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话,便也远远地传了过去。
中元帝阴着脸看向她,眸光微闪,仍旧一言不。
杜光武等了一会,蓦地回,那双平素总是很平和的眼睛,在这一刹陡然变得分外凌厉。
“父亲,陛下看来是要放晋陵公主出宫的,父亲为何要命儿拦住公主不放?”他的语声肃杀中带着朗然,穿透了密密的雪雨,散入每个人的耳中:“父亲难道竟想违背陛下旨意么?”
“你说什么?”杜骁骑怒喝,双目几欲喷火,“我何时要杀晋陵公主?”
他一面说话,一面不由自主看向了中元帝的方向,心下忽然生出了一丝极淡的惶惑。
他说不清为何会有此种感觉,只是本能地觉得,他像是落入了一个圈套中去。
只是,尚未待他想明其间原委,杜光武已是朗声道:“父亲,你为何要违背陛下旨意?你为何要将那赵国奸细认作晋陵公主?父亲莫非暗中与赵狗勾结,意图逼宫么?”
最后这五字,他说得极为用力,朗朗语声直如水波,一层层传出去极远,似是连远处的殿宇也跟着震了几震。
这“逼宫”二字一出,中元帝的瞳孔,骤然一缩。
“禁军为何还不来?”他忽然问道,猜忌的视线扫向了杜骁骑,竟是在问他。
杜骁骑一滞。
禁军来或不来,他怎么会知道?他又并非禁军之,他怎么可能会……
念头转到此处,他的后背蓦地一寒,刹时间竟是冷汗湿透了重衣。
不好,上当了!
他连忙抬头去看中元帝,张口就要说话。
只是,已经太迟了。
在中元帝的眼中,杜骁骑神情间的这一滞,已经触及了他心底深处最不可触碰的那根线。
逼宫。
那是他最惧怕、最忌惮的两个字,亦是他拼命扩充金御卫、竭力打压士族的最根本原因。
中元帝厉色看向杜骁骑,瞬间暴怒:“杜行简,尔竟敢带兵逼宫?”他伸臂直指对方,目眦欲裂。
那一刻,并没有人注意到,他伸出去的那只手,正在微微打着颤。
“臣不敢。陛下误会了。”杜骁骑急急说道,却不敢轻易下马,只能于马上揖手。
中元帝眼底沉沉,冷声道:“既称不敢,那你就退兵!”
杜骁骑面色骤变,一转眸间,便瞧见了杜光武似凉似热的脸。
他的后心,再度渗出了一层冷汗。
那个瞬间,他忽然就记起,他这个四儿子的身上,到底流着谁家的血。
难道说,那一段身世之秘,他……已然知道了?
杜骁骑的心重重一跳,连呼吸也变得急促进来。
大口的浊气扑上面门,他的额头与脸颊瞬间浸了水意,冰冷的雨雪自头盔的空隙间卷入,他觉得整个身子都是冷的。
“布阵!”金御卫中,陡地传来了一声呼喝。
这声音惊醒了杜骁骑,他立时转眸,却见火把之下,银光大盛、冷芒森森,那枪阵竟是将杜骁骑并杜光武,尽皆圈进了其中。
“陛下,陛下,勿要听小儿妄言!”杜骁骑高声叫了起来,鼻尖竟急出了一层汗,在烛火之下泛起一片油光:“臣一片忠心可昭日月,倒是此子,绝不可信!”
他将马鞭指向杜光武,目光阴狠若野兽,身上的气息亦变得嗜血起来:“此子,乃桓氏血脉!”
中元帝的面色变了几变。
桓氏血脉?
这又是怎么回事?
他迟疑地看向杜骁骑,目中的狠戾换作了茫然。
可是,再下一息,他的脑海中蓦地窜起一段往事,一切豁然开朗。
“原来如此!”中元帝冷声说道,阴鸷的眼神先是看向杜光武,又转向了杜骁骑,“你父子二人,竟在孤的面前演戏?”
他怒目看向杜骁骑,面上满是震怒:“你不是口口声声说桓九娘已经病死了,且你与她并不曾育下子嗣么?怎么,此刻你那个根本不存在的儿子突然又冒出来了?好你个杜行俭,竟是埋藏着如此祸心,居然胆敢欺君?!”
第992章 欲何为
中元帝越说越怒,眼中直欲喷出火来,语声更如刮骨般尖利:“孤万没想到,你原来竟还打着别的算盘。你留下桓氏血脉,意欲何为?莫不是要等着孤失势之时,拿着这个去桓家请功?”他蓦地仰天大笑起来,复又飞快地厉下神色:“杜行俭,你这蛇鼠两端的卑鄙小人!今日你既现了原形,孤定叫尔有去无回!”
“不是这样的,陛下。不是这样的。”杜骁骑几欲急疯,满脸皆是油汗,拿马鞭的手不住颤抖。
他又说错话了。
是了,桓九娘已经被他派人杀了,当时他上报的消息是桓九娘病故,且亦没留下子嗣。
他留下了杜光武一命,就是担心有朝一日桓氏起复,怕不好交代,所以给自己留了条后路。可他却忘了,中元帝不是先帝,中元帝的疑心病,比谁都重。
杜骁骑瞳孔缩起,后心汗湿重重。
这禁宫之中,除两千金御卫外,另还有三千重甲铁骑。
那可是战阵中拼杀出来的精锐,纵然比不过桓氏铁骑,却也比他杜行简匆匆调度出来的这两千余府兵强上许多。
杜骁骑不由万分后悔。
早知今日,当初他就不该全部精锐送去泗水,到如今不仅血本无归,他杜行简更有可能命丧当场。
到得此时,杜骁骑已然顾不得其他了,急急将马鞭指向杜光武,高声道:“陛下请相信微臣。臣现下就诛杀此子,以解陛下之疑。”
中元帝神情一凝,手指亦是微动。
枪阵立时停止发动,金御卫立在大雪之中,如石像般挺立不动。
杜骁骑心下暗松,转首看向杜光武,狞笑道:“早知你不可信,幸得我早有准备。”
随着这阵话音,他身后的铁骑中蓦地传来了“轰隆隆”一阵巨响,其间还夹杂着木轮辗过地面的“吱哑”之声,声势极为惊人。
杜骁骑冷冷地看向杜光武,面色狰狞。
好在他多留了个心眼,备下了后手。
好在广明宫有人提前给他送了信,才让他知晓了真相。
中元帝阴着脸看向她,眸光微闪,仍旧一言不。
杜光武等了一会,蓦地回,那双平素总是很平和的眼睛,在这一刹陡然变得分外凌厉。
“父亲,陛下看来是要放晋陵公主出宫的,父亲为何要命儿拦住公主不放?”他的语声肃杀中带着朗然,穿透了密密的雪雨,散入每个人的耳中:“父亲难道竟想违背陛下旨意么?”
“你说什么?”杜骁骑怒喝,双目几欲喷火,“我何时要杀晋陵公主?”
他一面说话,一面不由自主看向了中元帝的方向,心下忽然生出了一丝极淡的惶惑。
他说不清为何会有此种感觉,只是本能地觉得,他像是落入了一个圈套中去。
只是,尚未待他想明其间原委,杜光武已是朗声道:“父亲,你为何要违背陛下旨意?你为何要将那赵国奸细认作晋陵公主?父亲莫非暗中与赵狗勾结,意图逼宫么?”
最后这五字,他说得极为用力,朗朗语声直如水波,一层层传出去极远,似是连远处的殿宇也跟着震了几震。
这“逼宫”二字一出,中元帝的瞳孔,骤然一缩。
“禁军为何还不来?”他忽然问道,猜忌的视线扫向了杜骁骑,竟是在问他。
杜骁骑一滞。
禁军来或不来,他怎么会知道?他又并非禁军之,他怎么可能会……
念头转到此处,他的后背蓦地一寒,刹时间竟是冷汗湿透了重衣。
不好,上当了!
他连忙抬头去看中元帝,张口就要说话。
只是,已经太迟了。
在中元帝的眼中,杜骁骑神情间的这一滞,已经触及了他心底深处最不可触碰的那根线。
逼宫。
那是他最惧怕、最忌惮的两个字,亦是他拼命扩充金御卫、竭力打压士族的最根本原因。
中元帝厉色看向杜骁骑,瞬间暴怒:“杜行简,尔竟敢带兵逼宫?”他伸臂直指对方,目眦欲裂。
那一刻,并没有人注意到,他伸出去的那只手,正在微微打着颤。
“臣不敢。陛下误会了。”杜骁骑急急说道,却不敢轻易下马,只能于马上揖手。
中元帝眼底沉沉,冷声道:“既称不敢,那你就退兵!”
杜骁骑面色骤变,一转眸间,便瞧见了杜光武似凉似热的脸。
他的后心,再度渗出了一层冷汗。
那个瞬间,他忽然就记起,他这个四儿子的身上,到底流着谁家的血。
难道说,那一段身世之秘,他……已然知道了?
杜骁骑的心重重一跳,连呼吸也变得急促进来。
大口的浊气扑上面门,他的额头与脸颊瞬间浸了水意,冰冷的雨雪自头盔的空隙间卷入,他觉得整个身子都是冷的。
“布阵!”金御卫中,陡地传来了一声呼喝。
这声音惊醒了杜骁骑,他立时转眸,却见火把之下,银光大盛、冷芒森森,那枪阵竟是将杜骁骑并杜光武,尽皆圈进了其中。
“陛下,陛下,勿要听小儿妄言!”杜骁骑高声叫了起来,鼻尖竟急出了一层汗,在烛火之下泛起一片油光:“臣一片忠心可昭日月,倒是此子,绝不可信!”
他将马鞭指向杜光武,目光阴狠若野兽,身上的气息亦变得嗜血起来:“此子,乃桓氏血脉!”
中元帝的面色变了几变。
桓氏血脉?
这又是怎么回事?
他迟疑地看向杜骁骑,目中的狠戾换作了茫然。
可是,再下一息,他的脑海中蓦地窜起一段往事,一切豁然开朗。
“原来如此!”中元帝冷声说道,阴鸷的眼神先是看向杜光武,又转向了杜骁骑,“你父子二人,竟在孤的面前演戏?”
他怒目看向杜骁骑,面上满是震怒:“你不是口口声声说桓九娘已经病死了,且你与她并不曾育下子嗣么?怎么,此刻你那个根本不存在的儿子突然又冒出来了?好你个杜行俭,竟是埋藏着如此祸心,居然胆敢欺君?!”
第992章 欲何为
中元帝越说越怒,眼中直欲喷出火来,语声更如刮骨般尖利:“孤万没想到,你原来竟还打着别的算盘。你留下桓氏血脉,意欲何为?莫不是要等着孤失势之时,拿着这个去桓家请功?”他蓦地仰天大笑起来,复又飞快地厉下神色:“杜行俭,你这蛇鼠两端的卑鄙小人!今日你既现了原形,孤定叫尔有去无回!”
“不是这样的,陛下。不是这样的。”杜骁骑几欲急疯,满脸皆是油汗,拿马鞭的手不住颤抖。
他又说错话了。
是了,桓九娘已经被他派人杀了,当时他上报的消息是桓九娘病故,且亦没留下子嗣。
他留下了杜光武一命,就是担心有朝一日桓氏起复,怕不好交代,所以给自己留了条后路。可他却忘了,中元帝不是先帝,中元帝的疑心病,比谁都重。
杜骁骑瞳孔缩起,后心汗湿重重。
这禁宫之中,除两千金御卫外,另还有三千重甲铁骑。
那可是战阵中拼杀出来的精锐,纵然比不过桓氏铁骑,却也比他杜行简匆匆调度出来的这两千余府兵强上许多。
杜骁骑不由万分后悔。
早知今日,当初他就不该全部精锐送去泗水,到如今不仅血本无归,他杜行简更有可能命丧当场。
到得此时,杜骁骑已然顾不得其他了,急急将马鞭指向杜光武,高声道:“陛下请相信微臣。臣现下就诛杀此子,以解陛下之疑。”
中元帝神情一凝,手指亦是微动。
枪阵立时停止发动,金御卫立在大雪之中,如石像般挺立不动。
杜骁骑心下暗松,转首看向杜光武,狞笑道:“早知你不可信,幸得我早有准备。”
随着这阵话音,他身后的铁骑中蓦地传来了“轰隆隆”一阵巨响,其间还夹杂着木轮辗过地面的“吱哑”之声,声势极为惊人。
杜骁骑冷冷地看向杜光武,面色狰狞。
好在他多留了个心眼,备下了后手。
好在广明宫有人提前给他送了信,才让他知晓了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