”二字写在额头上面。
    近期以来
    扶桑加大了力度派遣留学生,前往楚国的马尼拉大学,宿雾行政学院,皇家陆军高级步兵学院和八打雁理工学院学习深造,希望能够学到一些真本事。
    抛开历史恩怨不谈,扶桑人是最好的学生。(本章完)

章节目录

南洋风云1864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肉屋只为原作者葡萄无牙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葡萄无牙并收藏南洋风云1864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