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杨丰,你罪大恶极
第101章 杨丰,你罪大恶极
面对这一幕的凤翔士兵们惊恐地试图停下,但他们后面的同伴并不知道前面发生了什么,就在他们停下的同时后面的依然在不断向前。
然后不断挤压。
然后前面的士兵惊恐地看着自己在不断向前。
“停下!”
“别挤了!”
……
他们发疯一样尖叫着。
但没用。
这是三万人的大军,而且撤退前他们本来就在结阵中,同样他们的撤退也大致依然是之前的阵型,在平原上横亘数里,厚度也得上百米。后面的人不可能看到前面发生了什么,他们只是看到前面的停下了,然后他们继续向前,阵型厚度不断挤压,人越来越密,逐渐变成密集的人墙。
但后面的依然在挤压,甚至为了看清前面发生了什么,后面的还在故意向前挤。
最终绵延数里的人墙继续向前。
这不同于地形受阻的挤压,对于前面的那些来说,他们前方其实没有任何阻挡。
想保命?
他们得顶住后面所有同伴啊!
他们哭嚎着,竭尽全力向后,但后面那些看不到的,还在向前,在混乱地挤压甚至互相咒骂中,压缩到了极限的阵型一点点向前。
那些在拼命向后试图逃脱死亡的士兵们,后背不断撞上那道肉眼都很难看清的裂隙。
然后身体一点点被切断。
“跪下!”
威严地吼声响彻天空。
他们前方的半空中,一个威严的身影高悬,如神灵般俯视。
那些在绝望中的士兵们几乎是本能地向他跪下了。
然后他们惊喜地发现,只要跪下就可以了,他们忙不迭地爬向前,继续向着这个身影磕头,而后面那些不肯跪下的,依然在推搡中被挤压向前,带着绝望被一点点斩断,聪明的同样也清醒过来赶紧跪下,学着别人爬向前,爬过那些被斩断的尸体。
然后越来越多的跪下了。
“汝辈既为大唐臣民,当遵大唐朝廷之号令。
节度使之设立由朝廷,之废亦由朝廷,岂由汝辈擅自做主?
不满?
不满也得先遵旨。
汝辈不能只在对自己有利时,才承认自己是大唐臣民。”
杨丰喝道。
那些凤翔军官兵趴在地上,战战兢兢不敢抬头。
这时候李茂贞很懂事地上前。
“国师,此辈一时糊涂,且以往朝廷奸臣当道,阉宦把持国家,贪赃枉法横征暴敛,百姓皆对朝廷失望,故此皆不愿听从朝廷号令,但并非是对大唐不忠,毕竟如今这天下,尚且尊奉大唐正朔者,无非凤翔数镇而已。
望国师开恩。”
他赶紧行礼说。
“以往之事已过去,无论昏君奸臣皆已死。
如今朝廷新立,与天下更始,一切皆从今日起,自今以后,朝廷号令所行不得违抗,国法军令必须遵守,藩镇尽皆裁撤,恢复州县,再有拥立留后对抗朝廷者以谋反论。某受昊天上帝之命降临以监督朝廷,以后若对朝廷政令有所不满,可诉之某,某代汝辈诉之朝廷以做周全之考虑,但政令即行,就不得违抗。
凤翔军善后事务,由朝廷以钦差前往处置,并护送岐王回去接其家眷。
凤翔军官兵暂留京城。”
杨丰喝道。
“臣叩谢国师。”
李茂贞跪下说道。
“末将叩谢国师。”
“小的叩谢国师。”
……
他后面的凤翔军官兵们全都战战兢兢地喊道。
剩下的就简单了,郭昕被任命为钦差率领所部,护送李茂贞回去接他的家人到长安,原本凤翔军官兵全部拆散然后编入十六卫,原本李茂贞所辖各州重新任命官员。不过也没那么简单,这些州刺史本身也是类似藩镇,这年头都这样,节度使,州刺史,兵马使,团练使等等,全都是大大小小军阀甚至还有些是世代相传的,但现在这样的全部废掉然后换新人。
不接受就是反叛……
实际上肯定不接受啊!
事实上当天,李继徽就带兵突袭凤翔去了。
他的反应还是很快。
不过李茂贞早有防备,提前派人通知他儿子。
后者关了城门阻挡。
李继徽没能进城,还在研究是不是进攻时候,郭昕已经到达,双方在城下交战,李继徽终究没打过郭昕和其部下的安西军,兵败后又撤回,紧接着以邠州再次向朱温投降,包括保大节度使胡敬璋。
他们只能投朱温了。
新朝廷又不留节度使,那谁还跟着混啊!
虽然投降朱温有风险,毕竟李继徽已经叛过他一回了,但也比这个新朝廷强啊!
至于李克用……
这时候李克用处于最低谷,也就是夹寨之战初期。
目前的时间是西元九零七年的五月底,朱温刚当皇帝一个月,同时梁军也刚开始进攻潞州,基本上属于后梁的巅峰期,建立就是巅峰,第二年就输给李亚子然后开始走下坡路。所以这个时间段朱温也顾不上管这边,毕竟关中并不是他的核心利益,相比打了半辈子的老对手,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大唐真的很难让他分心。既然李继徽和胡敬璋向自己投降,而且还有刘知俊,那就让他们三家先顶着吧,最终朱温只是给这边新任命了一个佑国军节度使,也就是原本历史上坑死王重师的刘捍。
但后者更多算监军,到华州后就以朱温圣旨召见李继徽和胡敬璋。
这俩没敢去。
他们只是派儿子前去接旨。
至于这份圣旨当然是朱温逼着他们三家进攻长安的。
而且不只是他们,还有同样向朱温称臣的朔方节度使韩逊,夏州节度使李思谏,也就是我大宋一生之敌的老祖宗也要奉旨加入,最终合五节度使之兵围剿大唐。
然后……
没一个敢上前的。
朱温不知道这边情况,刘知俊三个知道啊!
至于李思谏和韩逊,他们虽然不知道这边情况,但他俩本来就没兴趣掺和关中的事情,韩逊只是割据灵州,我大宋一生之敌这时候也只是条杂鱼,他连李继徽都打不过。事实上之前李继徽刚打过他,还是靠着朱温派包括刘知俊在内打败李继徽,他才保住地盘,他南下关中还得走李继徽和胡敬璋地盘,这俩一个邠宁一个鄜坊,从夏州南下只能走他俩地盘。
他还怕李继徽坑他呢!
当然,李继徽也怕他坑自己,双方根本没有任何互信。
最终朱温的五路围剿大唐计划就一直是计划了。
好在大唐也没空管他们。
大唐在搞建设。
重建朝廷。
三省六部都搞起来。
官员不够大不了都兼职。
长安城内得修缮,或者说废墟得清理。
十六卫的府兵得重建,或者说把长安到凤翔这片控制区的人口,全部依照府兵制完成军事化,但不是要他们去打仗的,而是搞水利,道路,包括工矿业建设。毕竟得做到自给自足,话说他们现在就连吃饭,很大一部分还都是国师给的粮食,常年战乱让关中水利设施都毁的差不多了。
虽然现在人口也少。
可怜哪怕加上了凤翔,加上了杨丰带来的人口,我大唐实际控制区目前人口还没五十万呢!
勉强到四十万。
当然,这些建设都与杨丰无关。
大唐朝廷人才济济,而且都是名门世家出身的精英……
秦琼也是啊!
只不过他家是北齐系统的,他爹还是斛律光他弟弟斛律武都的幕僚呢!
包括罗士信也是,虽然历史上对他家祖上没有记载,但就凭他一个十四岁少年敢跑到隋军主帅张须陀面前,还敢因为张须陀嫌他年纪小而大怒,足以证明他家至少也是个地方豪强,不然早让张须陀砍了。
你一个刁民跟谁装逼呢?
唐朝开国功臣里面出身低的真没几个。
张公谨他爹可是刺史,敦煌张氏正经的世家。
李绩……
那是有部曲,有坞堡的真正豪强。
这些都是世家精英教育出来的,上马能冲阵,下马能治民。
他们成功的确是因为选对阵营,但并不是阵营成就他们,而是他们成就了阵营,大唐不是李家打出来的,而是这些世家豪强选择了李家,才让李家坐了天下。
至于国师……
国师正在干坏事。
潞州。
“生子当如李亚子。”
杨丰站在夜晚的山林中,看着月光下已经被包围的潞州城。
此时在这座城池的北边,全身甲胄的梁军士兵,驱赶着征发的青壮,正在用夯土和木料彻夜不息地修筑两道横向城墙,这两道城墙连接三座丘陵,这就是李存勖的成名地三垂冈。两道城墙横断潞州向北的通道,阻挡此时正在潞州以北前来救援的周德威,同时也阻挡城内的李嗣昭出城突击。
以此作为梁军的进攻支撑。
原本历史上还会有一道甬道来保护运输线。
这就是夹寨。
明年李存勖将在这里打赢他的成名之战。
而朱温也在这里学曹操……
“生子当如李亚子,至如吾儿,豚犬尔!”
当然,他不知道他那猪狗不如的儿子,的确会高喊着老贼万段冲向皇宫。
但是……
“为什么要给他这个机会呢?”
杨丰脸上露出充满恶意的笑容。
紧接着他飞起。
月光下他就像一只蝙蝠,悄然飞到了潞州上空。
而城内的李嗣昭,正带着他部下士兵枕戈待旦,丝毫不知道他们头顶一个恶魔正盯着他们,这场战争其实刚开始不久,等待他们的还有长达一年的艰难防守。倒是城内百姓反应平静,一座座民宅里不少还能看到灯火,因为已经快到夏天,甚至还能看到正在月光下乘凉的。
打仗而已!
被包围而已!
多大点事!
这座城市最不缺的就是战争。
事实上光这些年,梁晋在这座城市就你来我往地拉锯多次,而这座城市换主的频率不说年年换,也可以说隔三差五换一家。
老百姓都习惯了,有粮食吃就一起耗着,哪天没粮食了……
你们是觉得昭义百姓武德不够充沛吗?
没粮食谁跟你们混?
大不了抄家伙把李嗣昭打出去呗!
实际上后期李嗣昭为了不被城内百姓打出去,不得不把军粮分给他们,就这还怕他们担心不够吃,故意天天摆宴席给他们看,以显示自己仓库里就不缺粮食。潞州这地方从安史之乱开始就是一次次河朔藩镇大爆发的主战场,一百多年了,民风淳朴到极限,不伺候好了真惹不起。
当然,现在一切都结束了。
因为随着杨丰手中九节杖一指,五百吨重的钢球,已经带着呼啸落下。
“我简直是最大恶极!”
杨丰带着恶作剧的快乐评价自己。
下一刻城墙上所有人都惊愕地昂起了头。
甚至城外的梁军,也都惊愕地看着天空。
天空中五百吨重钢球带着破空的呼啸犹如天外流星,只可惜速度依然不足以摩擦出流星,更没有电离层,他们能看到的,只是天空中一个黑点在月光中急速变大。然后转眼到了潞州城墙,还没等他们从懵逼中清醒,就看见被它从内侧砸中的城墙,化作无数向外喷射的碎块。
同时天崩地裂般的巨响震撼大地。
而在大地的颤抖中,尘埃如浪涛向外推开。
甚至城内一些不够坚固的房屋都随之倒塌。
而城墙上的守军甚至在城墙的剧烈跳动中被抛起,直接抛出城墙。
无数惊恐地尖叫响起。
而在这尖叫声中,尘埃在风中开始消散,月光下的潞州城墙上,一个十几丈宽的巨大缺口赫然出现。
城墙内外瞬间一片寂静。
然后……
“杀进去!”
外面一名梁军将领最先反应过来,他发疯一样吼道。
然后他毫不犹豫地催动战马。
下一刻所有人都清醒了,无论城外梁军还是城内晋军,所有人都看着那诡异的缺口,意识到了这意味着什么。
“杀进去!”
“城破啦!”
……
城墙内外混乱的喊声同时响起。
在这混乱中那将领带着他的亲兵径直冲过了被城墙碎块填平的护城河,然后冲进了依然尘埃弥漫的缺口,他后面所有梁军全都在拼命向着这个缺口狂奔着。而城内的晋军正拼命跑向缺口,试图抢在前面堵住,冲进缺口的梁军将领却惊愕地发现,他掉坑里了,他急忙控制战马向上跑,但同时阻击的晋军也混乱地滚进坑里……
血战就这样开始。
(本章完)
面对这一幕的凤翔士兵们惊恐地试图停下,但他们后面的同伴并不知道前面发生了什么,就在他们停下的同时后面的依然在不断向前。
然后不断挤压。
然后前面的士兵惊恐地看着自己在不断向前。
“停下!”
“别挤了!”
……
他们发疯一样尖叫着。
但没用。
这是三万人的大军,而且撤退前他们本来就在结阵中,同样他们的撤退也大致依然是之前的阵型,在平原上横亘数里,厚度也得上百米。后面的人不可能看到前面发生了什么,他们只是看到前面的停下了,然后他们继续向前,阵型厚度不断挤压,人越来越密,逐渐变成密集的人墙。
但后面的依然在挤压,甚至为了看清前面发生了什么,后面的还在故意向前挤。
最终绵延数里的人墙继续向前。
这不同于地形受阻的挤压,对于前面的那些来说,他们前方其实没有任何阻挡。
想保命?
他们得顶住后面所有同伴啊!
他们哭嚎着,竭尽全力向后,但后面那些看不到的,还在向前,在混乱地挤压甚至互相咒骂中,压缩到了极限的阵型一点点向前。
那些在拼命向后试图逃脱死亡的士兵们,后背不断撞上那道肉眼都很难看清的裂隙。
然后身体一点点被切断。
“跪下!”
威严地吼声响彻天空。
他们前方的半空中,一个威严的身影高悬,如神灵般俯视。
那些在绝望中的士兵们几乎是本能地向他跪下了。
然后他们惊喜地发现,只要跪下就可以了,他们忙不迭地爬向前,继续向着这个身影磕头,而后面那些不肯跪下的,依然在推搡中被挤压向前,带着绝望被一点点斩断,聪明的同样也清醒过来赶紧跪下,学着别人爬向前,爬过那些被斩断的尸体。
然后越来越多的跪下了。
“汝辈既为大唐臣民,当遵大唐朝廷之号令。
节度使之设立由朝廷,之废亦由朝廷,岂由汝辈擅自做主?
不满?
不满也得先遵旨。
汝辈不能只在对自己有利时,才承认自己是大唐臣民。”
杨丰喝道。
那些凤翔军官兵趴在地上,战战兢兢不敢抬头。
这时候李茂贞很懂事地上前。
“国师,此辈一时糊涂,且以往朝廷奸臣当道,阉宦把持国家,贪赃枉法横征暴敛,百姓皆对朝廷失望,故此皆不愿听从朝廷号令,但并非是对大唐不忠,毕竟如今这天下,尚且尊奉大唐正朔者,无非凤翔数镇而已。
望国师开恩。”
他赶紧行礼说。
“以往之事已过去,无论昏君奸臣皆已死。
如今朝廷新立,与天下更始,一切皆从今日起,自今以后,朝廷号令所行不得违抗,国法军令必须遵守,藩镇尽皆裁撤,恢复州县,再有拥立留后对抗朝廷者以谋反论。某受昊天上帝之命降临以监督朝廷,以后若对朝廷政令有所不满,可诉之某,某代汝辈诉之朝廷以做周全之考虑,但政令即行,就不得违抗。
凤翔军善后事务,由朝廷以钦差前往处置,并护送岐王回去接其家眷。
凤翔军官兵暂留京城。”
杨丰喝道。
“臣叩谢国师。”
李茂贞跪下说道。
“末将叩谢国师。”
“小的叩谢国师。”
……
他后面的凤翔军官兵们全都战战兢兢地喊道。
剩下的就简单了,郭昕被任命为钦差率领所部,护送李茂贞回去接他的家人到长安,原本凤翔军官兵全部拆散然后编入十六卫,原本李茂贞所辖各州重新任命官员。不过也没那么简单,这些州刺史本身也是类似藩镇,这年头都这样,节度使,州刺史,兵马使,团练使等等,全都是大大小小军阀甚至还有些是世代相传的,但现在这样的全部废掉然后换新人。
不接受就是反叛……
实际上肯定不接受啊!
事实上当天,李继徽就带兵突袭凤翔去了。
他的反应还是很快。
不过李茂贞早有防备,提前派人通知他儿子。
后者关了城门阻挡。
李继徽没能进城,还在研究是不是进攻时候,郭昕已经到达,双方在城下交战,李继徽终究没打过郭昕和其部下的安西军,兵败后又撤回,紧接着以邠州再次向朱温投降,包括保大节度使胡敬璋。
他们只能投朱温了。
新朝廷又不留节度使,那谁还跟着混啊!
虽然投降朱温有风险,毕竟李继徽已经叛过他一回了,但也比这个新朝廷强啊!
至于李克用……
这时候李克用处于最低谷,也就是夹寨之战初期。
目前的时间是西元九零七年的五月底,朱温刚当皇帝一个月,同时梁军也刚开始进攻潞州,基本上属于后梁的巅峰期,建立就是巅峰,第二年就输给李亚子然后开始走下坡路。所以这个时间段朱温也顾不上管这边,毕竟关中并不是他的核心利益,相比打了半辈子的老对手,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大唐真的很难让他分心。既然李继徽和胡敬璋向自己投降,而且还有刘知俊,那就让他们三家先顶着吧,最终朱温只是给这边新任命了一个佑国军节度使,也就是原本历史上坑死王重师的刘捍。
但后者更多算监军,到华州后就以朱温圣旨召见李继徽和胡敬璋。
这俩没敢去。
他们只是派儿子前去接旨。
至于这份圣旨当然是朱温逼着他们三家进攻长安的。
而且不只是他们,还有同样向朱温称臣的朔方节度使韩逊,夏州节度使李思谏,也就是我大宋一生之敌的老祖宗也要奉旨加入,最终合五节度使之兵围剿大唐。
然后……
没一个敢上前的。
朱温不知道这边情况,刘知俊三个知道啊!
至于李思谏和韩逊,他们虽然不知道这边情况,但他俩本来就没兴趣掺和关中的事情,韩逊只是割据灵州,我大宋一生之敌这时候也只是条杂鱼,他连李继徽都打不过。事实上之前李继徽刚打过他,还是靠着朱温派包括刘知俊在内打败李继徽,他才保住地盘,他南下关中还得走李继徽和胡敬璋地盘,这俩一个邠宁一个鄜坊,从夏州南下只能走他俩地盘。
他还怕李继徽坑他呢!
当然,李继徽也怕他坑自己,双方根本没有任何互信。
最终朱温的五路围剿大唐计划就一直是计划了。
好在大唐也没空管他们。
大唐在搞建设。
重建朝廷。
三省六部都搞起来。
官员不够大不了都兼职。
长安城内得修缮,或者说废墟得清理。
十六卫的府兵得重建,或者说把长安到凤翔这片控制区的人口,全部依照府兵制完成军事化,但不是要他们去打仗的,而是搞水利,道路,包括工矿业建设。毕竟得做到自给自足,话说他们现在就连吃饭,很大一部分还都是国师给的粮食,常年战乱让关中水利设施都毁的差不多了。
虽然现在人口也少。
可怜哪怕加上了凤翔,加上了杨丰带来的人口,我大唐实际控制区目前人口还没五十万呢!
勉强到四十万。
当然,这些建设都与杨丰无关。
大唐朝廷人才济济,而且都是名门世家出身的精英……
秦琼也是啊!
只不过他家是北齐系统的,他爹还是斛律光他弟弟斛律武都的幕僚呢!
包括罗士信也是,虽然历史上对他家祖上没有记载,但就凭他一个十四岁少年敢跑到隋军主帅张须陀面前,还敢因为张须陀嫌他年纪小而大怒,足以证明他家至少也是个地方豪强,不然早让张须陀砍了。
你一个刁民跟谁装逼呢?
唐朝开国功臣里面出身低的真没几个。
张公谨他爹可是刺史,敦煌张氏正经的世家。
李绩……
那是有部曲,有坞堡的真正豪强。
这些都是世家精英教育出来的,上马能冲阵,下马能治民。
他们成功的确是因为选对阵营,但并不是阵营成就他们,而是他们成就了阵营,大唐不是李家打出来的,而是这些世家豪强选择了李家,才让李家坐了天下。
至于国师……
国师正在干坏事。
潞州。
“生子当如李亚子。”
杨丰站在夜晚的山林中,看着月光下已经被包围的潞州城。
此时在这座城池的北边,全身甲胄的梁军士兵,驱赶着征发的青壮,正在用夯土和木料彻夜不息地修筑两道横向城墙,这两道城墙连接三座丘陵,这就是李存勖的成名地三垂冈。两道城墙横断潞州向北的通道,阻挡此时正在潞州以北前来救援的周德威,同时也阻挡城内的李嗣昭出城突击。
以此作为梁军的进攻支撑。
原本历史上还会有一道甬道来保护运输线。
这就是夹寨。
明年李存勖将在这里打赢他的成名之战。
而朱温也在这里学曹操……
“生子当如李亚子,至如吾儿,豚犬尔!”
当然,他不知道他那猪狗不如的儿子,的确会高喊着老贼万段冲向皇宫。
但是……
“为什么要给他这个机会呢?”
杨丰脸上露出充满恶意的笑容。
紧接着他飞起。
月光下他就像一只蝙蝠,悄然飞到了潞州上空。
而城内的李嗣昭,正带着他部下士兵枕戈待旦,丝毫不知道他们头顶一个恶魔正盯着他们,这场战争其实刚开始不久,等待他们的还有长达一年的艰难防守。倒是城内百姓反应平静,一座座民宅里不少还能看到灯火,因为已经快到夏天,甚至还能看到正在月光下乘凉的。
打仗而已!
被包围而已!
多大点事!
这座城市最不缺的就是战争。
事实上光这些年,梁晋在这座城市就你来我往地拉锯多次,而这座城市换主的频率不说年年换,也可以说隔三差五换一家。
老百姓都习惯了,有粮食吃就一起耗着,哪天没粮食了……
你们是觉得昭义百姓武德不够充沛吗?
没粮食谁跟你们混?
大不了抄家伙把李嗣昭打出去呗!
实际上后期李嗣昭为了不被城内百姓打出去,不得不把军粮分给他们,就这还怕他们担心不够吃,故意天天摆宴席给他们看,以显示自己仓库里就不缺粮食。潞州这地方从安史之乱开始就是一次次河朔藩镇大爆发的主战场,一百多年了,民风淳朴到极限,不伺候好了真惹不起。
当然,现在一切都结束了。
因为随着杨丰手中九节杖一指,五百吨重的钢球,已经带着呼啸落下。
“我简直是最大恶极!”
杨丰带着恶作剧的快乐评价自己。
下一刻城墙上所有人都惊愕地昂起了头。
甚至城外的梁军,也都惊愕地看着天空。
天空中五百吨重钢球带着破空的呼啸犹如天外流星,只可惜速度依然不足以摩擦出流星,更没有电离层,他们能看到的,只是天空中一个黑点在月光中急速变大。然后转眼到了潞州城墙,还没等他们从懵逼中清醒,就看见被它从内侧砸中的城墙,化作无数向外喷射的碎块。
同时天崩地裂般的巨响震撼大地。
而在大地的颤抖中,尘埃如浪涛向外推开。
甚至城内一些不够坚固的房屋都随之倒塌。
而城墙上的守军甚至在城墙的剧烈跳动中被抛起,直接抛出城墙。
无数惊恐地尖叫响起。
而在这尖叫声中,尘埃在风中开始消散,月光下的潞州城墙上,一个十几丈宽的巨大缺口赫然出现。
城墙内外瞬间一片寂静。
然后……
“杀进去!”
外面一名梁军将领最先反应过来,他发疯一样吼道。
然后他毫不犹豫地催动战马。
下一刻所有人都清醒了,无论城外梁军还是城内晋军,所有人都看着那诡异的缺口,意识到了这意味着什么。
“杀进去!”
“城破啦!”
……
城墙内外混乱的喊声同时响起。
在这混乱中那将领带着他的亲兵径直冲过了被城墙碎块填平的护城河,然后冲进了依然尘埃弥漫的缺口,他后面所有梁军全都在拼命向着这个缺口狂奔着。而城内的晋军正拼命跑向缺口,试图抢在前面堵住,冲进缺口的梁军将领却惊愕地发现,他掉坑里了,他急忙控制战马向上跑,但同时阻击的晋军也混乱地滚进坑里……
血战就这样开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