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的两口大灶只留着烧点水什么的就行了,不然短时间还行,时间长了恐怕油烟就重了。
一干起活来,时间就过得飞快了,这日正是“二月二,龙抬头”的好日子。
一大早的起来,杜安顾不上别的,拿着灶下的灶灰,到院子里画了个圈,又将家里的五谷杂粮拿一把出来放圈里,一边嘴里还念叨:“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这就算是填仓了,今年必会丰收,五谷杂粮装满仓。
若是在南方,这天就有鲜嫩的荠菜等可以吃了,在这里自然是不行的。杜安早上就煮了细面,唤作“挑龙须”,图个吉利。赵八看他说道这样多,不禁问他,那晚上怎么办哪。杜安道,晚上烙春饼,就叫“龙鳞”了。
且不说“二月二”这天,两家人如何的清锅底、如何的敲房梁,又如何配了药粉到处撒以防生虫——二月初一是惊蛰,虫蛇都开始活动起来了,虽说雁北还冷着呢,到底到了节气。
过了“二月二”这个年后的重要节日,庄户人家的“猫冬”算是结束了。以种田为生的人家已经开始收拾农具、堆肥,为春耕做准备了。有那自家没有多少田地,还需要揽活挣钱的人家,也离开家门开始寻找雇主,为主家做起工来。
又一年,人们为了生计的奔波操劳开始了。
在这样的日子里,里正郑重其事的拜访了杜家,还带着自家养的两只肥鸡,以及他的儿子——大柱。
里正的来意很明白,希望杜仲平能收下自家的儿子当学生。
杜仲平见里正这样方正的人如此的郑重其事,也就严肃起来。
略想了一会儿,杜仲平对着里正很诚恳的说:“不说里正您自我们来就一直照顾有加,就是单说大柱这个孩子,我也是极喜欢的。只有一点,若是大柱要进学,还是找一位老先生才好。”
里正听得他说“只是”,原本有些紧张,听得说的是大柱进学的事,不由笑了:“他能跟着你学几个字,已经是祖宗保佑了,哪里还指望能进学?只要你杜秀才肯教他,学成什么样我们全家也只有感激的!”
杜仲平就笑道:“既如此说,我就托大收下这个学生了。”
大柱自进屋开始就很紧张,站在他爹的旁边,两手拧着衣角,间或抬眼看一眼杜仲平。听得杜仲平答应了,晕乎乎的倒不知道手脚该放哪里了。还是他爹见他只知道傻笑,知道他高兴的傻了,一巴掌拍他身上:“还不给你先生磕头?”
大柱这才反应过来,怕杜仲平后悔似的,立刻跪下冲着杜仲平磕了三个响头。这可是货真价实的响头啊,杜仲平见他抬起头来,额头上都有些青了,真是半点儿水都不掺的使劲儿啊。
里正见杜仲平应得爽快,心里高兴,一个劲儿的说要摆酒庆祝,这还是他老王家几辈子出的头一个会看书识字的人,光彩。
杜仲平连连推辞,到底推辞不掉。
因为里正说了:“连村里的木匠收徒还要有个仪式哪,咱们这是正经的大事,自然要更热闹些才好。你只放心,不用你操半点心,等我找了黄道吉日,亲自来请。到时你在众人面前受了他的头,才算全了礼呐。”
17、 第十六章
自从里正家里摆了酒,当着众人的面,大柱给杜仲平磕了头,敬了茶(看着像不像小媳妇见婆婆),算是正式当了杜仲平的学生,大柱就日日往杜家跑。
其实杜仲平也没整日的教他,毕竟不是职业读书人,各家还有不少活儿要忙和,也就是上午教他几个字。杜仲平用的教材就是普通的三字经、百家姓什么的,每日里教着背几句,再加上描红,也就够大柱忙和的了。
刚开始学,杜仲平不想给大柱这实诚孩子太大压力,要知道,他比自家谨儿基础还差些。以杜仲平上辈子的经验,像大柱这么大的男孩子,又没进行过学前教育,光是坐在书桌前不动,已经是要很大的自制力才行了。若是课业上再重些,只怕要厌学了。没想到,大柱不但日日能完成杜仲平布置的课业,还能在下半晌的时候去给杜安打下手,帮着家里干活!
头一天大柱这么干的时候,杜仲平直接惊了:自己这不是雇佣童工吗?不对,连雇佣童工都算不上,大柱干这活儿自己也不能给工钱啊,要不成什么事儿了?!
等想起来要拦着的时候,已经晚了,大柱都干上手了。这天的活计也不是什么轻巧活儿,杜家一头骡子一头驴,杜安正清理牲口棚子,把粪便什么的运出院子,运到自己堆粪便和烧火的柴灰的地方,混在一起,准备堆肥。
杜安毕竟也是有那么一点点的小洁癖的,干起这种活来不免缩手缩脚,倒是大柱,做的真是顺手极了,甚至比较起来,比杜安做的还好。
等干完了活,大柱连屋子都没进,一溜烟的跑回家去了。
等第二天上午,杜仲平考较完了大柱昨日的功课,又教了新的,趁着大柱描红的时候,跟他说不必帮着自家做事,他杜仲平收的是学生,又不是童工。大柱只默不作声,杜仲平只当他听进了,把心放下,又去顾着谨儿,也就没多说了。
及至下午,眼不错的功夫,大柱自己就寻摸下了事情,干完就走。真不愧是庄户人家出身,眼睛在院子里一扫,就能找到要干的活,问都不必问。比杜家这俩时时要人提醒的强多了。
杜仲平看得直叹气,真没听说过谁家学生跟着做完功课还得在先生家义务劳动的,成什么事啊?实在感觉太怪了。
倒是晚上杜安看杜仲平一脸的纠结,问明了原委,劝他道:“你又不收他家多少钱,现下大柱用的纸笔书本都是你给的,他想帮着干点活也是该当的。你要拦着他,他反而过意不去。你知道,他一家子都是要强的,再不肯亏欠别人的。”
就连赵八和方胜知道了,也都劝他别管了:“大柱是个有分寸的,庄稼院的孩子,能干着呢,家里这点伙计难不倒他也累不着他。你不使唤他,他只当你跟他生分呢。再说,学本事哪有不帮着师傅家里干活的?多少给人当学徒的,白天晚上的干活,还学不到多少东西呢!”
杜仲平被他们说的明白过来,确实有些手艺师傅,若不是天长日久的,把学生当成家里人了,再不肯把真本事教出来的。恐怕里正一家也是如此想的。若是如此,倒是不好再拦着,也好,就让他求个心安好了。大不了别的地方贴补他一点儿,对得起自
一干起活来,时间就过得飞快了,这日正是“二月二,龙抬头”的好日子。
一大早的起来,杜安顾不上别的,拿着灶下的灶灰,到院子里画了个圈,又将家里的五谷杂粮拿一把出来放圈里,一边嘴里还念叨:“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这就算是填仓了,今年必会丰收,五谷杂粮装满仓。
若是在南方,这天就有鲜嫩的荠菜等可以吃了,在这里自然是不行的。杜安早上就煮了细面,唤作“挑龙须”,图个吉利。赵八看他说道这样多,不禁问他,那晚上怎么办哪。杜安道,晚上烙春饼,就叫“龙鳞”了。
且不说“二月二”这天,两家人如何的清锅底、如何的敲房梁,又如何配了药粉到处撒以防生虫——二月初一是惊蛰,虫蛇都开始活动起来了,虽说雁北还冷着呢,到底到了节气。
过了“二月二”这个年后的重要节日,庄户人家的“猫冬”算是结束了。以种田为生的人家已经开始收拾农具、堆肥,为春耕做准备了。有那自家没有多少田地,还需要揽活挣钱的人家,也离开家门开始寻找雇主,为主家做起工来。
又一年,人们为了生计的奔波操劳开始了。
在这样的日子里,里正郑重其事的拜访了杜家,还带着自家养的两只肥鸡,以及他的儿子——大柱。
里正的来意很明白,希望杜仲平能收下自家的儿子当学生。
杜仲平见里正这样方正的人如此的郑重其事,也就严肃起来。
略想了一会儿,杜仲平对着里正很诚恳的说:“不说里正您自我们来就一直照顾有加,就是单说大柱这个孩子,我也是极喜欢的。只有一点,若是大柱要进学,还是找一位老先生才好。”
里正听得他说“只是”,原本有些紧张,听得说的是大柱进学的事,不由笑了:“他能跟着你学几个字,已经是祖宗保佑了,哪里还指望能进学?只要你杜秀才肯教他,学成什么样我们全家也只有感激的!”
杜仲平就笑道:“既如此说,我就托大收下这个学生了。”
大柱自进屋开始就很紧张,站在他爹的旁边,两手拧着衣角,间或抬眼看一眼杜仲平。听得杜仲平答应了,晕乎乎的倒不知道手脚该放哪里了。还是他爹见他只知道傻笑,知道他高兴的傻了,一巴掌拍他身上:“还不给你先生磕头?”
大柱这才反应过来,怕杜仲平后悔似的,立刻跪下冲着杜仲平磕了三个响头。这可是货真价实的响头啊,杜仲平见他抬起头来,额头上都有些青了,真是半点儿水都不掺的使劲儿啊。
里正见杜仲平应得爽快,心里高兴,一个劲儿的说要摆酒庆祝,这还是他老王家几辈子出的头一个会看书识字的人,光彩。
杜仲平连连推辞,到底推辞不掉。
因为里正说了:“连村里的木匠收徒还要有个仪式哪,咱们这是正经的大事,自然要更热闹些才好。你只放心,不用你操半点心,等我找了黄道吉日,亲自来请。到时你在众人面前受了他的头,才算全了礼呐。”
17、 第十六章
自从里正家里摆了酒,当着众人的面,大柱给杜仲平磕了头,敬了茶(看着像不像小媳妇见婆婆),算是正式当了杜仲平的学生,大柱就日日往杜家跑。
其实杜仲平也没整日的教他,毕竟不是职业读书人,各家还有不少活儿要忙和,也就是上午教他几个字。杜仲平用的教材就是普通的三字经、百家姓什么的,每日里教着背几句,再加上描红,也就够大柱忙和的了。
刚开始学,杜仲平不想给大柱这实诚孩子太大压力,要知道,他比自家谨儿基础还差些。以杜仲平上辈子的经验,像大柱这么大的男孩子,又没进行过学前教育,光是坐在书桌前不动,已经是要很大的自制力才行了。若是课业上再重些,只怕要厌学了。没想到,大柱不但日日能完成杜仲平布置的课业,还能在下半晌的时候去给杜安打下手,帮着家里干活!
头一天大柱这么干的时候,杜仲平直接惊了:自己这不是雇佣童工吗?不对,连雇佣童工都算不上,大柱干这活儿自己也不能给工钱啊,要不成什么事儿了?!
等想起来要拦着的时候,已经晚了,大柱都干上手了。这天的活计也不是什么轻巧活儿,杜家一头骡子一头驴,杜安正清理牲口棚子,把粪便什么的运出院子,运到自己堆粪便和烧火的柴灰的地方,混在一起,准备堆肥。
杜安毕竟也是有那么一点点的小洁癖的,干起这种活来不免缩手缩脚,倒是大柱,做的真是顺手极了,甚至比较起来,比杜安做的还好。
等干完了活,大柱连屋子都没进,一溜烟的跑回家去了。
等第二天上午,杜仲平考较完了大柱昨日的功课,又教了新的,趁着大柱描红的时候,跟他说不必帮着自家做事,他杜仲平收的是学生,又不是童工。大柱只默不作声,杜仲平只当他听进了,把心放下,又去顾着谨儿,也就没多说了。
及至下午,眼不错的功夫,大柱自己就寻摸下了事情,干完就走。真不愧是庄户人家出身,眼睛在院子里一扫,就能找到要干的活,问都不必问。比杜家这俩时时要人提醒的强多了。
杜仲平看得直叹气,真没听说过谁家学生跟着做完功课还得在先生家义务劳动的,成什么事啊?实在感觉太怪了。
倒是晚上杜安看杜仲平一脸的纠结,问明了原委,劝他道:“你又不收他家多少钱,现下大柱用的纸笔书本都是你给的,他想帮着干点活也是该当的。你要拦着他,他反而过意不去。你知道,他一家子都是要强的,再不肯亏欠别人的。”
就连赵八和方胜知道了,也都劝他别管了:“大柱是个有分寸的,庄稼院的孩子,能干着呢,家里这点伙计难不倒他也累不着他。你不使唤他,他只当你跟他生分呢。再说,学本事哪有不帮着师傅家里干活的?多少给人当学徒的,白天晚上的干活,还学不到多少东西呢!”
杜仲平被他们说的明白过来,确实有些手艺师傅,若不是天长日久的,把学生当成家里人了,再不肯把真本事教出来的。恐怕里正一家也是如此想的。若是如此,倒是不好再拦着,也好,就让他求个心安好了。大不了别的地方贴补他一点儿,对得起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