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带出来了,我只是告知你, 没打算问你同不同意。”
见到女人这么嘴硬的模样,耳根却发红,他忍不住笑出声,跟着她下车。
或许是因为平日上班时间的关系, 民政局没什么人,接待他们的是一位中年妇女,和蔼可亲, 一边登记一边说:“恭喜啊!年轻人要好好增产报国。”
相音沛闻言,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靳笙则仿佛很受教的回应:“这是当然,希望是一男一女。”
“……我都没说要生几个, 你就已经先画好饼了?”
“但你说要跟我生,剩下的当然我努力。”
面对靳笙脸不红气不喘地说出这番话,相音沛真觉得这男人被自己惯坏了,在外面越来越口无遮拦。
承办员阿姨笑呵呵的,看着两人一边填资料一边斗嘴,忍不住说:“要我孩子也活到现在,都跟你们一般大了……”
“您孩子怎么了?”她问。
“不学好,染了赌瘾,高中跟人家混,混到没了。”阿姨微微一笑。“努力拉拔他长大,对他有很多期望,到最后我别无所求,只希望他能好好活着,可最终他还是自己不爱惜自己。”
相音沛深吸口气,轻轻握住阿姨的手:“人各有命,还请节哀。”
“抱歉啊,在你们大喜的日子胡扯这么多。”阿姨有些抱歉地笑了笑。“看着你俩我觉得亲切,多说了些话,你们别见怪。”
“无妨,我俩都喜欢听人家说话。”靳笙语气温和。“未来我们也会好好教育孩子,让他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这短暂的谈话让两人深有感触,在宣誓前,相音沛转头对靳笙说:“我希望我们的孩子,能比我们都还好。”
靳笙温柔凝视,点点头:“一定会更好。”
一个小时前,她开玩笑说非法同居,如今一个小时后,他们可以合法生活,享有各种保障跟权力,她没有了家,而他给了她一个家。
在这个敏感的时期,相音沛并不打算公布,而是请了亲朋好友来靳家吃饭,连放带了一票兄弟过来,凡尔赛也派了代表过来低调庆贺,沈汉跟仇辉是座上宾,两人与靳夫人聊得很开心,酒酣耳热之际还不忘损靳笙。
“小时候看这小子个性害羞,想着以后不知道怎么讨老婆,看来是我们瞎担心。”沈汉先揶揄。“他爸当初给他前后订了好几个婚事,我记得相家还不是第一个。”
听到这番话,相音沛兴趣来了,挑眉问道:“那还有哪几家?”
“有几家你应该知道,像是吕家……”沈汉喝得满脸通红,摇头晃脑地说。
“沈叔,吃饭。”靳笙适时打断沈汉的爆料,赶紧拿肉往他碗里放。“换个话题。”
“干嘛呢?我看靳少夫人对这话题很有兴趣。”
靳笙转头看了相音沛,她眉目微扬,双眸光彩潋滟,看得他胸口微荡。
“我确实有兴趣。”她语气真挚。
“……”某人深吸口气,吐息,转头看向沈汉,低声说道。“沈叔,我今天才刚娶老婆。”
“小娃儿才不是这般小气的人!”沈汉大笑。
“老沈,你这句话有陷阱,要是音沛在意靳笙不想听了,这不就认了自己是小气的人?要是她真想听,人家才刚新婚不到二十四小时,你就害人吵架?”仇辉适时开口,但那语气听起来不是帮忙,反而是调笑。
“我是真的好奇。”相音沛笑了笑。“要是在意,我就不会问了。”
靳笙觉得背脊发冷,放下筷子转身面对相音沛:“我必须说,我知道的婚约只有你,其他人我完全没印象。”
“唷?紧张了?”沈汉揶揄一笑。“小娃儿我跟你说,想当初……”话还没说完,人就往后仰,好在一旁的仇辉跟司叔眼明手快扶住了他,不然沈汉就真的直接摔到地上。
“这家伙……”仇辉笑叹。“好久没看到他这么开心了,他也快二十几年没喝醉了。”
听到这番话,大家都笑出声。
“仇叔,我麻烦您的事,你还方便吗?”靳笙客气地问。
“沿一禅寺的路往上走大概一百多公里,有一间小行馆,据说以前是给一禅寺的住持静修的地方,那儿不好找,但非常安静,行馆有一处高台可以往下俯瞰一禅寺,我到时带你们上去。”
“有劳了。”
“那里环境虽好,但打水都要一段路,也没有电,你们俩得要自给自足。”
“有这样的地方已经很好了,我需要的是时间来沉淀。”相音沛微微颔首。“上天带我不薄,我能有这样改变的机遇,会好好把握。”
“放心吧,你们好好生活,有事就来一禅寺找人帮忙就行。”
“如果有需要什么,跟我们说就好!”陆馨也说。“你只要按时来个讯息,让我知道你好好的就行。”
“妈妈也不求你们什么,好好照顾自己,多回来看看。”靳夫人也说。“家门永远为你们敞开。”
面对亲朋好友的鼓励与关怀,相音沛铭感于心。
若给她重来一次选择的机会,她仍然不后悔走到这一步。
---
半年后──
陈江村是个朴实、单纯、人数不多的小村,村里大多老弱妇孺,青壮年都离开村子去外地赚钱,这个地方离市区至少有三百多公里,因此所有民生必需品都要人从山下运上来,每逢周三、周四的时候在村中央有个小市集,村民就会趁这时候出来采买。
在一排摆摊的大伯大婶里头,有一对年轻夫妻很引人注目。
没人知道他们是什么时候搬过来的,只知道他们每次摆摊的蔬果都是最新鲜的,有时候还会有一些化妆品或简单的首饰。
村里的太太阿姨们很喜欢凑上来跟年轻的丈夫说话,他戴着竹斗笠,留着一圈小胡子,简单的棉布背心,在大太阳下汗水粼粼,却始终保持温和又腼腼的笑容,买得稍微多一些还会送一把葱。
而年轻太太就不一样了,对老人家跟孩子都会和颜悦色,可是对太太阿姨们的态度就比较平淡,也不会有什么折扣。
想当然尔,比较有消费力的太太阿姨就更喜欢周四的时候来捧年轻丈夫的场,周三的时候就是老人孩子们去捧年轻太太。
而今天是周四,出来摆摊的是年轻太太,村里的太太阿姨们见到不是年轻丈夫,有些泄气,所以并没有很热烈地去靠近那摊。
年轻太太也没有因此紧张,反而很热心地接待跑过来想要吃水果的孩子们,直到一位胖大婶走来,看着桌上的几个白菜跟红萝卜,比了比:“我要这个跟这个,替我包起来。”
年轻太太把苹果放到孩子手上,和颜悦色的表情再看到胖大婶的时候变得平淡许多,安静地把她要的东西包起来,放到秤上。
“
见到女人这么嘴硬的模样,耳根却发红,他忍不住笑出声,跟着她下车。
或许是因为平日上班时间的关系, 民政局没什么人,接待他们的是一位中年妇女,和蔼可亲, 一边登记一边说:“恭喜啊!年轻人要好好增产报国。”
相音沛闻言,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靳笙则仿佛很受教的回应:“这是当然,希望是一男一女。”
“……我都没说要生几个, 你就已经先画好饼了?”
“但你说要跟我生,剩下的当然我努力。”
面对靳笙脸不红气不喘地说出这番话,相音沛真觉得这男人被自己惯坏了,在外面越来越口无遮拦。
承办员阿姨笑呵呵的,看着两人一边填资料一边斗嘴,忍不住说:“要我孩子也活到现在,都跟你们一般大了……”
“您孩子怎么了?”她问。
“不学好,染了赌瘾,高中跟人家混,混到没了。”阿姨微微一笑。“努力拉拔他长大,对他有很多期望,到最后我别无所求,只希望他能好好活着,可最终他还是自己不爱惜自己。”
相音沛深吸口气,轻轻握住阿姨的手:“人各有命,还请节哀。”
“抱歉啊,在你们大喜的日子胡扯这么多。”阿姨有些抱歉地笑了笑。“看着你俩我觉得亲切,多说了些话,你们别见怪。”
“无妨,我俩都喜欢听人家说话。”靳笙语气温和。“未来我们也会好好教育孩子,让他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这短暂的谈话让两人深有感触,在宣誓前,相音沛转头对靳笙说:“我希望我们的孩子,能比我们都还好。”
靳笙温柔凝视,点点头:“一定会更好。”
一个小时前,她开玩笑说非法同居,如今一个小时后,他们可以合法生活,享有各种保障跟权力,她没有了家,而他给了她一个家。
在这个敏感的时期,相音沛并不打算公布,而是请了亲朋好友来靳家吃饭,连放带了一票兄弟过来,凡尔赛也派了代表过来低调庆贺,沈汉跟仇辉是座上宾,两人与靳夫人聊得很开心,酒酣耳热之际还不忘损靳笙。
“小时候看这小子个性害羞,想着以后不知道怎么讨老婆,看来是我们瞎担心。”沈汉先揶揄。“他爸当初给他前后订了好几个婚事,我记得相家还不是第一个。”
听到这番话,相音沛兴趣来了,挑眉问道:“那还有哪几家?”
“有几家你应该知道,像是吕家……”沈汉喝得满脸通红,摇头晃脑地说。
“沈叔,吃饭。”靳笙适时打断沈汉的爆料,赶紧拿肉往他碗里放。“换个话题。”
“干嘛呢?我看靳少夫人对这话题很有兴趣。”
靳笙转头看了相音沛,她眉目微扬,双眸光彩潋滟,看得他胸口微荡。
“我确实有兴趣。”她语气真挚。
“……”某人深吸口气,吐息,转头看向沈汉,低声说道。“沈叔,我今天才刚娶老婆。”
“小娃儿才不是这般小气的人!”沈汉大笑。
“老沈,你这句话有陷阱,要是音沛在意靳笙不想听了,这不就认了自己是小气的人?要是她真想听,人家才刚新婚不到二十四小时,你就害人吵架?”仇辉适时开口,但那语气听起来不是帮忙,反而是调笑。
“我是真的好奇。”相音沛笑了笑。“要是在意,我就不会问了。”
靳笙觉得背脊发冷,放下筷子转身面对相音沛:“我必须说,我知道的婚约只有你,其他人我完全没印象。”
“唷?紧张了?”沈汉揶揄一笑。“小娃儿我跟你说,想当初……”话还没说完,人就往后仰,好在一旁的仇辉跟司叔眼明手快扶住了他,不然沈汉就真的直接摔到地上。
“这家伙……”仇辉笑叹。“好久没看到他这么开心了,他也快二十几年没喝醉了。”
听到这番话,大家都笑出声。
“仇叔,我麻烦您的事,你还方便吗?”靳笙客气地问。
“沿一禅寺的路往上走大概一百多公里,有一间小行馆,据说以前是给一禅寺的住持静修的地方,那儿不好找,但非常安静,行馆有一处高台可以往下俯瞰一禅寺,我到时带你们上去。”
“有劳了。”
“那里环境虽好,但打水都要一段路,也没有电,你们俩得要自给自足。”
“有这样的地方已经很好了,我需要的是时间来沉淀。”相音沛微微颔首。“上天带我不薄,我能有这样改变的机遇,会好好把握。”
“放心吧,你们好好生活,有事就来一禅寺找人帮忙就行。”
“如果有需要什么,跟我们说就好!”陆馨也说。“你只要按时来个讯息,让我知道你好好的就行。”
“妈妈也不求你们什么,好好照顾自己,多回来看看。”靳夫人也说。“家门永远为你们敞开。”
面对亲朋好友的鼓励与关怀,相音沛铭感于心。
若给她重来一次选择的机会,她仍然不后悔走到这一步。
---
半年后──
陈江村是个朴实、单纯、人数不多的小村,村里大多老弱妇孺,青壮年都离开村子去外地赚钱,这个地方离市区至少有三百多公里,因此所有民生必需品都要人从山下运上来,每逢周三、周四的时候在村中央有个小市集,村民就会趁这时候出来采买。
在一排摆摊的大伯大婶里头,有一对年轻夫妻很引人注目。
没人知道他们是什么时候搬过来的,只知道他们每次摆摊的蔬果都是最新鲜的,有时候还会有一些化妆品或简单的首饰。
村里的太太阿姨们很喜欢凑上来跟年轻的丈夫说话,他戴着竹斗笠,留着一圈小胡子,简单的棉布背心,在大太阳下汗水粼粼,却始终保持温和又腼腼的笑容,买得稍微多一些还会送一把葱。
而年轻太太就不一样了,对老人家跟孩子都会和颜悦色,可是对太太阿姨们的态度就比较平淡,也不会有什么折扣。
想当然尔,比较有消费力的太太阿姨就更喜欢周四的时候来捧年轻丈夫的场,周三的时候就是老人孩子们去捧年轻太太。
而今天是周四,出来摆摊的是年轻太太,村里的太太阿姨们见到不是年轻丈夫,有些泄气,所以并没有很热烈地去靠近那摊。
年轻太太也没有因此紧张,反而很热心地接待跑过来想要吃水果的孩子们,直到一位胖大婶走来,看着桌上的几个白菜跟红萝卜,比了比:“我要这个跟这个,替我包起来。”
年轻太太把苹果放到孩子手上,和颜悦色的表情再看到胖大婶的时候变得平淡许多,安静地把她要的东西包起来,放到秤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