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向东
    1635年4月23日,凛冽的寒风裹挟着北瀛海(今鄂霍次克海)的湿冷,掠过赤焰岛(今国后岛)嶙峋的火山岩海岸。
    远处的神火山顶(今国后岛爷爷岳)仍覆盖着皑皑积雪,山脚下却已渗出几缕硫磺味的蒸汽——这座活火山正从冬眠中苏醒。
    天色刚蒙蒙亮,十余名汉子便裹紧了鹿皮袄子,拉着几架爬犁,踩着冻硬的苔原,向数里外的土著部落行去。
    领头的丁老二腰间别着一把铁斧和几柄锋利的短刀,这是他们最硬的通货。
    岛上的那些阿依努人宁可不要粮食,也要求取一把能劈开兽骨的铁制锋利锐器。
    “@◇@……#¥!……”
    刚抵达部落营地,一个满脸刺青的阿依努酋长便迎了出来,热情地抓着丁老二的手,拽着他朝营地深处走去。
    来到一座型制较大的半掩式茅草屋前,伸手指了指堆在旁边草棚下的皮毛:海獭皮油光水滑,紫貂皮轻软如云,还有几张罕见的白熊皮。
    那名酋长还献宝似的地将一张兽皮包裹递了过来,笑吟吟地示意他打开看看。
    丁老二将兽皮包裹揭开后,眼睛顿时为之一亮。
    金子!
    他捏起一撮砂金粒在掌心掂了掂,将其摊开,在阳光的照射下,一粒粒砂金发出诱人的金色。
    这应该是他们从岛西的河床里淘来的黄金!
    “两把斧头,换这些!”他比划着,下意识地舔了舔嘴巴。
    这玩意,在身上随便藏一点,待返回北瀛岛后,定能换取不少有用的物什!
    酋长略作思索,立即摇了摇头。
    他从这些外来人的贪婪眼神中,看出手中的砂金似乎比较“值钱”,应该可以多换点东西。
    他伸手指了指他腰间别的几把短刀,眼睛又瞄向另一个移民所携带的盐包,手上不停地比划着。
    “娘的,这些土人一点都不傻!”丁老二有些恼恨自己在看到砂金时没有及时收敛表情,让这个聪明的土人酋长很快意识到其价值要远远高于皮毛。
    “再加一把短刀和一罐盐巴。”丁老二将腰间的短刀拔了出来,递给他,然后伸手示意旁边的同伴将盐罐取来,“不能再多了,就这些东西了。……你们要是不换,那便作罢!”
    随后,他便故作镇定地蹲下来,翻检着那堆皮毛。
    嘿,就冲这五十多张皮毛,此次交易也是赚翻了!
    听说,一张上等海獭皮在长崎便值10两银子,要是运到大明,价格会更高。
    啧啧,咱们北瀛岛拓殖队每年仅通过皮毛贸易,怕是就能赚好几万两银子吧。
    偷眼瞄了一下那土人酋长,见他此时的表情很是纠结,估计心中在盘算其中得失,不知道在应许新华人交换后,会不会被他们给坑了。
    被坑,那是一定的!
    但,那又怎样?
    在这座荒岛上,除了我们新华人,哪里还有其他交易对象?
    要知道,在他们登上这座岛屿前,土人们大多都过着类似茹毛饮血般的日子,铁器倒是有一些,但数量极少。
    除了“富裕”的酋长和部落长老拥有寥寥几件铁器外,大部分普通土著仍以石器(黑曜石刀)、骨器(海兽骨鱼叉)为主。
    这些土人在岛上繁衍生活数千年,至今仍未发展出炼铁技术,目前所获得的少量铁器还都是此前松前藩商人零星输入。
    而这些铁制工具磨损废弃后,他们也无力进行修复。
    曾经,松前藩商人以铁器作为控制岛上阿依努部落的经济筹码,从他们手中换取大量的毛皮。
    在缺乏铁器的情况下,这些阿依努人便只能用火山玻璃(即黑曜石)制作切割工具,用海象牙雕刻锥子、骨针,日子过得那是相当苦逼。
    去年,北瀛岛拓殖队派出二十多名移民入驻该岛,埋设界碑,建贸易货栈,名为东安堡(今南库里尔斯克镇),并堂而皇之地宣布这座岛屿为新洲华夏共和国治下领土,从而将任何企图染指此地的殖民势力排除在外。
    不过,岛上的阿依努人也不是完全封闭的愚昧之辈,倒是晓得大致的交换“价格”,让去年初登岛屿的新华人试图血赚一笔的愿望不期落空。
    根据最早来到岛上的松前藩商人的“报价”,一柄铁斧,大概可以换两到三张海獭皮,一把锋利的小刀和两罐粗盐,可以换一张水滑的海豹皮,一小袋粮食则可以换几桶鳕鱼。
    为了在岛上站稳脚跟,也为了建立必要的交易秩序,新华人倒也没有破坏以往的交易标准,很是愉快地跟这些阿依努人展开贸易往来。
    几个月前,丁老二等人在跟这个部落交易时,意外地发现部落酋长屋里竟然有几粒砂金,大的如蚕豆般,小的则如米粒,随即便以一柄短刀将之尽数换走,并嘱咐他继续去淘这种漂亮的“石头”,下次还能用来交易。
    没想到,隔了一个冬天,这些土人居然真的又弄来许多砂金。
    虽然,其中有半数的石头颗粒一眼就能看出来并不是金子,但剩下的砂金数量也足有十几两。
    经过一番精洗炼制后,最少也能弄出十两金子来。
    啧啧,这买卖简直不要太划算。
    丁老二将那包砂金用兽皮包裹好,交给随行的商栈账房,然后便开始挑拣地上的皮毛。
    他的动作异常轻快,脸上的笑意也始终无法掩去,嘴角也一直咧着。
    七八粒砂金在交易时,他便以极快的速度将其揣入怀中,贴身藏好。
    虽然,这些私藏的金子在岛上根本买不来任何东西,但它与生俱来的诱惑力,还是让人忍不住要将其占为己有。
    甚至,不惜冒着被发现后遭到严惩的风险。
    ——
    傍晚,惨淡的夕阳将木堡的瞭望塔染成了血色。
    这座被命名为东安堡的寨子,四周围着一圈削尖的桦木桩,里面散落着七八栋半地穴式窝棚,墙壁用木板或桦树皮加固,这样会使得房屋既防风又保温。
    炊烟袅袅升起,食堂的铁锅里煮着咸鱼干混野生蒜的糊粥,另一口大锅里炖着大块大块的鹿肉,散发出浓郁的香味。
    “……砂金,约五十两。”
    “海獭皮,一百三十张。”
    “海豹皮,四十二张。”
    “狐皮,三十五张。”
    “鹿皮,两百三十六张。”
    “紫貂皮,十八张。”
    “熊皮,三张。”
    “……”
    在木寨的库房里,倪少勇端端正正地坐在一张粗木桌前,在账本上划着歪歪扭扭的字。
    “吁……”待写下最后几个字后,他不由长长地呼出一口气,然后将账本轻轻合上,锁入一个木匣中。
    “秀才,弄完了?”丁老二见倪少勇走了出来,连忙热情地招呼道:“赶紧去吃饭,灶台上的肉汤还是热乎的呢!”
    “丁二哥,你……你莫要再喊我秀才。”倪少勇面色微赧,苦笑一声,“我这般粗通文笔的人,哪里比得上秀才!”
    “呵,咱们这些人里面,就属你会认字,可不是秀才嘛!”丁老二心情极好,看着这位后生仔,不免促狭打趣道。
    “丁老二说得是!”另一名汉子蹲在食堂门口,握着根大骨头,使劲啃着上面的肉丝,整个脸上也被糊得尽是油腻,“老子现在还记得,两年前被派驻这座荒岛时,主事大人曾千叮咛万嘱咐咱们,就算所有人都死绝了,也要保你这位秀才平安无事!”
    “你说说,咱们北瀛岛几万口子,会读书认字的怕是没几个,可不能轻易折损了。他奶奶的,等以后我有了儿子,也要送他去读书,可不能这般睁眼瞎,啥都不懂,啥也不知道!”
    “孙头,你想要有个儿子,那得先寻摸个婆姨才是要紧的事!”丁老二笑着说道。
    “嗤!寻个婆姨又不是多难的事。”东安堡负责人孙铁栓不以为意地说道:“你们信不信,老子只要拿一小罐香料,就能从土人那里弄来一个漂亮的女人!”
    “土人部落里还有漂亮女人?”
    “呃……”孙铁栓怔了一下,随即撇了撇嘴,说道:“甭管土人女子是否漂亮,只要能给我生个儿子出来就行!反正,到了晚上黑灯瞎火的,啥也看不到,漂不漂亮,也没什么打紧。”
    “哈哈哈……”众人听罢,顿时大笑起来。
    “哎,秀才,咱们寨子里从去年秋天到现在,积存的皮子差不多有五六百张了吧?”孙铁栓将啃得干干净净的大骨头丢了出去,朝他不停摇动尾巴的黑狗立时扑了过去,开心地叼起骨头,然后趴在墙角,使劲地啃咬起来。
    “嗯,有六百多张了。”倪少勇回道:“估摸着,等北瀛岛的船过来时,应该可以再攒几百张。”
    “哦,那得等到七八月份了。”孙铁栓脸上显现出一丝期待。
    “去年不是五月份来的船吗?”丁老二惊讶地问道。
    “你知道个啥!”孙铁栓白了他一眼,“去年,老张离去时曾提了一嘴,说今年出航会延迟至七八月份。那个时候,海上风浪会小很多,暴风雨天气也少。”
    “而且呀,他们好似要往东北方向摸过去探探情况,为以后将更多的岛屿和陆地占下来做前期准备。”
    “咱们有必要占那么多地吗?”
    “上头的大人们认为有必要,那咱们下面的人就必须要去做,置啄个什么劲!”
    “这些荒岛上除了皮子和……,几乎啥都没有,天冷的要命,连粮食都打不出来,占了有啥用呢?”丁老二叹了一口气。
    “……”孙铁栓没理他,转身进了食堂。
    上头筹划的事情,岂是我等小人物所能揣测的?
    海风送来一阵腥咸,吃饱饭的汉子们不知谁轻轻地哼起了小调。
    “七月里来枣儿红”
    “小妹子提篮上树丛”
    “哥哥你莫要偷懒哟”
    “打下枣儿好过冬。“
    “……”
    调子是北方流行的《打枣竿》,在这冰雪未消的异乡岛上,竟然听得人鼻腔发酸。
    (本章完)

章节目录

风起北美1625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肉屋只为原作者一贱下天山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一贱下天山并收藏风起北美1625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