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1953年,夏。热的发晕。
来槟城已经三年,王霁月在客厅中央摇着扇子,还算,过得去。她在心里对不知下落何方的姜希婕说,还行。身边有个华人女仆,其实说是女仆,无非是给她搭把手的,要不然她实在忙不过来。初到槟城时,她还能收到香港的回信。过了一段时间却收不到了,不论她怎么写,穷尽心机给旧同学、师长、半生不熟的香港朋友、可能流落到香港她认识的人、甚至于深水埗的房东老板和楼下相熟的肉铺老板写信,都没有任何回音。年初春节终于收到一封,结果呢?结果是新房东良心还在,回复她说,我不知道上一任房东死哪里去了,我也不知道房客去哪里了。
她倒也想追问机场、船票公司、码头等等,谁愿意帮我找找我的爱人去了美国的哪里,我把一切都给你。可是不能,茫茫世界如同死寂的海水不给她回音。前两年还觉得很绝望,但是为了维系这个四个人的家庭,她还不能外露她的焦虑,强装镇定支撑一家子的生活。毕竟现在,只剩下她来支撑了。傅元亨每年总有一半的时间在欧洲,她不清楚他到底在忙些什么,但还是不问为好;王婵月到了槟城收拾了父母遗骨,火化之后,像是支撑她走到这里的最后一根精神支柱也垮塌了一样,一病不起,再也没有好过。而且随着病情发展,她已经开始需要注射少量止痛药了。药品虽缺,可是接受遗嘱的时候,她们赫然发现遗嘱暗示她们去漂亮洋楼的哪面墙前找机关,生在里面找到暗室,里面是满满当当十箱金条。她说叔叔最后为何过的那么清苦,原来只是不敢外露,全留给了孩子。王婵月一见此景,跪在地上大哭不止。最后这笔钱还是交给王霁月管理,王霁月花一箱金条买通本地流氓,花一箱金条买通殖民地当局官员,再拿半箱金条置办一点产业,当地主,继续走上装作没什么钱的样子,以求自保。槟城到底稍微安全些。
她站起身,给自己倒上一小点酒,兑水,在洋房空荡荡的客厅里站着,像个门卫一样看着窗外庭院的风景。王浩蓬终归没有来和她们汇合,在云南的兵变中,他死在自己人的枪下。长官李弥{84}饶是有良心,支出了一点抚恤金按遗言送到了槟城。王霁月不知道这些,她们也没抓住送信的人,那人半夜来的,看家的狗都没叫。要是能逮住送信的,大概还能想办法联系上姜希耀,然后找到姜希婕吧?
到底发生了什么,让你消失的无影无踪?她只有在这样偶尔喝的微醺的时候能想一想这茬。王浩蓬死讯传来当时,傅元娥就一头栽倒,一病不起,没几天,一命归西。王霁月略显冰冷的回溯她与弟媳从张学良刚刚当上东北王、她们傅家姐弟三人前来上海避难时开始的交情和这么多年积攒的印象,虽妯娌和谐,但只能得出一个结论,弟媳死心眼,没有办法。
没有办法,眼下都是无奈的事情。她安慰小小年纪父母双亡背井离乡的侄子,独自养育她,照顾和个废人没有区别的妹妹;余下的时间,她不是在做包租婆和地主婆,就是在和作风稍显诡异但诚心被收买了的地方黑帮打交道。黑帮老大是个寡妇,她继承了她亡夫的权力,王霁月关键时刻给她一大笔钱,她也心存感激。渐渐得还有点欣赏王霁月,觉得对方是个读过书的,闲的没事有时候会来交流意见。王霁月虽然觉得对方不坏但真的不想参与那些纠葛,可是为保平安,又不得不打交道。
世上之事,多半没得选。既然只能这样,那就走好吧。她也没想过离了姜希婕自己竟然可以这么坚强,索性更坚强好了。寡妇老大来的时候,用粤语和她说话,问她她的往事。她说我不过是流离至此,来日找到了我夫婿所在,我还是要回去的。寡妇又问她你的夫婿是什么样子的,她索性把姜希婕形容一番,照她自己看,是如实表达。可能照寡妇老大看,属于天花乱坠。这样一个月充其量一次的夜谈往往伴随着喝酒,喝着喝着王霁月也学会喝一点鸡尾酒了。喝着喝着开心了寡妇老大还会和王霁月倾诉她的故事。两人虽然出身、经历、秉性,全然不同,但不妨碍她们在这样三不着两的互相倾诉中建立了友情。至少在寡妇老大来喝酒的晚上,王霁月可以心满意足的睡去,不用打开那个包裹着破碎玉镯的布包,不用拿着那破碎的玉镯、脑海中回响着当日防空警报的声音、去幻想和猜测姜希婕一家人到底发生了什么。到底是什么让你仓促之间离开了香港,也没给我写信来。或者你写了,却失落在某个地方,终于不能到我的手上?假如是遇到了什么危险,那么到了美国,你们还安全吗?有没有改换地方?
千万不要改换地方,不要隐姓埋名,否则我将永远的失去你。
她看了看挂钟,客家女仆走过来,不需语言,她只消眼神示意,女仆便去锁门去了。她兀自上楼,安抚王巍然睡下,然后走到王婵月的房间,坐在床前。“姐姐。”“今天感觉如何?”“还好,不用打针。”“唉。。。”其实下午她回来时,女仆向她报告,说王婵月疼得要是要活,浑身大汗,但坚持不打针。“疼就说。你自己是医生你也知道,按照建议的剂量不会成瘾。”“。。。可是长期注射,无论如何,都会成瘾的。”王婵月躺在病床上,很疲惫,天气很热,吊扇冰块皆无用处,她每天出的汗—不管是疼的还是热的—都够给自己洗几遍澡了。
她很清楚自己大概在身体某处长了一个肿瘤,不是已经形成,就是正在形成。而且应该是恶性的。自己想想,觉得好笑,刚到槟城是身体还可以,一年中遇上几次痛的紧了才打一针吗啡;今年却开始频繁低烧;她自己心情也从来没有好的时候,简直是个最具有欺骗性外表的抑郁症患者:这样的人生个肿瘤要还是良性的,她想,要人家生恶心肿瘤的人情何以堪?
可能也有人觉得她在战争年代救了那么多人的性命,却没有福报,才是叫人情何以堪的事情吧。
她自己无所谓,她有意用疼痛来折磨自己。不知道为什么,是恨,还是愧疚,还是思念,还是遗憾,还是综上种种的结合,她就是想虐待自己。
“姐姐你又喝酒了,”她闻见淡淡的威士忌酒味,“喝酒伤肝。”王霁月拿起床头的药瓶晃晃,“才半瓶。这也就是,10盎司吧。”“兑水也是酒,总之少喝。”“好好好,少喝。”王婵月轻笑一阵,道:“去睡吧。你也累一天了。”王霁月看了看她,眼神很温柔,很慈爱,现如今只能在她看侄子看妹妹的时候见到这样的表情了,“好,我去了,你有事摇铃。”
她们俩的房间在隔壁,中间用绳子牵了一个铃铛,免得王婵月半夜有时叫不到人。
王霁月走时关上了灯。王婵月不喜欢拉窗帘,她的房间对着东方,能看见日出,能看
来槟城已经三年,王霁月在客厅中央摇着扇子,还算,过得去。她在心里对不知下落何方的姜希婕说,还行。身边有个华人女仆,其实说是女仆,无非是给她搭把手的,要不然她实在忙不过来。初到槟城时,她还能收到香港的回信。过了一段时间却收不到了,不论她怎么写,穷尽心机给旧同学、师长、半生不熟的香港朋友、可能流落到香港她认识的人、甚至于深水埗的房东老板和楼下相熟的肉铺老板写信,都没有任何回音。年初春节终于收到一封,结果呢?结果是新房东良心还在,回复她说,我不知道上一任房东死哪里去了,我也不知道房客去哪里了。
她倒也想追问机场、船票公司、码头等等,谁愿意帮我找找我的爱人去了美国的哪里,我把一切都给你。可是不能,茫茫世界如同死寂的海水不给她回音。前两年还觉得很绝望,但是为了维系这个四个人的家庭,她还不能外露她的焦虑,强装镇定支撑一家子的生活。毕竟现在,只剩下她来支撑了。傅元亨每年总有一半的时间在欧洲,她不清楚他到底在忙些什么,但还是不问为好;王婵月到了槟城收拾了父母遗骨,火化之后,像是支撑她走到这里的最后一根精神支柱也垮塌了一样,一病不起,再也没有好过。而且随着病情发展,她已经开始需要注射少量止痛药了。药品虽缺,可是接受遗嘱的时候,她们赫然发现遗嘱暗示她们去漂亮洋楼的哪面墙前找机关,生在里面找到暗室,里面是满满当当十箱金条。她说叔叔最后为何过的那么清苦,原来只是不敢外露,全留给了孩子。王婵月一见此景,跪在地上大哭不止。最后这笔钱还是交给王霁月管理,王霁月花一箱金条买通本地流氓,花一箱金条买通殖民地当局官员,再拿半箱金条置办一点产业,当地主,继续走上装作没什么钱的样子,以求自保。槟城到底稍微安全些。
她站起身,给自己倒上一小点酒,兑水,在洋房空荡荡的客厅里站着,像个门卫一样看着窗外庭院的风景。王浩蓬终归没有来和她们汇合,在云南的兵变中,他死在自己人的枪下。长官李弥{84}饶是有良心,支出了一点抚恤金按遗言送到了槟城。王霁月不知道这些,她们也没抓住送信的人,那人半夜来的,看家的狗都没叫。要是能逮住送信的,大概还能想办法联系上姜希耀,然后找到姜希婕吧?
到底发生了什么,让你消失的无影无踪?她只有在这样偶尔喝的微醺的时候能想一想这茬。王浩蓬死讯传来当时,傅元娥就一头栽倒,一病不起,没几天,一命归西。王霁月略显冰冷的回溯她与弟媳从张学良刚刚当上东北王、她们傅家姐弟三人前来上海避难时开始的交情和这么多年积攒的印象,虽妯娌和谐,但只能得出一个结论,弟媳死心眼,没有办法。
没有办法,眼下都是无奈的事情。她安慰小小年纪父母双亡背井离乡的侄子,独自养育她,照顾和个废人没有区别的妹妹;余下的时间,她不是在做包租婆和地主婆,就是在和作风稍显诡异但诚心被收买了的地方黑帮打交道。黑帮老大是个寡妇,她继承了她亡夫的权力,王霁月关键时刻给她一大笔钱,她也心存感激。渐渐得还有点欣赏王霁月,觉得对方是个读过书的,闲的没事有时候会来交流意见。王霁月虽然觉得对方不坏但真的不想参与那些纠葛,可是为保平安,又不得不打交道。
世上之事,多半没得选。既然只能这样,那就走好吧。她也没想过离了姜希婕自己竟然可以这么坚强,索性更坚强好了。寡妇老大来的时候,用粤语和她说话,问她她的往事。她说我不过是流离至此,来日找到了我夫婿所在,我还是要回去的。寡妇又问她你的夫婿是什么样子的,她索性把姜希婕形容一番,照她自己看,是如实表达。可能照寡妇老大看,属于天花乱坠。这样一个月充其量一次的夜谈往往伴随着喝酒,喝着喝着王霁月也学会喝一点鸡尾酒了。喝着喝着开心了寡妇老大还会和王霁月倾诉她的故事。两人虽然出身、经历、秉性,全然不同,但不妨碍她们在这样三不着两的互相倾诉中建立了友情。至少在寡妇老大来喝酒的晚上,王霁月可以心满意足的睡去,不用打开那个包裹着破碎玉镯的布包,不用拿着那破碎的玉镯、脑海中回响着当日防空警报的声音、去幻想和猜测姜希婕一家人到底发生了什么。到底是什么让你仓促之间离开了香港,也没给我写信来。或者你写了,却失落在某个地方,终于不能到我的手上?假如是遇到了什么危险,那么到了美国,你们还安全吗?有没有改换地方?
千万不要改换地方,不要隐姓埋名,否则我将永远的失去你。
她看了看挂钟,客家女仆走过来,不需语言,她只消眼神示意,女仆便去锁门去了。她兀自上楼,安抚王巍然睡下,然后走到王婵月的房间,坐在床前。“姐姐。”“今天感觉如何?”“还好,不用打针。”“唉。。。”其实下午她回来时,女仆向她报告,说王婵月疼得要是要活,浑身大汗,但坚持不打针。“疼就说。你自己是医生你也知道,按照建议的剂量不会成瘾。”“。。。可是长期注射,无论如何,都会成瘾的。”王婵月躺在病床上,很疲惫,天气很热,吊扇冰块皆无用处,她每天出的汗—不管是疼的还是热的—都够给自己洗几遍澡了。
她很清楚自己大概在身体某处长了一个肿瘤,不是已经形成,就是正在形成。而且应该是恶性的。自己想想,觉得好笑,刚到槟城是身体还可以,一年中遇上几次痛的紧了才打一针吗啡;今年却开始频繁低烧;她自己心情也从来没有好的时候,简直是个最具有欺骗性外表的抑郁症患者:这样的人生个肿瘤要还是良性的,她想,要人家生恶心肿瘤的人情何以堪?
可能也有人觉得她在战争年代救了那么多人的性命,却没有福报,才是叫人情何以堪的事情吧。
她自己无所谓,她有意用疼痛来折磨自己。不知道为什么,是恨,还是愧疚,还是思念,还是遗憾,还是综上种种的结合,她就是想虐待自己。
“姐姐你又喝酒了,”她闻见淡淡的威士忌酒味,“喝酒伤肝。”王霁月拿起床头的药瓶晃晃,“才半瓶。这也就是,10盎司吧。”“兑水也是酒,总之少喝。”“好好好,少喝。”王婵月轻笑一阵,道:“去睡吧。你也累一天了。”王霁月看了看她,眼神很温柔,很慈爱,现如今只能在她看侄子看妹妹的时候见到这样的表情了,“好,我去了,你有事摇铃。”
她们俩的房间在隔壁,中间用绳子牵了一个铃铛,免得王婵月半夜有时叫不到人。
王霁月走时关上了灯。王婵月不喜欢拉窗帘,她的房间对着东方,能看见日出,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