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94
[红楼]板儿的科举之路 作者:庭外红梅
分卷阅读194
要努力,以及下午一个病号突发心衰,跟着老师后头忙了一个多小时,总算稳定了!好累!!
第138章 考试结束
第三道题同样事关农业,民以食为天,更何况即便改革已经推行了很多年,但大齐仍然是个农业国家,农业收入占据着国家赋税的半边天。
再者说即便是现代的工业国家,也没有哪一个国家敢不重视农业,更何况是最爱种田的种花家呢?
这道题讲的是西北农业发展,事实上严格的按照现代的标准划分,这不算农业,而算是畜牧业。
西北的自然条件比起江南来差的太远,对于农业发展的先天不利条件太多,西北想要依靠农业超过其他地区无异于以子之断攻子之长,实在有些异想天开。
不过若是发展工业,现在的条件还不成熟,因此倒不如发展畜牧业。
至于种植果树,也是一条好路子,只是现在的交通条件还不算发达,即便有优质的水果,也无法运送出来,倒是肉类,可是腌制、熏制,延长保存时间。
近年来西北的畜牧业发展的已经很有成效,只不过在中国,人们更加重视农业,擅长畜牧业的多半是少数民族,即便已经有所改善,但不重视畜牧业的思想依然活跃在很多读书人的心中。
如果让这种官员在朝中任职,对于朝廷的发展计划无异于是个阻碍,倒不如接着会试来宣扬朝廷的心意。
不得不说,大部分人的心思都是功利的,会试事关读书人的前程,会试会考的题目也会成为读书人关注的重点,即便心里不赞同朝廷的主意,也不得不为了前途而妥协。
至于朝堂上的大臣们也要为了子孙前途让路。
畜牧业的发展,对于其他人或许是个难题,但是王玥在这点上还是很有信心的。
不说现代爆发般的信息让他了解到许多知识,即便是有时不经意间一闪而过的信息也在穿越金手指的加成下成为他的知识储备,而且现代从幼儿园到大学这二十多年的教育也不是白费的,他可是个文科生,当年论斤卖的文科试卷可不是白做的。
信笔由来,如同泉涌的思路在精心组织后被笔墨记在了试卷之上,越写越有信心,或许这一次考试比他想象的要容易一些。
第四道题总算不是与农业相关的题目了,讲的却是西南边境的战事。
原著里这时候差不多已经到了南安王战败被俘,南安太妃来贾府选择了探春作为和亲对象前往边疆,以迎救南安王的剧情。
也就是说按照剧情发展,这时候大齐跟南边的几个国家是有一场战争的,这一点,即便换了个皇帝,换了个朝代,也无可避免。
不过战争的结果自然是不一样的,大齐这回并没有战败,也不需要有女人去和亲来换取短暂的和平。
不过战胜之后究竟如何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也成了一个问题,朝堂上的大臣们各执己见,有人觉得既然已经胜利,自然是携胜利之威,好让南边的那几个小国出出血,让他们知道谁厉害,日后不敢轻举妄动。
也有觉得大齐是□□上国,对待这些小国应该有风度,不但要将军队抓回来的俘虏放回去,还要好好赏赐一番,以德服人,彰显□□上国的风度。
除此之外,还有人觉得可以趁此开疆拓土,把西南那几个小国纳入大齐的国界,设置官府,将那几个国家的土地变成大齐的土地。
这几种意见争执不下,即便是皇帝也难以抉择,第二种意见当然不用听,皇帝可是天正帝一手教导出来的,他要是敢采纳这种意见,萧炎会气的再从现代穿越过来吧。
至于是第一种还是第三种,各有各的好处,也各有各的坏处,至今还没有定案。
将它放在会试的题目当中,也是考察一下读书人的意见,看看大家的意见如何,或许当中会有奇策,能够解决这件事的争论,也未可知呢。
第五道题是事关赋税的,虽然农业的税收还占据着大齐收入的大半边天,但是改革的目标是发展商业和工业,未来这两种税收会成为大齐朝的收入支柱。
现在这个阶段,这两种赋税的收入虽然还未成为国家的支柱,但是已经十分丰厚,朝堂上便有人开始提出要加收税务的想法。
这种想法一提出来,自然是有人同意,有人反对的。
保守派自然是支持这种想法的,重农抑商这种想法已经是刻在他们骨子里的,眼看着商业大盛,他们当然是想方设法的打压商业发展,以免动摇国本。
按理说,保守派反对的自然是改革派支持的。
不过在这件事情上,改革派也出现了分歧。
有人觉得商业已经发展到了这种程度,自然是他们开始收取红利的时候了,而且随着改革的日渐加深,对于资金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国家的赋税总共就这么点,既要保证军队的需求,也要保证国家日常开支,还有留下周转的资金,以应对各种天灾人祸,突发事件,这种情况下,能够抽出来用于改革的资金就少上许多。
以至于许多改革都要缓慢推进,放慢步伐,改革派自然是希望有生之年能把改革推进完成的,在他们眼中,任何阻碍改革的事情都是要消除掉的,而任何东西都是可以拿来为改革牺牲的。
如果能够对商业加收税收,改革的步伐将会大大加快,为了改革,区区商业,牺牲一二也是应该的。
更何况如果改革事成,对于商业的促进是不容小觑的,为了长远的目标牺牲一点小利并不是不可接受,想必商人们是不会反对的。
不过能有这个思想觉悟的都是目光长远之人,大部分小商人当然是不愿意多交税的,而一些大商人也不愿意割让自己的利益。
那些小商人没有自己的势力,面对国家的政策,只能够忍气吞声,默默退步,但是大商人多半都在朝堂上有自己的人脉,有许多官员愿意为他们的利益发声。
至于另外一派人,则是担心一旦加收税收之后,会不会有人趁机收取苛捐杂税,平白增加百姓的负担,最后至于民怨沸腾,而造成改革的失败。
毕竟当年的王安石变法不就是因为这个吗,变法是好的,只是下面的人却用来谋取私利,以至于惹得百姓们不理解,朝堂之上有人反对,最后落到失败的境地。
各方有各方的顾虑,自然也无法达成出一个一致的结果来。
不过据徒晖所说,皇帝并不愿意增加税收,皇帝追求的是长远利益,他是希望能够借助改革,获取民心,也是为了大齐皇室的统治延长时间的,只是现在还没办法说服大臣们,以至于搁置下来。
而且皇帝是深知官僚的恶劣性的,一旦他开了这个口子,那些如同秃鹫一般的官僚能将他的政令玩
分卷阅读194
-
分卷阅读194
要努力,以及下午一个病号突发心衰,跟着老师后头忙了一个多小时,总算稳定了!好累!!
第138章 考试结束
第三道题同样事关农业,民以食为天,更何况即便改革已经推行了很多年,但大齐仍然是个农业国家,农业收入占据着国家赋税的半边天。
再者说即便是现代的工业国家,也没有哪一个国家敢不重视农业,更何况是最爱种田的种花家呢?
这道题讲的是西北农业发展,事实上严格的按照现代的标准划分,这不算农业,而算是畜牧业。
西北的自然条件比起江南来差的太远,对于农业发展的先天不利条件太多,西北想要依靠农业超过其他地区无异于以子之断攻子之长,实在有些异想天开。
不过若是发展工业,现在的条件还不成熟,因此倒不如发展畜牧业。
至于种植果树,也是一条好路子,只是现在的交通条件还不算发达,即便有优质的水果,也无法运送出来,倒是肉类,可是腌制、熏制,延长保存时间。
近年来西北的畜牧业发展的已经很有成效,只不过在中国,人们更加重视农业,擅长畜牧业的多半是少数民族,即便已经有所改善,但不重视畜牧业的思想依然活跃在很多读书人的心中。
如果让这种官员在朝中任职,对于朝廷的发展计划无异于是个阻碍,倒不如接着会试来宣扬朝廷的心意。
不得不说,大部分人的心思都是功利的,会试事关读书人的前程,会试会考的题目也会成为读书人关注的重点,即便心里不赞同朝廷的主意,也不得不为了前途而妥协。
至于朝堂上的大臣们也要为了子孙前途让路。
畜牧业的发展,对于其他人或许是个难题,但是王玥在这点上还是很有信心的。
不说现代爆发般的信息让他了解到许多知识,即便是有时不经意间一闪而过的信息也在穿越金手指的加成下成为他的知识储备,而且现代从幼儿园到大学这二十多年的教育也不是白费的,他可是个文科生,当年论斤卖的文科试卷可不是白做的。
信笔由来,如同泉涌的思路在精心组织后被笔墨记在了试卷之上,越写越有信心,或许这一次考试比他想象的要容易一些。
第四道题总算不是与农业相关的题目了,讲的却是西南边境的战事。
原著里这时候差不多已经到了南安王战败被俘,南安太妃来贾府选择了探春作为和亲对象前往边疆,以迎救南安王的剧情。
也就是说按照剧情发展,这时候大齐跟南边的几个国家是有一场战争的,这一点,即便换了个皇帝,换了个朝代,也无可避免。
不过战争的结果自然是不一样的,大齐这回并没有战败,也不需要有女人去和亲来换取短暂的和平。
不过战胜之后究竟如何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也成了一个问题,朝堂上的大臣们各执己见,有人觉得既然已经胜利,自然是携胜利之威,好让南边的那几个小国出出血,让他们知道谁厉害,日后不敢轻举妄动。
也有觉得大齐是□□上国,对待这些小国应该有风度,不但要将军队抓回来的俘虏放回去,还要好好赏赐一番,以德服人,彰显□□上国的风度。
除此之外,还有人觉得可以趁此开疆拓土,把西南那几个小国纳入大齐的国界,设置官府,将那几个国家的土地变成大齐的土地。
这几种意见争执不下,即便是皇帝也难以抉择,第二种意见当然不用听,皇帝可是天正帝一手教导出来的,他要是敢采纳这种意见,萧炎会气的再从现代穿越过来吧。
至于是第一种还是第三种,各有各的好处,也各有各的坏处,至今还没有定案。
将它放在会试的题目当中,也是考察一下读书人的意见,看看大家的意见如何,或许当中会有奇策,能够解决这件事的争论,也未可知呢。
第五道题是事关赋税的,虽然农业的税收还占据着大齐收入的大半边天,但是改革的目标是发展商业和工业,未来这两种税收会成为大齐朝的收入支柱。
现在这个阶段,这两种赋税的收入虽然还未成为国家的支柱,但是已经十分丰厚,朝堂上便有人开始提出要加收税务的想法。
这种想法一提出来,自然是有人同意,有人反对的。
保守派自然是支持这种想法的,重农抑商这种想法已经是刻在他们骨子里的,眼看着商业大盛,他们当然是想方设法的打压商业发展,以免动摇国本。
按理说,保守派反对的自然是改革派支持的。
不过在这件事情上,改革派也出现了分歧。
有人觉得商业已经发展到了这种程度,自然是他们开始收取红利的时候了,而且随着改革的日渐加深,对于资金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国家的赋税总共就这么点,既要保证军队的需求,也要保证国家日常开支,还有留下周转的资金,以应对各种天灾人祸,突发事件,这种情况下,能够抽出来用于改革的资金就少上许多。
以至于许多改革都要缓慢推进,放慢步伐,改革派自然是希望有生之年能把改革推进完成的,在他们眼中,任何阻碍改革的事情都是要消除掉的,而任何东西都是可以拿来为改革牺牲的。
如果能够对商业加收税收,改革的步伐将会大大加快,为了改革,区区商业,牺牲一二也是应该的。
更何况如果改革事成,对于商业的促进是不容小觑的,为了长远的目标牺牲一点小利并不是不可接受,想必商人们是不会反对的。
不过能有这个思想觉悟的都是目光长远之人,大部分小商人当然是不愿意多交税的,而一些大商人也不愿意割让自己的利益。
那些小商人没有自己的势力,面对国家的政策,只能够忍气吞声,默默退步,但是大商人多半都在朝堂上有自己的人脉,有许多官员愿意为他们的利益发声。
至于另外一派人,则是担心一旦加收税收之后,会不会有人趁机收取苛捐杂税,平白增加百姓的负担,最后至于民怨沸腾,而造成改革的失败。
毕竟当年的王安石变法不就是因为这个吗,变法是好的,只是下面的人却用来谋取私利,以至于惹得百姓们不理解,朝堂之上有人反对,最后落到失败的境地。
各方有各方的顾虑,自然也无法达成出一个一致的结果来。
不过据徒晖所说,皇帝并不愿意增加税收,皇帝追求的是长远利益,他是希望能够借助改革,获取民心,也是为了大齐皇室的统治延长时间的,只是现在还没办法说服大臣们,以至于搁置下来。
而且皇帝是深知官僚的恶劣性的,一旦他开了这个口子,那些如同秃鹫一般的官僚能将他的政令玩
分卷阅读194
-