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和那些手艺人商量了如何做,不要杜家费一点心。还有些人才刚娶了媳妇,可是想想以后自己的孩子也能认字,也就不可惜这把子力气。倒弄得杜仲平和杜安不好意思了,只好在吃喝上好好招待。
当然也有舍不得把孩子送来读书的,十来岁的孩子喂猪喂鸡收拾菜园子这样的活都干得了,送去念书就等于家里少了半个劳动力了,自己一辈子不认字不也过得好好的。只在一边看那些人围着杜家忙前忙后,自家只当看热闹了。
20、第十九章
杜家盖房子,院子里乱糟糟的,这样的环境自然不能学习,没办法,杜仲平带着几个孩子到外头去躲清静。
赵八自然是要帮忙的,方胜也要留下,被杜仲平硬拖走了。
认识方胜这么久,杜仲平觉得方胜与赵八他们不一样,更爱干净些不说,也不爱与别人有身体上的接触,像赵八那样与朋友多日未见,一见面拍拍打打表示亲热的事是不会出现在方胜身上的。因此他不觉得方胜看到家里有人打赤膊干活很自在。
杜家这次不但要盖东西厢房,还要盖前边的门房。杜家两个总觉得来人就让到里屋实在有些不方便,盖了门房,来客就在前面招待,孩子们也可以在门房读书。
领头主事的是李二哥,但凡砖瓦木料之类的,都是他出头联系的,瓦匠、木匠、小工怎么分工,也是他来分派。杜安只是跟着付账兼张罗各位师傅的饭食。赵八是分派材料的,一次买了那么多的东西,总要有人掌管,虽然大家伙儿都是好心来帮忙的,保不齐有那浑水摸鱼进来偷东西的,所以得有个镇得住的人才行。
现在种子刚下地,还没有别的事情,大家都有空,故此进度极快。每天天刚亮就开工,中午歇一回晌,下午只做到天黑,要在杜家吃了酒饭才走。原本只几家来帮忙,后来有人见杜家虽不发工钱,但是每日三顿饭都是极好的,就有专门为饭食来帮忙的,人就更多了。人多就事杂,赵八、杜安每天忙的很,倒是把杜仲平、方胜和谨儿早早赶出来,等人出了门,把房门一锁,免得人来人往丢了东西,大家都不好看。
杜仲平倒也不好带着一串小孩到谁家里去,只好找个宽敞地方呆着。想来想去只有村中间的空地最好,还有大树,可以遮阴。
如今过了冬,那集市半月才开一回,平日倒没什么人,正好空出地方给他们活动。
既然出了门,杜仲平倒也不拘泥于书本,指着孩子们见到的树叶、花草、石凳一一对应着教他们读写,没想到效果倒是不错。本来这些孩子没什么基础,自然对于自己能看到的,能接触到的东西更感兴趣一些,学起字来倒也兴致很高。
方胜被杜仲平拉出来,他跟着杜仲平读书也有些日子了,一些浅显的医书药书也能看懂了,只是自己总觉得没正经进过学堂,有些不自信罢了。如今跟着出来帮忙,免不了帮着教教刚入门的孩子。原本觉得自己不咋地的方胜,猛然间发现,孩子们指出来的他都能读能写——虽然字写得没杜仲平好看,但是一笔不多,一笔不少,结构正确,横平竖直,比杜仲平在地上写出来的还好认。
是的,现在他们都是捡根树枝在地上在地上写字,孩子们蹲一圈围着看。你总不能要求在外头还得随时带着笔墨纸砚不是?这也算因地制宜不是。
方胜越教兴致越高,遇到一些可入药的花草,还附赠解释,从如何采摘到如何炮制如何服用,说得清清楚楚。年纪稍大一些的孩子,听得分外入神,就是有些不明白,也是缠着他问了又问——谁家里没个头疼脑热的,若是自己就能采了药吃,省下钱来都能多吃两顿肉了。他们小算盘打得精着呢。
到后来连杜仲平都听住了,他去年秋天也跟着方胜看过一段时间药书,可是他是专挑看着比较有名比较值钱的药材,也好卖钱,哪里有耐心把这随处可见的花花草草都记得那么清楚?现在他倒是佩服起方胜来了,这得是花了多大的心力才能把这么多种类的药草记得这么清楚,说起来磕巴都不打一个,一清二楚条理分明的!胜哥可是一边学字一边看书的!
想想家里那两个,赵八种地十分能干,与人来往,人情世故的也都清楚,很多事情都是他提醒着自家的。杜安更是家里家外都拿得起,从管家算账到一日三餐,就没有他不会的。倒是自己,居然和谨儿一样,,到哪里都要别人照料着。自家盖房子这么大的事,自己都帮不上一点儿忙,只能带孩子。杜仲平深深地检讨了一下自己,真是百无一用是书生啊,自己还真没用。
好在他也不是钻牛角尖的人,默默伤感了一回,就在心底决定要振作,担起一家之主养家糊口的责任来。随后,就又忙着看孩子去了。
第二天,杜仲平就和方胜两个把孩子带到了河沿上,坐在树下的草地上上课,先教了一回字,就有人央方胜再说说那些草药。河边的花草更多,能入药的也不少,杜仲平在一边看着方胜,这会儿与刚见方胜时比起来,简直可以算是神采飞扬了,可见一个人,若是在他喜欢的领域被人肯定,那精气神立马就不一样了——就算肯定他的是一群孩子。
杜仲平想了想,这些孩子原本也是到处跑着玩儿的,若是认了草药,采了回来,卖到城里的药铺去,也是添了点儿收入啊。还有这些淘气小子们平时逮着玩儿的不少虫子什么的,也是能入药的。最起码他们要是能把书本文具的钱挣回来也不错啊,可以算是勤工俭学了。他决定回去和家里人商量商量。
——————————————————————————————————————————
杜家的新房子在历时一个半月的忙碌下完成了。
院子的东头盖了三间的厢房,西边盖了两间,前头门房是东西各两间半,中间留出足够骡车出入的宽敞大门洞。
东边的厢房一间做储物间,剩下两间收拾出来,做客房。既然杜仲平已经答应要做先生,以后的孩子肯定越来越多,若是有外村的,遇到个阴天下雨的也可以存一宿,就是以后谨儿长大了,收拾收拾也可以该做书房什么的。西边的两间,一间做了厨房,一间放的米面粮油。以后正房的大灶只要烧水煮饭就好,做菜挪到这边来,省的油烟熏了正房。
至于前面的门房,东头的简单的布置一下,外头一间放一张桌案,几张椅子,平日里几人看书说话做活可以挪到这里,就是来了客也能让到这边来招
当然也有舍不得把孩子送来读书的,十来岁的孩子喂猪喂鸡收拾菜园子这样的活都干得了,送去念书就等于家里少了半个劳动力了,自己一辈子不认字不也过得好好的。只在一边看那些人围着杜家忙前忙后,自家只当看热闹了。
20、第十九章
杜家盖房子,院子里乱糟糟的,这样的环境自然不能学习,没办法,杜仲平带着几个孩子到外头去躲清静。
赵八自然是要帮忙的,方胜也要留下,被杜仲平硬拖走了。
认识方胜这么久,杜仲平觉得方胜与赵八他们不一样,更爱干净些不说,也不爱与别人有身体上的接触,像赵八那样与朋友多日未见,一见面拍拍打打表示亲热的事是不会出现在方胜身上的。因此他不觉得方胜看到家里有人打赤膊干活很自在。
杜家这次不但要盖东西厢房,还要盖前边的门房。杜家两个总觉得来人就让到里屋实在有些不方便,盖了门房,来客就在前面招待,孩子们也可以在门房读书。
领头主事的是李二哥,但凡砖瓦木料之类的,都是他出头联系的,瓦匠、木匠、小工怎么分工,也是他来分派。杜安只是跟着付账兼张罗各位师傅的饭食。赵八是分派材料的,一次买了那么多的东西,总要有人掌管,虽然大家伙儿都是好心来帮忙的,保不齐有那浑水摸鱼进来偷东西的,所以得有个镇得住的人才行。
现在种子刚下地,还没有别的事情,大家都有空,故此进度极快。每天天刚亮就开工,中午歇一回晌,下午只做到天黑,要在杜家吃了酒饭才走。原本只几家来帮忙,后来有人见杜家虽不发工钱,但是每日三顿饭都是极好的,就有专门为饭食来帮忙的,人就更多了。人多就事杂,赵八、杜安每天忙的很,倒是把杜仲平、方胜和谨儿早早赶出来,等人出了门,把房门一锁,免得人来人往丢了东西,大家都不好看。
杜仲平倒也不好带着一串小孩到谁家里去,只好找个宽敞地方呆着。想来想去只有村中间的空地最好,还有大树,可以遮阴。
如今过了冬,那集市半月才开一回,平日倒没什么人,正好空出地方给他们活动。
既然出了门,杜仲平倒也不拘泥于书本,指着孩子们见到的树叶、花草、石凳一一对应着教他们读写,没想到效果倒是不错。本来这些孩子没什么基础,自然对于自己能看到的,能接触到的东西更感兴趣一些,学起字来倒也兴致很高。
方胜被杜仲平拉出来,他跟着杜仲平读书也有些日子了,一些浅显的医书药书也能看懂了,只是自己总觉得没正经进过学堂,有些不自信罢了。如今跟着出来帮忙,免不了帮着教教刚入门的孩子。原本觉得自己不咋地的方胜,猛然间发现,孩子们指出来的他都能读能写——虽然字写得没杜仲平好看,但是一笔不多,一笔不少,结构正确,横平竖直,比杜仲平在地上写出来的还好认。
是的,现在他们都是捡根树枝在地上在地上写字,孩子们蹲一圈围着看。你总不能要求在外头还得随时带着笔墨纸砚不是?这也算因地制宜不是。
方胜越教兴致越高,遇到一些可入药的花草,还附赠解释,从如何采摘到如何炮制如何服用,说得清清楚楚。年纪稍大一些的孩子,听得分外入神,就是有些不明白,也是缠着他问了又问——谁家里没个头疼脑热的,若是自己就能采了药吃,省下钱来都能多吃两顿肉了。他们小算盘打得精着呢。
到后来连杜仲平都听住了,他去年秋天也跟着方胜看过一段时间药书,可是他是专挑看着比较有名比较值钱的药材,也好卖钱,哪里有耐心把这随处可见的花花草草都记得那么清楚?现在他倒是佩服起方胜来了,这得是花了多大的心力才能把这么多种类的药草记得这么清楚,说起来磕巴都不打一个,一清二楚条理分明的!胜哥可是一边学字一边看书的!
想想家里那两个,赵八种地十分能干,与人来往,人情世故的也都清楚,很多事情都是他提醒着自家的。杜安更是家里家外都拿得起,从管家算账到一日三餐,就没有他不会的。倒是自己,居然和谨儿一样,,到哪里都要别人照料着。自家盖房子这么大的事,自己都帮不上一点儿忙,只能带孩子。杜仲平深深地检讨了一下自己,真是百无一用是书生啊,自己还真没用。
好在他也不是钻牛角尖的人,默默伤感了一回,就在心底决定要振作,担起一家之主养家糊口的责任来。随后,就又忙着看孩子去了。
第二天,杜仲平就和方胜两个把孩子带到了河沿上,坐在树下的草地上上课,先教了一回字,就有人央方胜再说说那些草药。河边的花草更多,能入药的也不少,杜仲平在一边看着方胜,这会儿与刚见方胜时比起来,简直可以算是神采飞扬了,可见一个人,若是在他喜欢的领域被人肯定,那精气神立马就不一样了——就算肯定他的是一群孩子。
杜仲平想了想,这些孩子原本也是到处跑着玩儿的,若是认了草药,采了回来,卖到城里的药铺去,也是添了点儿收入啊。还有这些淘气小子们平时逮着玩儿的不少虫子什么的,也是能入药的。最起码他们要是能把书本文具的钱挣回来也不错啊,可以算是勤工俭学了。他决定回去和家里人商量商量。
——————————————————————————————————————————
杜家的新房子在历时一个半月的忙碌下完成了。
院子的东头盖了三间的厢房,西边盖了两间,前头门房是东西各两间半,中间留出足够骡车出入的宽敞大门洞。
东边的厢房一间做储物间,剩下两间收拾出来,做客房。既然杜仲平已经答应要做先生,以后的孩子肯定越来越多,若是有外村的,遇到个阴天下雨的也可以存一宿,就是以后谨儿长大了,收拾收拾也可以该做书房什么的。西边的两间,一间做了厨房,一间放的米面粮油。以后正房的大灶只要烧水煮饭就好,做菜挪到这边来,省的油烟熏了正房。
至于前面的门房,东头的简单的布置一下,外头一间放一张桌案,几张椅子,平日里几人看书说话做活可以挪到这里,就是来了客也能让到这边来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