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夜行 作者:月关

    锦衣夜行第302部分阅读

    “塞哈智大人,您说错了,咱家不是不是来分配牢房的,咱家是来宣旨的。”

    “哦哦好好,你说,你说,大家听着,沐公公有皇上旨意,大家都听仔细了。”

    大狱里顿时静寂无声,不管是已在牢房里的,还是正挤在过道上的,所有人都竖起了耳朵,每个人都想:皇上这道旨意,是不是释放我的

    沐丝咳嗽一声,清了清嗓子,高声道:“皇上有旨,现已查明,辅国公杨旭乃是受j人构陷,无辜入狱,着即释放”

    塞哈智哈哈大笑起来,笑声在整个牢房里回荡:“我就说嘛,哈哈哈,国公爷忠心耿耿,怎么可能是j佞呢。人呢人呢,来人呐,你个没眼力见儿的,快把钥匙给我”

    塞哈智抢了钥匙,兴冲冲地直奔夏浔的牢房。

    黄真兴奋地跳起来,满口夸道:“国公爷,神了真神了”

    夏浔微微一笑,这一切早在他预料之中,自然无喜无忧,可是看在其他人眼里,却是暗暗佩服:“这位辅国公宠辱不惊,心胸气度,确非常人可比。”

    这时沐丝站在原地继续喊了起来:“安静安静旨意还没宣完呢”

    牢里马上又静下来。

    “东宫左谕德杨士奇,出狱”

    杨荣黄淮杨溥黄真等人连忙就向杨士奇所在牢房拱手道喜:“恭喜,恭喜啊”

    塞哈智这时刚开了夏浔的牢门,就有牢头赶过来,从他手里接过钥匙,继续去开杨士奇的牢门。

    沐丝接着喊:“内阁大学士杨荣,出狱”

    “恭喜,恭喜”

    四下里又是一片道喜声,陈瑛手铐脚镣,稳稳地站在当地,仰起下巴看着牢房顶上,颌下一部胡须都翘起来,好像山羊胡子一般,从侧面看过去,他的脸上一点表情也没有,也不知他在想什么,或许只是“成王败寇”的感慨吧。

    “都察院右都御使黄真,出狱”

    “嘿轮到我了,我在这里,我在这里,老夫在这里”

    黄真心花怒放地朝那牢头儿招手,那含情脉脉的目光,看得那牢头儿一阵恶寒。

    夏浔已走出牢房,得到释放的官员也纷纷走出来,因他官爵最高,而且杨荣杨士奇两位大学士就站在他旁边,这三杨一立,其他得以释放的大小官员便自动自发地向他们身边集合,这一来,在牢房长长的过廊里,便形成了壁垒分明的两大集团:

    一支是以陈瑛为首的汉王党,他们刚刚出狱。

    一支是以三杨为首的太子党,他们马上出狱。

    “工部左侍郎陈寿,出狱”

    随着陈寿的出狱,沐丝的声音停下了。

    一开始,大家以为他是要缓上一缓,给牢头儿一些时间逐一打开各道牢门,但是沐丝喊完了陈寿的名字,他就合上了那份名单,牢里的欢呼声一点点减缓下来,许多官员都诧异地询问:“沐公公,继续念啊,怎么不念啦”

    沐丝双手一摊,道:“皇上宣布开赦的诸位大人名单,咱家已经都念完了啊”

    “啊什么这我呢我们呢”

    “怎么回事,怎么这就念完了,我们还在牢里呢”

    牢房里登时一片大乱,赶到杨溥牢房外面,四手相握,一脸激动的杨溥和杨士奇都惊愕地看向沐丝,另一侧站在内阁大学士黄淮门外正与他欣然交谈的杨荣也转过了头,笑容滞在脸上。这时候,得以宽赦出狱的人员,只有原来狱中人数的一半略少。

    黄真也是惊愕莫名,急忙扭头道:“国公,您看”

    只说了半句话,黄真就收住了声音,一直是一副淡定从容成竹在胸神情的夏浔也露出了惊讶的神色,很显然,这一出同样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同样出乎意料之外的陈瑛不再仰头了,他左看右看,确认自己没有听错以后,突然放声狂笑起来。笑容未了,便被后面一个锦衣卫用刀柄在他腰间狠狠一捅,陈瑛一个趔趄,喘息着止住了笑声,可是仍旧冷笑不止。

    这时沐恩又道:“皇上说了,各位得蒙宽赦的大人不用去宫里谢恩了,各自回衙办差去吧”

    夏浔蹙着眉头想了想,对杨荣和杨士奇道:“两位阁老,此处不是说话的地方,咱们先出去吧。有什么事,等明日见了皇上再说”

    杨荣和杨士奇忧心忡忡地点了点头,各自返身安抚了那些不得释放的官员几句,便随夏浔往外走。锦衣卫则押着陈瑛等人往里走,两下里错肩而过时,心中都想要笑一笑,但是真的面对面时,脸上居然无喜无忧。就只是目光一碰,便擦肩而过。

    他们之间没有私仇,这是政争,成王败寇而已。

    刘玉珏已经得到消息,正兴冲冲赶来,夏浔与一直在诏狱负责“监视”他的东厂贴刑官陈东一块儿走出来时,与刘玉珏碰个正着。因为一下子抓的人太多,诏狱没有那么多的号房,需要把一部分犯官转到锦衣南镇的牢房里暂时拘押。刘玉珏是来接人的。

    见夏浔得释,刘玉珏自然欢喜,三人有说有笑地正说着,大老粗塞哈智把牢里的事简单地安排了一下,也一阵风儿地追了出来,老远便叫:“国公爷,恭喜,恭喜啊,哈哈哈哈”

    三个人在诏狱外站着谈笑一阵,刘玉珏还有公务要办,陈东则要马上赶回东厂复命,唯独塞哈智是锦衣卫的二当家,却根本不当家,混世魔王一个,他不去无事生非纪纲就要念阿弥陀佛了,哪肯管他,所以塞哈智自由的很。

    塞哈智大声道:“你们忙你们的,我送国公回府,等你们交卸了差使,再到国公府上探望便是。”

    大家都是生死兄弟一般的朋友,也不客套,刘玉珏和陈东各自办差,塞哈智就叫人牵了两匹马来,陪着夏浔回府。

    夏浔半松着马缰,一路思索着皇帝此番举动的意图。实际上,对他的入狱和出狱,他早就预见到了,此前分析他所得到的各种情报,他已隐隐猜出了皇帝的目的:

    汉王的所作所为,已经超出了皇帝能够忍受的底限,皇帝准备解决这个问题了。可是皇帝要解决此事容易,要彻底消除隐患却难。因为汉王在朝中到底有多少党羽,皇帝并不掌握,锦衣卫和东厂虽然是皇帝的耳报神,也不可能无所不知。

    一旦遗留几条漏网之鱼,来日岂不重演徐继祖耿长兴等建文余党构陷官员挑唆朝廷内斗的故事再者,他固然决心要解决汉王的问题了,但是这件事只能内部来解决,不能把皇子之间的矛盾把百官之间的不和公诸于天下。汉王的声誉也是皇家声誉的一部分,如非得已,不能予以破坏。

    同时,朱高煦是他的亲生儿子,他虽是帝王,要说完全摒弃个人亲情,做个四大皆空的寡情皇帝,他做不到,他不想把这个儿子逼上绝境,只要削净他的党羽,再打发他就藩,叫他再无力量争夺储位也就是了。

    因此他才煞费苦心地布了这个局,既把汉王在朝中扶植的党羽一网打尽,又要巧立名目,避开争储这个话题。

    而夏浔看出了皇帝的这个目的,在朱棣布好陷阱,陈瑛这头老狐狸却迟迟不肯往里跳的时候,他就知道,诱饵的份量还不足,只有把他也关进大狱,陈瑛才会上当,于是,他很默契地配合着皇帝,演了这么一出戏。

    当然,作为皇帝计划中的重要一环,这只是他个人的理解,皇帝策划这出戏之前,并没有向他通消息。皇帝是九五至尊,雷霆雨露,俱是君恩,他不用在意你的误解,不可能纡尊降贵地先向你解释一番。

    皇帝自有皇帝的骄傲和尊严,他没道理因为怕惹你不高兴而陪着小心先跟你说明理由。同时,夏浔揣测,皇帝这样做未尝不是对他的一个敲打:你可以旗帜鲜明地拥护皇长子为太子,但是你不能用种种阴谋手段去帮助太子,你这样做,是把天子当了摆设还是做了傀儡

    皇帝的第二个目的,自然就是借力打力,借用此事保证迁都之议的顺利通过。这一点,他早就明白了,后知后觉的满朝文武现在也明白了,当午门外缇骑四出的时候,他们依稀好像看到永乐大帝站在午门楼上,傲然重复着唐太宗李世民的那句话:“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如果事止于此,一切不出夏浔掌握,大概夏浔也可以在诏狱中端一杯酒,志得意满地说上一句:“天下英雄与天子,尽入吾彀中矣”

    可是,接下来的发展,与夏浔所料却不尽相同,夏浔思忖着,信马游缰地跟在塞哈智后面往前走,偶一抬头,发现塞哈智竟然带错了路

    第950章 与天不老

    见塞哈智一马当先,跑得飞快,道路却非捷径,夏浔连忙出声唤他:“老塞,走错路了,从这条路去我家要绕好大一个圈子”

    塞哈智哈哈一笑,勒住骏马,等他赶到身边,神秘地道:“道儿没走错,国公只管跟我走,勿需多言。”

    夏浔一听便知定有缘故,当下微微一颌首,便随在塞哈智身边,只管挥鞭策马,并不多言一句。

    夏浔暗暗打量着塞哈智,瞧他一脸粗犷,眸中自有一抹精明的神采时而隐现,与他先前所表露出来的鲁莽粗犷大不相同,心中不由一动,暗道:“当初与他同往大宁城说降宁王时我就知道,这老塞一向是个粗中有细的性子。

    如今他在锦衣卫这么久,整个锦衣卫都在纪纲把持之下,可是纪纲居然拿他毫无办法,还只当他是个无害的浑人,从不与他计较,看来未免是走了眼,这老塞是大智若愚啊,绝非外表体现的那么简单。”

    两人只是赶路,不一会儿赶到宫城东面的朝阳门下,因为这里已是宫城范围,平民不敢在此经过,所以道路上寂静无人,可是朝阳门西侧的柳荫下,此刻却停着数十骑骏马,马上鞍鞯齐备,都拴在路旁大树下。

    旁边三三两两的站着一些骑士,俱是一身劲装武服,看样子像是什么王侯世家的武士随从。塞哈智与夏浔赶到朝阳门停下,塞哈智翻身下马,对夏浔道:“就是这儿了,国公请随我来”

    夏浔也不言语,下了马,与塞哈智便往前走,那树下肃立的武士们见二人赶到,纷纷让开道路,夏浔和塞哈智到了树下小河边,只见一张石台,台上有杯有茶,旁边坐定一人,一身青色箭服,额头束着一条靛青色的抹额,虽只随意往那一坐,自有一股雄霸之气赫然喷薄。

    夏浔一见那人,不由暗吃一惊,急忙快步上前,长揖施礼道:“臣杨旭,见过皇上”

    那青色箭袖的大汉正是朱棣,朱棣微笑道:“不是宫里,不用拘礼,坐”

    “谢皇上”夏浔又施一礼,上前在朱棣侧首坐了。

    朱棣提起一只小小的紫砂茶壶,给夏浔面前的一只杯子注满茶水,淡淡问道:“在诏狱蹲了几天,可觉委屈么”

    夏浔轻笑道:“朝中有j党,臣与之斗,绞尽脑汁,旷日持久,依旧伤不了他们的根本。皇上运筹帷幄,不动声色便一举除之,臣在狱中,只是限制了几天自由,就能配合皇上成就大事,臣甘之若饴,何谈委屈。”

    朱棣呵呵大笑:“瞒不过你,朕就知道,瞒不过你。”

    笑声一敛,朱棣的神色突然庄重起来,沉声问道:“文轩既与j党斗,可也自成一党么”

    夏浔瞿然一惊,略一思索,正容答道:“臣没有同党,只有同志”

    朱棣睨了他一眼,道:“哦同志与同党,有何区别”

    夏浔道:“古人云: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而同党,则是同利之结合,谓之为伙。朝中有j臣,自然也有忠臣,忠臣们同德同心,忠于皇上,一心为大明的黎民百姓为大明的江山社稷着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道义之交,合则来,不合则去,不是私人利益的结合,所以,这是同志,而非同党。如果皇上认为,这也是一党,那么臣就算是一个保皇党吧”

    朱棣默然片刻,又是一笑,说道:“来,喝茶,这是君山银针,上好的贡茶,先解解渴,朕今日微服出宫,兴致颇高,喝完了茶,咱们去东郊赛马”

    出朝阳门,紫金山上,便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大脚皇后马娘娘的陵寝,而紫金山麓独龙阜玩珠峰下一大片草场,这就是大明皇室的皇家跑马场。

    朱棣骑在马上,眺目远望,草地辽阔,一望无垠。痴望良久,朱棣突然用马鞭向前一指,道:“你那匹马,是塞哈智特意给你挑选出来的一匹良驹,脚力不在朕这匹御马之下。来,你我同行,看谁先到那片山坡上”

    话音一落,朱棣马鞭疾落,叱喝一声道:“驾”

    红鬃烈马便像离弦之箭,飞奔而去。

    夏浔骑的是一匹四蹄踏雪的乌骓马,当即把鞭一扬,也紧跟着朱棣飞驰而去,四下里武士们立即紧紧相随。

    人如虎马如龙,朱棣人马合一,跨鞍打浪的动作十分协调,一路狂奔到那片山坡之上,猛地一勒马缰,骏马人立而起,希聿聿一声长嘶,其情其状,威风不可一世。夏浔确实用尽了全力,但是他的马上功夫比起朱棣确实差了不止一筹,朱棣胯下战马两只碗口大的前蹄猛然落地,发出“嗵”的一声闷响,夏浔的骏马才冲到朱棣身边。

    朱棣哈哈大笑,睥睨四顾,只见数十骑快马正飞驰奔来,四蹄腾空,马腹直贴草尖,再望远看,山水连绵,壮丽无边。

    “锵”地一声,朱棣长剑出鞘,直刺苍穹,他仰首望天,振声高呼道:“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足矣此生足矣”

    朱棣静峙良久,宛如一尊铜铸的雕像,过了许久,才铿地一声还剑入鞘,圈马转身,对夏浔缓缓地道:“皇考驾崩前,似乎已经有了感觉,有一天,他抱病来到这里,策马奔驰,就是在这儿,就是你我立足之地,皇考勒住战马,拔剑问天,喊出了方才这句话”

    夏浔静静地听着,朱棣沉默片刻,又道:“那时,俺还在北平做燕王,听到这件事后,我一直想知道,皇考在知道大限将近的时候说出这番话,他在想什么可我一直想不明白。方才,朕喊了这句话,也自有一番感慨,朕的感慨,你可知道”

    夏浔轻轻地道:“太祖的感慨,没有相同的经历和际遇,旁人就只有猜测,谁能保证他所猜想,就是太祖所思。皇上的感慨,臣同样不能猜适。”

    朱棣一笑,双腿一磕马腹,缓缓向前走去,夏浔立即提马跟上,差了半个马身跟在他的旁边。

    朱棣道:“俺皇考当年家境非常穷困,有一天俺的祖父在讨饭路上过世,家里穷的连口棺材都买不起。俺皇考与两位兄弟,把俺祖父就埋在一处山脚下,插了段树枝作为记号。等他们回了家,求亲告友,七拼八凑,好不容易凑了点钱,想去为俺祖父料理,结果适逢暴雨,山中泥沙俱下,将那片山坡整个儿埋了,再也寻不到俺祖父的遗体,当时俺皇考跪在山下,哭得很伤心很伤心”

    朱棣目光晶莹,隐隐地泛起了泪光:“后来,俺皇考做了皇觉寺中的一个小沙弥,再后来,他又做了衣食无着的乞丐。谁能想到,俺皇考濠州起事,十余年后,竟然打下整个天下,成为天下之主没有人想得到,连俺皇考自己都没有想到。皇考的感慨,俺明白了”

    朱棣停住马,望向远方,低声道:“靖难起兵之初,只为难忍心头之气,要死,也要死个轰轰烈烈谁成想,靖难四年,俺竟成了皇帝俺本燕京一藩王,天下与俺何加焉皇考所思所想,到了今日,江山已得,年华渐老,俺终于明白了”

    朱棣长长吸了口气,沉声道:“秦始皇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宋太祖古今多少英雄,所思所想,与俺皇考与朕,莫不相同可那雄图霸业,俱成飞烟了,朕不知道这是不是宿命,朕依然要去做,要重复这些千古明君未竞的事业。朕既得了天下,就要为天下谋划壮哉大明,与天不老伟哉英雄,与国无疆这,就是朕的宏图呵呵,可朕也知道,任是朕再如何耗尽心血,那也由不得朕。”

    夏浔在马上拱手道:“汉武帝一代人杰雄主,连子孙事都没能处理好,几个儿子死的死,废的废,最后立了一个八岁的幼主,国政听凭大臣霍光处断,幼主刚刚成年即病逝,之后帝王谁属江山如何,便绝非汉武帝所能预料了。

    其他几位更是不堪,秦始皇唐太宗隋文帝宋太祖,有的身后遽遭大变,有的生前便所付非人,有的是身后世料理不妥。可见,任是如何雄才大略的人主,千百年后事,都顾及不到,若能安排好一代两代子孙事,那就是明君中的明君,雄主中的雄主了。

    我朝东宫早立,太子仁孝,太孙聪敏,俱是储君佳选。而今,皇上终有定计,并使雷霆手段,一举摧毁了朝廷隐患,皇上思虑长远,更藉由此事,借力打力,分化瓦解,化干戈为无形,避免了一场本该旷日持久的朝争,较之秦皇汉武隋文帝唐太宗这些古之明君,还要胜上一筹”

    朱棣哈哈大笑,对夏浔道:“文轩,朕的心思,终究瞒不过你。可你知道,朕最开心的是什么吗”

    第951章 与国无疆

    朱棣朗声笑道:“朕最开心的,是迁都之议得以顺利通过。立储么,朕只能决定一代之君,高炽性情已定,朕无需担心。瞻基虽然聪慧,成年后如何殊未可料,现在还做不得准。”

    夏浔小心地道:“皇太孙聪明灵秀,天资”

    朱棣摆手道:“想那李隆基能从则天女皇手中抢回李家江山,也算是一位少年英雄了。可是等他晚年,朝中重用一班j臣,外边宠信一班久怀异志的节度使,就因他的昏庸,一场安史之乱,使这李唐江山从此走上了下坡路,再也不曾崛起。

    朕非常喜欢这个长孙,这些长处朕都清楚。朕说的是品性为人,现在看,瞻基当然没有问题,可他还未长大,还未定下性子,如今年岁较之当初的李三郎还小着许多,未来不可预料处还多着呢,是故不可武断。

    朱棣悠悠地叹了口气道:“儿孙自有儿孙福啊一代贤未必代代贤,后世子孙肖与不肖贤与不贤,朕是无能为力了。而迁都则不然,这件事,只要朕想管,就一定能在朕手中完成。在朕看来,南京金粉之地,国运实难长久。

    帝王坐镇金陵而遥控北方,就算外乱不起,必定也生内乱。皇考封诸王与北疆以抗外敌,正是这个缘故。可是朕虽因为诸王受方黄之流j臣蛊惑天子,横加迫害,迫不得已起兵靖难,却终究是开了一个不好的头儿,诸王拥兵自重,难保不起异心。如今诸王不起异心,也难保他们的子孙也不生异心,长久下去也是一个大患啊

    朕将北疆诸王易往中原安置,北疆未免空虚,边关诸将又不能予之便宜从事调动兵马之大权,一遇大事,军情消息就需往返于金陵与九边,徒然贻误了战机,故此,非迁都北平,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一旦定都北京,除非我大明昏君连出,又逢连年天灾,否则料想三百年江山是可保无虞的。”

    夏浔惊诧地道:“三百年”

    做皇帝的莫不希望自家的江山千秋万代,永远延续下去,虽然他们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可大多数人不愿面对这个事实,甚至没有勇气提起,夏浔实未想到朱棣肯坦言此事,而且所做的设想居然并不离谱。

    朱棣微笑道:“天下,不会永远归于一家一姓。气数尽了的时候,江山自然要易主。自始皇帝嬴政一统天下,千余年来,国祚超过三百年的皇朝有没有一个都没有啊所以朕的子孙,若能保大明三百年江山,足矣。

    国祚若能更长久些,那是他们的福气,若是连三百年江山都守不住,那是子孙们不争气,当祖宗的能给他们挣一份家业,这份家业能不能守住,就是他们自己的事了。朕今天就算给他们一座铁打的江山,他们偏要搞个千疮百孔,那时朕已化成一坯黄土,又能如何呢”

    事实如此,可是有几人能如此理性夏浔听了朱棣的话,不禁对他的胸襟气魄暗生钦佩,只是这江山长短的议论,朱棣自己可以讲,他却不能胡乱插口的。

    朱棣松了马缰,任由那马自由而行,一双眼睛徐徐四顾,草场上,阳光明媚,秋高气爽,宇宙澄澈,寰宇清明。

    朱棣漫声又道:“朕为什么念念不忘迁都你不要以为朕在深宫,便什么都不知道,哼那些腌臜货恨朕迁都,什么难听的话儿都说出来,说什么朕得位不正,心中发虚,想回北京根基之地,说什么朕登基时杀戮过重,得罪了江南士族,心生忌惮

    笑话天大的笑话

    朕这一辈子,什么时候遇敌而逃过朕领五万兵,对抗朝廷五十万大军时,没有逃朕领两万兵,追杀鞑靼十万铁骑时,没有逃朕在江南,位至九五,掌握天下兵马,朕反倒心虚起来了如果江南真有人暗中跟朕作对,朕不镇在江南,反要避向北方,坐视江南祸起,丢了这半壁江山不要了么

    朕登大宝之时,所诛者不过方黄齐泰几个j佞及其近族,与江南士族有何相干他们几人,与江南士族又有什么关系了朕登基已逾十载,对江南士族的控制难道还不及那个为君四载一事无成的黄口小儿朕开科取士,江南士子趋之若鹜,他们反朕反在哪里”

    朱棣不屑一顾地道:“若是朕怕那江南士族,怕的连皇宫御座都不敢设在这儿,朕敢东遣水师宣抚出海,南派大军讨伐交趾,西陈重兵以抗帖木儿,又亲自率军北伐鞑靼,把京城兵马抽调一空嘿为了诋毁朕,这些无耻小人已无所不用其极了,偏偏有些不长脑子的白痴,信之无疑。”

    朱棣越说越怒,伸手一指夏浔道:“文轩,你记着,这世上最龌龊肮脏的小人,就是那些读过书的伪君子”

    或许是因为朱棣一连串的布局,将整个天下成功地摆布在手中,目的一举达成,他很兴奋,所以此时也像他每次身着戎装亲上战场时一般,意气风发,豪气干云:“文轩,百官反对迁都,挟私利于公义,朕也不是吃素的,天子守国门哈哈,这句话就是朕用来骗他们的”

    夏浔大吃一惊,失声道:“骗人的”

    朱棣得意洋洋地道:“不错朕想迁都北京,是因为今日之疆域已非昔日中原之情形。我皇考刚刚立国不足两年,便心生迁都之念,因为皇考也看出,金陵不是建都佳地。但那时候北元刚刚外窜,他们经营大都数百年,皇考的根基又在江南,当时建都根本不可能考虑北京,否则一旦北元反扑成功,就会闹出刚刚建国便陷落都城的笑话了,而今却不同。

    守国门,怎么守只有千日作贼,哪有千日防贼的道理。眼下,北狄西戎南蛮东倭,皆无与我大明抗衡之实力。但是蒙古诸部虽已趋弱,在东西南北四方番邦之中,依旧是我大明最大的威胁。

    京城若立于金陵,与北方九边重镇沟通起来多有不便,这是一个原因。再者,自唐宋以来,西番北狄渐超强大,昔日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说法已经行不通了,如果不能确保西番和黄河以北的养马之地,我们就只能以血肉之躯对抗游牧民族,要付出百倍的牺牲。

    北京地处塞外和辽东进入中原的咽喉之处,朕定都北京,就可以将我大明的军事主力部署在长城一线,把我大明的防御推进到了北方边防一线,变防御性国都为进攻性国都,对关外之敌有着极大的震慑作用。

    定都于此,外敌入关首先要面对的不是柔弱的百姓,而是君临万方的天子,他们岂敢深入定都于此,那么朕就算有些不贤不肖的子孙做了皇帝,他们也不能像在金陵一样耽于安逸,不得不重视北方边防”

    朱棣两眼闪闪发光地道:“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不错,定都北京最大的弊端是距敌人太近,可是要想让国都距敌人远,难道只有退却一途么退却真足以自保为什么是退却,而不是扩大北方疆域

    北方疆域扩大了,北京还是国门么,还会距敌太近么百舸争游,不进则退,一个国家,你不思进取,就只会被别人取代的更快退笑话朕迁都北京,并不是要守国门,而是想定都北京,把我大明的国门推向更北方”

    夏浔定定地看着朱棣,心中只道:“原来如此,原来如此,永乐大帝五征漠北,后三次如果只是为了打压遏制鞑靼瓦剌的目的,完全不需要再出兵,只道他也步了汉武帝后尘,开始穷兵黩武,原来他打的主意竟是彻底吞并蒙古草原

    可惜,人无完人,永乐的儿孙两代皇帝都擅长文治,轻于武功,他们又过于重视文官们的意见,在他们的治理期间,受文官集团所左右,安南的兵撤回来了,下西洋的船收回来了,北方对鞑靼和瓦剌谁强就打压谁努力保持他们之间互相制衡的一贯政策也取消了。

    结果,瓦赖重新崛起,终于在大j宦王振手里,葬送掉了大明所有的精兵良将,大明军力从此一蹶不振不过如今的瓦剌和辽东,与本来的历史都有了极大变数,说不定真能如皇上设想一般”

    夏浔刚想到这里,朱棣的声音陡然提高了:“鞑靼势弱,瓦赖内争,辽东在手,朕为什么不抓住这个机会善加利用北京是长城内外大漠南北的联系枢纽。南方一向安定,定都北京,不仅可以统治中原和南方广大地区,朕还能就近威慑黑龙江贝加尔湖阿尔泰山以北的广大地区,让那些在辽金元三代数百年异族统治下的北方汉人对朝廷产生归属之心,对女真鞑靼瓦剌兀良哈加强控制。

    朱棣目光灼灼地盯着夏浔道:“朕在极北之地,设立奴儿干都司,在西北建立哈密卫,向南控制交趾,往东朕派了庞大的舰队出海,不是为了学秦始皇去求什么长生不老药,而是为了恩威并施,掌控南洋诸国。

    朕以武定天下,北穷沙漠,南极溟海,东西抵日出没之处,凡舟车可至者,无所不至无所不屈,必欲使远方万国来朝臣服,朕要做的不只是中原之主,而是华夷之主朕的志向,岂是那些无知匹夫可以揣测的”

    第952章 醉生罪

    夏浔心悦诚服地道:“皇上雄才大略,臣衷心佩服。只是有一件事,臣还不明白”

    朱棣睨了他一眼道:“什么事”

    夏浔道:“皇上迁都目的已达,又已确定了要保太子贬汉王的决心,如今汉王在朝中拉拢的党羽也尽皆下了大狱,为何为何受陈瑛谗言而下狱的百官,却还有许多羁押于狱中未曾释放呢臣愚钝,对此实在是百思不得其解”

    朱棣板起脸道:“你不是百思不解,你这是跟朕揣着明白装糊涂”

    夏浔赶紧道:“皇上,臣不敢欺君,臣确实是心中不解”

    朱棣冷哼道:“朕说陈瑛媚上欺下,扩大事端,谗言中伤诸多大臣入狱,可没说入狱的所有人都是冤枉的。太子迎驾迟缓,有失臣仪,该处罚的人,还是要处罚的,太子身边幕僚负有辅佐储君之责,却失于职守,难道不该受到惩处么”

    夏浔迟疑道:“这恕臣冒昧,皇上,太子迎驾延误不假,可是因此就拿东宫属官入狱,是不是有些小题大做了啊另外,如今关在诏狱中的官员,并不都是东宫僚属,还有许多是以结党罪入狱的啊”

    “呵呵,结党么”

    朱棣用马鞭点点自己心窝,又向夏浔胸口指了一指,似笑非笑地道:“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这句话很漂亮,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一样漂亮,可是读书人未必都以此为毕生志愿

    所谓同志也是一个道理文轩呐,朕今儿就跟你推心置腹地谈一谈,你敢按着自己的心口说,同志之中就没有同党么你说说拥戴太子的那些大臣们,全都是同德同心,同心同志而没有因利依附同利结党的人么”

    夏浔张了张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朱棣没有再逼他,淡淡一笑,提马向前驰去,夏浔急忙收慑了心神,双腿一磕马腹,跟了上去。

    朱棣道:“迁都既定,就得尽快疏浚扩张漕运河道,仅靠海运还不足以补给京城所需,河运海运需要互补不足。同时,黄河一旦泛滥,不但会冲毁漕运河道,还有淹没大批的城市村庄,所以河道整治也迫在眉睫。北京那边,皇城建设也得加快进度,这些事,朕会尽快下旨,促有司督办。”

    夏浔忍不住提示道:“皇上,如今武当山建筑天柱山建筑大报恩寺建筑,筹备下次下南洋的舰船修缮建造诸多大工程,再加上修建长城修建北京疏浚运河整治黄河战事连年不绝,百姓还未完全恢复元气,是否对有些工程可以”

    朱棣打断他的话,不容质疑地道:“时不我待,不能再拖武当天柱建筑,是争取南方宗教势力的一个举措,已经拖过一次了,如何再拖大报恩寺的建设,迄今已开建十年有余,还要拖到什么时候

    至于舰船修缮建造北京疏浚河道整治黄河,样样都关乎国计民生,更加不容拖延。隋炀帝修运河,虽然有成千上万的役夫死在运河工地上,但是运河通航,加强了南北交通,方便南粮北运,巩固了朝廷对全国的控制,促进了南北文化的融合,给大批的人提供了生存机会,富庶了沿河村镇,提高了朝廷税收,万世皆受受惠

    秦始皇修长城,虽因工程浩大,使得一些百姓深受其苦,甚至疲累而死,但它千百年来,所保护的生命,一万倍十万倍于当初修长城而死掉的人想要皆大欢喜,如何做得大事朕已着户部报上国库存余,工部也估出了建筑所需,以我大明如今的国力,同时进行这些工程,还不至于伤筋动骨”

    夏浔无奈地道:“皇上既已胸有成竹,臣便不再妄言了。只是还有一事,不知皇上对汉王,打算怎么办呢”

    朱棣把马鞭一挥,淡淡地道:“即日令其就藩,一生一世,不得再返京城”

    朱高煦坐在后花园石榴树下,喝得面红耳赤,脚下一堆的空酒坛子。

    大势去矣

    汉王府的人已经从负责封锁王府的东厂番子口中听说了外边的动静:陈瑛及自己这些年来辛辛苦苦拉拢来的所有文臣武将全部入狱,三护卫兵马被削白土山千余死士尽皆死个干净大势去矣

    他很清楚自己父亲的性格,除非父皇不下决心,才会优柔寡断,予己可趁之机。而今父皇既然使出这样的雷霆手段,原本距他只有一步之遥的皇帝宝座,就要永远变成只能仰望而无法企及的目标了。

    他不甘心,可他又能如何

    这是父皇亲自设下的一个局,一网打尽了他的所有党羽,这分明是下定了决心,要力保他那个无能的大哥了朱高煦从不觉得自己是个志大才疏的人,他心比天高,他觉得这江山本就该是他的,他觉得他若做皇帝,远比他大哥要能干百倍。可是,为什么那个肥得像猪假仁假义的人偏就做了太子就凭他比我早生两年么,这是哪个乌龟王八蛋订下的规矩

    朱高煦越想越怒,伸手抓起一坛酒,狠狠摔在地上,砰地一声,酒液四溅。

    朱高煦从石桌旁摇摇晃晃地站起来,孙陆赶紧上前搀扶,朱高煦狠狠一把推开他,踉踉跄跄地走到他的演武堂。两旁武器架上,摆放着十八般兵刃,朱高煦一一抚过他珍爱的武器,长枪大戟,钢刀铁挝,忽然流下泪来

    汉王府外,官兵重重包围,汉王府的人许进不许出。

    枪如林刀丛浪,把整个汉王府当了圈禁的牢狱一般。

    突然,府门轰然打开,正屯守于外的京营官兵立即如浪般涌上,长枪攒刺如猬。但是仅仅刹那,他们又像潮水一般退了下来,王府门下站着一个人,全副披挂,身着黄铜战甲,腰系黄铯绊甲丝绦,手执一杆红缨大枪,肋下悬一口宝剑,威风凛凛杀气腾腾

    朱高煦瞪着一双血红的眼睛,以长枪作拐,拄着地一步步往外走,众士卒面面相觑,唯有步步后退,虽然他们接了圣旨,不许汉王府走出一人,可是谁敢向皇帝的儿子递枪

    兵马指挥徐野驴闻讯匆匆赶到,拦在朱高煦身前,抱拳揖身,沉声道:“

    锦衣夜行第302部分阅读

    -

章节目录

锦衣夜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肉屋只为原作者月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月关并收藏锦衣夜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