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烨一行人已安全抵达杞国,杞亚接待了他们,并承诺将尽全力帮助黎烨夺回王位,排除异党,而在时机成熟前,黎烨可在杞国宫里安歇整顿。可以说,杞亚为黎烨提供了避难所,且还保证他衣食无忧,现如今,黎烨只需眼巴巴盼着远方战事能尽快结束,一来,一个国家经不起长期战乱的消耗,二来,拖的时间越长,他越难再夺王位。
听信使之言,龙臻对外宣称黎烨不知所踪,生死未卜,然国不可一日无君,且现又是国难当头,必须有一人统领大局,虽黎烨曾立黎清为太子,但太子现在年幼,还不能独当一面,思量再三,又得太子恩准,将由他暂理国事,待太子成年,再由太子登基,主持朝政。当时人心惶惶,情况紧急,也无人意识到即将改朝换代,只是心里盼着有一人能救黎国于危难间,既然龙臻主动请命,那大家自然也就默认了,唯龙臻马首是瞻。听闻秦尚书心有不满,但论资历与势力,均不如龙臻,所以,他只能知趣地闭上了嘴,乖乖听命于龙臻,任由对方对自己指手画脚。
此番形势,可以说是在韩凌的预料之中,那日龙臻就已言明,要弑君篡位,如今他所做的,不过是欲独揽大权的第一步。然乐观来看,由龙臻做主未尝不是件坏事,毕竟此时的黎烨也无十足把握能带领黎国度过此劫难,现龙臻挑起重担,也实属不易,且韩凌了解龙臻的性格,他断不会轻易葬送了黎国大运,他定会抵抗到最后一口气。
有了休憩之地,韩凌自然是马不停蹄开始练兵,大战在即,随时都可能奔赴沙场,所以,现在的每一分秒就显得极为珍贵。原以为一切都按计划顺利进行,然天有不测风云,一封军书,彻底改变了黎烨等人的命途。
杞国常年内乱,因这个民族本就喜放荡不羁,争强好胜,故他们总会有用不完的精力,不甘于一辈子在家老老实实种地营生,个个想着想称王称霸,做了山贼就想做君主。也恰是黎烨养精蓄锐时,杞国北边的山贼便开始闹腾了,此次他们似乎早有准备,气势如虹,一举拿下北方五座城池。杞亚对此其实心知肚明,并非因北方山贼厉害,而是北方那五城的人早有叛乱之心,与那山贼不谋而合,干脆就搭个火,一起反了。
杞国又生变数,杞亚自然无暇再顾及黎烨,他立刻带领兵士北下,镇压起义。至于黎烨,与杞亚交好,最近数月又在杞国混吃混喝,日后还要借用杞国兵力,于情于理,对此造反,黎烨都不该坐视不理,思及再三,黎烨只能派兵支援。韩凌倒也义气,难得没有持反对态度,立刻跨上战马,直奔战场。黎烨好奇韩凌竟也会管闲事,后来韩凌答,他赞成黎烨的提议,一是为加深杞黎间的情谊,毕竟日后还要仰仗杞国,二是他想借此机会,练练兵,毕竟一次实战,胜过十次演习。
韩凌带走一半人马前去支援,黎烨则与另外一半人马留守都城,时刻关注龙臻与邶军的动态。
中间有一个小插曲,韩凌出征前夜,黎画哭喊着想与韩凌一起上战场,因为她也想上阵杀敌,她也想做一回女英雄,她天真地以为战场如同擂台,点到为止,殊不知刀剑无眼,那是极为残酷的炼狱。韩凌为缓解黎画的悲伤,故给她了个任务——训练新兵。反正她在宫里闲着也无事,大好时光可不要荒废了,且她年纪虽小,但武功不比那些新兵差,拿他们练练手,未尝不可。韩凌诱哄黎画说这是上战场的第一步,过了此训练,方才能考虑是否要带她,黎画尚不懂事,傻乎乎地就答应了韩凌,还满腔热血,真把自己当成了女将军。
韩凌本以为镇压起义,是件很容易的事情,相比起训练有素的军队,民间自发的组织普遍没纪律没组织,且综合战斗力不高。然这次形势却大不一样,他们的对手装备精良,素质极高,同时熟悉五城地理优势,排兵布阵头头是道。杞亚军队损失近万人,方才攻下一城,而初步估计,这一战,敌人损兵不足千人。也经此一役,让韩凌清晰地认识到,对手并非等闲之辈。
就这样,杞亚为收复五城,大大小小打了近三十场战,而这一打,就是半年之久,北方地域战后劫生,生灵涂炭,百姓更是苦不堪言,且又是战败一方,干脆收拾铺盖行李,又往北上,投奔了武国。所以,这场战,于杞亚而言,根本没收到任何好处,浪费大量人力物力不说,这五城又被毁殆尽,无人居住,相当于成了死城,短时间内也不会有发展,故不能创造收益。不过好歹疆土是保住了,统治威胁也暂时得以消除,还是令他不禁长舒一口气。
韩凌没料到这场战持续时间会如此之久,待他赶回杞国都城之时,他才得到消息,说黎国百姓顽强抵抗,但终不敌邶国人多势众,兵力强盛,连失琉桐关,七戴河,廾城,碚俞城。邶军连斩数处军事要塞,军心振奋,势不可挡,而黎国连连失守,又无朝廷支援,百姓浴血奋战不得果,渐渐斗志消减,纷纷缴械投降,成了别人的战俘。
虽邶军还未打到城门下,但黎烨已经坐不住了,他提出了最要命的一点,也事关之后的形势,那便是邶军会如何处理战俘?假设邶军威胁战俘,让他们沦为自己的工具,那无疑会壮大邶国军事力量,若只是坑杀所有战俘,虽残忍,但倒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因为那些百姓,于黎方,早已是弃卒。
韩凌自然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而他更意识到情况的不妙,他之前估计,邶军和龙臻不出半年,便会交战,然现在已过去了一年多,两军还未相遇,邶军在行军过程中,不断收获战果,且又有新的兵力增援,将城池完全占领,当做囊中之物,不断为己方创收,充实力量。至于龙臻那方,他们城门紧闭,养精蓄锐一整年,又未受任何冲击,其发展,定不可同年而语。但转眼看黎烨这方,一年过去,兵士未得有效训练,反而有大半年在战场上耗损,原想用实战训兵,但折损实在严重。而友军杞军,其损失更是惨重,可以说,黎烨方元气大伤,此时的他们,根本无力与邶军和龙臻对抗,就连螳螂捕蝉,他们恐怕都难以做到。
☆、80.龙臻战死
韩凌承认,是当初自己太过片面,才会将他们置于如此被动之地。可现在的局势,他们又有什么插手的余地?还是只能按照原计划,待邶军和龙臻交战后,两败俱伤,他们再去捡个便宜。只是到时的伤亡,恐不可估量。
至此,黎烨也没任何办法,现在若因按捺不住而冲了出去,那必死无疑,实力悬殊太大,现在他们和邶军还有龙臻根本不是一个档次。所以,他只能日日夜夜盼着邶军和龙臻赶快交战。然事与愿违,安宇文似乎有一名出色的军师,邶军并未急于求成,他们每占领
听信使之言,龙臻对外宣称黎烨不知所踪,生死未卜,然国不可一日无君,且现又是国难当头,必须有一人统领大局,虽黎烨曾立黎清为太子,但太子现在年幼,还不能独当一面,思量再三,又得太子恩准,将由他暂理国事,待太子成年,再由太子登基,主持朝政。当时人心惶惶,情况紧急,也无人意识到即将改朝换代,只是心里盼着有一人能救黎国于危难间,既然龙臻主动请命,那大家自然也就默认了,唯龙臻马首是瞻。听闻秦尚书心有不满,但论资历与势力,均不如龙臻,所以,他只能知趣地闭上了嘴,乖乖听命于龙臻,任由对方对自己指手画脚。
此番形势,可以说是在韩凌的预料之中,那日龙臻就已言明,要弑君篡位,如今他所做的,不过是欲独揽大权的第一步。然乐观来看,由龙臻做主未尝不是件坏事,毕竟此时的黎烨也无十足把握能带领黎国度过此劫难,现龙臻挑起重担,也实属不易,且韩凌了解龙臻的性格,他断不会轻易葬送了黎国大运,他定会抵抗到最后一口气。
有了休憩之地,韩凌自然是马不停蹄开始练兵,大战在即,随时都可能奔赴沙场,所以,现在的每一分秒就显得极为珍贵。原以为一切都按计划顺利进行,然天有不测风云,一封军书,彻底改变了黎烨等人的命途。
杞国常年内乱,因这个民族本就喜放荡不羁,争强好胜,故他们总会有用不完的精力,不甘于一辈子在家老老实实种地营生,个个想着想称王称霸,做了山贼就想做君主。也恰是黎烨养精蓄锐时,杞国北边的山贼便开始闹腾了,此次他们似乎早有准备,气势如虹,一举拿下北方五座城池。杞亚对此其实心知肚明,并非因北方山贼厉害,而是北方那五城的人早有叛乱之心,与那山贼不谋而合,干脆就搭个火,一起反了。
杞国又生变数,杞亚自然无暇再顾及黎烨,他立刻带领兵士北下,镇压起义。至于黎烨,与杞亚交好,最近数月又在杞国混吃混喝,日后还要借用杞国兵力,于情于理,对此造反,黎烨都不该坐视不理,思及再三,黎烨只能派兵支援。韩凌倒也义气,难得没有持反对态度,立刻跨上战马,直奔战场。黎烨好奇韩凌竟也会管闲事,后来韩凌答,他赞成黎烨的提议,一是为加深杞黎间的情谊,毕竟日后还要仰仗杞国,二是他想借此机会,练练兵,毕竟一次实战,胜过十次演习。
韩凌带走一半人马前去支援,黎烨则与另外一半人马留守都城,时刻关注龙臻与邶军的动态。
中间有一个小插曲,韩凌出征前夜,黎画哭喊着想与韩凌一起上战场,因为她也想上阵杀敌,她也想做一回女英雄,她天真地以为战场如同擂台,点到为止,殊不知刀剑无眼,那是极为残酷的炼狱。韩凌为缓解黎画的悲伤,故给她了个任务——训练新兵。反正她在宫里闲着也无事,大好时光可不要荒废了,且她年纪虽小,但武功不比那些新兵差,拿他们练练手,未尝不可。韩凌诱哄黎画说这是上战场的第一步,过了此训练,方才能考虑是否要带她,黎画尚不懂事,傻乎乎地就答应了韩凌,还满腔热血,真把自己当成了女将军。
韩凌本以为镇压起义,是件很容易的事情,相比起训练有素的军队,民间自发的组织普遍没纪律没组织,且综合战斗力不高。然这次形势却大不一样,他们的对手装备精良,素质极高,同时熟悉五城地理优势,排兵布阵头头是道。杞亚军队损失近万人,方才攻下一城,而初步估计,这一战,敌人损兵不足千人。也经此一役,让韩凌清晰地认识到,对手并非等闲之辈。
就这样,杞亚为收复五城,大大小小打了近三十场战,而这一打,就是半年之久,北方地域战后劫生,生灵涂炭,百姓更是苦不堪言,且又是战败一方,干脆收拾铺盖行李,又往北上,投奔了武国。所以,这场战,于杞亚而言,根本没收到任何好处,浪费大量人力物力不说,这五城又被毁殆尽,无人居住,相当于成了死城,短时间内也不会有发展,故不能创造收益。不过好歹疆土是保住了,统治威胁也暂时得以消除,还是令他不禁长舒一口气。
韩凌没料到这场战持续时间会如此之久,待他赶回杞国都城之时,他才得到消息,说黎国百姓顽强抵抗,但终不敌邶国人多势众,兵力强盛,连失琉桐关,七戴河,廾城,碚俞城。邶军连斩数处军事要塞,军心振奋,势不可挡,而黎国连连失守,又无朝廷支援,百姓浴血奋战不得果,渐渐斗志消减,纷纷缴械投降,成了别人的战俘。
虽邶军还未打到城门下,但黎烨已经坐不住了,他提出了最要命的一点,也事关之后的形势,那便是邶军会如何处理战俘?假设邶军威胁战俘,让他们沦为自己的工具,那无疑会壮大邶国军事力量,若只是坑杀所有战俘,虽残忍,但倒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因为那些百姓,于黎方,早已是弃卒。
韩凌自然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而他更意识到情况的不妙,他之前估计,邶军和龙臻不出半年,便会交战,然现在已过去了一年多,两军还未相遇,邶军在行军过程中,不断收获战果,且又有新的兵力增援,将城池完全占领,当做囊中之物,不断为己方创收,充实力量。至于龙臻那方,他们城门紧闭,养精蓄锐一整年,又未受任何冲击,其发展,定不可同年而语。但转眼看黎烨这方,一年过去,兵士未得有效训练,反而有大半年在战场上耗损,原想用实战训兵,但折损实在严重。而友军杞军,其损失更是惨重,可以说,黎烨方元气大伤,此时的他们,根本无力与邶军和龙臻对抗,就连螳螂捕蝉,他们恐怕都难以做到。
☆、80.龙臻战死
韩凌承认,是当初自己太过片面,才会将他们置于如此被动之地。可现在的局势,他们又有什么插手的余地?还是只能按照原计划,待邶军和龙臻交战后,两败俱伤,他们再去捡个便宜。只是到时的伤亡,恐不可估量。
至此,黎烨也没任何办法,现在若因按捺不住而冲了出去,那必死无疑,实力悬殊太大,现在他们和邶军还有龙臻根本不是一个档次。所以,他只能日日夜夜盼着邶军和龙臻赶快交战。然事与愿违,安宇文似乎有一名出色的军师,邶军并未急于求成,他们每占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