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退,其实还连着小半个身子。
“这太多了。”李大冰不接,这也太多了,不能要。
韩城抿着唇,找了草叶把猪腿放着,提起剩下的猪肉就走。
“唉,你别走啊,你等等,”翠花跑过去,递过一口袋柿子,“给你。”
看着翠花扑闪扑闪的大眼睛,韩城不说话,接过柿子转身飞快的离开了。
李大冰:我的台词还没说呢喂……
于是,父子三人加个小翠花带着一个猪腿和两袋柿子回家了。哦,还有一背篓的野菜。至于树……呵呵,不能只靠人力拖回去吧,还是先回去找人帮忙再说。
回去的路上,翠花好奇的问了李大冰关于韩城的事。介于翠花还小,而韩城已经二十“大龄”了,李大冰只当翠花是好奇,而且李林李柳两个也想知道,就给从头到尾说了一遍。
这韩城,是下河村韩三的二儿子。韩三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韩城排行老二,家里人都叫他二郎。
当初,新皇还是个王爷的时候,当时的皇帝昏庸无道,新皇举兵谋反,在领地内征兵。这韩城就是被征兵给征到军队里去的。这征兵不是强制的,也不是要求一家非得出一个人,就是给钱,然后征兵。过关的人编进军队,给家里发二十两的银子。
韩城的娘身体不好,那年苛捐杂税太重,家里的收成都交了税,没有钱看病差点就去了。韩城为了给他娘看病,自己偷偷去报名,结果录取了。韩三和小韩氏(韩氏是李奶奶)不让,韩城就拿了钱抓了药。拿了征兵的钱,就必须得去,韩三和媳妇就只好挥泪送别韩城。
被征走后,韩城几年都没有音讯,村里人都以为韩城死在外头了,只有小韩氏不信,一直拦着韩三不让立衣冠冢。
没成想,这韩城真的活着回来了,在新皇登基的两年后。
新皇登基,下皇诏免三年的地税,今年是第二年。这也是分家时翠花就能分到那么多粮食的原因。不用交税,自然收成就多了。
韩城今年十九,是十四岁那你年走的。当年家里给定的亲也因为韩城去当兵而退了。
李大冰带着这么大一只猪腿回家,杨氏自然诧异,等问清事情之后,首先做的就是把翠花一顿训,并且严肃的声明下次再也不许翠花去青山了!
翠花:让我去我也不去了,野猪真的好恐怖啊。
作者有话要说: 男主:给,一只猪腿!
翠花:给,袋柿子!
男主:收了猪腿,你就是我的了!
翠花:收了柿子你也是我的了!
☆、36
话说李大冰找人把树拖回家,然后就开始制作板车了。这个板车是那种有两个轮子,后面还带有一个可折叠的支架。当板车走在路上时,支架是收起来的,平行与板车。当板车在镇上煮面时,支架是放下来作为支撑架用的。
因为镇上的摊位是要交摊位费的,所以板车并不像拉货用的那种板车那么长,也没用那么矮,而是差不多两米左右的长度,然后高度是到杨氏的腰部,这样方便杨氏揉面擀面条,还不累人。
这次卖面条不像卖刺球果那样只有李大冰父子三个去镇上摆摊了,而是全家人都去。杨氏是擀面条的主力,李大冰是拉板车的劳力,翠花和李林李柳要去端碗、洗碗、收拾桌子。这样,石头和小草没人看了,干脆带着,不让乱跑就行。
李大冰找时间去了镇上,牙行的张大哥托人带信说摊位找好了,让李大冰去看看哪里合适,然后交钱。
到了镇上,张大哥带着李大冰去看了摊位。张大哥不是租摊位的人,不知道哪个更合心意,他只能根据李大冰的要求找到描述相符的摊位,然后让李大冰自己来看,决定到底要哪个。
一共有三个合适的地方,一个是在闹市,地方有点小,周围都是卖吃的东西,而且直走就是卖菜的地方。一个月50文钱。第二个是在德顺酒楼前边,一个月30文,摊位很大!第三个是在一个布店前,一个月45文钱,摊位大小还行,而且周围没有卖吃的。
李大冰三个摊位都看了,但没决定下来,想回家和杨氏商量一下,于是和张大哥约定好三天后来交钱定摊位。
李大冰回了家和杨氏商量租那个摊位好。杨氏觉得第三个不错,周围没有卖吃的竞争少。李大冰喜欢第一个,周围都是卖吃的,虽然摊位费贵点,但人多,应该能多卖点。
翠花嘛,觉得第二个地方不错,地方大还便宜!李林李柳的选择和李大冰一样,第一个,50文钱的那个。
但是……经过一家人的商量最后定了第一个摊位。其实翠花不是很能理解。但是经过李大冰的解释翠花就悟了。
第二个地方虽然便宜,地方也大,但是是在德顺酒楼的前边,有了德顺酒楼的对比,哪怕比德顺酒楼的便宜也卖不出去,再说之前还跟德顺酒楼做刺球果的生意,现在去人家店前摆摊不是挖人么!
第三个地方就更不行了,周围是卖布的,布最怕沾这些汤汤水水的。虽说周围没有卖吃的,自家独一份,但是穷人家不买布,买布的不穷,怎么会看上自家的小面摊呢!
还是第一个好,周围竞争多也不怕,来这个闹市的都是想吃饭的,总会有人吃自家的面条。一旦市场打开了,生意就好做了。这地方离卖菜的地儿近,来往的人多,人多好卖。你不吃他吃嘛!
翠花点头,谁说穿越无往而不利古人也是很有智慧的!经验最重要!
于是李大冰没等三天后,第二天就去交钱定了第一个摊位。快到腊月了,想卖东西贴补家用的多了,迟恐生变啊。
呼……翠花暗自给自己打气加油!
这几天看着杨氏和李大冰为了卖面条的事忙前忙后,翠花心里很焦躁不安,但是又不能表现出来。
杨氏之前还很不确定,没有信心。交了摊位费之后反而沉下心,就像是“破釜沉舟”一样,反正都交了钱,就不用想东想西的了,就尽最大的努力做吧。成语不成总要试了才知道。
所有的忙碌与投资到底值不值得今天就能见分晓了!是的,今天又到了赶集的日子。翠花要去镇上卖面条啦!
卖面条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首先面粉要揉的劲道,这样擀出来的面条才好吃。然后就是干面皮、切面条、下锅煮。
为了这次去镇上卖面条,杨氏忍痛拿出了家里所有的白面,做面条的面团是要醒的,就是发酵。天气不热,所以面团头天晚上和好揉好放着,第二天一早带着面团走。家里的白面剩的不多,也就能煮三四十碗的样子。
骨头汤是熬了一天一夜的,先熬的骨头,血沫炖出来捞干净,把骨头敲碎继续顿。荤油炼了一大盆。
翠花今天醒的特别早,一醒就睡不着了开
“这太多了。”李大冰不接,这也太多了,不能要。
韩城抿着唇,找了草叶把猪腿放着,提起剩下的猪肉就走。
“唉,你别走啊,你等等,”翠花跑过去,递过一口袋柿子,“给你。”
看着翠花扑闪扑闪的大眼睛,韩城不说话,接过柿子转身飞快的离开了。
李大冰:我的台词还没说呢喂……
于是,父子三人加个小翠花带着一个猪腿和两袋柿子回家了。哦,还有一背篓的野菜。至于树……呵呵,不能只靠人力拖回去吧,还是先回去找人帮忙再说。
回去的路上,翠花好奇的问了李大冰关于韩城的事。介于翠花还小,而韩城已经二十“大龄”了,李大冰只当翠花是好奇,而且李林李柳两个也想知道,就给从头到尾说了一遍。
这韩城,是下河村韩三的二儿子。韩三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韩城排行老二,家里人都叫他二郎。
当初,新皇还是个王爷的时候,当时的皇帝昏庸无道,新皇举兵谋反,在领地内征兵。这韩城就是被征兵给征到军队里去的。这征兵不是强制的,也不是要求一家非得出一个人,就是给钱,然后征兵。过关的人编进军队,给家里发二十两的银子。
韩城的娘身体不好,那年苛捐杂税太重,家里的收成都交了税,没有钱看病差点就去了。韩城为了给他娘看病,自己偷偷去报名,结果录取了。韩三和小韩氏(韩氏是李奶奶)不让,韩城就拿了钱抓了药。拿了征兵的钱,就必须得去,韩三和媳妇就只好挥泪送别韩城。
被征走后,韩城几年都没有音讯,村里人都以为韩城死在外头了,只有小韩氏不信,一直拦着韩三不让立衣冠冢。
没成想,这韩城真的活着回来了,在新皇登基的两年后。
新皇登基,下皇诏免三年的地税,今年是第二年。这也是分家时翠花就能分到那么多粮食的原因。不用交税,自然收成就多了。
韩城今年十九,是十四岁那你年走的。当年家里给定的亲也因为韩城去当兵而退了。
李大冰带着这么大一只猪腿回家,杨氏自然诧异,等问清事情之后,首先做的就是把翠花一顿训,并且严肃的声明下次再也不许翠花去青山了!
翠花:让我去我也不去了,野猪真的好恐怖啊。
作者有话要说: 男主:给,一只猪腿!
翠花:给,袋柿子!
男主:收了猪腿,你就是我的了!
翠花:收了柿子你也是我的了!
☆、36
话说李大冰找人把树拖回家,然后就开始制作板车了。这个板车是那种有两个轮子,后面还带有一个可折叠的支架。当板车走在路上时,支架是收起来的,平行与板车。当板车在镇上煮面时,支架是放下来作为支撑架用的。
因为镇上的摊位是要交摊位费的,所以板车并不像拉货用的那种板车那么长,也没用那么矮,而是差不多两米左右的长度,然后高度是到杨氏的腰部,这样方便杨氏揉面擀面条,还不累人。
这次卖面条不像卖刺球果那样只有李大冰父子三个去镇上摆摊了,而是全家人都去。杨氏是擀面条的主力,李大冰是拉板车的劳力,翠花和李林李柳要去端碗、洗碗、收拾桌子。这样,石头和小草没人看了,干脆带着,不让乱跑就行。
李大冰找时间去了镇上,牙行的张大哥托人带信说摊位找好了,让李大冰去看看哪里合适,然后交钱。
到了镇上,张大哥带着李大冰去看了摊位。张大哥不是租摊位的人,不知道哪个更合心意,他只能根据李大冰的要求找到描述相符的摊位,然后让李大冰自己来看,决定到底要哪个。
一共有三个合适的地方,一个是在闹市,地方有点小,周围都是卖吃的东西,而且直走就是卖菜的地方。一个月50文钱。第二个是在德顺酒楼前边,一个月30文,摊位很大!第三个是在一个布店前,一个月45文钱,摊位大小还行,而且周围没有卖吃的。
李大冰三个摊位都看了,但没决定下来,想回家和杨氏商量一下,于是和张大哥约定好三天后来交钱定摊位。
李大冰回了家和杨氏商量租那个摊位好。杨氏觉得第三个不错,周围没有卖吃的竞争少。李大冰喜欢第一个,周围都是卖吃的,虽然摊位费贵点,但人多,应该能多卖点。
翠花嘛,觉得第二个地方不错,地方大还便宜!李林李柳的选择和李大冰一样,第一个,50文钱的那个。
但是……经过一家人的商量最后定了第一个摊位。其实翠花不是很能理解。但是经过李大冰的解释翠花就悟了。
第二个地方虽然便宜,地方也大,但是是在德顺酒楼的前边,有了德顺酒楼的对比,哪怕比德顺酒楼的便宜也卖不出去,再说之前还跟德顺酒楼做刺球果的生意,现在去人家店前摆摊不是挖人么!
第三个地方就更不行了,周围是卖布的,布最怕沾这些汤汤水水的。虽说周围没有卖吃的,自家独一份,但是穷人家不买布,买布的不穷,怎么会看上自家的小面摊呢!
还是第一个好,周围竞争多也不怕,来这个闹市的都是想吃饭的,总会有人吃自家的面条。一旦市场打开了,生意就好做了。这地方离卖菜的地儿近,来往的人多,人多好卖。你不吃他吃嘛!
翠花点头,谁说穿越无往而不利古人也是很有智慧的!经验最重要!
于是李大冰没等三天后,第二天就去交钱定了第一个摊位。快到腊月了,想卖东西贴补家用的多了,迟恐生变啊。
呼……翠花暗自给自己打气加油!
这几天看着杨氏和李大冰为了卖面条的事忙前忙后,翠花心里很焦躁不安,但是又不能表现出来。
杨氏之前还很不确定,没有信心。交了摊位费之后反而沉下心,就像是“破釜沉舟”一样,反正都交了钱,就不用想东想西的了,就尽最大的努力做吧。成语不成总要试了才知道。
所有的忙碌与投资到底值不值得今天就能见分晓了!是的,今天又到了赶集的日子。翠花要去镇上卖面条啦!
卖面条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首先面粉要揉的劲道,这样擀出来的面条才好吃。然后就是干面皮、切面条、下锅煮。
为了这次去镇上卖面条,杨氏忍痛拿出了家里所有的白面,做面条的面团是要醒的,就是发酵。天气不热,所以面团头天晚上和好揉好放着,第二天一早带着面团走。家里的白面剩的不多,也就能煮三四十碗的样子。
骨头汤是熬了一天一夜的,先熬的骨头,血沫炖出来捞干净,把骨头敲碎继续顿。荤油炼了一大盆。
翠花今天醒的特别早,一醒就睡不着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