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手机给张华打了个电话。
朱文轩在房间里听见他给张华打完电话,又给赵挺打电话,拜托赵挺替他寻个有养鱼经验的人,脸色总算好看了一些。
这时候,朱奶奶端着茶杯进屋,靠在椅背后看他画图,神秘兮兮问:“小郭得罪你了?一个劲儿的紧着你的鱼塘先开工,还故意这么大声讲电话。”
朱文轩才缓和的脸色,立马又黑了。他就说,郭建军那货平时打电话也没这么张扬啊,这么大声,恐怕连外面的路人都听到了。
(想讨好自己媳妇儿却被不知情的朱奶奶给搅合了的郭建军:“……”
无语望天,让他四十五度角明媚忧伤一会儿。)
不过,郭建军这通电话,还真就被外面马路上的人给听了去。
张老头儿叼着烟杆,回家后一声不吭地坐在板凳上,瞪着水池边洗衣服的王桂香。
王桂香纳闷回头问:“爸,你干啥瞪我?”
张老头不耐烦地挥着烟杆,“谁瞪你了,洗你的衣服去。”
王桂香不理他,继续干活儿。
张老头自己闷了半天,干脆起身走到她背后。
王桂香这次关了水,将两只手在围裙上抹了抹,正视他问道:“有啥事儿您老就直说,这么直勾勾瞪着我,怪渗人的。”
张老头黝黑的脸上,露出一丝尴尬,结结巴巴问:“上次你去朱大贵家赔礼道歉了?”
王桂香愣了一下,想起上次自己去道歉回来,公公还发了火,现在听他又问这事儿,以为他还揪着不放,当即就冲了语气道:“你问这干啥?是你不对在先,我去给人道个歉不应该吗?”
张老头羞怒道:“你懂什么?我有说你不应该吗?”
王桂香听他这话,眼里的狐疑就更重了,“那爸你说你是啥意思吧?”
张老头敲了敲烟杆,背着手傲气道:“那个,你再买二十个鸡蛋给朱大贵送去吧,就说赔给他的营养费。”
王桂香捂着嘴笑道:“您别逗了,事情都过去那么久了,现在送什么鸡蛋啊……”
看公公脸色难看,她收起玩笑心思道:“不是,您到底有啥事直接说吧?”
张老头怒道:“让你去你就去,哪那么多废话。”
王桂香摆手,“得得得,我去,我今晚上就去。”
张老头满意了,背着手走开了,可没一会儿,他又走了回来,快速说道:“你还是别去了,我自己去,你把鸡蛋买好给我放家里就行,我晚上拿过去。”
王桂香张了张嘴想问为什么,可看他说完话就走掉了,摆明了不想告诉自己,只能叹气作罢。
不过,公公能主动给朱家大伯赔礼道歉,想来是有事求人了,她心想,这下总不会再赶着上门去得罪人了吧。
☆、第九十三章
朱文轩将鱼塘的改造图纸交给郭建军后,就丢手不管了,实在是他家蒜田的蒜薹,长得都快弯腰了。除了拎包上他家短住的张老栓,偶尔忙不过来的时候,赵飞龙也会从市场上帮他请几个小工。
虽然成本不低,但时不时多几个人帮忙突击一天,效果立竿见影。甘溪坝好几块蒜薹,加上大地新的,他和张老栓两人,要五天才能打完一轮。而且,越到后面,蒜薹基本都冒头并且长长了,他们再想五天打完一轮,根本办不到。
张老栓是老熟人,吃住全包,八十一天,后面请来的临时小工,就七十一天,包当天两餐。几回下来,朱文轩感触颇深地找郭建军谈心,“你说为什么我请别的小工就没当初请你(当小工)的那种感觉?”
郭建军好奇道:“你当初请我的时候是什么感觉?”
朱文轩想了想说:“第一,这人不像好人,第二,这人身材真好。”
郭建军自动忽略第一句,略微得意地追问:“那你那会儿是不是特想跟我上床试试啊?”
朱文轩拒不承认,可耳根子却红了。
他在心里坦诚地回忆了一遍当时的心情,已经比较模糊了,但是,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有没有冒出过想和郭建军上床的念头?
答案是有的。
哪怕那时候,他自己状态不佳,可能换个身材不错的男人出现在他面前,他也会冒出这种念头。但,事实就是,当时出现在他面前的人是郭建军,还是脸皮奇厚无比的郭建军,否则,他就算有那么点儿异样的心思和想换种和以往截然不同生活方式的心,也不会有勇气、更不会付诸实践。那最后,念头也仅仅是念头,绝对不会发展成为后来的爱情和如今的幸福生活。
有了其他小工作对比,朱文轩更觉得他和郭建军的缘分不浅。他想他应该、也会好好珍惜他和郭建军之间的点点滴滴。可想法是浪漫的,生活却是现实的。
现实就是,他心里那点儿感触和珍惜还没化为行动,就被连续不断的早出晚归、每天重复弯腰压腿的动作给打败了,什么浪漫感,都不如软软的被窝具有吸引力。
有几次,他都想跟郭建军抱怨了,这钱挣得也太辛苦了,可他从小就是在庄稼地里长大的,如今回到家乡,要是不种田,只经营美人鱼馆的生意,他又过不去自己心里的那一关,总有点儿‘自己是忘本是不孝’的不踏实感。
郭建军每次听他喊累都笑话他是自讨苦吃,活该。
他也深刻反省过自己的心态,虽然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狭隘,但却无法突破。
所以,还是老老实实下田干活儿吧=_=
好在,请了小工帮忙后,蒜田里的蒜薹就没那么“催命”了。
虽然还是天天下田,但心里好歹不焦虑了。
忙!忙!忙!
从鱼塘开始施工第一天,朱文轩就一次现场都没去看过,修成什么样儿了也不知道……
但如此高强度又频繁的辛苦劳作,并不是没有回报的。
回报之一,他的荷包以可见的鼓胀了起来。
小记账本子上,目前记录今年已经卖出的蒜薹一千多斤,快三千块钱了。
别以为这数字很少。
他记得,他读小学的时候,和奶奶打一整天的蒜薹,回家捆绑好都凌晨一点了,一共一百二十斤。第二天一早,大伯帮忙拉到街上去卖,回来交给奶奶20块钱,这还是大伯往里面多放了五块
朱文轩在房间里听见他给张华打完电话,又给赵挺打电话,拜托赵挺替他寻个有养鱼经验的人,脸色总算好看了一些。
这时候,朱奶奶端着茶杯进屋,靠在椅背后看他画图,神秘兮兮问:“小郭得罪你了?一个劲儿的紧着你的鱼塘先开工,还故意这么大声讲电话。”
朱文轩才缓和的脸色,立马又黑了。他就说,郭建军那货平时打电话也没这么张扬啊,这么大声,恐怕连外面的路人都听到了。
(想讨好自己媳妇儿却被不知情的朱奶奶给搅合了的郭建军:“……”
无语望天,让他四十五度角明媚忧伤一会儿。)
不过,郭建军这通电话,还真就被外面马路上的人给听了去。
张老头儿叼着烟杆,回家后一声不吭地坐在板凳上,瞪着水池边洗衣服的王桂香。
王桂香纳闷回头问:“爸,你干啥瞪我?”
张老头不耐烦地挥着烟杆,“谁瞪你了,洗你的衣服去。”
王桂香不理他,继续干活儿。
张老头自己闷了半天,干脆起身走到她背后。
王桂香这次关了水,将两只手在围裙上抹了抹,正视他问道:“有啥事儿您老就直说,这么直勾勾瞪着我,怪渗人的。”
张老头黝黑的脸上,露出一丝尴尬,结结巴巴问:“上次你去朱大贵家赔礼道歉了?”
王桂香愣了一下,想起上次自己去道歉回来,公公还发了火,现在听他又问这事儿,以为他还揪着不放,当即就冲了语气道:“你问这干啥?是你不对在先,我去给人道个歉不应该吗?”
张老头羞怒道:“你懂什么?我有说你不应该吗?”
王桂香听他这话,眼里的狐疑就更重了,“那爸你说你是啥意思吧?”
张老头敲了敲烟杆,背着手傲气道:“那个,你再买二十个鸡蛋给朱大贵送去吧,就说赔给他的营养费。”
王桂香捂着嘴笑道:“您别逗了,事情都过去那么久了,现在送什么鸡蛋啊……”
看公公脸色难看,她收起玩笑心思道:“不是,您到底有啥事直接说吧?”
张老头怒道:“让你去你就去,哪那么多废话。”
王桂香摆手,“得得得,我去,我今晚上就去。”
张老头满意了,背着手走开了,可没一会儿,他又走了回来,快速说道:“你还是别去了,我自己去,你把鸡蛋买好给我放家里就行,我晚上拿过去。”
王桂香张了张嘴想问为什么,可看他说完话就走掉了,摆明了不想告诉自己,只能叹气作罢。
不过,公公能主动给朱家大伯赔礼道歉,想来是有事求人了,她心想,这下总不会再赶着上门去得罪人了吧。
☆、第九十三章
朱文轩将鱼塘的改造图纸交给郭建军后,就丢手不管了,实在是他家蒜田的蒜薹,长得都快弯腰了。除了拎包上他家短住的张老栓,偶尔忙不过来的时候,赵飞龙也会从市场上帮他请几个小工。
虽然成本不低,但时不时多几个人帮忙突击一天,效果立竿见影。甘溪坝好几块蒜薹,加上大地新的,他和张老栓两人,要五天才能打完一轮。而且,越到后面,蒜薹基本都冒头并且长长了,他们再想五天打完一轮,根本办不到。
张老栓是老熟人,吃住全包,八十一天,后面请来的临时小工,就七十一天,包当天两餐。几回下来,朱文轩感触颇深地找郭建军谈心,“你说为什么我请别的小工就没当初请你(当小工)的那种感觉?”
郭建军好奇道:“你当初请我的时候是什么感觉?”
朱文轩想了想说:“第一,这人不像好人,第二,这人身材真好。”
郭建军自动忽略第一句,略微得意地追问:“那你那会儿是不是特想跟我上床试试啊?”
朱文轩拒不承认,可耳根子却红了。
他在心里坦诚地回忆了一遍当时的心情,已经比较模糊了,但是,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有没有冒出过想和郭建军上床的念头?
答案是有的。
哪怕那时候,他自己状态不佳,可能换个身材不错的男人出现在他面前,他也会冒出这种念头。但,事实就是,当时出现在他面前的人是郭建军,还是脸皮奇厚无比的郭建军,否则,他就算有那么点儿异样的心思和想换种和以往截然不同生活方式的心,也不会有勇气、更不会付诸实践。那最后,念头也仅仅是念头,绝对不会发展成为后来的爱情和如今的幸福生活。
有了其他小工作对比,朱文轩更觉得他和郭建军的缘分不浅。他想他应该、也会好好珍惜他和郭建军之间的点点滴滴。可想法是浪漫的,生活却是现实的。
现实就是,他心里那点儿感触和珍惜还没化为行动,就被连续不断的早出晚归、每天重复弯腰压腿的动作给打败了,什么浪漫感,都不如软软的被窝具有吸引力。
有几次,他都想跟郭建军抱怨了,这钱挣得也太辛苦了,可他从小就是在庄稼地里长大的,如今回到家乡,要是不种田,只经营美人鱼馆的生意,他又过不去自己心里的那一关,总有点儿‘自己是忘本是不孝’的不踏实感。
郭建军每次听他喊累都笑话他是自讨苦吃,活该。
他也深刻反省过自己的心态,虽然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狭隘,但却无法突破。
所以,还是老老实实下田干活儿吧=_=
好在,请了小工帮忙后,蒜田里的蒜薹就没那么“催命”了。
虽然还是天天下田,但心里好歹不焦虑了。
忙!忙!忙!
从鱼塘开始施工第一天,朱文轩就一次现场都没去看过,修成什么样儿了也不知道……
但如此高强度又频繁的辛苦劳作,并不是没有回报的。
回报之一,他的荷包以可见的鼓胀了起来。
小记账本子上,目前记录今年已经卖出的蒜薹一千多斤,快三千块钱了。
别以为这数字很少。
他记得,他读小学的时候,和奶奶打一整天的蒜薹,回家捆绑好都凌晨一点了,一共一百二十斤。第二天一早,大伯帮忙拉到街上去卖,回来交给奶奶20块钱,这还是大伯往里面多放了五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