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门之时,险些就被殿内浓重的药味熏得倒退三步。
“母后......母后......”他轻声唤道。
长孙氏似有所觉地睁开眼睛,看清来人后,唇角勾起一抹浅笑:“承乾,不要哭。”
李承乾闻言,诧异地摸了摸眼睛,眼睑下方的一块不知何时就湿了。
自己居然真的哭了。
李承乾以为,经过上辈子那样彻骨的悲伤,这一生他能很平静地面对长孙氏的离世,可没想到到头来还是在母亲面前湿了眼眶。
他知道,长孙氏的病更多的是心病,是这些年来操心沥血耗出来的病。这病无药可解,再多的药灌下去,也挽救不了那具沉疴过重的躯体。
他衷心感激上天,能再给他一段时间,让他将未尽的孝尽完,让他还能见到最疼爱自己的母后。那一瞬间,李承乾觉得自己释然了。
他对李世民那点子执着的恨意,从此消散在风中,因为他看见了脚步虚浮却急匆匆赶来的李世民,胡子拉碴,显然已多日没有修理过了。
李承乾看得心酸,自觉地将空间让给二人,悄然无神地退出了立政殿。
李世民看着床榻之上因病而形容枯槁的人,眉眼之间还依稀可见当年的风情,突然就不知该说些什么。
他不说,长孙氏却有很多话对他说。她唯恐自己时间不够一般,将李世民的手握得死紧。
从自己的家族开始,告诉皇帝,不要重用外戚,即便是对长孙无忌也不能过分信任。说到功臣,让皇帝势必保住房玄龄等人,即便将来有一天,这些功臣触怒了皇帝,也请李世民看在昔日的情分上从轻发落,否则世人对李世民印象又会蒙上一层阴翳。说到儿子,李世民看见长孙氏的表情顷刻间柔和下来。
“陛下......承乾,我们的孩子......”长孙氏每说一个字都十分困难,可她还是坚持着:“如果承乾注定一世无子,我祈求陛下,保他一世平安喜乐。”
李世民闭了闭眼,滚烫的泪水打在长孙氏的手背上。他想让长孙氏停止说话,可两个人此刻仿佛有一种诡异的默契——好像这个时候再不说,便再也没有机会说一般。
“还有治儿,他的婚事......陛下,我从未求过你什么,只是这一次,治儿不知何时对崔家姑娘生了情愫,我瞧着像是情根深种,陛下......”长孙氏话未说完,眼泪先落了下来。
李世民眉头紧皱,这事情实在太过复杂。崔氏是房遗直的未婚妻,他李世民即便权柄再大,这事儿也不占理。
可长孙氏握着他的手垂泪,此刻的李世民,就是长孙氏要天上的月亮,他也总要想办法摘下来。
“陛下,我知道这事儿没理,可是治儿他还小,又从来没有求过我什么,我这个做母亲的......心里有愧......您别怨我说话直,这男女之事,需得你情我愿才好。我瞧着一个巴掌拍不响,只怕媛儿也动了心思。我就思量着,与其这样拖着误了三人,倒不如趁此时机......”
长孙氏说不下去了,她一辈子没干过这么荒唐的事情。
李世民思量良久,望着卧病在床的长孙氏,终究还是点了点头。
长孙氏轻轻舒了口气:“我这就召卢氏进宫,这事无论如何都得给房家一个交代。”
李世民似是不想继续这个话题,他佯怒道:“难道在你心里,就只记挂着旁人么?朕呢?”
这话问完,李世民想自抽一巴掌。原本长孙氏好不容易有点儿鲜活气,这么一说,倒真像是交代后事。
“陛下......让郑氏进宫吧。我记得当初我嫁予陛下时,也是花儿一般的年纪......”她伸手抚了抚李世民的额际:“如今陛下还是老样子,我却已经......”
长孙氏的话没能继续说下去,她看见面前的男人,难以自控地哭得像个孩子。
第122章
长孙氏颤抖的指尖缓缓地抚上李世民略显粗糙的侧脸, 削瘦的指节夹杂着无限的眷恋。李世民用尽全力将她的手握住,拼命思索着如何才能将长孙氏留住。可就这么短暂地一思量,李世民却猛地顿住了。
他不得不承认,这些年来长孙氏为他, 为天家, 为大唐江山, 付出了太多。她是最好的皇后,却也太累了。
“陛下, 我累了,先睡会儿......”他听见长孙氏这样说。李世民预感到了什么, 他拼命想要张嘴说些什么, 末了却发不出一丝声响,只能双目通红地感觉到手心的温度一点点地流逝。
半晌,李世民强忍着悲痛,将李承乾、李泰、李治三兄弟聚到了长孙氏的房中。长孙氏见到了儿子, 很是高兴,连带着精神都好了许多。李世民心下松了口气,默默地将空间留给母子四人。
没有人知道, 长孙氏究竟和几位皇子说了什么。唯一确定的是, 八个时辰后, 在夫君和孩子的陪伴下, 长孙氏,这位青史留名的皇后,静静地走完了她人生中最后的时刻。
李世民看着躺在床上的人, 就连离去的时刻都那么端庄优雅,如同李世民第一次见到她那般。明明是个将门虎女,却知书达理地让人惊叹。除了体温的变化,她似乎还是少女的模样。而李世民却像是一瞬间老了十岁,整个人都被浓重的哀伤笼罩着。
李承乾率领着一众兄弟与大臣跪在立政殿前,称心透过人群看向那挺得笔直的背影,硬生生读出了几分寂寥。
他不知道,李承乾双目放空地望着立政殿的檐壁,脑海中回想的却是长孙氏方才的话。她笑得温柔从容,如同一位故人在道别,明明病重,可说出来的话却仿佛酝酿了千百遍。她细致地分析着长孙家的每一位成员,条理清晰得让人惊讶。
连李承乾都吓了一跳。
上一辈子,长孙氏临终前,有着某种不妙预感的李承乾便开始找各种理由冲宫人们撒气,提前得到风声的宫人都对这位太子殿下避之不及。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李承乾的恶名渐渐在宫城之内传出来。长孙氏临终前或许的确有和他说过同样的话,只不过彼时的李承乾情绪失控,就连长孙氏的话,他也听不进去。
到了最后,长孙氏强压着心底的不安安慰着李承乾,无奈收效甚微。长孙氏去世那一日,在李承乾的人生中,是最为灰暗的一天。
“母后......母后......”他轻声唤道。
长孙氏似有所觉地睁开眼睛,看清来人后,唇角勾起一抹浅笑:“承乾,不要哭。”
李承乾闻言,诧异地摸了摸眼睛,眼睑下方的一块不知何时就湿了。
自己居然真的哭了。
李承乾以为,经过上辈子那样彻骨的悲伤,这一生他能很平静地面对长孙氏的离世,可没想到到头来还是在母亲面前湿了眼眶。
他知道,长孙氏的病更多的是心病,是这些年来操心沥血耗出来的病。这病无药可解,再多的药灌下去,也挽救不了那具沉疴过重的躯体。
他衷心感激上天,能再给他一段时间,让他将未尽的孝尽完,让他还能见到最疼爱自己的母后。那一瞬间,李承乾觉得自己释然了。
他对李世民那点子执着的恨意,从此消散在风中,因为他看见了脚步虚浮却急匆匆赶来的李世民,胡子拉碴,显然已多日没有修理过了。
李承乾看得心酸,自觉地将空间让给二人,悄然无神地退出了立政殿。
李世民看着床榻之上因病而形容枯槁的人,眉眼之间还依稀可见当年的风情,突然就不知该说些什么。
他不说,长孙氏却有很多话对他说。她唯恐自己时间不够一般,将李世民的手握得死紧。
从自己的家族开始,告诉皇帝,不要重用外戚,即便是对长孙无忌也不能过分信任。说到功臣,让皇帝势必保住房玄龄等人,即便将来有一天,这些功臣触怒了皇帝,也请李世民看在昔日的情分上从轻发落,否则世人对李世民印象又会蒙上一层阴翳。说到儿子,李世民看见长孙氏的表情顷刻间柔和下来。
“陛下......承乾,我们的孩子......”长孙氏每说一个字都十分困难,可她还是坚持着:“如果承乾注定一世无子,我祈求陛下,保他一世平安喜乐。”
李世民闭了闭眼,滚烫的泪水打在长孙氏的手背上。他想让长孙氏停止说话,可两个人此刻仿佛有一种诡异的默契——好像这个时候再不说,便再也没有机会说一般。
“还有治儿,他的婚事......陛下,我从未求过你什么,只是这一次,治儿不知何时对崔家姑娘生了情愫,我瞧着像是情根深种,陛下......”长孙氏话未说完,眼泪先落了下来。
李世民眉头紧皱,这事情实在太过复杂。崔氏是房遗直的未婚妻,他李世民即便权柄再大,这事儿也不占理。
可长孙氏握着他的手垂泪,此刻的李世民,就是长孙氏要天上的月亮,他也总要想办法摘下来。
“陛下,我知道这事儿没理,可是治儿他还小,又从来没有求过我什么,我这个做母亲的......心里有愧......您别怨我说话直,这男女之事,需得你情我愿才好。我瞧着一个巴掌拍不响,只怕媛儿也动了心思。我就思量着,与其这样拖着误了三人,倒不如趁此时机......”
长孙氏说不下去了,她一辈子没干过这么荒唐的事情。
李世民思量良久,望着卧病在床的长孙氏,终究还是点了点头。
长孙氏轻轻舒了口气:“我这就召卢氏进宫,这事无论如何都得给房家一个交代。”
李世民似是不想继续这个话题,他佯怒道:“难道在你心里,就只记挂着旁人么?朕呢?”
这话问完,李世民想自抽一巴掌。原本长孙氏好不容易有点儿鲜活气,这么一说,倒真像是交代后事。
“陛下......让郑氏进宫吧。我记得当初我嫁予陛下时,也是花儿一般的年纪......”她伸手抚了抚李世民的额际:“如今陛下还是老样子,我却已经......”
长孙氏的话没能继续说下去,她看见面前的男人,难以自控地哭得像个孩子。
第122章
长孙氏颤抖的指尖缓缓地抚上李世民略显粗糙的侧脸, 削瘦的指节夹杂着无限的眷恋。李世民用尽全力将她的手握住,拼命思索着如何才能将长孙氏留住。可就这么短暂地一思量,李世民却猛地顿住了。
他不得不承认,这些年来长孙氏为他, 为天家, 为大唐江山, 付出了太多。她是最好的皇后,却也太累了。
“陛下, 我累了,先睡会儿......”他听见长孙氏这样说。李世民预感到了什么, 他拼命想要张嘴说些什么, 末了却发不出一丝声响,只能双目通红地感觉到手心的温度一点点地流逝。
半晌,李世民强忍着悲痛,将李承乾、李泰、李治三兄弟聚到了长孙氏的房中。长孙氏见到了儿子, 很是高兴,连带着精神都好了许多。李世民心下松了口气,默默地将空间留给母子四人。
没有人知道, 长孙氏究竟和几位皇子说了什么。唯一确定的是, 八个时辰后, 在夫君和孩子的陪伴下, 长孙氏,这位青史留名的皇后,静静地走完了她人生中最后的时刻。
李世民看着躺在床上的人, 就连离去的时刻都那么端庄优雅,如同李世民第一次见到她那般。明明是个将门虎女,却知书达理地让人惊叹。除了体温的变化,她似乎还是少女的模样。而李世民却像是一瞬间老了十岁,整个人都被浓重的哀伤笼罩着。
李承乾率领着一众兄弟与大臣跪在立政殿前,称心透过人群看向那挺得笔直的背影,硬生生读出了几分寂寥。
他不知道,李承乾双目放空地望着立政殿的檐壁,脑海中回想的却是长孙氏方才的话。她笑得温柔从容,如同一位故人在道别,明明病重,可说出来的话却仿佛酝酿了千百遍。她细致地分析着长孙家的每一位成员,条理清晰得让人惊讶。
连李承乾都吓了一跳。
上一辈子,长孙氏临终前,有着某种不妙预感的李承乾便开始找各种理由冲宫人们撒气,提前得到风声的宫人都对这位太子殿下避之不及。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李承乾的恶名渐渐在宫城之内传出来。长孙氏临终前或许的确有和他说过同样的话,只不过彼时的李承乾情绪失控,就连长孙氏的话,他也听不进去。
到了最后,长孙氏强压着心底的不安安慰着李承乾,无奈收效甚微。长孙氏去世那一日,在李承乾的人生中,是最为灰暗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