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褒成麾下的骑兵营将马匹全部留在了城内,每人只带上三眼弩机,步行前往城外阻击燕军。
空无一人的村落位置绝佳,弓兵和狼军埋伏在屋顶、墙角、树后,等待着经过的燕军进入包围圈。
一个月前,这里还不时传来家禽家畜的叫声,男耕女织,村民们安居乐业。这里是邯郸近郊,不似常年战乱的边城,突如其来的战火让所有人措手不及,但是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撤离了家园,只留下毫无生气的院落和被火熏得漆黑的断垣。
村子里异常安静。
燕军领兵的将领叫姜麻,他站在战车上,带着两万士兵大喇喇地开进村庄,丝毫没有意识到即将到来的危险。
褒成头上顶着柳枝编成的帽子,又了些别的大叶树枝,趴在屋顶,看上去十分可笑,但是确实能增强隐蔽。这还是太后在视察了狼军的训练后,提出的改进办法,正值盛夏,郁郁葱葱的草丛和树林成了他们天然的保护伞。
几个猴一样的士兵猫在树上,弩机的弓弦早已扣在“牙”上,透过“望山”,每个人都开始锁定各自的目标,手轻轻放在“悬刀”上,随时准备击。
一阵风吹来,树枝摇动着,发出哗哗地声响。
燕军对周遭的危险一无所知,他们的前军已经穿过村子,而中军刚刚在抵达村口。
褒成瞄准的正是中军一架战车上的姜麻,他穿着将军的甲胄,一手扶着剧烈摇晃的车身,一手握住挂在腰间的佩剑剑柄,双眼直视前方。
褒成鼻子上的汗珠终于抵挡不住重力的作用,慢慢往下滑,最终堆集到鼻尖,欲落未落。他此刻全神贯注地看着“望山”,丝毫没有感觉到鼻尖的微痒。
姜麻的战车在起伏不平的道路上行驶着,他的人也晃得十分厉害,但是没有太多时间留给褒成瞄准,姜麻即将驶离他的狙击范围。
机不可失!
褒成在庞澈麾下效力时,就号称是百步穿杨的神手,进入狼军后专门负责教习骑术和箭,他的准度自然不在话下,他轻轻扳动“悬刀”,出了第一支仇恨之箭,箭镝泛着幽绿的光飞向燕军主将。这既是夺命的死亡之箭,更是发动进攻的信号箭。
几乎在姜麻惨叫的同时,四周有上千只箭矢同时出,还未等燕军有所反应,中军几乎在瞬间就被消灭殆尽。走在前面的燕军还不知道遇袭了,只听到数声惨叫,正要回头查看情况,又一轮箭雨来,最前面的几个士兵立刻成了刺猬。
后面的燕军眼睁睁看着主将被杀了,一时间懵了,傻站在原地,等到第二轮箭雨之后,很多人才惊叫着开始往后跑,燕军霎时崩溃。
一支上万人的部队,当它还是秩序井然的时候,还能让人感觉到威武雄壮,而一旦这支队伍陷入混乱和恐惧,所有人不顾一切争相逃命时,这支部队就已经不能称之为军队,而充其量是一个人很多的队伍而已。它不再有威胁,而是像绵羊般脆弱、不堪一击,任人宰割。
尤其在主将已死的情况下。
所谓“人先马,擒贼先擒王”,交战时一方主将战死,那么这场战斗将没有悬念,无论双方的兵力相差多少。
这次燕军派出了不少战车参与作战,本来在野战中,车兵优于步兵,战车就像坦克般可以横冲直撞,肆意驰骋。
但是在眼下,这可要了老命了。政治书上都说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村中道路狭窄,御车的士兵想要驱动马匹拉着战车转身是十分困难,更别提在如此混乱的情况下,已有好几辆战车卡在路面,动弹不得。这一卡死,直接将燕军断成好几截,并且封死了他们逃生的道路,想活命却没出路,燕军彻底抓狂了。
大多数燕军来之前是满怀信心的,虽然青龙门的作战失利,但那毕竟不是大规模的战役,对燕军的影响几乎是微乎其微。眼前邯郸已经被团团围住,破城指日可待,他们不会再犯对齐人的错误,必要擒回王室,使赵灭国。可是突然间,灾难似乎从天而降,主将死了,赵军躲在隐蔽的角落里,从四面八方出箭矢要夺人命。
天堂和地狱的差别也就是一息之间。
此时御车的士兵也顾不得了,丢下横在路上的战车自己逃命去了,被挡在当中的燕军则成了赵军的活靶子,由于道路狭窄,人员密集,赵军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向下击,每一轮箭雨都有上千人死亡。而燕军因为缺乏远程武器,又没办法立即靠近赵军,只能被动挨打,无法还击。
两万大军最后逃回去的只有八百,这几乎是被全歼。至此西安门伏击战结束,燕军完败。
此役之后,连弩在战斗中的突出作用得到了世人的广泛认可,这种狙杀的兵器被长期用在各类伏击战中。
青龙门和西安门的先后失利让吕方重新正视了赵国守军的力量,加上之前赵太后残忍杀害了燕军使者,让吕方觉得不必再坚守什么所谓的仁义道德。
就在伏击战后的第三天,吕方发动了新一轮强攻,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向东北方的紫微门挺近,这里的守将的是太后最信任的部下——庞澈。
瞭望的哨兵最先发出了预警,随后庞澈便看到了远处如黑云一般的敌军。
“弓箭手准备!”庞澈的一只手搭在城墙上,他大吼一声,所有弓兵贴上城墙,右手迅速从箭囊中取出箭矢,搭上弓箭,拉满弓弦,只待发。
弓如满月。士兵们静静地等待着主将一声令下。
庞澈也在等待,等待敌人进入自己的有效程。一个合格的主将,能够据目测准确算出敌军的距离,并据此作出正确的指令,这些对于久经沙场的庞澈并非难事。
一触即发的时刻总是显得那样漫长,夏日清晨的阳光斜入城墙上,将每个人的影子拉得长长的。
这已不是庞澈第一次面对这样的情况了,可是他的手心还是沁出了汗水。敌人已经越来越近,而他却始终没有做出更进一步的指示,拉弓的士兵因为胳膊长时间保持着端举的姿势,已经有些酸麻了,虽然他们不清楚主将为何还不下令放箭,但无人敢松懈。
渐渐的,眼尖的士兵发现了异样。走在最前面的很多人都穿着赵国百姓的服装,他们像奴隶般被捆住双手,用绳子连成一排一排,燕军在他们身后举着戈矛或短兵驱赶着。
燕军竟然挟持了周边俘获的赵国百姓驱策他们攻向紫微门。这些百姓手无寸铁,其中很多都是老人和孩子,他们哭泣着、喊叫着、咒骂着,迈着踉跄的步子被燕军当成人盾驱赶着向城门走去。
这一招着实狠毒。城上的弓兵见到赵人自然放下了弓箭,不知谁大喊了一声“祖母”,其他的守军听到后纷纷扑向城墙着急地向下查看当中有没有自己的亲人,而庞澈的手则握成了拳头,眉头紧锁。
赵太后的坚壁清野政策在肥、列人、邺等城市得到了坚决的贯彻,可是这个时代,并不是个城市化高度发展的年代,不少村民散居在山林,即便是村落里,很多村民因为舍不得祖祖辈辈留下的简陋的房屋还有即将收割的麦子而选择留下。他们既怀着对土地的不舍,也是存着侥幸心理——燕军攻的是邯郸,不会拿他们怎么样。许多老人孩子就这样留在家中,他们不会想到,燕国士兵来此本不是只为夺取邯郸,而是要灭赵。
于是他们的财物被抢夺,辛苦看守的家园被一把火焚烧,他们也被燕军用刀剑驱赶着走上战场,被迫成为人盾。
吕方在城下笑得鸷,他的如意算盘没打错,如果赵军因为看到赵国百姓而放弃攻击,那么裹挟着他们的燕军将会毫无压力攻到城下,届时以十万大军之力,必然能在紫微门攻下一个缺口;如果赵军不顾百姓生死,从城上下箭矢,那么杀害的也是他们自己人,燕军毫发无损,赵军的士气会一落千丈。
无论如何做,对赵军来说都是必输无疑。
现在就看赵军守将如何反应了。吕方不怀好意地期待着。
庞澈看着越来越近的燕军,耳中传来赵国百姓悲惨的哭号,牙关紧咬,青筋暴起。城头的士兵们已经有些乱套,他们的口中不时蹦出:“爷”、“娘”、“四叔”之类的字眼,与刚刚蓄势待发、满怀仇恨的大军不同,他们的士气已经降到了冰点。
突然有名士兵冲到庞澈身前,满脸全是眼泪,扑通一声跪下道:“将军,请您救救我娘,她是腿脚不好才没有入城,如今却被燕贼驱赶着,她刚刚已经摔倒了好几次,我爹早没了,我娘把我养大……”小兵语无伦次的说着,最后泣不成声。
其他士兵也纷纷跪倒,他们的亲人也都在城下。
邯郸保卫战(四)在线阅读
<!--over-->
褒成麾下的骑兵营将马匹全部留在了城内,每人只带上三眼弩机,步行前往城外阻击燕军。
空无一人的村落位置绝佳,弓兵和狼军埋伏在屋顶、墙角、树后,等待着经过的燕军进入包围圈。
一个月前,这里还不时传来家禽家畜的叫声,男耕女织,村民们安居乐业。这里是邯郸近郊,不似常年战乱的边城,突如其来的战火让所有人措手不及,但是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撤离了家园,只留下毫无生气的院落和被火熏得漆黑的断垣。
村子里异常安静。
燕军领兵的将领叫姜麻,他站在战车上,带着两万士兵大喇喇地开进村庄,丝毫没有意识到即将到来的危险。
褒成头上顶着柳枝编成的帽子,又了些别的大叶树枝,趴在屋顶,看上去十分可笑,但是确实能增强隐蔽。这还是太后在视察了狼军的训练后,提出的改进办法,正值盛夏,郁郁葱葱的草丛和树林成了他们天然的保护伞。
几个猴一样的士兵猫在树上,弩机的弓弦早已扣在“牙”上,透过“望山”,每个人都开始锁定各自的目标,手轻轻放在“悬刀”上,随时准备击。
一阵风吹来,树枝摇动着,发出哗哗地声响。
燕军对周遭的危险一无所知,他们的前军已经穿过村子,而中军刚刚在抵达村口。
褒成瞄准的正是中军一架战车上的姜麻,他穿着将军的甲胄,一手扶着剧烈摇晃的车身,一手握住挂在腰间的佩剑剑柄,双眼直视前方。
褒成鼻子上的汗珠终于抵挡不住重力的作用,慢慢往下滑,最终堆集到鼻尖,欲落未落。他此刻全神贯注地看着“望山”,丝毫没有感觉到鼻尖的微痒。
姜麻的战车在起伏不平的道路上行驶着,他的人也晃得十分厉害,但是没有太多时间留给褒成瞄准,姜麻即将驶离他的狙击范围。
机不可失!
褒成在庞澈麾下效力时,就号称是百步穿杨的神手,进入狼军后专门负责教习骑术和箭,他的准度自然不在话下,他轻轻扳动“悬刀”,出了第一支仇恨之箭,箭镝泛着幽绿的光飞向燕军主将。这既是夺命的死亡之箭,更是发动进攻的信号箭。
几乎在姜麻惨叫的同时,四周有上千只箭矢同时出,还未等燕军有所反应,中军几乎在瞬间就被消灭殆尽。走在前面的燕军还不知道遇袭了,只听到数声惨叫,正要回头查看情况,又一轮箭雨来,最前面的几个士兵立刻成了刺猬。
后面的燕军眼睁睁看着主将被杀了,一时间懵了,傻站在原地,等到第二轮箭雨之后,很多人才惊叫着开始往后跑,燕军霎时崩溃。
一支上万人的部队,当它还是秩序井然的时候,还能让人感觉到威武雄壮,而一旦这支队伍陷入混乱和恐惧,所有人不顾一切争相逃命时,这支部队就已经不能称之为军队,而充其量是一个人很多的队伍而已。它不再有威胁,而是像绵羊般脆弱、不堪一击,任人宰割。
尤其在主将已死的情况下。
所谓“人先马,擒贼先擒王”,交战时一方主将战死,那么这场战斗将没有悬念,无论双方的兵力相差多少。
这次燕军派出了不少战车参与作战,本来在野战中,车兵优于步兵,战车就像坦克般可以横冲直撞,肆意驰骋。
但是在眼下,这可要了老命了。政治书上都说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村中道路狭窄,御车的士兵想要驱动马匹拉着战车转身是十分困难,更别提在如此混乱的情况下,已有好几辆战车卡在路面,动弹不得。这一卡死,直接将燕军断成好几截,并且封死了他们逃生的道路,想活命却没出路,燕军彻底抓狂了。
大多数燕军来之前是满怀信心的,虽然青龙门的作战失利,但那毕竟不是大规模的战役,对燕军的影响几乎是微乎其微。眼前邯郸已经被团团围住,破城指日可待,他们不会再犯对齐人的错误,必要擒回王室,使赵灭国。可是突然间,灾难似乎从天而降,主将死了,赵军躲在隐蔽的角落里,从四面八方出箭矢要夺人命。
天堂和地狱的差别也就是一息之间。
此时御车的士兵也顾不得了,丢下横在路上的战车自己逃命去了,被挡在当中的燕军则成了赵军的活靶子,由于道路狭窄,人员密集,赵军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向下击,每一轮箭雨都有上千人死亡。而燕军因为缺乏远程武器,又没办法立即靠近赵军,只能被动挨打,无法还击。
两万大军最后逃回去的只有八百,这几乎是被全歼。至此西安门伏击战结束,燕军完败。
此役之后,连弩在战斗中的突出作用得到了世人的广泛认可,这种狙杀的兵器被长期用在各类伏击战中。
青龙门和西安门的先后失利让吕方重新正视了赵国守军的力量,加上之前赵太后残忍杀害了燕军使者,让吕方觉得不必再坚守什么所谓的仁义道德。
就在伏击战后的第三天,吕方发动了新一轮强攻,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向东北方的紫微门挺近,这里的守将的是太后最信任的部下——庞澈。
瞭望的哨兵最先发出了预警,随后庞澈便看到了远处如黑云一般的敌军。
“弓箭手准备!”庞澈的一只手搭在城墙上,他大吼一声,所有弓兵贴上城墙,右手迅速从箭囊中取出箭矢,搭上弓箭,拉满弓弦,只待发。
弓如满月。士兵们静静地等待着主将一声令下。
庞澈也在等待,等待敌人进入自己的有效程。一个合格的主将,能够据目测准确算出敌军的距离,并据此作出正确的指令,这些对于久经沙场的庞澈并非难事。
一触即发的时刻总是显得那样漫长,夏日清晨的阳光斜入城墙上,将每个人的影子拉得长长的。
这已不是庞澈第一次面对这样的情况了,可是他的手心还是沁出了汗水。敌人已经越来越近,而他却始终没有做出更进一步的指示,拉弓的士兵因为胳膊长时间保持着端举的姿势,已经有些酸麻了,虽然他们不清楚主将为何还不下令放箭,但无人敢松懈。
渐渐的,眼尖的士兵发现了异样。走在最前面的很多人都穿着赵国百姓的服装,他们像奴隶般被捆住双手,用绳子连成一排一排,燕军在他们身后举着戈矛或短兵驱赶着。
燕军竟然挟持了周边俘获的赵国百姓驱策他们攻向紫微门。这些百姓手无寸铁,其中很多都是老人和孩子,他们哭泣着、喊叫着、咒骂着,迈着踉跄的步子被燕军当成人盾驱赶着向城门走去。
这一招着实狠毒。城上的弓兵见到赵人自然放下了弓箭,不知谁大喊了一声“祖母”,其他的守军听到后纷纷扑向城墙着急地向下查看当中有没有自己的亲人,而庞澈的手则握成了拳头,眉头紧锁。
赵太后的坚壁清野政策在肥、列人、邺等城市得到了坚决的贯彻,可是这个时代,并不是个城市化高度发展的年代,不少村民散居在山林,即便是村落里,很多村民因为舍不得祖祖辈辈留下的简陋的房屋还有即将收割的麦子而选择留下。他们既怀着对土地的不舍,也是存着侥幸心理——燕军攻的是邯郸,不会拿他们怎么样。许多老人孩子就这样留在家中,他们不会想到,燕国士兵来此本不是只为夺取邯郸,而是要灭赵。
于是他们的财物被抢夺,辛苦看守的家园被一把火焚烧,他们也被燕军用刀剑驱赶着走上战场,被迫成为人盾。
吕方在城下笑得鸷,他的如意算盘没打错,如果赵军因为看到赵国百姓而放弃攻击,那么裹挟着他们的燕军将会毫无压力攻到城下,届时以十万大军之力,必然能在紫微门攻下一个缺口;如果赵军不顾百姓生死,从城上下箭矢,那么杀害的也是他们自己人,燕军毫发无损,赵军的士气会一落千丈。
无论如何做,对赵军来说都是必输无疑。
现在就看赵军守将如何反应了。吕方不怀好意地期待着。
庞澈看着越来越近的燕军,耳中传来赵国百姓悲惨的哭号,牙关紧咬,青筋暴起。城头的士兵们已经有些乱套,他们的口中不时蹦出:“爷”、“娘”、“四叔”之类的字眼,与刚刚蓄势待发、满怀仇恨的大军不同,他们的士气已经降到了冰点。
突然有名士兵冲到庞澈身前,满脸全是眼泪,扑通一声跪下道:“将军,请您救救我娘,她是腿脚不好才没有入城,如今却被燕贼驱赶着,她刚刚已经摔倒了好几次,我爹早没了,我娘把我养大……”小兵语无伦次的说着,最后泣不成声。
其他士兵也纷纷跪倒,他们的亲人也都在城下。
邯郸保卫战(四)在线阅读
<!--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