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8
瞧瞧吧。”太后递给王朔一叠纸张,记录的是蔡母和范氏的言行,他们想的是让蔡舵行休了襄穆伯府的庶女,再不济也要贬为妾室,范氏继续做正妻,蔡舵行也继续做他的官老爷。
“他们想什么呢?国家法度岂是他们说告就审,说不告就放的。”王朔看了看太后收集的资料,蔡老叟的死完全是个误会,以为大理寺的胥吏要对他们不利,蔡老叟一身是病,就想着拿自己一条老命,换孙子和老妻安全。蔡母语言不通,对朝廷法度也不了解,还不是范氏说什么是什么。而范氏自己想的也不过是给儿子一个保障,她闹出了这么一场,肯定会坏了夫妻情分,范氏肯豁出去,完全是为了他的儿子,他儿子身体健康又有读书的天分,丈夫靠不住,就靠儿子了。
“只当朝廷是村里集市呢,还能讨价还价。”太后讽刺道。
“想得美!”王朔嗤笑道,她还以为这是个渣男抛弃妻子,苦命女千里寻夫的故事呢,没想到一家子打得好算盘,谁都不是纯粹的好人。“过了大理寺的案子,可不是她们想怎样就怎样的。”
“这官府判案讲究一个你情我愿,范氏的意见尤为重要。像这种家事一向是民不举官不究的,照你的办法来,不成的。”太后摇头道。
王朔自以为已经考虑得很周详了,没想都在太后这个土著眼里是一点儿可行性都没有,有些灰心道:“那该怎么办呢?”
“且瞧着吧。”太后自信一笑。
☆、第八十三章
大理寺官衙堂上,正在开审蔡舵行一案,天子脚下出了命案,又牵扯到新科进士、老牌勋贵、原配再婚等等劲爆元素,官衙外面已是里三层外三层的围满了人,还有几个酒楼的说书先生占据了有利地势,只等着亲眼目睹现场,明日好上演新鲜戏码。
大理寺单樟端坐堂前,惊堂木一拍,问道:“蔡范氏,你是原告,先把案情陈述一遍。”
蔡范氏理了理蓬乱的头发,操着非常不标准的口音道:“民妇蔡范氏,乃是广东高州人,十五岁嫁入蔡家。蔡家为供蔡舵行读书早已是家徒四壁,民妇家资富饶、父兄疼爱,嫁入蔡家之后,就用嫁妆供蔡舵行读书……”
“胡说,我堂堂男子汉大丈夫,岂会靠一个女人……”
“肃静!蔡舵行,你且站在一旁,不要做声,让蔡范氏慢慢讲。”单樟喝止蔡舵行,面色难看。蔡舵行诺诺退到一边,他现在还没有被夺取功名,即使是审理和他相关的案子,原告蔡范氏跪在堂前,他却站在旁边。
“青天大老爷,民妇……我……走到这一步,已经是无路可退了,求大老爷保我一条命,我才敢说!”蔡范氏砰砰磕头道。
“光天化日、朗朗乾坤,又是天子脚下,谁能伤你性命,但说无妨!”单樟一向是嫉恶如仇的性子,保证道。
“大老爷,我娘家老父母已逝,兄长也在一年前遇海上大浪去了,娘家无人,无论今日这状告不告得成,唯一的亲人就只剩婆婆和幼子,若是……蔡舵行……没活路的,没活路的。”蔡范氏痛哭流涕,只说自己没活路了。
围观的人一阵起哄,直叫让单樟做保证。单樟心里不耐,烦死这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围观群众了。
“蔡范氏,你放心,既已登了大理寺的门,朝廷就不会让你有丝毫损伤,登堂又不告状,也是藐视官府之罪。”单樟连哄带吓,还是让蔡范氏吐口了。
“民妇嫁入蔡家,产下一子,那几年,也算夫妻恩爱。公婆对我很好,把我当亲生女儿一般,其实蔡舵行多数时间都在县城书院里读书,也就过年回来几天,缺钱的时候回来住几天,说是公婆和我相依为命也不为过。蔡家只有蔡舵行一个儿子,所有的心思都花在他读书上了。读书是烧钱的事情,后来我的嫁妆越来越不够用,蔡舵行逼我向娘家要钱,我一个出嫁女,怎么能……没钱蔡舵行就打我,往死里打,全然不顾往日夫妻情分,这些公婆、乡亲邻里都是可以作证的。后来,还是公婆看不下去,死命拦住,我才没被打死。嫁妆渐渐用完了,眼看就要坐吃山空,我与婆婆接了些绣活在家里做,公公也做些木匠手艺换几个铜板。两年前,春闱将至,蔡舵行说要提前上进赶考,把家里的钱都带走了,可这一去就杳无音信,高州发大水,家里的房子也被淹了,公公也病了。我们想着蔡舵行在京中好歹有个落脚的地方,再不济他一个读书人,抄书写字总能养活妻儿父母吧,就拖家带口的进京城来了。哪知,到了才发现,他已经中了进士,还要娶别人!”范氏大大的抽泣一声,再道:“若是他真的要娶个高门贵女,我一个农妇自然是配不上的,给新人让位也就是了。可他居然连老父母、儿子都不认,他是婆婆十月怀胎生下的人,儿子也是他的血脉至亲,他怎么能不认呢!”
蔡范氏话音一落,围观的人发出嗡嗡的讨论声,把蔡范氏的哭声都压下去了,单樟连拍几下惊堂木才把场面控制住。
“蔡舵行,蔡范氏所说是否属实。”单樟问道。
“大人,纯属一派胡言!”蔡舵行听了半响,也慢慢冷静下来了,道:“学生与蔡范氏确实是结发夫妻,可学生接到同乡的信,说是她已经在发大水的时候去世了,这才会娶妻。没想到她突然之间就到了京城,且从未去找过学生,学生也是接到了大理寺的传唤,才知道结发妻子尚在人世。”
“你说接到同乡的信,谁给你的信。”
“一位广东的行脚商人,是个跑船的,受人之托送信,学生也不知他姓名。”蔡舵行道。
“既然是家乡发大水,那你为何还要参加恩科,父母去世,守孝三年。”
“信上没说父母去世!”蔡舵行连忙打断道:“这信就是学生老父母口述,旁人代笔的书信,说是家中受灾,老父母安好,只结发妻子去了,让学生节哀顺变的。学生本是来等候先帝春闱的,若是春闱如期举行,学生尚在妻孝中,是绝不会参加的。”
“你的意思是,你不知父母到了京城,也不知蔡范氏未死,是吗?”单樟问道
“是,是,就是这样。”
“蔡范氏,蔡舵行说的,你可承认?”单樟又问蔡范氏道。
“不认!当初我们去客栈找人的时候,可是有很多人看见的,不信您问问当时看见的人,很多人看见的!”蔡范氏慌了,她以为实话说出来,就会真相大白,哪知世上还有颠倒黑白的无耻言辞。
“来人,去传与蔡舵行同住一间客栈的人。”单樟也是做好准备才开审的,衙役很快就把客栈的掌柜带上堂来问
“他们想什么呢?国家法度岂是他们说告就审,说不告就放的。”王朔看了看太后收集的资料,蔡老叟的死完全是个误会,以为大理寺的胥吏要对他们不利,蔡老叟一身是病,就想着拿自己一条老命,换孙子和老妻安全。蔡母语言不通,对朝廷法度也不了解,还不是范氏说什么是什么。而范氏自己想的也不过是给儿子一个保障,她闹出了这么一场,肯定会坏了夫妻情分,范氏肯豁出去,完全是为了他的儿子,他儿子身体健康又有读书的天分,丈夫靠不住,就靠儿子了。
“只当朝廷是村里集市呢,还能讨价还价。”太后讽刺道。
“想得美!”王朔嗤笑道,她还以为这是个渣男抛弃妻子,苦命女千里寻夫的故事呢,没想到一家子打得好算盘,谁都不是纯粹的好人。“过了大理寺的案子,可不是她们想怎样就怎样的。”
“这官府判案讲究一个你情我愿,范氏的意见尤为重要。像这种家事一向是民不举官不究的,照你的办法来,不成的。”太后摇头道。
王朔自以为已经考虑得很周详了,没想都在太后这个土著眼里是一点儿可行性都没有,有些灰心道:“那该怎么办呢?”
“且瞧着吧。”太后自信一笑。
☆、第八十三章
大理寺官衙堂上,正在开审蔡舵行一案,天子脚下出了命案,又牵扯到新科进士、老牌勋贵、原配再婚等等劲爆元素,官衙外面已是里三层外三层的围满了人,还有几个酒楼的说书先生占据了有利地势,只等着亲眼目睹现场,明日好上演新鲜戏码。
大理寺单樟端坐堂前,惊堂木一拍,问道:“蔡范氏,你是原告,先把案情陈述一遍。”
蔡范氏理了理蓬乱的头发,操着非常不标准的口音道:“民妇蔡范氏,乃是广东高州人,十五岁嫁入蔡家。蔡家为供蔡舵行读书早已是家徒四壁,民妇家资富饶、父兄疼爱,嫁入蔡家之后,就用嫁妆供蔡舵行读书……”
“胡说,我堂堂男子汉大丈夫,岂会靠一个女人……”
“肃静!蔡舵行,你且站在一旁,不要做声,让蔡范氏慢慢讲。”单樟喝止蔡舵行,面色难看。蔡舵行诺诺退到一边,他现在还没有被夺取功名,即使是审理和他相关的案子,原告蔡范氏跪在堂前,他却站在旁边。
“青天大老爷,民妇……我……走到这一步,已经是无路可退了,求大老爷保我一条命,我才敢说!”蔡范氏砰砰磕头道。
“光天化日、朗朗乾坤,又是天子脚下,谁能伤你性命,但说无妨!”单樟一向是嫉恶如仇的性子,保证道。
“大老爷,我娘家老父母已逝,兄长也在一年前遇海上大浪去了,娘家无人,无论今日这状告不告得成,唯一的亲人就只剩婆婆和幼子,若是……蔡舵行……没活路的,没活路的。”蔡范氏痛哭流涕,只说自己没活路了。
围观的人一阵起哄,直叫让单樟做保证。单樟心里不耐,烦死这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围观群众了。
“蔡范氏,你放心,既已登了大理寺的门,朝廷就不会让你有丝毫损伤,登堂又不告状,也是藐视官府之罪。”单樟连哄带吓,还是让蔡范氏吐口了。
“民妇嫁入蔡家,产下一子,那几年,也算夫妻恩爱。公婆对我很好,把我当亲生女儿一般,其实蔡舵行多数时间都在县城书院里读书,也就过年回来几天,缺钱的时候回来住几天,说是公婆和我相依为命也不为过。蔡家只有蔡舵行一个儿子,所有的心思都花在他读书上了。读书是烧钱的事情,后来我的嫁妆越来越不够用,蔡舵行逼我向娘家要钱,我一个出嫁女,怎么能……没钱蔡舵行就打我,往死里打,全然不顾往日夫妻情分,这些公婆、乡亲邻里都是可以作证的。后来,还是公婆看不下去,死命拦住,我才没被打死。嫁妆渐渐用完了,眼看就要坐吃山空,我与婆婆接了些绣活在家里做,公公也做些木匠手艺换几个铜板。两年前,春闱将至,蔡舵行说要提前上进赶考,把家里的钱都带走了,可这一去就杳无音信,高州发大水,家里的房子也被淹了,公公也病了。我们想着蔡舵行在京中好歹有个落脚的地方,再不济他一个读书人,抄书写字总能养活妻儿父母吧,就拖家带口的进京城来了。哪知,到了才发现,他已经中了进士,还要娶别人!”范氏大大的抽泣一声,再道:“若是他真的要娶个高门贵女,我一个农妇自然是配不上的,给新人让位也就是了。可他居然连老父母、儿子都不认,他是婆婆十月怀胎生下的人,儿子也是他的血脉至亲,他怎么能不认呢!”
蔡范氏话音一落,围观的人发出嗡嗡的讨论声,把蔡范氏的哭声都压下去了,单樟连拍几下惊堂木才把场面控制住。
“蔡舵行,蔡范氏所说是否属实。”单樟问道。
“大人,纯属一派胡言!”蔡舵行听了半响,也慢慢冷静下来了,道:“学生与蔡范氏确实是结发夫妻,可学生接到同乡的信,说是她已经在发大水的时候去世了,这才会娶妻。没想到她突然之间就到了京城,且从未去找过学生,学生也是接到了大理寺的传唤,才知道结发妻子尚在人世。”
“你说接到同乡的信,谁给你的信。”
“一位广东的行脚商人,是个跑船的,受人之托送信,学生也不知他姓名。”蔡舵行道。
“既然是家乡发大水,那你为何还要参加恩科,父母去世,守孝三年。”
“信上没说父母去世!”蔡舵行连忙打断道:“这信就是学生老父母口述,旁人代笔的书信,说是家中受灾,老父母安好,只结发妻子去了,让学生节哀顺变的。学生本是来等候先帝春闱的,若是春闱如期举行,学生尚在妻孝中,是绝不会参加的。”
“你的意思是,你不知父母到了京城,也不知蔡范氏未死,是吗?”单樟问道
“是,是,就是这样。”
“蔡范氏,蔡舵行说的,你可承认?”单樟又问蔡范氏道。
“不认!当初我们去客栈找人的时候,可是有很多人看见的,不信您问问当时看见的人,很多人看见的!”蔡范氏慌了,她以为实话说出来,就会真相大白,哪知世上还有颠倒黑白的无耻言辞。
“来人,去传与蔡舵行同住一间客栈的人。”单樟也是做好准备才开审的,衙役很快就把客栈的掌柜带上堂来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