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她戴上,一会儿要拿出来,张氏皆配合。
许久,她才问道:“亲家公亲家母回蘇州府何时归来?”
“下月才至。”
张氏陪着团哥儿玩了一日,团哥儿走之前还对她依依不舍,张氏脸上擎着淡笑,面容委实不大健康。
蜜娘回到家中给团哥儿换衣裳才发现团哥儿身上被塞了两份红封。
第128章 128
蜜娘亦是后来才听得沈三在夜宴上的“壮举”,她是无所谓,没想到到外头去,其他的夫人们都待她客气得不行,蜜娘很想说她没有枪。
不过这般也好,总归没人敢惹她了,她同江垣说这算不算狐假虎威。
这些日子,江垣的威名也大得很,大人们见着他都要绕道走,就怕他掏出一把枪来。
报纸上都有所描述,京中百姓激动朝廷强大之时,恭维地说一句江大人厉害,背地里对孩子说,你再不乖,送你去江大人那儿,打洋鬼子一样打你。
也算是威名远扬了。
张氏的身子不好,蜜娘就经常带团哥儿过去看她,她起先还不大乐意,说自己习惯亲近,可团哥儿爬她身上,她面色还是柔和了许多。
蜜娘多去了几回,张氏道:“孩子娇嫩,我这病气对孩子不好,别来了。”
蜜娘笑道:“无碍,他身子好着哩,用他爹的话,江家的种,身子状得很,再说哩,您又不是咳嗽发热,伤不着他。”
胖团子正笑呵呵地在塌上蹦跳,他扶着塌边可以撑起来一下然后又坐下,他就乐此不疲,当真是随了他爹的武将基因。
张氏闻言忍不住瞪了她一眼:“哪儿得有你们这般做爹娘的。”不过心中亦是妥帖几分,嘴上虽是说不想让他们来,可这些日子屋里头有个孩子当真是欢快许多,她心中舒畅几分。
因着团哥儿,张氏待蜜娘都亲近几分,她笑盈盈的模样当真是讨人欢喜,这些日子林氏跑她屋里头也未得这般勤快,反倒是她这个分出去的儿媳妇,日日来陪她,张氏说心中没个触动是假的。
她同怀远侯早年争执,如今人到中年看淡了,亦是不争什么了,心淡如水,江圭是她养大的也不见得多亲近,林氏这儿媳虽敬重她,也是基于她素来不多管什么,两相无事。下边如今两个孙子一个孙女,林氏都带在身边,张氏不是可亲之人。
如今却是有这么个胖团子不惧她冷脸,在她身上爬上爬下,她这般心境犹如初见蜜娘的范先生,许是年轻时再如何强硬的人,到了年纪也是忍不住想要天伦之乐。
蜜娘是个心宽的,张氏刀子嘴豆腐心,蜜娘不计较,常常笑嘻嘻得也就过去了,她来陪张氏,常常带些报纸来,张氏原本是不看游记的,蜜娘讲给她听,谁知张氏听得就入了迷,竟是抱怨那震泽湖老人写的太慢了。
蜜娘心中偷笑,阿公精雕细琢,字字钻研,自是速度慢,每回只能刊登那么一章节,日日有人送催文的信件,起初还拿过来看看,后来催文的信件直接不要拿过来了。
阿公如今得了一众读者,愈发谨慎,最喜看别人称道之语,晚上一边喝点老酒一边看读者的来信,欢喜地胡子抖三抖,酒也多喝了两盏,最终走回去的时候跌了个踉跄,额头磕树上了,肿了老大一个包。
元武帝过来探望,还以为他们待阿公哪儿得不好哩。
天气转凉,沈三他们也终于从蘇州府回来了,带来了老家的问候,辰哥儿不能回去,蜜娘就画了辰哥儿和团哥儿的模样,上了颜色,见过的人都说像的不行,沈三带回去,两个老的看着开心得哭了,高兴孙儿在京城里出息,可又苦于不能见着重孙儿。
沈三道:“阿耶姆妈终归老了,同他们说话,不说的大声点都听不见了……”
沈三心中伤怀,决定每年这个时候都回去看看他们。沈大爷今年夏天走了,几个儿子为了出钱办丧事的事情争论不休,最疼的小儿子都不乐意多出钱,说当初分家是大哥占大头本就应该大哥办,分家的时候爹娘就是大哥养的。老大家的就不乐意了,说都是儿子,怎么就要全是他们大房出。再说沈大爷在的时候最疼的可是小儿子,常常补贴不少。
争来争去,生养了这么多个儿子,看重大儿,最疼小儿,谁知道最后拿出一点钱来的是最不疼爱的三儿子。三儿子憨厚老实最不得沈大爷沈大娘疼爱,因一家在印刷坊里都有个活儿,又是勤恳肯干的人,日子越过越好。
沈大爷的尸体因几个儿子的争执,又是大热天的,都腐烂了发臭了,还是沈老爷子看不下去,不忍兄长死了还这般不体面,拿出几十两银子,让他们好好办办。
几个儿子家又开始争谁家办,估摸着都是看在那几两银子的份上,沈大娘还在,所以还是交给大房,办的稀稀拉拉,也不尽人意。
沈老爷子叹息不已,他这大哥糊涂啊,悄悄这辈子疼得都是些什么狼心狗肺的东西,人也死了,他也只是个叔叔,能说什么呢,总归真正关系牵扯的人走了,以后只会渐行渐远。
沈大娘也大受打击,同沈老安人哭诉几个儿子不孝,沈老安人为着情面话没说太狠,若不是你一碗水端地太偏,死掐着不分家,如今也不会成这般,这些话自是不能说出口,老安人以此为例,时常提点下头的几个儿媳孙媳。
妇道人家,书读的不多,时常有些偏驳,这便是家宅不睦的根源。老安人没读多少书,却是顶顶明事理的人,教养的三个儿子个个孝顺又出息,下头的儿媳孙媳满心敬佩。
因着沈三和江氏回来了,蜜娘停了两日没去张氏那儿。
张氏时常腹疼,不能吃肉,食肉便会腹疼,只能吃些好消化的鱼虾,胃口不好,兴致缺缺,蜜娘和团哥儿常常来陪她,有团哥儿在,她常常能多吃一些。
这两日团哥儿不来,便觉屋中寂静得很,拿着给团哥儿的准备的玩具,不知不觉中竟是发觉屋中多了不少小儿的物件,团哥儿的衣裳团哥儿的小碗,蜜娘带过来,有的忘在这儿了就放这儿了。
她暗骂自己,又不住一道,日后定是不会吵她了。可望着那些物件又是忍不住多想几分。
她翻着报纸,翻来翻去也未翻到什么新鲜的,索然无味地放到一边。
大丫鬟接过来收拾好,亦是道:“小少爷不来屋里头就好似少了什么,厨房都问要不要准备小少爷的零嘴……”
张氏道:“日后都不必准备了,把团哥儿的东西都收拾收拾起来,等过些日子送回去。”
张氏想着大底日后也不会多来了。
谁知隔了一日,蜜娘又来了,带了沈三带回来的蘇州府的风物,团哥儿一到这儿就朝张氏身上扑。
张氏道:“怎么又来了?亲家母不是回来了吗?”
许久,她才问道:“亲家公亲家母回蘇州府何时归来?”
“下月才至。”
张氏陪着团哥儿玩了一日,团哥儿走之前还对她依依不舍,张氏脸上擎着淡笑,面容委实不大健康。
蜜娘回到家中给团哥儿换衣裳才发现团哥儿身上被塞了两份红封。
第128章 128
蜜娘亦是后来才听得沈三在夜宴上的“壮举”,她是无所谓,没想到到外头去,其他的夫人们都待她客气得不行,蜜娘很想说她没有枪。
不过这般也好,总归没人敢惹她了,她同江垣说这算不算狐假虎威。
这些日子,江垣的威名也大得很,大人们见着他都要绕道走,就怕他掏出一把枪来。
报纸上都有所描述,京中百姓激动朝廷强大之时,恭维地说一句江大人厉害,背地里对孩子说,你再不乖,送你去江大人那儿,打洋鬼子一样打你。
也算是威名远扬了。
张氏的身子不好,蜜娘就经常带团哥儿过去看她,她起先还不大乐意,说自己习惯亲近,可团哥儿爬她身上,她面色还是柔和了许多。
蜜娘多去了几回,张氏道:“孩子娇嫩,我这病气对孩子不好,别来了。”
蜜娘笑道:“无碍,他身子好着哩,用他爹的话,江家的种,身子状得很,再说哩,您又不是咳嗽发热,伤不着他。”
胖团子正笑呵呵地在塌上蹦跳,他扶着塌边可以撑起来一下然后又坐下,他就乐此不疲,当真是随了他爹的武将基因。
张氏闻言忍不住瞪了她一眼:“哪儿得有你们这般做爹娘的。”不过心中亦是妥帖几分,嘴上虽是说不想让他们来,可这些日子屋里头有个孩子当真是欢快许多,她心中舒畅几分。
因着团哥儿,张氏待蜜娘都亲近几分,她笑盈盈的模样当真是讨人欢喜,这些日子林氏跑她屋里头也未得这般勤快,反倒是她这个分出去的儿媳妇,日日来陪她,张氏说心中没个触动是假的。
她同怀远侯早年争执,如今人到中年看淡了,亦是不争什么了,心淡如水,江圭是她养大的也不见得多亲近,林氏这儿媳虽敬重她,也是基于她素来不多管什么,两相无事。下边如今两个孙子一个孙女,林氏都带在身边,张氏不是可亲之人。
如今却是有这么个胖团子不惧她冷脸,在她身上爬上爬下,她这般心境犹如初见蜜娘的范先生,许是年轻时再如何强硬的人,到了年纪也是忍不住想要天伦之乐。
蜜娘是个心宽的,张氏刀子嘴豆腐心,蜜娘不计较,常常笑嘻嘻得也就过去了,她来陪张氏,常常带些报纸来,张氏原本是不看游记的,蜜娘讲给她听,谁知张氏听得就入了迷,竟是抱怨那震泽湖老人写的太慢了。
蜜娘心中偷笑,阿公精雕细琢,字字钻研,自是速度慢,每回只能刊登那么一章节,日日有人送催文的信件,起初还拿过来看看,后来催文的信件直接不要拿过来了。
阿公如今得了一众读者,愈发谨慎,最喜看别人称道之语,晚上一边喝点老酒一边看读者的来信,欢喜地胡子抖三抖,酒也多喝了两盏,最终走回去的时候跌了个踉跄,额头磕树上了,肿了老大一个包。
元武帝过来探望,还以为他们待阿公哪儿得不好哩。
天气转凉,沈三他们也终于从蘇州府回来了,带来了老家的问候,辰哥儿不能回去,蜜娘就画了辰哥儿和团哥儿的模样,上了颜色,见过的人都说像的不行,沈三带回去,两个老的看着开心得哭了,高兴孙儿在京城里出息,可又苦于不能见着重孙儿。
沈三道:“阿耶姆妈终归老了,同他们说话,不说的大声点都听不见了……”
沈三心中伤怀,决定每年这个时候都回去看看他们。沈大爷今年夏天走了,几个儿子为了出钱办丧事的事情争论不休,最疼的小儿子都不乐意多出钱,说当初分家是大哥占大头本就应该大哥办,分家的时候爹娘就是大哥养的。老大家的就不乐意了,说都是儿子,怎么就要全是他们大房出。再说沈大爷在的时候最疼的可是小儿子,常常补贴不少。
争来争去,生养了这么多个儿子,看重大儿,最疼小儿,谁知道最后拿出一点钱来的是最不疼爱的三儿子。三儿子憨厚老实最不得沈大爷沈大娘疼爱,因一家在印刷坊里都有个活儿,又是勤恳肯干的人,日子越过越好。
沈大爷的尸体因几个儿子的争执,又是大热天的,都腐烂了发臭了,还是沈老爷子看不下去,不忍兄长死了还这般不体面,拿出几十两银子,让他们好好办办。
几个儿子家又开始争谁家办,估摸着都是看在那几两银子的份上,沈大娘还在,所以还是交给大房,办的稀稀拉拉,也不尽人意。
沈老爷子叹息不已,他这大哥糊涂啊,悄悄这辈子疼得都是些什么狼心狗肺的东西,人也死了,他也只是个叔叔,能说什么呢,总归真正关系牵扯的人走了,以后只会渐行渐远。
沈大娘也大受打击,同沈老安人哭诉几个儿子不孝,沈老安人为着情面话没说太狠,若不是你一碗水端地太偏,死掐着不分家,如今也不会成这般,这些话自是不能说出口,老安人以此为例,时常提点下头的几个儿媳孙媳。
妇道人家,书读的不多,时常有些偏驳,这便是家宅不睦的根源。老安人没读多少书,却是顶顶明事理的人,教养的三个儿子个个孝顺又出息,下头的儿媳孙媳满心敬佩。
因着沈三和江氏回来了,蜜娘停了两日没去张氏那儿。
张氏时常腹疼,不能吃肉,食肉便会腹疼,只能吃些好消化的鱼虾,胃口不好,兴致缺缺,蜜娘和团哥儿常常来陪她,有团哥儿在,她常常能多吃一些。
这两日团哥儿不来,便觉屋中寂静得很,拿着给团哥儿的准备的玩具,不知不觉中竟是发觉屋中多了不少小儿的物件,团哥儿的衣裳团哥儿的小碗,蜜娘带过来,有的忘在这儿了就放这儿了。
她暗骂自己,又不住一道,日后定是不会吵她了。可望着那些物件又是忍不住多想几分。
她翻着报纸,翻来翻去也未翻到什么新鲜的,索然无味地放到一边。
大丫鬟接过来收拾好,亦是道:“小少爷不来屋里头就好似少了什么,厨房都问要不要准备小少爷的零嘴……”
张氏道:“日后都不必准备了,把团哥儿的东西都收拾收拾起来,等过些日子送回去。”
张氏想着大底日后也不会多来了。
谁知隔了一日,蜜娘又来了,带了沈三带回来的蘇州府的风物,团哥儿一到这儿就朝张氏身上扑。
张氏道:“怎么又来了?亲家母不是回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