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道之只是摇了摇头。
其实没有什么用心,只不过是险境经得多了,锻炼出了习惯性的机变。殷琦惊怪甚至畏惧都是人之常情,但他并不知道,对于崔道之而言,这桩事其实也是心底难消的旧伤。
他此刻闭上眼,就好似能闻得到那天扑面而来的夕风,和被雨水浸染的花腥。
那天殿中四下无人,他跪在地上垂眼望着先皇殷峻,听着殿中铜漏声音滴答滴答,在心里计算着时刻。
没多少时间了,他知道,床上的人也知道。接近油尽灯枯的殷峻抬起头,无奈冷笑了一声,就那么看了他一会。
“只剩这一条路了……还有三刻。”崔道之低声道,“陛下……我还能再拖延三刻。”
殷峻的手搭在外面,听到那句话,微微抓紧了被面,沉默了一下:“好。”
崔道之松开手,扶着床沿站起身来,也慢慢答道:“好。”
他没往下想,从回忆里抽身而出。
那种冰凉的、凛冽的寒意把他包裹得很紧,令他甚至要战栗。飞光走马,一生匆匆而过,崔道之有一瞬间觉着自己眼眶发热,仿佛就要落下泪来,但实际只是干涩,涩得生疼。
殷琦干巴巴地笑了一声,没再继续问下去。
他记得的不比崔道之少。
那天入殿之时夜雨初歇,空中无月,唯有回廊之间侍立之人手中摇曳的灯影照亮眼前。崔道之终于得天子诏命先行一步入内,竟还不忘抬手整顿仪容。还是太子的自己守礼跪伏玉阶,只影落在千重宫阙之前,被衬得格外渺小孤绝。
他那时年幼,只觉得害怕。思绪四处乱飞,忽然就想起入宫之前还跟在崔道之身边的那个年轻文官。有些寡言少语,不知道紧张与否,但神情却一直宁定。
那便是舒澜了,但可惜终究不是他的。
——与此同时,他甚至有些惶恐地知道,原本属于他的东西,或许现在也将要失去了。
殷琦离开的时候脚步匆匆,似乎是倦了。走之前他回身最后看了一眼舒澜,眸光中间情愁难辨,但终于没再多说一句话。
舒澜站在那里一动没动,竟生出一种飘飘摇摇的恍惚感。
逼宫登基的太子,与杀害先帝的顾命,这样的两个人在雨后初晴的殿阶之上共作劫后余生的庆贺。这画面听起来荒唐不可言,但竟是最真实不过的真相。而且棋局阳错阴差,环环相扣,竟好似除却如此,就没有任何回转的余地。
“令君究竟……有没有心的?”
舒澜略微翕动嘴唇,终于忍不住轻声问道。与其问给对方,倒不如说问给自己。他说完又后悔,只好指望崔道之没有听清。但崔道之终究是如从前一般听见了,听见了,并且微微苦笑一声,未曾说话。
“你让我害怕了。”
他头一回对崔道之说“你”如何如何,说完这一句,便往台阶上坐下,沉默了一会,补充道:“像冰一样,哪怕我捧在手心里,也不会暖……只会化。”
“我在西川的时候,肖想过杨子南。”舒澜有些突兀地开口,停顿了一下,“但他早已经阖家美满,过了一阵我也便慢慢淡了。但那些都跟令君不一样。”
他叹了一口气:“爱慕令君,实在是……太累了。”
崔道之偏头看了他一眼,良久伸出手来交扣十指,轻声道:“先皇用兵,到深州的时候,我是提前知道的。我夫人的娘家就在深州,她不惯随军奔波,那时候正巧在娘家待产。”
“后来呢?”
舒澜问道。
“我怕泄露机密,其实也是不相信她家人的诚心,就什么都没有说。后来他们在城里,因为是大户,被守将挟持着一起抗拒王师。”
崔道之说完这句,也扶着双膝慢慢在台阶上坐下,然后语气很平缓地往下讲。
“最后先皇破了城池,她兄长不忿,诈降的事情败露出来,一起上了刑场。
“那会阿盈刚生出来,她抱了给我,转身就出去了。出嫁的女本来可得赦免,但是她没要,只对我说,宁可跟着怜她爱她的兄长去死,也不要跟我这样多情又无义的人活。
“现在想来……或许她是个聪明人。”
舒澜一时没作声。
“你到廷尉说要做证的时候,是真的信杨璞在诬陷吗?”
崔道之问他。
“是……有一些信吧。”
舒澜如实答道。
“也不算全错,”崔道之嗤了一声道,“哪怕先帝自己草诏,那顾命大臣的名字里……也不会有他杨质然。”
舒澜没接这句话,只慢慢说道:“我和杨凤钧一样,只希望日后能有个太平盛世。”
说到杨凤钧,崔道之也不由得叹了一口气沉默了下去。
舒澜心里纷乱,没再多说,站起身准备告辞。
崔道之起初默默地看着他,直到他走到阶下要到门口的时候才忽然愣住,仿佛此刻才知道自己将要失去的是什么。他伸出手,握住的只是被中京前夜的薄雪打湿空气,倘若再有什么别的,也无非是捕捉不到的朔风。
“舒澜。”
崔道之忍不住开口,匆忙站起身来。但拒绝和闪避已经成为他的本能,留恋反而被定名为罪恶,等舒澜当真回过头来,他竟也不知道自己想说什么。
“你……等等。”
舒澜有些不明所以,但还是站住脚等待着下文。
但他有些懊丧地没等到,因为崔道之还没怎么想清这桩事,便迷迷糊糊地朝舒澜眨了眨眼,然后径直昏了过去。
拾遗一则
突发奇想摸了个几十字的番外(……)
#小舒自我回忆里漂泊零落的少年时代,他的真实履历是这样的↓#
舒晋阳髫龄能文,居丧哀毁,乡里皆异之。及稍长,尤勤谨,故能承其家学,通其坟典,称为才士。
作文则雍容协畅,为诗复清隽风流,时人目其为高标,公独以实务自任。
未及冠乃释褐,起家参西川军事。秩满之年,名宣于簿册,考绩为数州之最。后入京,补尚书郎中,明年超迁侍郎。朝士有赏爱其文者,每事下辄趋台中,逢人询问。人怪问其故,答曰:“但欲得舒晋阳为草诏。”
(后面没有了是因为我忽然编不下去了……)
emmmm跟正文并妹有什么情节上的关联(。)
第二十四章 飞窗复道传筹饮
崔道之这次又是闭门谢客十几日,但舒澜没想到,他竟然是跟杨子南从临州同一天回来的。
杨子南进了门,故人相见寒暄一阵,他问杨子南何以回来得这样快,只得对方一句笑骂:“咱们两个一起出使,反倒你先回来,我还上哪里拖着去?拖久了倒好像我故意迁延似的,还不是只能紧赶慢赶。”
舒澜闻此,不敢否认,只得赔笑,又端起
其实没有什么用心,只不过是险境经得多了,锻炼出了习惯性的机变。殷琦惊怪甚至畏惧都是人之常情,但他并不知道,对于崔道之而言,这桩事其实也是心底难消的旧伤。
他此刻闭上眼,就好似能闻得到那天扑面而来的夕风,和被雨水浸染的花腥。
那天殿中四下无人,他跪在地上垂眼望着先皇殷峻,听着殿中铜漏声音滴答滴答,在心里计算着时刻。
没多少时间了,他知道,床上的人也知道。接近油尽灯枯的殷峻抬起头,无奈冷笑了一声,就那么看了他一会。
“只剩这一条路了……还有三刻。”崔道之低声道,“陛下……我还能再拖延三刻。”
殷峻的手搭在外面,听到那句话,微微抓紧了被面,沉默了一下:“好。”
崔道之松开手,扶着床沿站起身来,也慢慢答道:“好。”
他没往下想,从回忆里抽身而出。
那种冰凉的、凛冽的寒意把他包裹得很紧,令他甚至要战栗。飞光走马,一生匆匆而过,崔道之有一瞬间觉着自己眼眶发热,仿佛就要落下泪来,但实际只是干涩,涩得生疼。
殷琦干巴巴地笑了一声,没再继续问下去。
他记得的不比崔道之少。
那天入殿之时夜雨初歇,空中无月,唯有回廊之间侍立之人手中摇曳的灯影照亮眼前。崔道之终于得天子诏命先行一步入内,竟还不忘抬手整顿仪容。还是太子的自己守礼跪伏玉阶,只影落在千重宫阙之前,被衬得格外渺小孤绝。
他那时年幼,只觉得害怕。思绪四处乱飞,忽然就想起入宫之前还跟在崔道之身边的那个年轻文官。有些寡言少语,不知道紧张与否,但神情却一直宁定。
那便是舒澜了,但可惜终究不是他的。
——与此同时,他甚至有些惶恐地知道,原本属于他的东西,或许现在也将要失去了。
殷琦离开的时候脚步匆匆,似乎是倦了。走之前他回身最后看了一眼舒澜,眸光中间情愁难辨,但终于没再多说一句话。
舒澜站在那里一动没动,竟生出一种飘飘摇摇的恍惚感。
逼宫登基的太子,与杀害先帝的顾命,这样的两个人在雨后初晴的殿阶之上共作劫后余生的庆贺。这画面听起来荒唐不可言,但竟是最真实不过的真相。而且棋局阳错阴差,环环相扣,竟好似除却如此,就没有任何回转的余地。
“令君究竟……有没有心的?”
舒澜略微翕动嘴唇,终于忍不住轻声问道。与其问给对方,倒不如说问给自己。他说完又后悔,只好指望崔道之没有听清。但崔道之终究是如从前一般听见了,听见了,并且微微苦笑一声,未曾说话。
“你让我害怕了。”
他头一回对崔道之说“你”如何如何,说完这一句,便往台阶上坐下,沉默了一会,补充道:“像冰一样,哪怕我捧在手心里,也不会暖……只会化。”
“我在西川的时候,肖想过杨子南。”舒澜有些突兀地开口,停顿了一下,“但他早已经阖家美满,过了一阵我也便慢慢淡了。但那些都跟令君不一样。”
他叹了一口气:“爱慕令君,实在是……太累了。”
崔道之偏头看了他一眼,良久伸出手来交扣十指,轻声道:“先皇用兵,到深州的时候,我是提前知道的。我夫人的娘家就在深州,她不惯随军奔波,那时候正巧在娘家待产。”
“后来呢?”
舒澜问道。
“我怕泄露机密,其实也是不相信她家人的诚心,就什么都没有说。后来他们在城里,因为是大户,被守将挟持着一起抗拒王师。”
崔道之说完这句,也扶着双膝慢慢在台阶上坐下,然后语气很平缓地往下讲。
“最后先皇破了城池,她兄长不忿,诈降的事情败露出来,一起上了刑场。
“那会阿盈刚生出来,她抱了给我,转身就出去了。出嫁的女本来可得赦免,但是她没要,只对我说,宁可跟着怜她爱她的兄长去死,也不要跟我这样多情又无义的人活。
“现在想来……或许她是个聪明人。”
舒澜一时没作声。
“你到廷尉说要做证的时候,是真的信杨璞在诬陷吗?”
崔道之问他。
“是……有一些信吧。”
舒澜如实答道。
“也不算全错,”崔道之嗤了一声道,“哪怕先帝自己草诏,那顾命大臣的名字里……也不会有他杨质然。”
舒澜没接这句话,只慢慢说道:“我和杨凤钧一样,只希望日后能有个太平盛世。”
说到杨凤钧,崔道之也不由得叹了一口气沉默了下去。
舒澜心里纷乱,没再多说,站起身准备告辞。
崔道之起初默默地看着他,直到他走到阶下要到门口的时候才忽然愣住,仿佛此刻才知道自己将要失去的是什么。他伸出手,握住的只是被中京前夜的薄雪打湿空气,倘若再有什么别的,也无非是捕捉不到的朔风。
“舒澜。”
崔道之忍不住开口,匆忙站起身来。但拒绝和闪避已经成为他的本能,留恋反而被定名为罪恶,等舒澜当真回过头来,他竟也不知道自己想说什么。
“你……等等。”
舒澜有些不明所以,但还是站住脚等待着下文。
但他有些懊丧地没等到,因为崔道之还没怎么想清这桩事,便迷迷糊糊地朝舒澜眨了眨眼,然后径直昏了过去。
拾遗一则
突发奇想摸了个几十字的番外(……)
#小舒自我回忆里漂泊零落的少年时代,他的真实履历是这样的↓#
舒晋阳髫龄能文,居丧哀毁,乡里皆异之。及稍长,尤勤谨,故能承其家学,通其坟典,称为才士。
作文则雍容协畅,为诗复清隽风流,时人目其为高标,公独以实务自任。
未及冠乃释褐,起家参西川军事。秩满之年,名宣于簿册,考绩为数州之最。后入京,补尚书郎中,明年超迁侍郎。朝士有赏爱其文者,每事下辄趋台中,逢人询问。人怪问其故,答曰:“但欲得舒晋阳为草诏。”
(后面没有了是因为我忽然编不下去了……)
emmmm跟正文并妹有什么情节上的关联(。)
第二十四章 飞窗复道传筹饮
崔道之这次又是闭门谢客十几日,但舒澜没想到,他竟然是跟杨子南从临州同一天回来的。
杨子南进了门,故人相见寒暄一阵,他问杨子南何以回来得这样快,只得对方一句笑骂:“咱们两个一起出使,反倒你先回来,我还上哪里拖着去?拖久了倒好像我故意迁延似的,还不是只能紧赶慢赶。”
舒澜闻此,不敢否认,只得赔笑,又端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