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8
是相识一场,陶相教书育人的本事,你是见识过的,他悉心带出来的人自然不会差的。而且陶宪之性情温和,又不贪图名利,是个妥帖之人,有他照顾你,朕也放心些。最重要的是,他幼时给朕当过伴读,那个时候你们不也整日在一起玩儿吗?正好了,都不用再培养感情,弟弟,皇兄这次可算是做对了吧。”
最后一句话,景文昊几乎是咬着说出来的,言下之意不言而喻。
景文昭收了自己辩解的意思,说道:“如此自是再好不过,劳烦皇兄皇嫂了。”
“哪里哪里。都是亲兄弟,你的婚事,我能不放在心上么?”景文昊听到景文昭认了,语气才缓和了些,又看向陶宪之,问道:“怎么样?陶爱卿,可愿意。”
陶宪之听到这话之后,倒是接受的挺快,还没有景文昭的反应大。此时景文昊又发问了,他也不躲着,大方地笑道:“臣愿意。”
一句愿意,让景文昭心中是千回百转。他想娶陶宪之,想了许多年,可绝不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今景文昊明显是知道了他们的事情,才想硬生生把他们捆在一起,然后一网打尽。
“皇兄,臣弟,臣弟后悔了。臣弟不愿娶他,臣弟不想娶个男子,请皇兄重新考量。”景文昭最后还是过不了自己那一关,如今前途未卜,要这人跟着自己九死一生,他做不到。
“放肆。”景文昊听到这话立刻摔了手中的茶盏,滚烫的茶水溅出来,到处都是,“你以为朕平日里闲的很么?实话告诉你,如今这朝中正是不安宁的时候,朕每日宵衣旰食,还要跟着你皇嫂帮你寻亲事,你以为是好玩儿的么?你皇嫂这几日害喜害的厉害,都还是坚持每日看各个公子的户籍,你一句不想就算了?”
“臣弟愿意受罚,只求皇兄收回成命。”景文昭跪在地上,语气里透着一丝无奈。
“罚,呵呵。朕告诉你,这件事情已经定了,陶爱卿也已经答应了。朕即刻让人拟了诏书发下去。你若真是不想遵旨,大可抗旨试试。”
景文昊没有再给他反驳的机会,说了句:“早点回驿馆去等旨意。”头也不回的走了。
景文昊方才发的那通火并不都是假的,至少黎晰害喜是真的。自昨天晚上从地牢里回来,黎晰总是闹着不舒服,太医开了调养的方子,药也熬出来了,可黎晰几乎是刚喝下去就能吐出来。今天早上自己上朝的时候,叫着黎晰起来吃了些东西,虽说只是打牙祭,各种黎晰喜爱的小食还是摆了一桌子。可是黎晰却不怎么能吃了,除了酱鸭舌,稍微带点二油星的东西,黎晰几乎是夹到嘴边便放下了。吃不下去,就是恶心。景文昊看着人心疼的不行了,缠着黎晰多吃了几口燕窝粥,才让人继续睡了。
景文昊回到芷苒殿的时候黎晰刚刚起来,李之源手持惊堂木,正给黎晰说书。李之源见着景文昊来了,要起身行李,被景文昊拦着了,示意他继续。
自己走到黎晰跟前,抱了人在怀里。
“起来吃过东西了么?”景文昊小声问着怀中人。
黎晰点点头,挥手,让李之源停下了,对着人说道:“去歇着吧,我与皇上有事情要说。”
李之源识相的回到了偏殿,好在黎晰对他好的很,即使是偏殿,各种点心也是没有断过的,此时他也是乐得清闲了。
“早上吃了什么?”景文昊一手搭上黎晰的肚子,发现是鼓鼓的,才放心了些。
“李之源带了馄饨给我,清淡,味道不错。”黎晰回答。
“皇上今日宣了景文昭入宫?”
“是,给他定了门婚事。”景文昊亲亲黎晰的头发,最近事情太多,他也是很久没能跟黎晰好好说话了。
“是陶家的还是王家的?”黎晰缩了缩脖子,问道。
“陶家的。”
“他们都接受了?”
“不接受又能怎么样,这是赐婚,朕金口玉言,由得他们么 ?”
黎晰笑了一声,这还是头一回景文昊在他面前摆皇帝架子。“可是,陶相那边,你要怎么解释?陶宪之可是陶相选定之人。”
“不能实话实说,不然按照陶相的脾气能立马大义灭亲,杀了陶宪之。如此,只能先伤一伤他的心了。”景文昊拉着黎晰躺倒了软椅上头,昨夜折腾了太久,此时放松下来,没怎么样,就睡着了。
作者有话要说: 二更,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第74章
陶玉林今日下朝之后, 知道儿子被皇帝叫去太和殿, 心中高兴的很,好不容易没有去祠堂前跪着了。陶夫人见着他脸上喜气十足,一扫前几日的阴霾,才敢开口问了两句。
“老爷今日心情好像不错,是有什么好事么?”
陶玉林也算是沉的住气, 只是说了句:“去让厨房加几个菜,让人去酒窖把那坛二十年的花雕酒拿出来, 待会儿我跟着他小酌两杯。”
陶夫人虽不知道到底是出了什么好事, 不过看着陶玉林脸上惬意的表情,再加上他刚刚吩咐的那坛子酒,她想着八成是陶宪之要升官儿了,当即也高兴的很, 连连应和下来了。
至于为什么这么高兴,其实很简单。最近被景文昊冷落了几日,陶玉林总想着自己是不是哪里做的千妥帖,失了圣心了。可是转眼一想, 那位交代的事情, 自己从来都是悉心去做的, 不敢有半分马虎, 最后能想到的唯一合理的理由便是, 自己年纪大了。如今这朝中表面上看起来安稳,大齐整个也是欣欣向荣,实则却是外强中干。朝廷上变化莫测, 波诡云谲的,怕是那位嫌弃自己这把老骨头翻不出什么大动作了。不过即使如此,他也没什么好抱怨的,这大齐历朝都是两个宰相的,如今却只封了他这个左相,也算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做官做到这个份上算是没什么好求的了。
可是皇帝今日突然让他儿子去了太和殿议事,还是当着满朝文武百官的面,这当真算是天大的荣宠了。一想到这些,陶相心中便更高兴些,叫住了正准备往外走的陶夫人。
“去把库房里的那些个补品,什么人参鹿茸的,都找出来,全部让人送到宪之的院子里去。过几日让裁缝铺的人来一趟,宪之这孩子也是,有两年都没添置过新衣了。你这做娘亲的,也不帮忙留意着。”
陶夫人方才就觉得自己的儿子要走好运了,陶玉林如此一说,她便更加肯定自己的想法,喜滋滋走了。
从太和殿出来之后,陶宪之就回府了,跟着他一起的还有一道圣旨。
陶玉林一听陶宪之带回来一道圣旨,欣喜不已,当下携带着自己的夫人一行人出去接旨。
所以他心悦诚服地跪地,听到太监念着:“奉天承运,皇帝昭曰:兹左相有一子,名唤宪之,德才
最后一句话,景文昊几乎是咬着说出来的,言下之意不言而喻。
景文昭收了自己辩解的意思,说道:“如此自是再好不过,劳烦皇兄皇嫂了。”
“哪里哪里。都是亲兄弟,你的婚事,我能不放在心上么?”景文昊听到景文昭认了,语气才缓和了些,又看向陶宪之,问道:“怎么样?陶爱卿,可愿意。”
陶宪之听到这话之后,倒是接受的挺快,还没有景文昭的反应大。此时景文昊又发问了,他也不躲着,大方地笑道:“臣愿意。”
一句愿意,让景文昭心中是千回百转。他想娶陶宪之,想了许多年,可绝不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今景文昊明显是知道了他们的事情,才想硬生生把他们捆在一起,然后一网打尽。
“皇兄,臣弟,臣弟后悔了。臣弟不愿娶他,臣弟不想娶个男子,请皇兄重新考量。”景文昭最后还是过不了自己那一关,如今前途未卜,要这人跟着自己九死一生,他做不到。
“放肆。”景文昊听到这话立刻摔了手中的茶盏,滚烫的茶水溅出来,到处都是,“你以为朕平日里闲的很么?实话告诉你,如今这朝中正是不安宁的时候,朕每日宵衣旰食,还要跟着你皇嫂帮你寻亲事,你以为是好玩儿的么?你皇嫂这几日害喜害的厉害,都还是坚持每日看各个公子的户籍,你一句不想就算了?”
“臣弟愿意受罚,只求皇兄收回成命。”景文昭跪在地上,语气里透着一丝无奈。
“罚,呵呵。朕告诉你,这件事情已经定了,陶爱卿也已经答应了。朕即刻让人拟了诏书发下去。你若真是不想遵旨,大可抗旨试试。”
景文昊没有再给他反驳的机会,说了句:“早点回驿馆去等旨意。”头也不回的走了。
景文昊方才发的那通火并不都是假的,至少黎晰害喜是真的。自昨天晚上从地牢里回来,黎晰总是闹着不舒服,太医开了调养的方子,药也熬出来了,可黎晰几乎是刚喝下去就能吐出来。今天早上自己上朝的时候,叫着黎晰起来吃了些东西,虽说只是打牙祭,各种黎晰喜爱的小食还是摆了一桌子。可是黎晰却不怎么能吃了,除了酱鸭舌,稍微带点二油星的东西,黎晰几乎是夹到嘴边便放下了。吃不下去,就是恶心。景文昊看着人心疼的不行了,缠着黎晰多吃了几口燕窝粥,才让人继续睡了。
景文昊回到芷苒殿的时候黎晰刚刚起来,李之源手持惊堂木,正给黎晰说书。李之源见着景文昊来了,要起身行李,被景文昊拦着了,示意他继续。
自己走到黎晰跟前,抱了人在怀里。
“起来吃过东西了么?”景文昊小声问着怀中人。
黎晰点点头,挥手,让李之源停下了,对着人说道:“去歇着吧,我与皇上有事情要说。”
李之源识相的回到了偏殿,好在黎晰对他好的很,即使是偏殿,各种点心也是没有断过的,此时他也是乐得清闲了。
“早上吃了什么?”景文昊一手搭上黎晰的肚子,发现是鼓鼓的,才放心了些。
“李之源带了馄饨给我,清淡,味道不错。”黎晰回答。
“皇上今日宣了景文昭入宫?”
“是,给他定了门婚事。”景文昊亲亲黎晰的头发,最近事情太多,他也是很久没能跟黎晰好好说话了。
“是陶家的还是王家的?”黎晰缩了缩脖子,问道。
“陶家的。”
“他们都接受了?”
“不接受又能怎么样,这是赐婚,朕金口玉言,由得他们么 ?”
黎晰笑了一声,这还是头一回景文昊在他面前摆皇帝架子。“可是,陶相那边,你要怎么解释?陶宪之可是陶相选定之人。”
“不能实话实说,不然按照陶相的脾气能立马大义灭亲,杀了陶宪之。如此,只能先伤一伤他的心了。”景文昊拉着黎晰躺倒了软椅上头,昨夜折腾了太久,此时放松下来,没怎么样,就睡着了。
作者有话要说: 二更,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第74章
陶玉林今日下朝之后, 知道儿子被皇帝叫去太和殿, 心中高兴的很,好不容易没有去祠堂前跪着了。陶夫人见着他脸上喜气十足,一扫前几日的阴霾,才敢开口问了两句。
“老爷今日心情好像不错,是有什么好事么?”
陶玉林也算是沉的住气, 只是说了句:“去让厨房加几个菜,让人去酒窖把那坛二十年的花雕酒拿出来, 待会儿我跟着他小酌两杯。”
陶夫人虽不知道到底是出了什么好事, 不过看着陶玉林脸上惬意的表情,再加上他刚刚吩咐的那坛子酒,她想着八成是陶宪之要升官儿了,当即也高兴的很, 连连应和下来了。
至于为什么这么高兴,其实很简单。最近被景文昊冷落了几日,陶玉林总想着自己是不是哪里做的千妥帖,失了圣心了。可是转眼一想, 那位交代的事情, 自己从来都是悉心去做的, 不敢有半分马虎, 最后能想到的唯一合理的理由便是, 自己年纪大了。如今这朝中表面上看起来安稳,大齐整个也是欣欣向荣,实则却是外强中干。朝廷上变化莫测, 波诡云谲的,怕是那位嫌弃自己这把老骨头翻不出什么大动作了。不过即使如此,他也没什么好抱怨的,这大齐历朝都是两个宰相的,如今却只封了他这个左相,也算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做官做到这个份上算是没什么好求的了。
可是皇帝今日突然让他儿子去了太和殿议事,还是当着满朝文武百官的面,这当真算是天大的荣宠了。一想到这些,陶相心中便更高兴些,叫住了正准备往外走的陶夫人。
“去把库房里的那些个补品,什么人参鹿茸的,都找出来,全部让人送到宪之的院子里去。过几日让裁缝铺的人来一趟,宪之这孩子也是,有两年都没添置过新衣了。你这做娘亲的,也不帮忙留意着。”
陶夫人方才就觉得自己的儿子要走好运了,陶玉林如此一说,她便更加肯定自己的想法,喜滋滋走了。
从太和殿出来之后,陶宪之就回府了,跟着他一起的还有一道圣旨。
陶玉林一听陶宪之带回来一道圣旨,欣喜不已,当下携带着自己的夫人一行人出去接旨。
所以他心悦诚服地跪地,听到太监念着:“奉天承运,皇帝昭曰:兹左相有一子,名唤宪之,德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